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自然灾害 推进现代农业

2010-08-15 00:48贾彬良宋长水艾晓红侯立功
科学之友 2010年11期
关键词:灾害农民农业

贾彬良,宋长水,艾晓红,侯立功

(1.山西省农业厅种植业处,山西 太原 030002;2.山西省农业厅技术推广站,山西 太原 030002)

防控自然灾害 推进现代农业

贾彬良1,宋长水2,艾晓红2,侯立功2

(1.山西省农业厅种植业处,山西 太原 030002;2.山西省农业厅技术推广站,山西 太原 030002)

随着气候的变化,全球变暖,自然灾害频发,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引起的自然灾害,提升抗灾能力就成为发展现代农业中的重要环节,必须高度重视,加强防范。

自然灾害;现代农业;治理

农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互交织的过程,“车间”就在露天,这个露天“工厂”在生产过程中常常遭受自然灾害,一种是气候灾害,如高温、冰冻、水涝、旱灾等,一种是生物(或生理)灾害,如病、虫、鸟、兽等。不管哪种自然灾害,一旦发生危害都会影响农作物(或畜禽)生长发育,轻者减产、质量降低,重者绝产或死亡,损失惨重。

1 自然灾害的严重性

自然灾害本来对农业生产就是个严重威胁,但随着近年来极端天气事件频频发生,更加重了自然灾害发生范围和危害程度。据有关专家分析,现在极端天气异常,从数据来看频率越来越高。特别是近几年出现很多极端气候,如干旱、暴雨、低温、高温天气,由于这种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生产的影响比较明显,导致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危害加重,有的过去是次要病虫上升为重要病虫害,局部发生的病虫扩散到大范围、大面积。

就拿干旱来说,2009年初,我国北方15省遭遇罕见的严重干旱,2月7日旱情严重时,农作物受旱面积达到0.107 87亿hm2,其中重旱面积371.203万hm2,800万人因旱饮水困难。国家防汛抗旱指挥部历史上首次启动了一级抗旱应急响应。进入8月上旬以来,旱情再次来袭,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等北方大部分地区持续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无有效降雨,旱情发展迅速,严重影响农作物生长。2009年是那样,2010年又怎样?云南、贵州等5省西南地区一直是水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区,2010年初春又发生了大旱,不要说水供农作物生长所需,就连人畜饮水都发生了困难,全国各地都支援抗旱救灾。

再拿冰冻、暴雨来说,2009年11月9日-12日,北京、河北、山西、河南和山东等地先后出现冰冻暴雪天气过程。华北、黄淮等地出现历史同期罕见暴雪,河北、山西、河南的暴雪事件为60年一遇,局部达百年一遇。此次降雪,造成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山西、湖北、山东等7个省市共计21条高速公路、3条国道、9条省道局部交通中断,据民政部统计,962万人受灾,因灾死亡32人,疏散公路滞留和转移安置16.6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39.53万hm2,倒塌房屋1.5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69.6亿元。山西省因遭受较大范围的降温、降雪天气,中南部冬季早春大棚蔬菜等损失严重,1.232 8万hm2温室大棚蔬菜等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其中2 834.1万hm2绝收,2 400万株苗冻死。全省蔬菜直接经济损失5.23亿元。不仅蔬菜减产20万t,还有80.4 hm2育苗棚倒塌,冻死菜苗2 400万株,即使未冻死菜苗,也因低温日照的影响,基本停止生长,体弱病染不能作苗移载,严重影响了蔬菜生产供应,使菜价一直上涨,消费者直喊价格太高,承受不了。

其他自然灾害,如涝灾、风害、冰雹、病、虫等不同年份、区域、程度时有发生,闹得人心不安。如:1942年孟加拉国水稻胡麻斑病大流行,造成200万人饿死;1970年美国玉米小斑病流行,损失10亿多美元;1992年中国主要棉产区棉铃虫特大发生,直接经济损失100多亿美元,闹得棉农不敢种棉,谈虫色变。由于近年来气候变化,加上耕作制度的改变和农田生态环境的变化,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危害出现了新的情况,过去已经控制的病虫害,有的死灰复燃,有些次要的病虫害又上升为主要病虫害,有些局部发生或新出现的病虫害在大范围突发了。如草地螟、土蝗、红蜘蛛、丛矮病等。不仅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危害发生新的变化,畜禽疫病也同时肆虐。就山西省来说,2005年禽流感全省病死和处理感染鸡遭受经济损失3亿多元,随后2008年又发生猪流感闹得人心慌慌。

