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对军体教育模式的思考

2010-08-15 00:54
军事体育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军人体能训练军事

刘 莉

(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军事体能教研室,广东广州510500)

现代战争的特点和规律有了很大变化,对军人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着眼未来战争的特点,总部颁布了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体能考核大纲》,为部队和院校军事体育训练指明了方向,也在客观上为我军统一和规范军队院校军事体育训练内容及要求提供契机。

1 适应新形式,确立恰当的培养目标

1.1 遵循军队院校体育教育基本规律

军队院校培养对象大部分是 18~22岁的年轻人,正处于成长阶段,如何针对培养对象特点,安排好教学训练,使其掌握体育运动训练规律,增强体质,健康成长,是制定培养目标时必须考虑的。

1.2 围绕军事体育训练目的

军校体育训练不同于地方竞技体育训练,它不是以单纯增强体质为目的,而是根据军事斗争需要而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所以在制定培养目标时要把普通体育与军事体育加以区别对待。

1.3 着眼未来部队现代化建设和未来战争需求

着眼未来部队现代化建设和未来战争需求,军体训练必须具有时代性、前瞻性、实用性、针对性,所以军事体育教育总目标应该是:培养学员的身体和心理素质以及适应能力;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讲解示范能力;符合部队现代化建设和未来战争的体能需要、具备初级军官应具有的体育素质。

2 构建科学的军体训练平台

学员军体训练平台构建是根据培养目标、教学目的、授课时数、场地设施等情况进行设计。在院校军体教学训练中,应该建立以普通军事体育训练和职业军事体育训练相结合的军事体育训练平台,改变以往单一的普通军事体育训练模式,使军校军事体育训练逐步走向思路清晰、层次分明、体系完备的训练阶段。具体设计是,以军事体育训练为主线,以普通军事体育训练和职业军事体育训练为两个支撑点,把体能训练和技能训练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相结合的 “双结合”道路。共同支撑军校体育 “育人”的重任,构建人才发展三位一体的坚实平台。

3 选择最佳训练途径

3.1 普通军事体育训练

普通军事体育训练以遵循军校体育教育规律为原则,使学员在培训期间通过体育教学、体能教学、体育训练,掌握体育运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增强体质,具备一定的普通体育运动、军事体育运动和实用体育技能,为终身体育锻炼和职业军事体育训练奠定坚实基础。具体可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基本体育教学。通过体育基本知识讲授,基础体能教学训练,使学员尽快适应和达到军人基础体育素质要求。这期间主要设置以体育理论知识为主的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力学、运动心理学和以身体素质训练为主干训练内容,使学员掌握科学的体育理论知识,全面提高身体素质,为更好地掌握军事体育运动技能、科学施训奠定基础。第二阶段主要是基本技能学习。它包括普通体育基本技能和军事体育技能教学,通过此阶段教学训练,使学员掌握普通体育基本技能和军事体育技能,为职业体能训练奠定基础。训练内容主要有陆上运动能力,如跑、跳、攀、爬、越;水上运动能力,如游、潜、跳、救、划;军事运动能力的抗晕眩、抗缺氧、军事障碍等技能训练科目,使学员全面掌握和提高普通运动技能、军事运动技能和实用技能。第三阶段主要是军事体技能巩固提高阶段。这个阶段是在第二阶段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由基本技能的初步掌握到熟练掌握;由单个动作训练到成套动作训练;由低质量完成动作到高质量完成动作;由弹性时间限制到刚性时间限制;训练主要以群项组合、军事比武、竞赛等形式组织实施,使学员军事体育基本技能达到总部要求,全面提高学员普通体育技能和军事体育技能的运用能力。第四阶段主要是在前三个训练阶段基础上,着重加强组织指挥、管理、讲解示范能力的培养。主要设置军事项目竞赛、组织与裁判等科目,使学员掌握基层部队建设和未来战争所需要的组织、指挥、管理能力。

