论饶远童话创作中独特的审美追求

2010-08-15 00:42孙建国江苏省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泰州225300
名作欣赏 2010年27期
关键词:幻想儿童文学童话

□孙建国(江苏省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江苏 泰州 225300)

在我国新时期儿童文学百花园中,饶远是以一个童话作家的身份进入当代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行列的。从1975年童话处女作《小鲤鱼钓山猫》开始,饶远先后创作了《巨人的彩色童话》、《蓝天小卫士》、《水妈妈的美梦》、《拯救魔星》等20多部作品。塑造了马乔乔与他的小伙伴庄帅帅等各具性格、深受孩子们喜爱的角色,获得了“中国图书奖”与“冰心儿童图书奖”等奖项。2006年,作家出版社隆重推出《饶远作品集》A卷《马乔乔和他的小伙伴》(生态环保童话集),100万字;B卷《飞翔的七彩马车》(校园人生童话集),85万字;C卷《鲜嫩的眷恋》(散文诗、诗歌集),57万字。以上三卷书,就是饶远在2005年把以前所有的童话和散文诗分类汇总而成的精华。很难想象,这洋洋洒洒242万字的作品,都是出自同一个人的手。其中185万字是童话作品。185万字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那是一个天文数字;对于一名作家来说,这也是一座让人难以跨越的高山。

审美追求是一个作家的思想视野、文化立场、思维方式以及艺术趣味的综合体现。饶远童话创作的丰富实践体现了这种审美追求。饶远的童话饶有深远的蕴意,他是一棵植根于现实肥沃土壤的幻想之树。正如美国作家库柏所说:“幻想犹如种树,种在贫瘠的土地上,不会生长,要关心它,培养它好多年,才长成想象之树。”①饶远对儿童文学尤其是对童话的钟情,源于他对粤北脚下这片热土的厚爱。几十年来,他在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追寻,热心于童话艺术创造,将童话中的幻想与现实奇妙地结合起来,为广大少年儿童奉献了一大批童话名篇佳作。著名儿童文学理论家蒋风指出:“有人说,饶远是一个童话式的名字。这种美的联想,不一定每个人都能触发,但饶远这个名字与童话已经结成血肉的联系,却是广大小读者所熟悉,也是儿童文学界尽人皆知的了。”②纵观饶远的全部童话作品,我们认为,追寻童话灵魂的踪影、追寻童话幻想的智慧、追寻童话诗意的芳香,构成了饶远童话创作中独特的审美追求。

一、追寻童话灵魂的踪影

加拿大儿童文学学者佩里·诺德曼和梅维丝·雷默在《儿童文学的乐趣》一书中说:“《儿童文学的乐趣》终归提倡这样的信念:人生的真谛,对多样化的真正包容,只能通过体验并思考他者的存在和行为才能获得。我们会对如何拓展孩子的阅历,如何培养他们的思考习惯,提出方法上的建议;并且鼓励本书的读者参与进来,同恼、同喜、同怒,并深入其中思考自己的阅读,提出自己的见解。”③我们认为,这种信念是迄今为止对儿童文学乐趣最好的诠释之一。饶远在童话创作中注重寓人生真谛于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奉献给儿童真正的儿童文学的乐趣。因为儿童文学从总体上说,是成人写给儿童看的文学。它的创作主体是成人,接受主体是儿童。作者在写作时,不可能不考虑到儿童读者的心理特点、接受程度和审美水平。饶远把人生的真谛视为童话的灵魂,使作品充满了丰沛的精神元气,永远保持着旺盛的艺术生命力。