此外,涝害对山西省来说是少见的。但在2007年9月下旬-10月上旬连续10多天阴雨,使吕梁地区6亿多斤红枣造成裂果、霉烂,失去了可食性、商品性,损失3亿多元,不少枣农户绝收,生活失去了经济支柱,更重要是红枣加工企业没有原料停工、停产。而在晋南棉区棉花烂桃,品质大降,损失1亿多元。因此,自然灾害不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而且相关产业也损失很大。随着气候变暖,发生频率在加快,强度在增强,一定要深刻认识其严重性和危害性,提高警惕,科学应对。

2 应对自然灾害要有使命感、紧迫感

灾害是冷酷的、无情的。给农业生产造成的经济损失,给人们心理上造成的精神压力,甚至是失去亲人给情感上造成的伤痕是永远磨灭不掉的。但是在面对自然灾害却有种种不同态度。一种人认为自然灾害年年有,经常发,抗不住,没办法。这种消极畏难情绪在自然灾害面前只能是“奴隶”,不能做“卫士”。一种人认为自然灾害发生类型多,范围广,破坏力强,有时多种自然灾害结伴而来,顾上抗旱,顾不了治虫,让人难招架或只有招架自力,难有还力之功。这种在自然灾害面前只能做“庸夫”,不能当“谋士”。还有一种人在自然灾害面前,敢于应战,善于作战,有“人定胜天”的勇气,还有缜密的作战策略,可以说既是有谋略的指挥员,又是有战术的战斗员。灾害是可怕,更可怕的是人的精神垮。人们对自然灾害要弘扬不畏难险、百折不挠的抗灾精神,对灾害要以科学的态度积极应对,不消极、不退缩,自强不息,战胜艰难险阻,不断夺取胜利。回顾人们在与自然灾害作斗争中有很多经验值得借鉴与推广。比如,1992年在棉诊虫大发生后,有些农民怕棉铃虫危害,不敢再种棉。国家组织有关部门,一方面加强科研攻关力度,培育抗虫品种,一方面组织力量总结农民防治经验。经过潜心研究和努力在短时间内,培育出抗棉铃虫品种,而且总结提出一套防治策略。即以种植抗虫棉为基础,以诱蛾灭卵为前提,以药剂防治为关键的综合防治技术,有效地控制了棉铃虫发生危害。再如,对秋雨连绵造成红枣裂果灾害,在采用综合管理、喷打裂果素等办法效果甚微,太谷县农民采用搭防雨棚的办法,尽管投资大一些,但保住红枣在雨季安全生长,不裂、不烂,效果很好,等等。所以,对待自然灾害要以战斗的精神去迎战,要有责任感、使命感。

3 防控措施要采取多种办法综合治理

自然灾害发生范围比较大,灾害类型比较多,危害损失比较重,发生频率比较高,还常有突发性,因此防控要以防为主,综合治理,做到防患于未然。在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加速植树造林,种植牧草,强化水土保持,大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善土壤条件等农业基础建设的同时,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绿色生产,着重抓好以下措施:

3.1 加强灾害精测监视工作,努力做好预测预报

“天有不测风云”,自然灾害有常发性,还有突发性。因此,做好监测工作十分重要。监测灾害工作是防御自然灾害的“千里眼”。各种自然灾害都有其发生特点或规律,虽有不确定因素,但还有一些征兆或现象。根据不同自然灾害、不同监测部门要做好监测和预报。气象站、病虫测报站(或疫情防治病),既要做好长期预报,更要做好短期(或近期)预报,及时为负责农业生产的领导部门做好参谋,更要为发生自然灾害的灾区农民传递信息,力争灾前有预报,临灾有准备、能战斗,减少因灾遭受的损失。

3.2 加强科学研究,力破防控难题

自然灾害的复杂性,多变性为气象、农业科研部门和科研人员带来了科研难题,尽管科技人员经过多年来潜心研究出了很多科研成果,在农业生产发挥了很大作用,但还是不能适应形势要求,因此,在科研力量的配备上、物质装备上、科研组织上和经费安排上都要提升和加强,抓住主题,努力攻克。

