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邓挺进大别山后的“三枪毙、三不准”纪律

2010-08-15 00:51李国仁
支部建设 2010年13期
关键词:刘邓大别山首长

刘邓挺进大别山后的“三枪毙、三不准”纪律

部队出现的违法乱纪情况,让刘邓首长忧心如焚。无论是哪种性质的军队,一个有理智的指挥官都明白,一旦纵兵殃民,部队的军纪败坏,战斗力也就无从谈起,凡是一流部队,都视破坏纪律为军队之癌,一旦扩散,整个部队说垮就垮。作为一支人民军队,刘邓首长当然更不会坐视不管、任其发展。

1947年9月2日,刘邓在新县小姜湾召开整顿纪律大会,他们让野司保卫科科长张之轩带人到各个路口,只要有部队路过就拦下,带到这里听首长讲话。在这次会议上,刘伯承痛心疾首地说:“部队纪律这么坏,如不迅速纠正,我们肯定站不住脚!”邓小平严肃地批评道:“部队纪律这样坏,是我们政治危机的开始,这是给自己挖坟墓!”首长们在会议上宣布了三条:枪打老百姓者枪毙;抢掠民财者枪毙;强奸妇女者枪毙!会议还规定,各个部队不准强迫老百姓当向导,不准向老百姓要东西,不准打骂群众!

会议结束后,刘邓首长让政治部立即派人到各个部队去传达。张之轩赶到商城,遇到了六纵十六旅四十六团,团长唐明春还笑呵呵的问他:“老张,这次又有什么精神了?”张之轩看了看部队带着的几个向导,说:“赶紧整顿纪律,首长发脾气了,不准再带向导了!”唐明春一听,忙让战士们把那几个向导放了。张之轩接着又向他传达了“三个枪毙”和“三个不准”。

刘邓对整顿部队纪律非常重视。在这期间,野司枪毙了警卫团副连长赵桂良。这一事件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后来,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个事件的当事人之一,原野司保卫科科长张之轩回忆说:

1947年10月13日,野司到达黄冈总路嘴镇,镇上的老乡已经跑光了,空荡荡的镇子里,店铺关门,街上没有行人,冷冷清清。忽然一个解放军用步枪挑着一匹花布和一捆粉条,从一家店铺出来了。邓小平脸色立即变了,他追了几步没追上,就让人去调查一下。结果发现,这人是野司警卫团四连副连长赵桂良,是个战斗英雄,还是个劳动模范。

中午,刘伯承、邓小平、张际春、李达首长专门为这件事开会,最后决定,为了严肃军纪,下午召开公判大会,枪毙赵桂良,并通知部队和群众参加公判大会。

在禁闭室,赵桂良抱头痛哭:“我……我犯了纪律,杀我应当。可我死得太窝囊了,将来回到太行山了,见到了我们家里人,你们就说我是打仗死的……”

下午,群众下山参加公判大会,对赵桂良执行了死刑。

枪毙了赵桂良,震惊了当地老乡,他们很后悔地说:“这是真正的八路军,以后我们不要跑了。”1986年,已经离休、年过60的张之轩重访大别山,又来到了总路嘴镇。当地上了年纪的群众还记得那次公判大会,他们说起这事还很后悔:“当年我们要是不上山,大家都在家,也不会造成这个悲剧了。”有的说:“要是当时知道部队纪律这么严,我们自己就先把粉条拿出来,也不会枪毙他了!”

(李国仁)

猜你喜欢
刘邓大别山首长
大别山的早晨(油 画)
又见大别山
家有『首长』
刘邓大军:抢渡淮河挺进大别山
激战汝河
抢渡沙河
小平找牛
“能在向守志首长身边工作,我非常荣幸”
一号首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