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65例报告

2010-08-15 00:51罗倩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年14期
关键词:腰部腰椎间盘间隙

罗倩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中医的腰腿痛、腰痛及痹症范畴。该病的病因复杂多样,临床表现不一,治疗方法众多,有手术、介入和非手术治疗。手术及介入费用高,与非手术治疗疗效相比并无显著差异[1]。笔者自2006年以来采取中医综合疗法治疗36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克服了单一治疗方法的局限性,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患者为我康复中心门诊患者,共计365例,其中男243例,女122例,年龄19~61岁,平均44岁,病程2 d~19年,平均3个月。

1.2 诊断资料 365例均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的诊断要点,经CT或MRI确诊。发病椎间隙以 L4、5、L5S1多见,其中 L4、5219 例占 60%,L5S1117例占32%;单间隙突出308例占84.4%,多间隙突出57例占15.6%;左侧突出157例占43%,右侧突出143占39.1%,中央性突出65例占17.8%。

2 治疗方法

2.1 牵引 采用杭州强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QYQ-03型三维多功能腰椎治疗机仰卧牵引,30 min/次,牵引力为36~40 kg,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在牵引结束前,术者站在患侧,双手叠掌压于病变腰椎施行与突出物方向相反的推压手法3~5次,即左(右)后方突出则推压方向为右(左)前,中央型突出推压方向为腹则,然后双手掌叠压于腰部行按压、颤腰手法1 min。

2.2 手法 牵 引结束休息10 min后按松解、推挤牵抖、复位手法治疗。①松解:患者俯卧于治疗床上,双上肢自然平放于躯于两侧,双下肢伸直,术者从患者背部至腰、臀、腿部,使用摩、按、揉、滚等手法治疗5 min左右,使全身肌肉放松;②牵抖:患者仰卧,点太溪、解溪各1 min,然后右手紧握患者足趾,向上牵引,外翻扩大踝关节内侧间隙,以食指压入其关节间隙内,然后仍在牵引下内翻踝部扩大外侧间隙,以拇指压入关节间隙内,使拇指夹住踝关节,右手在牵引下左右摇摆3次。点足三里1 min,然后在胫骨两侧捏拿至踝关节平面反复3次。用力捏压股四头肌下部联合腱,并随即向上提拉反复3次。点风市1 min,侧压跳环1 min,按冲门1 min;③推挤拿捏:右手食指、中指分别置于棘突两侧,左手掌按压在右手上方以增加力度,从胸椎至骶椎呈瓦状按压3~5次,类似点按华佗夹脊穴;然后站于患者左侧,双手掌自然平放于胸背部,两拇指末节重叠,由外向内、自上向下推挤棘突3~5次,推挤右侧方法相同;再用拇指或肘点按腰部压痛点、环跳、居髎、承扶、委中、承山、昆仑等穴,每穴1~2 min,先由轻到重,然后由重到轻;最后弹拨两侧骶棘肌和阔筋膜张肌起点处3~5次,以上手法均以患者能忍受为度;④复位:患者侧卧位先患侧后健侧各行斜板手法1次,可听到腰椎弹响声。空掌拍打腰部数次,嘱患者休息。

2.3 针灸 隔 日一次,10次一疗程。①取穴:主穴为肾俞、气海俞、大、小肠俞、关元俞、承扶、委中;配穴为风市、殷门、承山、跗阳、昆仑、臀上皮神经出口处、腰部痛点等;②针法:每次取主、配穴各3~5穴,主穴温针灸,行补法;艾条温熏配穴,行平补平泻法。

2.4 中药 依 症状不同程度服用中药。急性期以活血化瘀,伸筋止痛法为主,方药组成:红花、桃仁各10 g,牛膝15 g,乳香、没药各8 g,秦艽、羌活各12 g,炒五灵脂、川芎、草各6 g。恢复期以滋补肝肾,强筋壮骨为主,方药组成:赤芍、丹皮、桃仁、续断、杜仲、乌药各10 g,生地黄、当归尾、延胡索各12 g,威灵仙15 g。并随症加减,1剂/d,水煎2次分服。

