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苓散的临床新用途

2010-08-15 00:44黄永春邓润全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年20期
关键词:方选猪苓五苓散

黄永春 邓润全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卫生学校附属医院,广西 合浦 536100

五苓散一方,是汉代医家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创立的著名方剂之一。其功用为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膀胱气化不利之蓄水证。本人积20多年之临床经验,常以此方灵活加减化裁,治疗多个系统多种疾病,充分体现了异病同治的中医特色,都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应用举隅

1.1 血管神经性水肿

临床表现:陈某,男,48岁,2004年5月12日来诊。自诉双眼睑突然肿胀1天。症见眼睑光亮,色微红,有重坠感,伴头晕乏力,舌胖淡,苔白,脉浮缓。四诊合参,辩证为:脾肾阳虚、风邪上扰。治法:温阳利水、祛风散邪。方选:五苓散加减治疗。药物:茯苓、猪苓、白术各12克,泽泻24克,桂枝9克,荆芥、防风各12克,姜活10克,虫退9克,大腹皮12克。3剂服后,眼睑肿胀消退,纳食如常,精神较好。随访1年,未见再发。

1.2 月经周期性水肿

临床表现:黄某,女,31岁。自述1年来,每月经期来前5天,常出现面部发胀,面色苍白,伴眼睑浮肿,继而下肢浮肿,纳差。舌质淡胖,苔白,脉浮缓。小便常规检查正常,生化各项检查正常。综合辩证分析,此乃肾失蒸腾,湿邪内阻。治宜:补肾益气、通络祛湿。方选五苓散加减治疗。药物:茯苓、猪苓、白术各12克,泽泻24克,桂枝9克,加黄芪18克,当归10克,益母草15克,泽泻20克,车前子15克。煎服3剂后,水肿诸症全消,随访1年未见复发。

1.3 眩晕

临床表现:张某,女,39岁。自述眩晕反复发作3年。常每年发作2-3次,多在暑期发作。发作每与劳累、气候和精神因素有关。症见:初起轻则仅觉头晕目眩、疲乏无力、恶心欲呕,休息可缓;重则突感天旋地转、如坐舟车、身体不能动、不能睁眼、汗出涔涔、恶心欲呕。本次发作系因劳累并受凉后突然发病,前来就诊。就诊时自觉头晕目眩、恶心欲呕、面色苍白、疲乏无力、语声低微、舌质胖淡、舌苔白滑、脉缓而滑。综上所述,此乃脾肾阳虚,湿浊中焦之眩晕。治之以温阳行气、化湿和中。方选五苓散加减治疗。茯苓、猪苓各20克,白术15克,泽泻30克,桂枝10克,法夏、苏梗各10克,枳壳、菖蒲10克,生姜12克。2剂。每日1剂,分2次服。服后头晕目眩、恶心欲呕减轻,精神稍好,苔白。可进食少量稀粥。效不更方。继续守上方去菖蒲、苏梗,加天麻12克,神曲15克,意在平肝祛风、健脾和中。再进3剂,诸症消失。再以陈夏六君子汤加泽泻18克,3剂以善其后。随访1年未见复发。

1.4 小儿秋季泄泻

临床表现:曾某某,女,4岁,于2008年8月来诊。症见:面色萎黄,形体瘦弱,恶心欲呕,大便日解3-4次,色淡,清稀有泡沫,臭气不重,肠鸣腹胀,不思饮食,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脉濡而缓。综上所述,此乃中医脾阳不足之小儿秋季泄泻。治疗当以温运脾阳,化湿和中。方选五苓散加减治疗。茯苓、猪苓各10克,苍术6克,泽泻10克,藿香、苏叶各6克,生姜3克,大栆4枚。3剂。每日1剂,分2次服。服后无呕恶,大便日解2次,且成形,肠鸣腹胀减轻,脉缓。再进2剂,诸症消失,继之以参苓白术散调理,随访1年未见复发。

2 结语

综上所述,五苓散在临床上所治疗的各种病症,从病因、病机,从脏腑、经络,从病位症状,都是不同的,其表现的形式也是复杂多变的,但是必须抓住“脾肾阳虚、水湿不化”这个主要病机。五苓散的组方结构严谨,药物较少,但是效果较好,临床运用比较比较广泛。它不但可用于治疗“膀胱气化不利”之蓄水证,而且对于其它系统脏腑的疾病,也可以灵活加减运用。但前提是要紧扣“脾肾阳虚、水湿不化”这个中心环节。本人在临床上除了用五苓散治疗传统上的膀胱蓄水证之外,还用于治疗慢性肾炎、癃闭、以及腹水外,同时,还根据辨证诊治的原则,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大了治疗范围,而且也收到了较长好的效果,充分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特色。

猜你喜欢
方选猪苓五苓散
Effectiveness of Zhuling decoction (猪苓汤) on diuretic resistance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a randomized,controlled trial
乳腺增生 中医这样治
基于数据挖掘丹葛五苓散治疗CHF作用机制及实验验证
五苓散加减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及对患者心肌功能的影响分析
针灸联合茵陈五苓散加减治疗男性湿热上蒸型脂溢性脱发的效果分析
猪苓的利水渗湿作用及其药理活性研究
五苓散治盗汗
《伤寒论》之呕吐治则探析
猪苓种植生产的研究进展
自汗盗汗的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