首先,在童话中抚慰和放飞孩子们的心灵。饶远是一个社会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很强的作家,是一个对儿童很有爱心的作家,始终保持着关心儿童、爱护儿童的创作态势。《饶远作品集》A、B、C三大卷的结集出版,就是这种责任心、使命感和爱心的体现,是饶远给孩子们送上的最好的礼物。在三大卷厚重的《作品集》中占了最大分量的是各种形式和风格的饶远童话。童话作为儿童文学中最能突显其特质的一种文体,它在整个文学体系中是最具原始神韵的,它的形象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能够传达出生活各方面的丰富内涵,因此也是最能够满足孩子们精神需要的精神食粮。我们现在需要的是,去抚慰和放飞孩子们的心灵,给予孩子们更多的想象和幻想的空间,把孩子们儿时的情趣、愿望、感情、梦想还给他们,让孩子们通过审美的途径从感性和理性的统一中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别林斯基指出:“在童话中,幻想是主体,它是童话的核心,也就是童话的灵魂。完全可以这样说,没有幻想,就没有童话。”④童话中的幻想是离奇莫测的,令人惊奇不已,但绝不是虚无缥缈的胡思乱想。幻想与现实的结合必须和谐、自然,它是从现实的基础上产生的幻想。饶远的童话,往往从幻想里折射出斑斓的人生,给少年儿童以深刻的教益和启迪。《生命的骄子马乔乔》,是饶远在疗养中构思出来的中篇童话。他想起了孩子们和他们面临的人生道路,想到了一个人在漫长岁月里的种种命运,想到了悠远的历史留给我们的珍贵教训,想到了严峻的现实给我们的辉煌磨难,想到了诱人的未来滋润着我们的希望……在童话中,那个活泼可爱、健壮机灵的小男孩——马乔乔,成了无数幼小生命的化身,作者描写他在与病菌死神的搏斗中健康地成长。人生旅途的必由之路,在饶远的笔下极富哲理,昭示少年儿童要坚强勇敢,机智灵敏,做生命的主人。这是生命的颂歌,这是人格的升华。

其次,在童话中警示和启迪孩子们的心灵。饶远很注重观察生活、分析生活,从生活中汲取营养,经过深入思考,注入幻想的因素,又从中折射出生活的真实色彩。著名童话作家黄庆云指出:饶远的童话“里面跳跃着一颗跟着时代节拍而跳动的心,这颗心要把新的信息折射到孩子的心里。”⑤《特快飞船的慢节奏》,写特快飞船“乌龟号”负责运载一群小孩子参加太空首届文艺汇演,但驾驶员是有名的“等一等”,做什么事情都慢慢吞吞的,结果,飞船停停飞飞,过了半个世纪才到达目的地,为时已晚了,那些生龙活虎的孩子们都变成了白发苍苍、皱纹满脸的老婆婆、老公公了。“等一等”也老态龙钟,后悔莫及。这看似荒诞的故事,却告诉少年儿童:在新的时代,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胜利,不能慢节奏,要快马加鞭,否则就会落伍。这对阻碍少年儿童成长的种种行为,也是有力的鞭挞。生活中这样的事难道还少吗?饶远就是这样,善于将幻想世界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唤起孩子们对那个奥秘而神奇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兴趣和关心,褒扬生活中的真善美,批判生活中的假恶丑,以培养少年儿童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健康地成长。《蜗牛王子》和《来自弹性围墙里的报告》则折射了现代教育中的弊病:片面追求升学率和学生负担过重使得孩子们扭曲了灵魂和肉体,对教师和家长的一些不正确的做法提出了非议。孩子变成了蜗牛,孩子在“弹性围墙”里挣扎,这些与生活中的情形相比,可能夸张了,但饶远的幻想里无疑渗透了作家主体意识:不能再发生这样的悲剧了。这些富有寓言意味的童话,无不表明饶远对少年儿童的关切,对教育弊病的反思——这是曾经做过教师的童话作家给孩子们捧出的一颗滚烫的拳拳之心。读饶远的童话,我们的心灵常常为之震撼,常常为之深思。

二、追寻童话幻想的智慧

从某种意义上说,童话是智慧的结晶。这种智慧指的是作者对生活要独具慧眼,对儿童心理能够体察入微,以及娴熟地运用童话的艺术表现手段。正当人们为童话怎么写,是以抒情为主还是以热闹为主争论不休的时候,饶远默默耕耘在他那独特的童话土壤里。他不趋时,不急功近利,而是执著地进行着他的美学追求——这正如著名作家黄庆云分析的:“童话据说可分为抒情和热闹两派,那么,他就要在两者冲击的漩涡中溅出奇妙的浪花。”⑥所谓“奇妙的浪花”,不是单纯的娱乐,也不是板着面孔说教,而是在奇特热闹的情节中抒发作者的感情,不断追寻童话幻想的智慧。

