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松大苗移植与改造技术

2010-08-15 00:53刘和平
绿色科技 2010年8期
关键词:果林大苗株数

刘和平,郭 建

(1.柳河县林业局,吉林柳河135300;2.通化市林业局,吉林通化134100)

1 引言

红松(P inus K oraiensis S ieb.et Zucc.)属松科,是我国重要的珍贵树种之一,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红松材质优良,在国内外市场十分畅销,目前红松种子地销售也呈逐年递增趋势。红松种子含粗蛋白质12.15%,粗脂肪60.45%,淀粉2.4%及各种矿物质元素和维生素,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由于红松果仁需求量的不断增加,红松种子的掠夺性采集,红松资源不断受到蚕食,红松资源也越来越少。在营造红松林过程中,提前郁闭,缩短结实期,降低造林成本和红松母树林改造,促进结实能力是急待解决的问题。

2 红松大苗移植营造技术

2.1 营造红松林林分条件

通化县三棚林场自2001年在采伐基地移植红松大苗,营造红松林试验。营造红松林36.5hm2,重点培育红松果林。

2.2 营造林及经营管理

利用造林已4年生(苗龄为8年)的红松优质苗木,平均苗高65cm,平均地径1.4cm,于5月中旬土壤解冻20~25cm时进行顶浆移苗造林。株行距为3m×3m,人工移植红松苗木1111株/hm2。

2.2.1 移植技术

根据红松苗木胸径和土坨大小按常规挖树穴,常规移植。春季栽植深度20~25cm,踏实。通化县三棚林场移植大苗营造红松林主要采取春季移栽。秋季移植穴比春季深2~5cm,土要踩实。树木栽植后马上浇足第一遍水,3d后浇足第二遍水,10d后浇第三遍水。浇足三遍水后可封穴过冬。于11月上中旬打防护架,做好防寒措施。第二年春季要组织踩实,浇足两遍水后按常规管理。水要浇足浇透,所有树木要深栽,树穴封坑后要踩实,防止冬季刮风后裂缝失水。

2.2.2 幼抚管理

由于造林采用3m×3m株行距,3年内可以林粮间作,种植豆科植物。林粮间作既可以增加林场职工的收入,又可以节省除草、抚正、踏实为主的幼林抚育,同时,为农作物施肥时,苗木也得到肥料,利于促进苗木生长。移植红松苗木平均成活率达98%以上,移植成本1.5元/株,节约了3年幼抚管理成本。3年后停止林粮间作,红松果林基本达到初实阶段。

3 红松林改造技术

为探索红松林改造的适宜立地条件、适宜疏伐强度、公顷保留株数等技术指标,对通化县三棚林场现有的红松林进行全面调查,经筛选确定11年份红松林分为红松林改造基地,38个林班,总面积551.1hm2,平均林龄29年,根据红松的结实、生长及交通、立地条件区划红松林。

3.1 红松林选择

红松地选择直接关系到种子的产量和质量。根据红松的生物学特性,选择最有利红松生长、发育的立地、气候和生态环境。应选择交通方便、坡度平缓、土壤透水性良好、背风偏阳坡、每公顷保留株数已经开始进入结实期的红松林。

3.2 疏伐区划

疏伐是改造红松林的主要措施之一。对红松林建设质量提高至关重要。通过疏伐,淘汰低劣林木,保留优良红松林,可提高林木种子遗传品质,改善林分的光照、水肥和卫生条件,扩大营养面积,促进冠幅扩展,从而达到提高种子产量和质量的目的。

3.2.1 疏伐分级标准

红松果林分级是将红松果林分成优良木(Ⅰ级)、中等木(Ⅱ级)和劣等木,目的是通过每木调查,进行分析评比,指导疏伐作业。优良木生长旺盛,树高大于林分平均值的10%,胸径大于林分平均值20%,干形圆满通直,侧枝细,窄冠,自然整枝好,健壮、无病虫、鼠害,无机械损伤,正常开花、结实。劣等木长势较慢,树高小于林分平均值10%,胸径小于林分平均值20%的林分,干形弯曲、扭曲、侧枝较粗,宽冠、尖削度大、机械损伤,受病虫、鼠害较重,包括双叉木、折梢木、被压木、火烧木等。