3.3 强化综合措施,提高防控效果

我国农业在很大程度上还是“靠天吃饭”,面对不利的气候影响和各种病虫和畜禽疫情等危害,在建立完善防御灾害长效机制,提高综合防灾抗灾能力的同时,如何应对各种自然灾害,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减轻自然灾害损失就成为重要环节。对干旱灾,只有水源条件而没有完善的水利设施是不行的,而对旱原地区没有一套抗旱保墒旱作栽培技术也是不行的;对寒冻霜害,设施农业(包括温室、大棚等),如果保温条件不好,同样是发挥不了应有的效果。如遇大风,温室结构不科学、措施跟不上,也要遭到破坏;对于农作物病、虫灾害,如果不种植多抗性品种和及时防治也要遭到危害。这方面教训在农业生产上常会遇到。用农民的话来说,没有肥沃的土地哪能长出健壮的苗子,没有抗病的种子哪有不染病(或虫)的苗子,没有抗寒的品种,哪有不受冻的苗子,没有科学管理技术,哪能管好受灾的苗子。这些都是很生动的抗灾写照。因此,要以基本建设(包括土、水、种、肥等)为基础,以科学技术(保、工、管等)为关键,以物质装备(膜、药、械等)为条件,以防控灾害为保证的综合配套措施来应对,为农业生产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生长的良好环境。

3.4 发展专业组织,搞好全程服务

自然灾害发生往往是来势猛,发展快,面积大,一家一户进行防治速度慢,效果差,必须组织起来,联合行动,统防统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创造的各种形式专业合作社,蜂拥而生,将千家万户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市场对接起来,将农民生产需要的各种物质和服务结合起来,方便了农民,提高了工效。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已从简单的购销环节服务扩展到生产全过程的系列服务。对防控自然灾害,从定点监测、信息传递、物质装备、专业防治等都有专业人员防效好、速度快、还省费。这种民办、民管、民受益组织深受农民欢迎,要不断完善、提高、推进。

3.5 建立农业保险,分担农民风险

每年农业自然灾害,特别是遇到重大自然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灾后重建工作,农业保险缺位带来的现实难题十分突出。农民受损难获赔偿,政策救济杯水车薪。因此,建立农业政策性保险十分必要,应加快发展步伐。当前我国农业政策性保险发展缓慢,一是认识问题,二是管理问题。农业保险是具有明显准公共产品的险种,国家应予支持,从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每年从预算中预留一部分农业风险基金,作为农业保险公司股份进行运营。人保财险山西分公司经过3年不懈努力,在全省开办种植业政策性保险业务,这是破冰之举,应不断创新探索,逐步扩大。

3.6 培训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

农民是与自然灾害作战的主力军,能不能战胜自然灾害与主力军战斗能力有直接关系,因此培训新型农民“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对战胜自然灾害十分重要。如果农民不懂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掌握新型的物质装备技能,不会科学运畴管理,再好的设备、技术用起来要打折扣,不能发挥应有作用。因此,针对当前农民文化、科技素质,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区域、不同层次农民,有针对性培训才能收到实效。要利用多种教育资源,大专院校与技术夜校相结合,系统培训与单项培训相结合;专业教师与乡土人才相结合;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理论教育与现场操作相结合等。同时还要积极创新培训新型农民工作机制,保证培训农民工作长期健康发展下去。

总之,农业是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受自然灾害影响最大的产业,农业领域的防灾减灾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只有在坚强的抗御自然灾害的指挥机构统一指挥下,有正确的科学防灾减灾技术路线,有综合的防御措施,有先进的物质装备,有一支能战善战的新型农民主力军是能够战胜自然灾害的,把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Prevent Natural Disasters,and Promote Modern Agriculture

Jia Binliang,Song Changshui,Ai Xiaohong,Hou Ligong

With changing climate,the globe is warming,and natural disasters happen frequently.How to deal with natural disasters caused by changing climate and enhance resilience is becoming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We must pay more attention to effectively prevent.

natural disasters;modern agriculture;Governance

S832

A

1000-8136(2010)32-0153-02

猜你喜欢
灾害农民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地球变暖——最大的气象灾害
灾害肆虐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