一是探求情节的神奇性。饶远童话的抒情和热闹的有机结合,主要体现在情节的神奇性上。他往往能以新奇的想象编织离奇的故事,使童话透过幻想的折光,展开情节的神奇性,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走进照片的摄影家》描写少年艾旦旦走进彩色立体照片里,被选去参加世界摄影大赛展览,演出了一场照片里的“艾旦旦”和真实的艾旦旦争夺金质奖章的喜剧。两个“艾旦旦”都跳出了镜框,悄悄跟在评委们的后边,打听消息,谁也不愿回到镜框里去。面对着一个空镜框,评委们决定不评了,这时,“小摄影家艾旦旦”和照片里的“艾旦旦”,顿时瘫软在地上,痛哭起来。在这篇童话里,艾旦旦能走进镜框、照片和人争荣誉等情节,看上去都是离奇的,但这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看着照片突发奇想也是常有的事。这热闹的故事告诉小读者如何对待荣誉、如何对待自己。当然,饶远不是单纯为迎合孩子们的口味,而去追求廉价的“新奇”、“奇幻”的情节;饶远善于把情节写得荒诞而不虚假,热闹而不胡闹,离奇而不猎奇,他把握住了艺术创造的“度”,既令人瞠目结舌,又使人点头折服。《大王城的第100任总大王》中出现的撒娇大王、吹牛大王、扑克大王、零食大王等等,其实是现代儿童的缩影,他们都是“一些宠坏和学歪了的大王”,孩子们读了以后,一定会从中看到自己的缺点和弱点,在善意的嘲讽和调侃中改正不良的习惯。同时,又会为童话中引人入胜的情节而发出会心的微笑。此外,如《一根大圣毛》的戏谑,《小鲤鱼钓山猫》的滑稽,《名牌魔笔》的幽默,都无不以离奇的、热闹非凡的情节而取胜,可使读者在大笑中顿悟。童话的审美对象是少年儿童,不可只抒情,也不可只热闹。只抒情,有故作高深之嫌;只热闹,又有不负责任之疑。我们以为,好的童话妙在抒情和热闹之间。《鼠记猪奶店》说的是猪妈妈由于一天到晚“似醒非醒”,不仅被老鼠尖尖牙骗去了自己的奶,甚至连自己的耳朵也被骗去;更有甚者,尖尖牙还以猪妈妈的耳朵同猪妈妈做换奶的交易。这是多么冷峻的幽默。作品的主旨是通过对老鼠尖尖牙和猪妈妈的精心刻画来完成的,具有很强的象征隐喻性。饶远对猪妈妈的“猪性”的刻画,正是他对现实生活的较深刻的剖析和对这种现实作出的冷峻的艺术概括。深刻的人生哲理就在热闹风趣的故事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了,小读者在捧腹大笑中必然获得生命的感悟。

二是探求形象的象征性。饶远为适应作品内涵的丰富性和深刻性,还在艺术手法上作了相应调整。他将自己在人生体验中所获得的某种理性感悟熔铸于某一与这种理性感悟相谐的物的特性中,让物性使理性具象化、生动化,而理性则赋予物性不同寻常的意义,刻上了作家独特思考的烙印,使童话的形象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因此,这类童话往往笔调较为凝重,情感浓烈却不外露,透出一种参悟人生宇宙的苍凉感。《焦礁》可视作这类童话的代表作。这篇童话写的是一块名为“焦礁”的礁石。经历了“海底憧憬——山巅自雄——涧底落泊——幸遇知己——关进暗室——重见天日”的曲折多变的生活历程。饶远从混沌未开的远古写起,一直写到高度文明的今天,时间跨度之大,为他过去作品所未见,亦足见其概括力之进步。在这里,礁石的形象其实是生命的象征。作者透过对焦礁这个形象的生命历程的表层描写,表现了自己对生命的深层感悟:生命过程,其实是向一切灾难抗争的过程,美的生命,或说生命的美,是只有在这种痛苦的抗争过程中实现和完成的。更值得一提的是,饶远还通过《马乔乔奇历记》、《马乔乔当小总统》、《生命的骄子马乔乔》、《怪蛋、小飞兔和马乔乔》等系列童话创作,以一篇篇作品为载体,把“马乔乔”以及他的小伙伴的形象树立起来,塑造出有新时代特点、有中国民族特色、又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孩子形象的童话明星。毋庸置疑,“马乔乔”的象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他是饶远心中理想的人物,是生命的骄子,是人类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化身,也是当代少年儿童的一个艺术典型。饶远梦想让马乔乔和他的小伙伴能在孩子们心中活起来,陪伴着他们一起健康成长。因此,马乔乔的形象受到广大少年儿童的热烈欢迎。