3.2 职业军事体育训练

军人职业素养中的体育训练以强化学员军事职业素质为目的,在普通军事体育训练的基础上,结合军事技能训练,突出军事体育的实用性、加强实战性训练,加强实践环节的培养,使学员熟练运用军事体育实用技能,培养学员具备超常体能、顽强意志、过硬心理、必胜信念等军人必备的素质。通过强化学员军事体能训练实践环节,使其感受到战争的残酷性、体验到超负荷体能运转的艰苦性,激发学员为军人职业而练、为打赢未来战争而练的热情。职业素养军事体育部分课程设置主要由水上训练和陆上训练等部分组成。水上训练包括游泳、潜水、救生等内容;陆上训练包括攀绳、攀岩、障碍场、长途拉练等内容。同时把这些内容同特种作战、野外生存结合起来。使学员具备适应未来战争对军人素质要求,学员职业军事体育训练分为体能强化阶段、技能强化阶段、野外拉练阶段和模拟实战4个训练阶段;特殊体能、特种技能、实战演练三个训练目标;特种作战、军事攀登、水上救生等训练科目,科学构建一套比较完整的职业军事体育训练体系。体能强化阶段主要是通过基础体能训练中的速度训练,提高学员的快速反应能力、综合速度能力,用以达到适应现代战场态势转换快的特点;通过大强度的有氧耐力、长途拉练训练,提高学员机体抗疲劳能力,培养吃苦耐劳、连续作战的军人作风和顽强意志品质,以适应未来战争作战维度增多、空间无限延伸、全天候作战等特点。特种技能主要是通过加强格斗、军事攀登、射击等军事实用技能、野外生存技能训练环节,使学员在实践中掌握未来战争必备的体技能,了解基层部队军事体育训练的科目及方法。通过游泳训练,使学员提高适应大海和应对海上突发事件的能力;通过400 m障碍训练,提高学员的各种应变能力。通过武装泅渡训练,使学员能够在身体负重、阻力增大的困难情况下具备完成各种军事任务的能力;通过救护训练,能够使学员学会保存自己、救助他人,有效保存战斗中有生力量;通过潜泳、潜水训练,使学员能够在特殊条件下执行任务;通过攀绳、攀岩训练,使学员能够掌握征服悬崖峭壁等各种天然和人工军事障碍的特种技能。实战演练主要是强化战斗体能训练,使学员在模拟实战下体验战斗的残酷性、艰苦性,使学员在精神上、肉体上、心理上获得储备。为胜任未来工作,打赢未来战争奠定坚实基础。

4 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要求

4.1 提升军体训练认识

军事体能训练是军事训练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军人完成各项任务,赢得战争胜利的物质基础,在现代战争条件下,由于战争环境恶劣、精神压力大,对官兵体能的要求更高了。虽然未来信息化战争条件下,武器的影响因素越来越大,但正如毛主席所说的:“战争的决定因素是人,力量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对比,而且是人心和人力的对比,军力和经济力要靠人去掌握”。而军人体能是一切军事能力的基础。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在沙漠地区的高温恶劣环境,仍然能顺利完成作战任务,其中良好的体能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4.2 转变观念,提出军体训练新思路

在体育教学中,要从以往的 “知识传授教学模式”逐步走向 “体验教学模式”。注重教学互动,使学员真正融人到教学活动之中,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在体验中掌握知识技能、在体验中磨练意志品质、在体验中提高身心素质。可以根据不同层次学员的特点、条件和需求,灵活制定不同的训练模式,可以把普通军体训练、体能训练、技能训练不同训练阶段的课程设置重新组合,为不同层次学员量身定制军体训练课程。

4.3 针对性训练

在训练过程中,要注重学员不同能力的培养,可以采取分类训练法:如意志训练法、技能训练法、体能训练法、独立作战训练法、协同作战训练法等。精心设计训练内容,对不同学员所需的素质进行分门别类的训练。用以达到 “训需一致,统分结合”的训练效果。可以采用特殊训练手段如刚性训练:主要指从军人职业特点出发,在训练中培养学员无条件服从,克服艰难困苦,坚决完成任务的军人品格;模拟实战训练:模拟未来战场环境进行训练。可以充分运用从化训练基地,进行游泳、水上冲锋舟、丛林实战。在训练过程中,尽量做到环境、场面、气氛渲染近似战争环境。通过模拟实战训练,使学员既能全力以赴投入训练,又能从中获得近似战争体验。防止 “训战脱离,操场似草场”的麻痹思想;柔性训练:主要是从 “以人为本”的思想出发,在训练中运用引导教育、以赛促训、心理辅导、寓教于乐等方法,激发学员训练热情,提高训练效果;引导教育:在学员体能训练中,对基础体育训练部分,如:跑步、引体向上等单调枯燥,但又不可缺少的训练项目,通过讲解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等相关知识,帮助学员分析认识基础体能训练的重要性,以及它对其它运动项目的作用。使学员提高体育知识水平,由 “外驱被 动训练”,变为 “内驱主动训练”;以赛促训:充分运用体育竞赛优势,调动学员与生俱来的群体竞争意识,使训练在竞争中进行、训练效果在竞争中提高,学员体能在竞争中增强;寓教于乐:在学员体能训练中,要充分利用人性特点,可以把体育游戏与军事训练结合起来融人到训练之中,使学员对训练产生兴趣,提高训练效果。

4.4 严格完善军体考核制度

随着 《中国人民解放军体能考核标准》在全军的推广,可以借此制定出相关的考核、评价标准。并严格执行,把军体训练成绩同年终考核、军人晋职晋衔挂钩。强化军人的危机感,从而促进军体训练热情,提高军体训练效果,达到提高战斗力的目的。

[1]李之文.军事体育学 [M].军事科学出版社,1997,4

[2]美国陆军体育训练 [M].军事谊文出版社,2000.5

[3]吴铨叙.军事训练学 [M].军事科学出版社,2003,1

[4]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体能标准 [Z].2006,12

猜你喜欢
军人体能训练军事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军人就该这个样
对体能训练认识的理性回归
四有军人歌
军人的自信
军人“四有”歌
新兵体能训练的伤病防护
军事幽默:局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