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HSE管理中的主要要素及对策

2010-08-15 00:52
科技传播 2010年21期
关键词:承包商应急作业

祁 钰

新疆寰球工程公司监理分公司,新疆克拉玛依 833600

HSE是健康、安全、环境的英文简称;HSE管理体系是国际石油天然气工业通行的一种科学、系统的管理体系。HSE管理体系是指一个组织在其自身活动中,对可能引发的风险采取管理措施,控制其发生,以减少可能引起的人员伤害和环境破坏,最终实现企业的HSE方针和目标的一种系统的管理方法。

中国石油高度重视HSE管理体系工作,把推进HSE体系建设,作为建立安全环保长效机制、提升健康安全环境管理水平、实现安全环保形势根本好转的有效方法。但在现实的操作过程中,体系文件总是没有完全与工作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体系运行过程中存在表面化、形式化和教条化的弊端,因此必须对HSE管理体系主要互素进行深入分析,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不断改进,不断完善,为企业真正实现系统化、科学化、标准化的HSE管理提供保证。

1 构建安全体系,规范作业

现场应按照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及企业经验建立现场安全规程,以约束现场人、物、活动的状态。包括:现场HSE执行计划;工作程序;作业规范。安全措施为使现场事件(事故)的发生或使其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必须根据工作或活动的具体内容制定有针对性安全措施。安全措施包括施工工艺及相应的JSA分析、专项方案及相应的JSA分析、作业许可以及与公众安全相关的制度 。

安全措施的分类有:

1)施工工艺,如打桩、开挖等;

2)装置、机具的使用,如提升设备,施工车辆及设备等;

3)临时设施的搭设、使用及安装,如现场办公室、营地、脚手架、临时用电等。

安全措施适用的阶段包括:

1)设计、批准阶段;

2)动迁阶段;

3)施工阶段;

4)退场阶段;

5)作业许可是一项特殊而又最具实效的安全措施,通过作业许可管理,可以将施工风险降到最低。

按照Q/SY1240-2009规定,对于下列的作业过程,应建立作业许可制度:在所辖区域内:非计划性维修工作;承包商作业;偏离标准/规则/程序的作业;交叉作业;在承包商区域进行的工作;缺乏安全程序的工作;受限空间;挖掘作业;高处作业;移动式吊装作业;管线打开;临时用电;动火作业。签署作业许可时应对下述内容进行评价:作业性质;作业位置;作业中使用的装置、设备及机具;作业时间;存在的危害因素;个人防护用品的提供;作业人员能否胜任;消防通道及消防设施;其它预防措施。

2 “三步走”方略规避风险危害

人类自打诞生之日起,就不停地与各种风险做斗争,历史证明,风险虽然不可全部消灭,但可控制削减到尽可能低、人可接受的程度。在HSE管理体系的运行中,风险的识别、评价、削减和应对就成为了HSE管理中最根本、最核心的措施,通过有效地运用科学的方法、系统地识别施工中存在的风险,成为贯彻“预防为主”安全方针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

现场施工HSE风险分析程序,对任何阶段、任何形式的施工活动,均可按照 “三步法”进行HSE风险的识别和评价分析。

首先,由风险评价小组成员按照施工方案所列施。工工序逐项辨识存在的HSE风险因素,并登记造册,然后运用LEC风险评价矩阵对每项风险进行评级,形成风险评价报告(序号、地点/工序/部位、危害因素、危害形式、危害程度、发生频率、风险等级)。

其次,从风险评价报告中将不可接受的风险按照。危害因素进行归类,并逐项研究制定削减风险的措施和手段,然后对削减结果进行评价,从而形成现场施工主要HSE风险因素清单(序号、危害因素、地点/工序/部位、危害形式、风险削减措施、削减效果评价、应急处置预案)。

