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态学角度审视学校体育生态化发展

2010-08-15 00:50王俊峰
武术研究 2010年5期
关键词:运动场生态化生态

王俊峰

(宝鸡文理学院体育系,陕西 宝鸡 721013)

从生态学角度审视学校体育生态化发展

王俊峰

(宝鸡文理学院体育系,陕西 宝鸡 721013)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对学校体育的生态系统,学校体育生态化存在的问题以及学校体育生态化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探究各种生态环境与学校体育的相互关系。以揭示学校体育的发展规律,从而为提高学校体育教育的效益提供理论参考。

生态学 学校体育 生态环境

生态文明这种崭新的理念已被广泛地关注,成为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要实现生态文明的目标,离不开教育的生态化,人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和客体,人类的社步和教育的发展密切相关。而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的生态环境。学校体育亦是如此。学校体育的生态环境是以学校体育为中心,对学校体育的发生、存在和发展产生制约和调控作用的多维空间和多元的环境系统。因此,作为教育基本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的生态问题也自然地成为人们重视和研究的新领域。时至今日,人类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们难以用单一的因素来研究学校体育。在此,本文应用生态学、社会学、教育学、文化学等理论,对学校体育生态的现象、特点和规律进行研究。

1 学校体育的生态系统

学校体育的生态系统,不同于一般的生态系统,它有自己的结构和功能,它是环绕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规范环境三层生态环境的圈层内,以体育教育及其结构层次作为主体、以人才培养为中心而形成的多因素综合系统。学校体育的生态系统是一个多维的复合网络,在这个网络系统中,从自然的、社会的、规范的环境中获得物质、能量和信息。然后,由体育教育对生态环境做出反馈性影响。通过近几年学校体育的改革,调整了学校体育内部及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提高了体育在全面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修正和试用了新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这样,学校体育与生态环境之间,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可以双向流动,学校体育系统搞活了,富有生机了。学校体育对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利用和开发,就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2 学校体育生态化存在的问题

2.1 运动场地、设施、经费不足,生均活动空间日越减少

尽管近年来学校体育场馆建设有了极大的改善,但随着学校连续多年的扩招,生均场地面积逐年下降,仅以四川省重点高校为例,1995年,平均室外场地约9个平方米,而目前却不足3个平方米,体育维持费由占学校总经费1%,下降到不足0.2%。同时,运动场地塑胶化、高档化虽然为学校增添了风景,但封闭式的管理,却将更多的学生拒之于门外。学生体育活动的空间愈来愈少,生态与学生的需求严重失调,加剧了环境的恶化,使学生体质状况下降,阻碍了体育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

2.2 学校体育生态化建设并没有完全纳入“生态学校”建设的整体计划

学校体育建设仍严重滞后于教学大楼、图书馆的建设,体育场馆往往是学校绿化、美化的最薄弱地带。运动场地档次仍然较低,质量差,晴天尘土飞,雨天遍地泥,场地环境“污染”严重。体育设施、器材常年失修,老化严重,运动噪音较大,伤害隐患突出,学生、教师难于进行健康的教学与活动,使人与自然难于协调与平衡。另一方面,在运动场地塑胶化、现代化的进程中,由于市场不规范,建筑材料等缺乏环保标准,大量有毒、有害材料造成了新的环境污染。

2.3 人们的生态观念仍然较为淡漠,生态环保意识不强,缺乏体育生态的规范要求

在体育教学与活动过程中文明的现象仍然突出。如运动场上随意吐痰、乱扔垃圾、吸烟、攀折花木等;运动场区管理力度不够,教学环境和锻炼环境受到干扰,行人、自行车随意出入教学、运动场区,学生在跑道、环场上留下大量的设置门柱的石块、砖头和白色垃圾,运动场区的照明度不够或未及时开灯,这些都是严重的安全隐患,使学生缺乏安全、环保的运动条件,难于开展人性化的运动,直接影响了体育生态系统的有效运行。

2.4 学校体育生态化还缺乏深入研究和实验,使其缺乏理论作指导,盲目性较大

诸如生态体育的概念、体系等理论问题仍不清楚,体育生态课程建设仍然较为落后,缺乏大纲、计划、教材,生态体育课程还缺乏有深度的实验,没有足够的实践经验。近10年有关生态与体育的研究文章仅有10篇,而且只是表面研究,缺乏研究力度,从而严重制约了学校体育生态化的发展进程。

3 学校体育生态化发展的对策

3.1 建设生态体育课程

生态体育课程建设是传播生态信息、培养环境意识的主渠道,课程设置要体现生态主旋律,使生态体育课程建设能够促进和影响整个学校形成全新的生态管理理念,提高教育的生态化水平。首先,建立生态体育课程要树立人——体育——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思想;其次,探索与构建生态体育的课程体系,实施教学内容的更新与重组;第三,制定生态体育教育、教学计划,编辑教材,以生态为主线,设计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开发生态体育教学活动的新产品。

3.2 建设生态运动场

塑胶运动场的修建要大力推行生态优先的原则,确保塑胶材料的环保标准;同时要有计划地加强新建场地的绿化、美化,利用学校山坡林间等自然条件,为学生开辟生态运动场所,提高生均场地占有率;更新运动设施、器件,降低噪音,提高安全性,使之符合生态标准;在运动场区设置垃圾回收点;对水泥、碳渣运动场要及时维护,确保运动安全,减少尘土和泥浆。

3.3 制定生态体育的行为规范,加强生态道德建设

包括学生上体育课、课外活动的行业规范,具体要求有:禁止穿皮鞋和不符合运动要求的服装运动,不得随地吐痰,爱护场区卫生,喝完的饮料瓶放到指定地点;制定野外活动行为准则和安全制度,例如要妥善处理垃圾,爱护花草植物和野生运物,森林中禁止吸烟等;在运动场所处置警示牌。

3.4 要制定体育生态标准

推广绿化技术,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尊重人性,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重视体育生态技术、产品的开发与利用,要增加科技投入,研制、开发生态型运动器材和产品,减少这些器材、产品对运动场地和人的损伤、污染,降低运动噪音,提高产品的循环使用率;杜绝有毒、有害产品进入运动场所,特别是要降低游泳池水、塑胶运动场对人体的危害程度。

当前,随着经济、政治和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入,学校体育的内部结构受到了外部力量的强烈冲击:学校体育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手段,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需要加以改造;学校体育管理体制随着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必须深化改革;教学内容而临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浪潮而履待更新;教育观念伴同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文化观念的变革,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从生态环境多因素的角度,研究各种生态环境与学校体育的关系、作用和影响,是学校体育研究的一个新方向。

[1]邹艳辉.生态学视域下的教师评价探新[J].教学与管理,2008(10).

[2]曹晓静.行政生态学视域下政府职能转变与非政府组织发展[J].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4).

A Research on School Sports Diversified Facto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y

Wang Junfeng
(Department of Physical of Education,Baoj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Baoji Shaanxi 721013)

According to literature review,the logic analytic method,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ecology of the School Sports ecosystem multidimensional and diversified,the school sports ecosystem,school sports ecological problems,as well as eco-school sports development-related issues were analyzed to explor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Reveals the laws governing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 sports,so as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schoolsand provide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Ecolog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G80-02

A

1004—5643(2010)05—0089—02

宝鸡文理学院院级一般项目,编号:YK0832。

王俊峰(1977~),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

猜你喜欢
运动场生态化生态
大美运动场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生态产业化 产业生态化
家有运动场
科技园区生态化创新发展分析
语料库与生态化英语教学模式
生态化生存:“打群架”时代
运动场上笑点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