3.2.2 疏伐强度

红松林平均林龄为29~30年,平均保存株数为1922株/hm2。通过三次疏伐,使林分保存株数控制在200~250株/hm2。第一次疏伐株数强度为50%,第二次疏伐株数强度为50%,第三次疏伐株数强度为30%。

3.2.3 疏伐对象的确定

(1)病腐木。被国家明令确定的因检疫性病虫害,国内危险性病害及人工防治困难的传染性带病虫林木,自然枯腐木。

(2)劣势木。生长率低,干型弯曲,纹缠扭捩,枝丫粗密,自然分叉形成五花头、机械损伤、树高胸径生长量低于林分平均生长量的,尖削度大,冠型不归整,折顶,没有结实或结实量少的个体。

(3)拥挤木。包括因密度过大而形成的优良红松林,疏伐后保留木分布均匀。

3.3 土肥管理

土肥管理在于改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质,增加肥力。主要措施包括中耕、间作和施肥等。中耕可改善土壤中的水份和通气状况,每隔两年进行一次,时间在7月份。间作为保持水土,增加土壤肥力,防止土壤水分蒸发,为红松果林创造适宜环境,选择适当的地段进行间种,主要间种豆科植物。施肥有利于促进红松果林开花、结实,提高种子产量和质量,缩短结实间隔期。施用混合肥,比例按N:P:K为2:1:2进行,每年一次,每次每株施肥量为0.4~0.5kg,时间以5月中旬为宜。施肥方法按树冠垂直投影直径,环状开沟施入,开沟深度为10~15cm。

3.4 树体管理

树体管理的目的是适当抑制母树顶端优势,促进侧枝发育,使其具有良好株型结构,以利于开花结实和种子采收。树体管理主要通过修枝整形来完成。修枝是剪除病虫枝、萌发枝和生长势弱的枝条,以防止病虫害的传播和养分消耗。修剪时间在红松果林休眠期进行。整形是根据冠层枝条着生特点和花芽分化部位,进行分类修剪,依势造型。红松的雌花芽多在树冠中上部位外围当年生枝条顶芽的四周分化形成,雄花芽多在当年生枝条的各部分分化形成。母树林林龄达到31年,平均胸径18cm、树高16m以上时,要实施截顶,控制树体高度,增加冠幅和结实层,达到调节营养状况,促进结实的目的。

3.5 护林防火

红松果林管护设专职护林员和专业采种队,并建立严格的红松果林管理制度。同时,在红松果林周围设置10m宽的防火道,加强防火工作。

3.6 病虫、鼠害防治

病虫、鼠害对林木生长发育影响较大,防治时应将生物防治与化学农药相结合,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做好预测、预报,及时治理。

4 结语

采取有效的改造措施后,红松林造林成活率明显提高,造林成本明显降低,平均苗高1.79m,地径6.5cm。改造后的红松果林胸径有明显的差异,高生长差异不明显。改造后年平均产籽357kg/hm2,对照地年平均产籽145kg/hm2,比对照地增产212kg/hm2,每公顷增加收入6360元。目前通化县三棚林场已经改造完成红松果林330hm2,仅红松种子每年增加收入达209.88万元。采取红松大苗移植和红松林分改造技术,具有成本低、见效快的特点,是培育红松果林的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果林大苗株数
子午岭细裂槭天然分布及其重要性研究
更正
云杉大苗的起苗与包装
母亲“送礼”
我院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高效红松果林营林建设技术及管理措施
苹果树大苗移栽要“十改”
榕果林的米粒之奇妙的自己
浅析富民县山区果林生产优势及未来发展
不同草种交播对春季冷暖季型草坪草消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