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分析我国渔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2010-08-15 00:52任昱衡
科技传播 2010年21期
关键词:水产品渔业物流

刘 鹏 ,曾 莹 ,任昱衡

1.复旦大学,上海 200093

2.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信息科技中心,北京 100861

1 渔业信息化的基本概念

在国外发达地区,各国建立了规模不等的现代海洋渔业生物资源数据库、环境数据库、市场信息数据库、灾病害数据库以及文献专利技术数据库等等为渔业信息化提供支持,他们依托这些信息资源为参考,为社会各界提供专门有效的服务。

渔业信息化的概念确立至今,不同的国家给予了它不同的地位和重视。比如:南韩政府认为信息技术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新工具,通过合理的开发利用,可以促进经济并切实鼓励所有企业使用电子商务(EC);许多科技概念超前的发展中国家还建立了海洋渔船船位监测系统,收集船舶作业和渔业货物动态信息,应用于海洋渔业有效管理;不仅局限于此,联合国粮农组织和环境组织也建立了渔业资源、市场、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数据库。

在发达国家,国际互联网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这不仅是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表现,更是效率提高、信息现代化的一个具体表现,利用Internet技术为渔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信息和决策服务便是这一应用的具体体现。各个部门、各种等级的渔业用户通过互联网瞬时就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国内外最新的市场经济信息(查阅有关科技文献和技术专利)展示组织机构概况、介绍新产品或进行技术咨询服务,甚至为解决渔业技术难题可以求助于国际高水平专家学者的帮助和指导。鉴于其种种便利及优势,目前,国际上许多国家正在有效地将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信息处理系统(RS)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RS)技术,应用于渔业生产、科研和管理等方面,针对不同的应用对象和用途进行研究开发。其中,许多信息技术已经应用到如政府辅助决策、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水面利用和区划管理;气象、海况、渔业情ushi况预报和鱼群探测、渔船导航和海上生产作业实时指挥、国际水产品贸易情报监测和预警等领域。

2 我国的渔业信息化

信息技术在实际渔业工作中的应用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图表描述分析来做一个梳理,我国水产品产业的运做流程主要有以下几个层次生产:流通、加工、交易、消费等等。让我们来看一下信息技术在整个渔业生产消费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现代经济环境下,渔业经营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有信息的参与。在生产环节,生产者(渔民或现代化的渔业企业)要掌握各种信息才可达成计划指标,这其中包括多种多样的资讯,如鱼汛、气象、市场反馈信息、WTO贸易规则(如TBT协议、SPS 协议、各种补贴政策)等。当工作进入生产流通环节时则要及时取得物流环节的信息,如:运输成本、市场行情等。在加工包装等环节要注意一些技术信息和进口国对包装装潢的具体要求、国际通用法规和惯例等。之后的交易环节,特别是涉及到水产品的国际贸易领域,信息的及时性和可靠性就更显得尤为重要。这些重要性主要包括国际市场水产品价格走势、供求状况、各国的需求偏好和消费习惯、技术壁垒和相关贸易规则等。

通过以上简单分析可以得出一个初步的结论,即在渔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特别是在水产品国际贸易过程中,信息化建设是非常重要并不可或缺的。

3 我国渔业信息化的现状

3.1 整体信息能力低

渔业信息化是适应国际社会发展应运而生的,目前,我国的渔业信息化水平和国外相比,特别是发达国家比起来是偏低的。有资料显示,按照国际评分标准,中国的信息能力得分为6.17,仅为美国的8.6%。较低的信息能力将使中国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位置。正是由于我国的信息化水平整体较差,在整个渔业产业链上,参与者缺少一种可以方便利用的信息交换平台来收集或发布生产经营信息,而是在各种环节基本上相对独立运作,跨环节之间很难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这样的现状导致的结果是渔业生产作为一个整体来讲,内部交易成本过大,有可能造成资源的浪费、重复投资、市场不均衡、对外竞争能力差等后果。因此,在我国渔业产业逐步壮大的同时,渔业信息化建设就显得迫在眉睫,如果其不能跟上渔业发展的速度,或者信息化水平落后于国际上的平均进展速度,那么我国的渔业国际竞争力势必受到很大影响。