三、追寻童话诗意的芳香

童话的幻想是诗意的流露。著名童话作家金近用诗一般的语言这样表述童话的幻想:“童话没有幻想,就像一只美丽的小鸟没有翅膀一样,是飞不起来的。但这只小鸟必须从现实的蛋壳里钻出来长大,而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⑦饶远童话与众不同的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充满诗意。他注重从平凡的生活中,挖掘蕴藏着无数富有诗意的事物。他具有诗人的气质,对生活有敏锐的感受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英国湖畔派诗人柯勒律治指出:“诗就是人的全部思想、热情、情绪、语言的花朵和芳香。”⑧纵观当下童话界,好作品固然不少,但有些作品只讲究热闹和情节的离奇,就不顾语言的规范化和美感了,哗众取宠,误人子弟,会引起小读者反感的。饶远出于对少年儿童的一往情深,注重从语言和形式上给孩子们以美的熏陶,在童话中展现出一片神奇的诗情画意。

第一,诗意盎然的儿童情趣。饶远童话中的诗情画意是通过孩子们最熟悉的生活场景或生活现象的描绘表达出来的,切合儿童所特有的思维方式,因而具有儿童情趣。仅从标题看:《春天,一叶白帆失落了》、《我录下了太阳的歌声》、《黎明的童话》、《未来在微笑》等等,都富有诗的韵味,而又引起了小读者的兴趣:诸如太阳的歌声怎能“录下了”?“未来”如何在微笑?这些都是采用诗歌的空灵手法,启人遐想,满足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一些童话里,饶远用优美的语言,调动各种修辞手法,美不胜收。例如《生命的骄子马乔乔》开头:

一股清泉“哗啦啦”从碧绿的山上喷出来,把无数珍珠似的水珠儿,洒向光屁股的小男孩。小男孩在水中嬉戏,一会儿任白胖胖的两只脚在白浪中奔跑,像一只贴水飞翔的燕子;一会儿把整个身子浸在潺潺流水中,像一条自由自在游荡的鱼儿。

这里,饶远运用了电影镜头,叠映出清泉欢腾,小男孩嬉水的画面;“喷”、“洒”极富表现力;像燕子轻巧灵活,像鱼儿自由自在的比喻极为精当。一个活脱脱的“生命骄子”的形象矗立在我们眼前。孩子们读了,一定会感到生命的蓬勃旺盛。而小男孩的嬉水,其调皮、欢乐之状,斯情斯趣,又何尝不能引起小读者的共鸣呢?

第二,诗意盎然的音乐意象。我国的音乐艺术历史悠久,并与古典诗歌的发展密切相关,诗歌与音乐可以互为创作的题材和内容。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而童话中的幻想就像诗歌一样奇妙无比,在童话中可以巧妙地将幻想和音乐结合起来,使得作用于笔端的文学语言与音乐的怡情功能达到了较为完美的统一。饶远童话中所呈现的音乐意象,往往作为整篇童话的主旋律而贯穿于故事的始终的,它使童话流淌着一种热烈奔放的激情。例如,《我录下了太阳的声音》,太阳先生激情洋溢、充满活力的歌声,压过了乌鸦小姐“呕哑嘲哳难为听”的所谓歌声,在美与丑强烈的对照中使小读者若有所悟。又如,《一首奇妙的乐曲》,小曼半躺在床上,静静地听着令人振奋的《生命交响乐》,整个心儿,随着那明快的节奏在欢跳。突然,在柔和的琴声中,照片里的丹丹(小曼的乳名)眨着明亮的眼睛,微微笑着,双手一扬,两只小腿一蹬,悄悄地跳出了镜框,轻飘飘地来到小曼的床前,高兴地跳起舞来。她快活的舞蹈感染了小曼,小曼忍不住“嘻嘻”笑起来,苦恼一下子被赶跑了。美妙的音乐是治愈苦难的良药,给身患绝症的小曼以巨大的生命的勇气和乐观的人生态度。再如,《一支激发生命的歌》,马乔乔发现整大片的花儿都耷拉着脑袋,连那些还未来得及开放的花蕾也垂下了头,在夕阳的光照下,更显得它们苍白。马乔乔从腰带里取出指挥棒,站在野花丛旁边。他一边挥动着指挥棒,一边轻轻地唱起了老音乐家为他创作的歌:“我是生命的骄子,我赞美活泼的生命,我歌唱不屈的心灵……”唱着唱着,那些野花慢慢抬起了头,跟着他指挥的节拍,摇晃着脑袋,轻轻地唱了起来。马乔乔才惊奇地发现,这支指挥棒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能使枯萎的生命重新活起来。在饶远的童话世界里,音乐可以穿越时空,无所不能,就像传统童话中的宝盒、药水、魔杖、神笔等等宝物形象一样,发挥着无穷的力量,给小读者带来欢乐,驱除悲伤。从这个意义上说,诗意盎然的音乐意象,是饶远童话创作手法的创新之处和神来之笔。

