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鱼塘的有效管理

2010-08-15 00:48胡学容
科学之友 2010年24期
关键词:微囊池底池水

胡学容

(富顺县童寺水务站,四川 富顺 643200)

谈鱼塘的有效管理

胡学容

(富顺县童寺水务站,四川 富顺 643200)

随着经济的发展,养鱼成了人们集经济、娱乐于一体的新兴发展事业,文章主要阐述了如何经济有效地管理好鱼塘。

鱼塘;有效管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养鱼成了人们集经济、娱乐于一体的新兴发展事业,文章主要阐述了如何经济有效地管理好鱼塘呢?

1 合理的混养

合理的混养不仅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而且对鱼类疾病的预防也有一定的作用。由于不同种类鱼体上适宜的寄生生物不完全相同,某些寄生生物只能寄生于某种鱼类,而其它鱼类对其不敏感,混养之后每种鱼的种群密度减小了,暴发传染性疾病的几率也将降低。此外,将不同活动水层、不同食性的鱼类进行混养,能充分利用养殖水体的生态空间及各种饵料生物和营养物质,降低水体中有机悬浮物的含量,维持养殖水体的生态平衡,减少鱼病发生的机会。

2 择时放鱼,合理控食

日投喂量控制在鱼体重的3%~5%以内,每天只投喂一次,时间选择在下午4时至5时,使鱼保持八成饱,经过一夜的消化,次日鱼处于半饥饿状态,非常有利于垂钓“上钩”。另外,清明前后鲤、鲫、鳙等鱼要繁殖,此时严格控制投饲量,尽量做到少投饲、少冲水,避免鱼类产卵而影响垂钓。在目前的饲养条件下,要消灭一切病原体是不可能的,但要控制鱼病的发生,我们可从科学的养殖管理和维持养殖水体生态平衡入手,提高鱼体抗病能力,只要措施得当,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垂钓塘的基础鱼主要靠自己饲养长大,则应在冬末春初投放大规格鱼种,这时由于鱼鳞片紧、病菌活动力弱,鱼的成活率较高,经过2~3个月强化饲养即可开塘垂钓。切忌在夏秋高温季节长途运鱼投放,否则由于较高的死亡率会导致得不偿失。垂钓塘的鱼也可直接从附近鱼塘收购囤养或补充。

3 品种齐全

鱼塘要适合不同爱好、不同层次的垂钓者,须做到品种多样化。一般垂钓塘要放养水体上、中、下层栖息的多种鱼类,包括鲢、鳙、青、草、鲤、鲫鱼等。鲢鱼、鳙鱼虽不容易“上钩”,但可以摄食水中的浮游食物,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同时,还可放养一些黄颡鱼、鲶鱼、乌鳢等肉食性鱼类和较大规格的常规品种,这既能消灭水体中争食、争氧的野杂鱼,还能增加垂钓者的兴趣。

4 早放养

实行早放养,改春季放养为秋季、冬季或早春放养鱼种。秋冬季节水温低,鱼种活动力弱,容易捕捞、运输,不易受伤感染疾病。早放养还可使鱼类提早适应新环境,到春季水温上升后的疾病流行季节已经恢复体质,开始摄食,增强了抗病力,而且延长了生长期。垂钓塘对投放的成鱼要求规格较大、密度适中,鱼儿过小,垂钓者所钓之鱼没有商业价值,密度过小难以激发垂钓者兴趣。一般以鲫鱼尾重0.1~0.5 kg、鳙鱼尾重0.4 kg以上、鲤鱼尾重0.5 kg以上、草鱼尾重2 kg以上为宜。投放密度绝不是越大越好,过大不但管理难度加大,鱼的死亡率增高,而且由于太容易上钩,同样会使垂钓者失去期待的特有情趣。一般有增氧、注水条件的水体每立方米放鱼量不能越过1.5 kg,无增氧条件的水体每立方米放鱼量不能超过1 kg,一般控制在每亩载鱼量500 kg以内,鱼被钓走后再及时补充。

5 如何保持鱼塘营养防止鱼受感染

日常管理、拉网捕鱼、进箱搬运、养殖操作要认真,防止鱼体受伤而感染疾病。施肥的作用主要是增加池水中的营养物质,使浮游生物迅速生长、繁殖,维持养殖水体生态平衡,为鱼类提供天然饵料生物。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养殖中期还要适量追肥,追肥应掌握及时、少施、勤施的原则,且追肥应以发酵腐熟的有机肥或混合堆肥的浆汁为佳,也可追施化学肥料。养殖水体最易出现的有害生物是水绵、铜绿微囊藻、水花微囊藻。当池水发现水绵时,可用扑草净2 200~2 800 g/ha,搅拌于青泥苔上,或用草木灰进行遍洒;当铜绿微囊藻、水花微囊藻大量繁殖时,水体变成墨绿色,应在高温季节经常换注新水,有条件的可套养一定数量的罗非鱼。全池泼洒硫酸铜溶液,使池水中硫酸铜浓度达到0.7 ppm,2天后换水1/2即可有效控制藻类;当池水多甲藻、裸甲藻大量繁殖时,由于其对环境变化比较敏感,可以突然改变其水生环境而使之死亡,然后换注清水,消除死亡藻。放养前,用生石灰进行干法清塘。用量为1 000~1 200 kg/ha。对底质差的池塘,可施有机肥2 500~4 000 kg/ha,培养优势种群的藻类,以便肥水鱼塘清整与消毒。

6 注意鱼塘清淤

池底往往沉积着大量的食物残渣和排泄物,这些有机废物经腐烂、分解后在池底形成淤泥,而淤泥是细菌很好的培养基,因此,当淤泥沉积到一定厚度时,必须及时清除。银鲫类的出血病及罗氏沼虾、青虾等细菌性病害的发病率的上升与池底淤泥不及时清理有一定的关系。按国外虾养殖经验来看,高密度虾类养殖,最好每年将池底的1层浮泥予以清除,其目的也是去除细菌滋生所需的营养源。另外,淤泥中有大量的寄生虫卵及孢子等,挖除多余的淤泥亦可大大减低侵袭性病害的发生率。一般来讲,池底淤泥厚度只需15 cm左右即可。这样既使水体有一定肥度培育浮游生物,满足水产养殖类对天然饵料的需求,又可减少致病菌的滋生场所和细菌密度。因此,每年对鱼池清整时,必须清除池底多余的淤泥。池底每年需经15 d左右的曝晒和冰冻,一是改良池底的土质,二是使池底淤泥中的致病菌和寄生虫卵及孢子的密度下降。池底经曝晒和冰冻的鱼池,养殖病害的发病率明显下降。但池底干枯时间过长则易引起草荒。

总之,鱼塘的有效管理,一是喂鱼要讲究具有科学性;二是注重预防鱼的疾病及池塘的有效处置等。

Discusses the fish pond the effective management

Hu Xuerong

Along with the economical development, bred fish the people collection economy, the entertainment in a body’s emerging development enterprise, the article mainly elaborated how the economy did manage the good fish pond effectively.

fish pond; effective management

S964.3

A

1000-8136(2010)36-0102-01

猜你喜欢
微囊池底池水
微囊泡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BMP⁃2缓释型PLGA微囊作为引导骨再生支架的初步研究
超长水池温度应力分析及探讨
高温天气水产养殖池塘如何防“底热”
铜绿微囊藻对锌、镉胁迫的生理响应
游白沙坡温泉
지수형:신뢰는 배달에 경쟁력을 실어준다池水炯:信誉,让外卖更具竞争力
鱼塘补漏七法
微囊泡在组织再生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