第三,对采取削减措施后依然属于不可接受的风险因素,需逐项制定应急处置预案,并将应急处置预案或预案编号填入主要风险因素清单中。

“三步法”方略实施的基础是施工方案是否准确、详细和齐全,当然风险评价小组成员也可根据以往的历史经验提出修改建议和增补意见,通过这种交互式的讨论分析,不仅可以将施工中所有的HSE风险全部识别出来,而且可使施工方案更具可操作性。

3 完善组织机构,科学配备资源

建立健全HSE组织机构是做好现场HSE管理的基础和动力,配备合格的资源是做好现场HSE各项工作的保障。

完善组织机构的原则:

1)现场组织机构的设计整体上应突出安全第一的原则;

2)应突出现场第一负责人的HSE管理作用;

3)必须保证足够专职HSE岗位的配备;

4)应体现“直线责任”、“监管分离”原则;

现场HSE组织机构从功能上一般分为3层,即管理层、执行层和校验方。

组织资源主要HSE职责:项目经理为现场HSE第一责任人和领导人,负责制定(HSE)方针、建立(HSE)机构、分责授权、保证(HSE)资源、落实(HSE)费用、督导协调(直线部门HSE工作)、亲自参与(重大HSE活动)、培育(HSE)文化等。

HSE部为现场HSE管理的实施组织机构,负责建立(HSE)制度、编审(HSE)方案、(HSE)教育培训、安全宣传、(HSE)会议管理、票证复审、JHA复审、架设验收、设备检查报验、现场(HSE)监督、现场基层HSE活动参与检查、应急策划、(HSE)绩效审核、(HSE)记录归档等;施工部为现场安全施工的直线责任部门,负责施工方案的安全可靠、施工计划的合理有序、施工资源的充足合格、工作前危险分析的覆盖到位、票证审核、施工过程的有序开展、施工现场的文明整洁、应急资源的合理配备、应急指挥和演练;质量部负责射线检验的安全直线管理;材料和采购部负责现场材料接、运、卸安全/库区防火、倒运安全/危化品储存及跟踪使用安全的直线管理;设计部负责设计变更的安全措施的提出;文控部负责HSE文件的及时传送;控制部负责安全费用的具体落实;行政后勤部负责保安、准入、通勤、营地、餐饮、办公室的安全直线管理

4 强化安全意识,科学作业

4.1 安全培训

国际上比较先进的工程公司都对安全培训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安全培训作为HSE管理的一种手段从综合影响和效果上分析应占到HSE管理的30%左右。总包商应对安全培训需求进行分析,安全培训应包括对管理层、现场监督层、工人及安全员的培训。培训记录应存档。总包商应建立对所有员工安全培训的需求分析制度,根据员工的不同职责进行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作业规程等综合性的培训。

4.2 安全宣传

安全宣传是培育安全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目标是培养和提高承包商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承包商需要制定和完善安全宣传计划以在承包商的施工现场广泛宣传安全知识,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4.3 安全会议

建立会议制度的目的在于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沟通和解决,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以达到现场的安全和健康的管理目标;承包商应建立会议制度,保证定期召开,建立健全会议的各种记录存档制度,消除因对各种作业管理不善而引起的危害。

5 重视安全检查,杜加强风险控制

现场安全检查是落实HSE制度、进行安全风险控制的最重要手段,安全检查不仅仅是安全专职人员的职责范围,更是全员的责任,尤其是负责现场协调管理的专业施工管理人员。安全检查一般包括如下方法:

5.1 巡检

巡视PPE是否正确穿戴、抽查人员资质是否符合要求、观察人员状态是否安全、发现和制止违章行为、隐患查找和排除,参加基层班组的安全会或检查会议记录、现场作业票证、JSA核查等。

5.2 旁站监督

重大设备吊装、交叉作业、密闭空间作业、高大脚手架搭拆、夜间作业、吊篮作业等。

5.3 专项检查

临时用电专项检查、文明施工检查、机具设备检查、脚手架检查、消防设施检查等。

5.4 每周联合检查

由各承包商施工经理、HSE人员每周组织的联合大检查,检查项目应涵盖所有安全事项;

