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廉吏故事(连载八)

2010-08-15 00:51李蜀昌王建文李长青
支部建设 2010年24期
关键词:孙权

■ 李蜀昌 王建文 李长青

历代廉吏故事(连载八)

■ 李蜀昌 王建文 李长青

姜维

姜维字伯约,天水郡冀县(今甘肃甘谷县)人,是蜀国的大将军。谷阝正曾著文评论姜维说:“姜伯约位居上将,处于群臣的上位,但他居住的宅舍却很弊薄,后庭里没有供娱乐的声乐,家中没有多余的资财。除正妻外,他的侧室里没有宠幸的妾媵。饮食节制,不奢侈,但也不过分简约,官府供给的费用,他随手用完,不入私囊……像姜维这样清素节约的作风,自然是大家的典范。”

吕岱

吕岱字定公,广陵郡海陵县人。曾经做过郡里的县吏,因躲避战乱而南渡。孙权继兄掌管江东军政大权后,吕岱前往孙权的府署,孙权让他外出暂代吴丞之职。后因军功升任南安将军,接着又拜任为镇南将军。陆逊去世后,诸葛恪代理了陆逊的职务,孙权就把武昌地区分为两部,吕岱升任为上大将军,督领右部,他的辖区从武昌上至蒲圻。孙亮即位之后,任命吕岱为大司马。

吕岱一身清廉,为国尽力,他任职过的地方都有令人称颂的政绩。在交州任职时,他每年都不给家里人寄捎饷金,致使妻儿缺吃少用。孙权听说后为之叹息,加赐给他的家人一定的钱米布绢,并且把这种加赐定为每年的常规。

是仪

是仪字子羽,北海郡营陵人。孙权继承东吴大业后,发出文告征召是仪。是仪来后,孙权对他格外亲信,并予以重用,专门让他主管机密。是仪先后担任骑都尉、尚书仆射等官职。南、鲁二宫刚建立时,是仪除本职外还兼任鲁王的老师。作为皇子的老师,他尽职尽忠,经常对鲁王进行规谏;他侍奉上级勤奋不懈,与人交往态度谦恭。

是仪不为自己置办产业,不接受别人的馈赠,建造房屋仅仅能够容身就满足了。他的邻居修建大宅院,孙权外出望见后,就问左右:“修建大房舍的人是谁?”左右的人回答说:“好像是仪家。”孙权说:“是仪为人节俭,必定不是他。”经过仔细询,后果然是别的家户。他就是这样得到吴主孙权的了解和信任。他穿衣不讲究精细,吃饭不讲究珍贵,经常救济和赡养贫困的人,家中没有积蓄。孙权听到这种情况后,来到是仪家,亲自尝了他所吃的饭菜,连连叹息。后来,孙权增加了他的俸禄和赏赐,扩大了他的田宅,是仪多次辞让,不予接受,把吴主的恩赐视为一种忧虑。

杜轸

杜轸字超宗,蜀郡成都人。经考察合格后,他被推举为孝廉,担任建宁令。他在任时,以德政教导百姓,其教化广为推行。当地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同胞都对他非常敬佩和信服。杜轸任满将要离开时,少数民族的人民都赶来为他送行,赠送他很多东西,他一件都不接受,临去时和初来时一样。后来又被任命为池阳令,他的政绩为雍州十一郡之首。百姓在他活着的时候就为他立了生祠,被他治过罪的人也没有怨言。后来,杜轸因功绩显著晋升为尚书郎。

