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生活数学 感受数学魅力

2010-08-15 00:48
科学之友 2010年11期
关键词:操场所学数学知识

杨 华

(山西省永济市教育局教研室,山西 永济 044500)

数学源于生活,又广泛应用于生活。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是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之一。《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这些要求揭示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即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数学又为实际生活服务,这两者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在教学中,笔者尽可能地把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

1 导入新课,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一般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们看得见、摸得着,有的还亲身经历过。当老师提出与实际联系比较密切的例子时,学生们都跃跃欲试想学以致用,这样更加充分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节时,笔者这样开场:“同学们,你平时最喜欢什么体育运动?杨老师最喜欢跑步。看,这是我们学校新建的操场平面图,绕着操场跑一圈,这一圈指的是操场的什么?如果给操场铺满草坪,被草坪覆盖的地方又指的是操场的什么?”接着交待课题:“这节课,我们来共同研究有关面积的知识——面积和面积单位。”这样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一下子就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思维的动机,使学生们个个兴趣盎然。

2 新课教学,贴近实际,感悟数学

当数学与儿童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时,数学才是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如:在教学两三步计算应用题时,笔者没有按照课本的例题进行新课教学,而是设计了这样的题目:“周末,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登鹳雀楼,根据下面的对话,我们一起来算算门票钱吧。”接着,笔者出示了一段对话:

老 师:请问一张门票多少钱?

售票员:如果你们是12个人,应付420元。

老 师:我们人比较多,能优惠点吗?

售票员:这样的话,每个人优惠5元。

老 师:谢谢你!再见。

售票员:再见。

笔者将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理解应用题的基本结构,摒弃单纯分析条件和问题的做法,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了亲切感,提高了探索问题的积极性,从而感受到数学的巨大魅力,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3 巩固练习,走进生活,实践数学

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而我们过去的数学教学往往比较重视解答现有的数学问题,即课本上已经经过数学处理的问题。学生只要按照学会的解题方法,一步一步地去解决就可以了,不需要考虑这些问题的来源和作用,更不需要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学生在不断反复机械地操作下,虽然能熟练地掌握各种题目的解题技能、技巧,但一碰到实际生活问题却显得不知所措。《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例如,在学完统计图后,笔者让学生利用节假日,调查本市4个居民小区丢弃废旧塑料袋的情况,制成统计图,然后让学生分析哪个小区的环境卫生好一些,说说我们应该怎么做。笔者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生活实际出发,布置有意义的练习题,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桥梁,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解决问题,在数学应用中提高生活实践的能力。

4 总结

数学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对教材进行再创造,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和生动有趣的数学素材,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的空间,让学生从小课堂走向大社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真正把创造还给学生,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这样,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本身,还能从中感悟到数学的应用和实际价值,更重要的是综合素质得到了培养和提高,更有效地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创造。

猜你喜欢
操场所学数学知识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我们的操场
我们的操场
学校操场
非所学
非所学
下课了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一道课本题 几点新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