5.5 月度安全大检查

每月由现场最高负责人组织开展全场安全大检查活动,对检查结果进行评比并对优胜单位进行表彰奖励。

5.6 设备及施工机具的检查维修

设备及施工机具的安全状态是现场HSE安全检查的一项重点内容,事故统计证明,现场安全事故约60%~70%与陈旧和有缺陷的设备和施工机具有关,因此各级承包商均必须高度重视设备和施工机具的检查维修工作。

6 做好应急准备,防范潜在危害

应急准备的目的是为在紧急情况发生时有效减少损失。紧急情况应包括:火灾;爆炸;结构坍塌;重、大型机具设备倒塌;危险物品泄露;恶劣天气或洪水,及其他可造成重大损失的事件。

应急预案:承包商应建立紧急情况应急预案,应急预案须定期审核或测试以确保其合适和有效。应急预案应包括:应急组织机构成员的构成及其职责义务;指定应急协调员;警报启动程序。应急联络表名单和电话及应急服务须持续维护的要求;编制应急响应程序及不同紧急状态应急计划;有效的疏散撤退程序;相关单位如警察局、医院、旅馆等的联系方式,及控制和减少损失的方法及程序,如提供现场急救。

应急小组:承包商应建立一个应急小组来处理应急情况。应急小组应由以下人员组成:应急协调员;急救员;现场安全员;指定的火灾监护人和救火人;及专业操作工。

应急物资:承包商应配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和应急设施,对大型和大量的物资应至少建立应急物资供应协议;

应急演练:承包商应对应急预案定期进行演练以确保其有效性,应急演练的记录应保存以供评价及提升。

急救程序:承包商应建立一个有效的急救程序以确保当发现有事故发生时及时得到急救。须确保有充足的急救设备和受训人员。

7 融入人文关怀,关注职业健康

职业健康管理的目的是保护工人健康不受施工现场如噪声,灰尘,有毒气体,射线等伤害。承包商须建立并实施职业健康管理程序文件,包括听力、呼吸、眼睛、辐射、皮肤、背伤及其他伤害保护措施程序。

听力保护程序应包括:1)定期监测噪声级别;2)通过工程或管理措施降低噪声;3)选择、提供、维护合适的防噪声个人防护用品,并监督其使用;4)张贴警示标识,噪声设备贴警示标签,及对持续受到噪声影响的人员定期进行听力检查。

呼吸保护程序应包括:1)定期监测指定地点空气污染物浓度;2)通过工程或管理措施降低空气污染物;及选择、提供、维护合适的呼吸器具并监督其使用。

教育培训:承包商应对所有工人提供职业健康、安全行为及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的教育培训。作为安全管理者应具备一定的安全心理学知识,努力提高安全管理的技巧和水平。随时掌握生产员工的愿望和动机,把安全管理由被动地事中、事后控制变为主动地事前分析、预测、控制,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事故发生。

8 结论

在生产活动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人及要素的落实与执行。只有把人的工作做好了,制度及要素规范,才能从根本上为安全生产提供可靠保证。

因此,我们要从安全管理要素、实施措施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加大对生产人员安全问题的重视及管理力度,使各种安全规章制度、要素、措施方法等,在人的规范运作下,实现安全生产的工作目标。

[1]贺辉宗,郭亚梅,王廷春,徐峰.国内外石油化工企业HSE管理进展[J].安全、健康和环境,2010(1):22-24.

[2]赵蓓.浅谈石油石化企业HSE管理体系实践性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0(12):3.

[3]王爱菊.输油站HSE管理存在问题及管理提升探讨[J].安全、健康和环境,2010(4):16-17.

猜你喜欢
承包商应急作业
多维深入复盘 促进应急抢险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2018中国承包商80强和工程设计企业60强揭晓
PBC模式 养护管理机构与承包商的“双赢”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承包商如何做好FIDIC建造合同条件下的工程变更
我想要自由
承包商如何进行最低价投标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