曹摅

曹摅字颜远,谯国谯县人。他少年时就孝敬父母、好学习、善写作。太尉王衍很器重他,调补他做了临淄令。县里有个寡妇,赡养婆母非常周到。婆母见她还年少,劝她改嫁,寡妇坚守贞节没有动摇,婆母不想拖累她就暗里自杀了。婆家的亲族告发寡妇杀死了婆婆,官府就对寡妇拷打审讯,寡妇忍受不了酷刑的折磨,便自诬杀死婆母。此案正要结案时,曹摅到任了。曹摅知道寡妇是冤枉的,就重新审理,终于案情水落石出,当时人们都称赞他的明断。监狱里关押有死刑犯人,大年除夕,曹摅巡视监狱,很同情犯人,就说:“你们不幸来到这个非常人居住的地方,感觉怎么样?春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你们难道不想见见家人吗?”犯人们都哭泣着说:“如果能够暂时回家看看,就是死了也不遗憾。”曹摅便打开监狱放出犯人,限定了往返的日期,让他们回家探亲。属下的官吏反复劝说曹摅不可以这样做。曹摅说:“这些人虽是罪人,但他们还有点义气,不会辜负我的,出了问题我承担全部责任。”到限定的日期,犯人们都相继返回监狱,并没有违背诺言,全县人都感叹佩服,称他为“圣君”。后来曹摅入朝做了尚书郎,又转任洛阳令。他为政仁惠明断,百姓都很敬服他。有一年冬天,天降大雪,皇宫门前丢失了行马,官吏们到处察寻,不知马在哪里。曹摅叫人把守门的卫士拘捕起来,官吏们都认为不是卫士干的,曹摅说:“宫庭是禁地,查得非常严,外人是不敢到这里来盗马的,必定是卫士骑着马去取暖了。”经过诘问,卫士果然服罪。

邓攸

邓攸字伯道,平阳郡襄陵县人。元帝时,邓攸被任命为太子中庶子。当时吴郡缺少守令,好多人都想去做,元帝却把这个职位授予邓攸。邓攸载着米粮前去赴任,不领取任何俸禄,只喝当地的吴水罢了。这时郡中遭遇大饥荒,邓攸向朝廷上表请求赈救灾民,没有等到朝廷回文,他就打开官仓进行救济。御史台派迁桓彝、虞马斐前来慰劳饥民,同时考察了解邓攸的政绩。他们见到这种情形,便弹劾邓攸未接到皇帝的批复就擅自打开官仓向灾民发放谷米。不久,皇帝来诏原谅了他的过错。邓攸在郡中刑政清明,百姓过得很快乐,是中兴的一位好郡守。后来称病离职,郡中按照惯例,当官员赴任离任时要送迎钱数百万,邓攸分文不受。百姓数千人牵住邓攸的船请他留任,船不能前进,于是邓攸就暂时停下来,乘夜晚发船而去。吴郡的人唱起民谣歌颂他:“五鼓的声音咚咚响,鸡叫天将亮,拖住邓侯的船却留不住他,前任谢令推也推不走。”百姓又去御史台请求将邓攸再留任一年,台府不同意。邓攸后来被任命为侍中,一年多后,转任为吏部尚书。他吃着粗茶淡饭,穿着破旧的衣服,经常救济有危急和生活困乏的人。他性情谦虚和蔼,善于同人交往,来客无论贵贱,都一视同仁。

庾冰

庾冰字季坚,他的哥哥庾亮以名望德行之高传示为后代的典范,庾冰则以正派质朴成为诸弟的榜样。开始被征召为秘书郎,出朝补缺为吴兴内史。后来入朝做了中书监,并且担任杨州刺史,都督杨、豫、兖三州的军事,持有征虏将军的节信。担当重任之后,他专心筹划国家事务,昼夜不停地操劳,以宾礼对待朝中的贤人,提拔年轻的优秀人才。因此朝野的人对他都很关注,称他为贤相。成帝时庾冰担任左将军,康帝即位后又担任车骑将军。庾冰天性清廉谨慎,经常以俭约要求自己。他的二儿子庾袭借了十匹官绢,庾冰愤怒地打儿子,又买了绢帛还给官府。临死的时候,庾冰对长史江说:“我就要去世了,遗憾的是我的报国之志没有完成,这是命该如此,怎么办呢?我死后用一般衣服敛尸就可以了,不要使用官府的东西。”庾冰去世后,家里连做覆盖尸体单被的绢都没有。他生前家中没有妾媵,死后家中没有私积之财。世人都因此称颂他。

吴隐之

吴隐之字处默,濮阳郡鄄城县人。年届弱冠就卓然独立,具有清廉的操守,他宁可一天只喝一顿豆汤,也不吃不应当吃的饭粟;即使没有一点储蓄,也不取不应当取的东西。十几岁的时候,父亲丧亡,隐之悲痛万分,每次哭泣路上的行人都为之动容。他很孝敬母亲,母亲死后守孝的时候,因哀伤过度毁损了身体。家境贫寒,雇不起人击鼓,每到举哀之时,一直有双鹤惊叫;祭奠之时,又有一群大雁飞来,人们都认为是隐之的孝心感动了鸟。