第三,诗意盎然的哲理意蕴。我们厌恶在作品里道貌岸然地说教,指手画脚要孩子们如何如何,但饶远在盎然的诗意里闪烁思想的火花,鞭辟入里,流溢出诗意盎然的哲理意味,我们是很赞同的。《名牌魔笔》中的那枝“魔笔”只能复述作家自己的名作,要想自己创作作品,就要使用“创造牌”金笔。这“创造”二字,可以启发小读者走自己的路,不能靠名人的名气办事,激发他们保持独立的人格,去创造、去奋斗。《一朵小白花》弥漫着诗的氛围,却又有哲学的思考。一个小姑娘被苍白可恶的雾神变成憔悴的小白花,她委托小白鸽送急信给音乐家、画家、诗人和哲学家,想寻找心里渴望得到的东西。结果,她得到“一种同旋律、色彩、激情和哲理融合成的美,又变成一个美丽可爱的小姑娘”。童话启迪孩子们要懂得真正的美,是很感人的。我们尤其欣赏《年轮·子弹和诗人》,松树“朗朗的笑声”、“子弹抖了抖身子,打了个呵欠”、“老诗人用颤抖的手,抚摸着电锯切过的断面,从一圈圈密密的年轮中,寻找战火熏染的记忆”。一幅幅画面的组合,演绎成威武雄壮的“绿色的历史”。孩子们可以越过空间和时间,想象出战场的硝烟,人世间的沧桑,领略战争的悲壮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其哲理意蕴的浓郁、深刻,在我们读到的童话中是不多见的,因而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我们把饶远比作南国一枝独秀,还是恰如其分的。因为,他将幻想与现实的奇妙结合处理得炉火纯青,他在童话创作中孜孜不倦的独特的审美追求,形成了他童话创作的独特审美风格,因而在我国儿童文学特别是童话界独树一帜。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洪汛涛曾经说过:“我想,我们中国童话界,要是有更多的饶远,十个饶远,二十个饶远,三十个饶远,该多好!”⑨这既是对饶远的真诚的褒扬,也是对繁荣我国儿童文学深情的呼唤。

① 转引自冰子《幼儿文学创作问答》,见《儿童文学研究》第24期,少年儿童出版社,1986年版,第72页。

② 蒋风:《光荣的荆棘路》,见饶远作品集B卷《飞翔的七彩马车》,作家出版社,2006年版,第1页。

③ [加]佩里·诺德曼、梅维丝·雷默:《儿童文学的乐趣》,陈中美译,少年儿童出版社,2008年版,第4页。

④ [俄]别林斯基:《新年礼物》,见周忠和编译《俄苏作家论儿童文学》,河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3年版,第13页。

⑤⑥ 黄庆云:《读饶远的童话》,见饶远作品集B卷《飞翔的七彩马车》,作家出版社,2006年版,第6页,第7页。

⑦ 金近:《童话创作及其他》,少年儿童出版社,1987年版,第3页。

⑧ [英国]柯勒律治:《文学生涯》,见刘若端编《十九世纪英国诗人论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75页。

⑨ 洪汛涛:《爱的诗篇》,见饶远作品集B卷《飞翔的七彩马车》,作家出版社,2006年版,第4页。

猜你喜欢
幻想儿童文学童话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童话镇
唯童年不可辜负
——两岸儿童文学之春天的对话
午夜童话镇
锁不住的幻想
“原生态”与儿童文学
幻想画
幻想画
幻想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