2.5 康复锻炼 急 性期绝对卧硬板床休息1周,限制腰部活动,并使用腰围加以保护;随病情缓解,逐步开始康复训炼。量由小到大,以锻炼腰背肌和腹肌为主,避免因腰椎大幅度屈或伸而引起应国分布不均使症状加重。①锻炼腰背肌:采用五点支撑法,患者仰卧去枕屈膝屈肘,用双足、双肘、头枕部作支点抬起腰臀部,每天不少于200次;②锻炼腹肌:采用仰卧起坐法,患者仰卧去枕,屈髋屈膝,双手交叉于颈部抬起上身,每于不少于200次。10 d一疗程。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①治愈:症状完全消失或接近消失,直腿抬高试验达85°以上,恢复原工作;②好转:症状大部分消失,直腿抬高试验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可从事轻体力劳动;③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

3.2 结果 全部病例经过1~3个疗程的治疗,治愈206例占55.5%,好转154例占42.1%,无效5例占1.4%。

4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伤、康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腰腿痛产生机理目前主要有:机械受压、化学神经根炎和自身免疫三种学说[2]。系因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并在外伤、劳损、生活和劳动中的不良姿势等异常应力作用下,引起腰部肌肉痉挛、韧带松弛、椎体及小关节微小错位,打破腰部生物力学的平衡,使腰椎节段性失稳,造成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对神经根机械性压迫、化学物质作用以及髓核液产生自身免疫反应而引起局部组织发生无菌性炎症,出现充血水肿、粘连等炎性变,病变局部疼痛及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等症状。为牵引、按摩、针灸等中医综合治疗本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避免坐、站立,包括进食、大小便时,都庆使用权用腰围保护[3]。这样可以减轻体重对腰椎间盘的压力,减少因负重而增加的损伤,有助于使用权突出的椎间盘和附近软组织由损伤所引起的炎症反应消退。腰椎牵引可以缓解肌肉痉挛,恢复椎 体关节结构、增辊椎体间隙,并通过牵拉后纵韧带和纤维环产生的张力而产生负压回吸,有可能使用权突出物回缩至椎间隙内或变形,从而减轻其对神经根及周围攻组织和血管的压迫[4]。但选择牵引前要注意绝对禁忌证,牵引时注意患者反应,避免牵引力过大而加重症状。

按摩可纠正椎体、小关节间的微小错位,恢复脊柱的力学平衡;加强局部气血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利于炎性水肿的吸收。针灸能显著降低体内单胺类递质,激发机体产生内源性吗啡样物质参与镇痛,促合病变神经周围化学免疫性反应物的代谢,消除炎症,恢复神经生理功能[5]。中药活血化瘀止痛有增强消炎止痛效果。

康复锻炼能加强腰背肌的肌力,增强 术的稳定性达到期巩固治疗,防止和减少复发的作用。通过对36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临床观察,在适应证明确的情况下,采用中医综合所述合治疗,具有治疗费用低、疗效可靠、安全性高、患者易接受的特点。

[1]吕杰,王春江,郝国玉,等.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疗效对比.颈腰痛杂志,2005,(3):199.

[2]胡有谷.腰椎间盘突出症.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20-125.

[3]王茂斌.康复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06.

[4]梁奥,皮敏,戴文君.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与影像学区域定位的相关性.中国针灸,2006,26(1):21.

[5]陈裕光,李佛保,黄承达.牵引下腰椎间盘突出的椎间距及间盘内压测量研究.中华理疗杂志,1994,17(2):86.

猜你喜欢
腰部腰椎间盘间隙
间隙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飞行过载及安装间隙对主安装节推力测量的影响
给你
苦难的间隙
老年人锻炼腰部仰卧屈膝挺髋
腰部的自我保健按摩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
推拿辅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