隐之的哥哥坦之是袁真的功曹,袁真失败后,因受牵连将遭受祸难,隐之就去谒见桓温,请求代兄受死,桓温因为同情隐之而释放了他哥哥,并因此而赏识隐之,任命他做了奉朝请、尚书郎,累功升任至晋陵太守。在晋陵郡任职期间,吴隐之作风清廉俭约,妻子自己拾柴做饭。后来入朝做了中书侍郎、国子博士、太子右卫率等官,随后又转任为散骑常侍,并兼任著作郎。不久又暂代廷尉,依旧兼著作郎,并升为左卫将军。他虽然位居显要之职,但所得俸禄和赏赐全都分给亲族,以至于冬天自家没有盖的棉被。他经常亲自洗衣,把棉絮从衣服里分开,同一般穷苦百姓一样的清苦。

广州包山带海,盛产珍贵奇异之物,一箱宝物就可以供几代人生活,但是那里多瘴疫之疾,因此一般人都害怕去那里任职,只有贫穷无法生活的人,才请求到那里补任个长史之类的职务,因此前后任职的刺史都大多贪污受贿。朝廷想革除岭南的这种弊端,隆安年间,让吴隐之去那里做龙骧将军、广州刺史,并授予一定的特权,同时兼任平越中郎将。在离广州二十里之处有个叫“石门”的地方,那里有处泉水叫“贪泉”,据说喝了泉水的人会变得贪得无厌。隐之来到这儿以后,对他的亲人说:“见不到可以引发欲望的东西,就可以使人的心保持不乱;越过南岭,就会使人丧失清廉,这种情况我知道了。”于是走到“贪泉”跟前舀水来喝,并赋诗道:“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到了广州之后,他保持了清廉的操守,日常饭食不过蔬菜和干鱼罢了,帷帐器服都存放于外库不用,当时的人都认为他有点矫揉造作,但他却始终坚持不改其志。下属向他进食鱼肉,常常把骨头去掉,留下纯肉,隐之觉察到他们的谄媚,就对他们进行了处罚甚至贬职。

卢循侵扰南海的时候,吴隐之率领并激励将士,固守了很长时间,卢循攻击了一百多天,南海城终于陷落,隐之战败被俘。刘裕即向卢循写信,叫把隐之放归,过了好久才获得释放。隐之乘船归来之时,行装里没有多余的资财。返回京城后,他只有数亩小宅,用篱笆做的院墙,显得十分窄陋,内外茅屋六间,连妻子儿女都容纳不下。刘裕就赠送给他车牛,为他另建住宅,他固辞不受。不久,吴隐之被任命为度支尚书、太常等职。他以竹蓬作屏风,不以毡席作坐具。后来升任为中领军,清俭的作风始终不改。每月初领得俸禄,只留下吃的口粮,其余全都分赈给亲族,家里人靠纺线织布来维持生活。他时常出现困难,有时两天用一天的饭菜,身上常常穿着不整齐的布衣,妻子儿女全靠自己维持生活,沾不上他一点俸禄的光。

当初,隐之作奉朝请,谢石请他担任卫将军主簿。隐之女儿将要出嫁,谢石知道他很清贫,嫁女时必定俭约,就派人移置厨帐帮助他操办婚事。派遣的使者来到,正看见他家的婢女牵着狗去卖,除此之外宅院内一无所有,看不见为女儿举办婚事的迹象。后来隐之从番禺卸任回归时,他的妻子刘氏携带回一斤沉香木,隐之看见后,就立即把沉香木投入湖亭边的水里。

隐之的儿子吴延之继承了父亲的传统,也坚守着清廉的操行,做了鄱阳的太守。延之的弟弟和儿子做郡县官吏的,也常常把坚守廉慎作为家传的门风来遵行。虽然才学不如他们的前辈吴隐之,但是孝悌洁敬的作风与前辈比起来却毫不逊色。

猜你喜欢
孙权
不懂变通的吕范
吕蒙自强不息
任用拆台的人
任用拆台的人
七擒孟获
孙权用人,忠诚为先
任用拆台的人
孙权的“窥视墙”
妙笔绘华章——东吴大帝孙权纪念馆
忠诚与欺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