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颅脑损伤继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救治体会

2010-08-15 00:44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年20期
关键词:硬膜下腔神经外科

胡 涛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湖北 武汉 43020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2010年1月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238例,其中男175例,女63例;年龄19~66岁,平均年龄(39±8.5)岁;入选的患者受伤前均无脑梗死及高血压病史。受伤原因:车祸伤133例,跌伤28例,坠落伤35例,打击伤21例,混合性损伤28例。受伤后至手术时间2~4h98例,4~6h77例,>6h63例。入选的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且与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诊断依据 临床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CT扫描表现为脑组织低密度梗死灶,多位于较深的脑实质,边界较清晰,密度均匀;早期周围水肿带不明显。伤灶形态、范围常与相应供血动脉一致。MRI检查敏感性更高,脑梗死发生30minMRI检查即可发现梗死区长Tl、长T2信号改变。对于治疗过程中病人的临床症状、体征变化无法用前期影像学解释应考虑脑梗死的诊断,行CT或MRI检查证实[1]。

1.3 救治方法 (1)扩容:根据血压及中心静脉压情况,给予足够的静脉补液。扩血管:静脉输注尼莫地平或盐酸法舒地尔。(2)脱水:有颅压增高者,酌情使用甘露醇、速尿、甘油果糖。(3)抗感染:根据手术需要,酌情使用抗生素。(4)营养神经:给予纳诺酮、维生素B族及维生素C、胞二磷胆碱等营养神经药物。(5)高压氧舱:每日1次,每次1h,10次为1疗程[2]。2例颞顶叶大面积脑梗塞患者,因中线偏移明显,伴有脑疝形成,遂扩大原有骨窗,行去大骨瓣减压术。(6)对面积较小或梗死出现较晚者可采用尿激酶50U静脉推注,其后以150U加入生理盐水中于1h内连续滴注;重组纤溶酶原激活剂的剂量为0.9mg/kg体重(最大剂量为90mg/kg体重)。(7)硬膜下血肿、珠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术后常规作腰椎穿刺,缓慢放出部分血性脑脊液,加快脑脊液净化,缓解脑血管痉挛。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使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危险因素 23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经CT或MRI检查证实为DCI者34倒,占本组患者的14.29%(34/238)。重症颅脑损伤继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GCS、低血压或休克、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挫裂伤、硬膜下血肿、脑疝、糖尿病等。

2.2 救治效果 34例继发脑梗死的患者中恢复良好15例,中残6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4例。

3 讨论

急性颅脑损伤,特别是重型颅脑损伤术后继发脑梗死(DCI)是比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常表现为治疗中病情好转后加重、伤后持续加重或出现与原发病变不相符的症状和体征,极易与原发病变或术后并发症相混淆,不易早期诊断及治疗,若不能及时诊断和治疗将加重脑功能损害,严重影响预后[3]。本文23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经CT或MRI检查证实为DCI者34倒,占本组患者的14.29%(34/238)。重症颅脑损伤继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GCS、低血压或休克、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挫裂伤、硬膜下血肿、脑疝、糖尿病等。本文34例继发脑梗死的患者经过积极的治疗,其中恢复良好15例,中残6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4例。

因此,重症颅脑损伤继发脑梗死的后果比较严重。伴颅内血肿、脑水肿和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疝、GCS评分较低的DCI患者预后较差,但如能及早诊断,正确合理治疗,可以减轻DCI发生的脑损伤,减少致残率和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1]张旭伟,潘辛,刘超,等.颅脑损伤后脑梗死22例临床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195-197.

[2]操廉,郑华山,李庆阳,等.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的临床分析(附64例报告)[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8,13(12):750-753.

[3]张耀范,尹建章,李火平.急性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脑梗死21例诊治分析[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8,13(2):85-87.

猜你喜欢
硬膜下腔神经外科
侧俯卧位摆放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护理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髓外硬膜内软骨母细胞瘤1例
高压氧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蒙医结合微创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20例分析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
CBL联合PBL教学法在神经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