3.2 渔业信息化应用不足

在渔业信息化领用并不竭尽的中国,我们正在做着积极有效的努力和开发,目前,国内的渔业信息化在理论概念的引进和总体构架的搭建上已经有了可喜的进展,虽然在实际应用的开发上,作用的普及上还存在很多不足。在信息化建设的各个方面都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更为紧迫的是我国缺乏构成信息化的基础体系。且当前,渔业在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农产品出口领域,水产品的出口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我国已经稳步成为世界第一水产品生产大国。在取得如此骄人成绩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我国渔业发展的整体技术水平还不高,整体效益偏差,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足,特别是在加入WTO,的国际贸易背景下,我国水产品国际贸易面临的竞争形势越来越严峻。在新科技浪潮的推动下,来自国际的各种压力、竞争已经严重冲击和影响着中国的渔业生产,客观事实推动着我国的渔业生产必须做出变革——那就是用现代科技和信息手段来武装渔业产业,从而提高我国渔业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并且保持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

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本身的快速发展是“信息化”的应有之义;而在经济和社会诸方面利用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来提高效率和效益,以加快发展步伐,才是信息化的本质。所以,在渔业信息化的热潮中,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有效应用来提高渔业产业水平,促进水产品贸易的繁荣才是渔业信息化的根本目的。

3.3 缺乏协调统一的信息资源管理

以物流为依据得出农产品供求信息是极为不科学的。我国目前的农产品供求信息发布渠道较为混乱,虽然国家农业部有相应的发布渠道,但多为各地收集上来的价格信息,供求信息来源没有覆盖全国各地主要农产品集散地,同时对各地农产品流通方向指导力度不够,监管权利的有限导致宏观调控效果不显著。

3.4 物流信息标准不统一

首先是物流信息本身的标准不统一,如企业物流管理系统信息录入格式、表格样式、语言格式和传输协议等,另外还有物流信息系统间的接口不统一和模块间的兼容性差、运行不稳定等。由于多数物流软件商采用直接买入成熟软件内核,自行开发相应接口与外包模块, 因此,物流软件商间的系统程序语言的编译标准不一致,企业在使用不同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时,有可能遇到不同语言编译的系统间相互不兼容的情况。由于目前有些最新开发的编译语言本身就存在的不稳定导致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差,企业在使用这种新的系统时经常出现系统不稳定现象,致使企业降低了对使用物流信息系统的热情。

3.5 信息系统脆弱

我国目前的物流信息系统多数还停留在使用专线上,这种情况很不便于网络系统间的连接,因此也会造成公共信息平台缺乏,不利情况也会常常出现在实际操作中;同时,不同的物流信息系统之间的兼容与互相支持性差; 缺少可靠实用的成熟物流软件,物流软件商不熟悉物流业务, 对物流软件低水平自主开发重复,既符合目前我国物流行业实际情况,又能提升到供应链管理层次的物流软件不多。虽然目前国内企业的需求越来越大,我国高达60%的企业对系统的功能达不到要求和应用培训不及时感到不满,但由于普遍对国内软件服务信心不足, 企业不敢进行大规模投入,多数停留在某部门的内部运行阶段。现阶段多数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实际上是一个个信息孤岛, 企业间物流系统无法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与相互协调,导致国内中小企业物流信息化举步维艰。

[1]任昱衡,于欣,段红.基于移动商务的企业管理系统探析[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5.

[2]任昱衡,赵立响.建立基于环境的电子商务安全体系[J].科技创新导报,2008,9.

[3]任昱衡.GCIE服务器评测体系的国内应用现状及替代设计[J].中国学术亚洲版,2007(8).

[4]任昱衡,曾莹.制造业电子商务信息系统的安全建设[J].现代商贸工业,2010(8).

[5]任昱衡.我国域名的法律地位研究[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6.

[6]任昱衡.安防行业网站的SEO项目实施[J].硅谷,2008,12.

[7]任昱衡.服务器测评体系的国内应用分析及设计[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8(25).

猜你喜欢
水产品渔业物流
冰岛2020年水产品捕捞量102.1万吨
多数水产品价格小幅下跌
欢迎订阅2020年度《河北渔业》
水产品批发市场价格行情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中菲渔业合作重启 菲渔业代表团来华培训交流
湖南省渔业协会成立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