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探讨及防范对策

2010-08-15 00:44周小萍吴振云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年20期
关键词:器械手术室标本

周小萍 吴振云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人民医院手术室,广东 深圳 518100

手术室是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检查、诊断并担负抢救工作的重要场所,由于涉及面广,人员流动量大,工作节奏快,同时病人病情复杂,意外情况发生多,产生医疗纠纷甚至出现医疗事故的可能性大,并且随着患者的法律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医疗纠纷的防范与医疗安全管理已成为当前医疗工作的重点。[1]因此,手术室存在较多的不安全因素,护理人员面临较大的风险。通过对本科室2007年7月-2010年7月的手术患者的护理过程进行回顾调查,发现发生护理差错事件总共13例,其中接错患者1例;气囊止血带使用不当5例;手术体位摆置不当2例;灼伤、烫伤或烧伤3例;手术物品遗留体腔1例;手术标本遗失1例。为了保证每位患者的安全,减少医疗护理事故的发生,笔者将手术室可能发生风险事件的种类,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积极的防范对策,现总结如下。

1 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种类及发生原因

1.1 接错患者或开错手术部位

由于病人术前紧张或使用了镇静剂,未能正确回答护士的提问;再有就是巡回护士在接病人时责任心不强,未认真进行“四查”“十一对”,“四查”即进入病房前查、入手术间前查、麻醉前查、手术开刀前查;“十一对”为对患者的科别、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术式、手术部位、麻醉方式和术前用药。在摆手术体位前,巡回护士未再次查对手术部位而容易导致开错手术部位的情况发生。

1.2 用错药物,输错血或血制品

由于护士疏忽大意,未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对口头医嘱不重复确定,或药物摆放有误、标识不清等导致误用所造成。手术室内进修、实习的人员多,这些人由于对药物的作用、计量掌握不熟悉、不准确,自己操作时易出现用药错误,和计量过大的危险,给患者造成重大的危害后果。在输血前,护士未能够两人共同对血制品进行“三查八对”,导致输错血。

1.3 手术体位摆置不当

术中安置体位时约束带束缚过紧,局部受压、血流受阻,可引起局部皮肤及皮下组织损伤。肢体过度外展、牵拉可使周围神经损伤,使肢体发生暂时性甚至持续性麻痹。术中固定体位,手术时间长,床单不平整,而导致病人出现压疮。

1.4 病人发生堕床、摔伤或碰伤

在接送手术病人途中,由于护理不当,病人的头、手、脚露于推车外,导致碰伤。一些如昏迷烦躁病人、小儿在接送途中或移至手术床时不加以固定约束,也无人看管,亦容易发生堕床受伤。

1.5 灼伤、烫伤或烧伤

消毒皮肤的碘酊脱碘不彻底或消毒液流到患者身体其他部位,消毒纱球遗落在患者身体周围而护士又未及时发现引起皮肤灼伤;术中使用高频电刀方法不当,负极板黏贴不平整,放置位置不妥,同时肢体保护不当,与金属物体接触,导致烧伤;还有术中使用热水袋水温过高,没有注意观察,忘记交班,造成烫伤。

1.6 手术物品遗留体腔

术前、关闭体腔前后器械、敷料和缝针等清点有误或操作不当;缝针弹出,方向不明,寻找困难;带螺丝的器械在用前未仔细检查是否松动,术后发现螺丝缺失等;术中临时添加的物品未及时记录;手术台上掉下的物品未妥善管理,都有可能造成异物遗留在病人体内。

1.7 气囊止血带使用不当

术中使用驱血带止血时,未记录开始时间或缚止血带的部位不正确,松紧不适,工作压力不当,充气束缚时间延长,使病人肢体神经受损,组织缺血坏死。

1.8 手术创口感染

参加手术人员无菌观念不强,违反无菌技术操作,手术用的器械、敷料灭菌不达标,手术环境污染,无菌器械台浸湿污染,不注意保护手术切口和周围,无菌手术与污染手术划分不明确等均可造成手术创口感染。

1.9 手术标本遗失、变质或搞错

器械护士没有妥善保管好手术切下的标本,或浸泡标本的保存液过少、浓度不够致使标本干燥变性。巡回护士将患者的名字写错或调错标本,负责送标本的人将标本丢失等。

2 防范对策

2.1 手术室护士根据手术通知单提前一天到病房进行术前访视,增加患者印象。接病人时要严格执行“四查”、“十一对”,麻醉前再核对,在手术开始前,手术医生再一次查对病历,如果病人清醒的应直接询问病人手术部位。

2.2 严格用药、输血输液制度,凡用药、输血输液均需两人核对方可执行。口头医嘱须复述一遍,无误后才能执行。手术中所用药物的安培、药瓶必须保留到手术结束,核对无误后才可抛弃。输血前要“三查八对”,即查血的有效期、血的质量以及输血装置是否完好,对姓名、床号、住院号、血袋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液种类和剂量。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病人,输完血后,血袋统一送输血科保留24小时,做好输血记录。药物要有专人管理,班班核对,保证药品、液体安全使用。

2.3 熟练掌握各种手术体位的正确摆放,受压部位应适当加放衬垫,保持肢体处于功能位,防止过分外展或牵拉而引起神经损伤。束缚带不可过紧,松紧适度。对于手术时间较长的病人,术中密切观察肢体末梢血运,术毕应立即检查受压部位的皮肤,给予适当按摩,并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班,防止褥疮的发生。

2.4 接送手术患者的平车应加防护栏,运送途中,护士手推车头,以利观察患者,患者脚朝向车尾,头和手脚不能伸出车的边缘外,以防碰伤。进入手术室后,巡回护士要特别加强麻醉实施前的护理,切勿疏忽远离。

2.5 术野皮肤消毒脱碘要彻底,消毒液不能过多以防浸湿床单,引起皮肤电灼伤。使用高频电刀时,电极板要平坦,紧贴患者皮肤,固定于患者肌肉丰厚处,负极片与皮肤的接触面积不少于64.5㎝2[2]患者身体的其他部位,避免与手术床上的金属部分接触,防止电极板灼伤。全麻、休克、年老体弱和小儿患者术中使用热水袋,水温应在70℃,接触皮肤处加用布套并加强巡视观察,以防烫伤。

2.6 凡施行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器械护士与巡回护士在术前、关腹前后应认真仔细清点手术中的器械、敷料、纱布和缝针,三次清点数目必须相符,并记录在手术护理记录单上。手术中增减的器械和敷料,巡回护士应及时准确地记录在清点单上。凡手术台上掉下的器械、纱布、敷料和缝针等,均应及时捡起,放在固定的地方,任何人未经巡回护士许可不得拿出室外。

2.7 密切观察气性止血带的充气压力,充气束缚的作用时间,患肢循环情况以防因压力不当,使用时间超长所引起的缺血坏死。

2.8 严格执行各项消毒隔离措施,建立登记制度,定期进行空气细菌培养和消毒灭菌监测外,还应不定期术前0.5h空气抽样培养。一次性消毒用品,严格把关,保证提供合格产品。特殊感染手术,术后器械应双消毒,一次性用品焚烧,污水用高效消毒溶液彻底处理后才能倒入下水道。

2.9 手术中无论取下任何组织,手术护士都应询问医生是否留取标本,不可自行处理或弄丢、弄错,术毕由术者或巡回护士将标本放入容器内,加固定液同时标明科别、床号、患者姓名、标本名称并登记入册,由专人送检。若术中需要做冰冻切片必须由专人送检,送检者和接收标本者均应做好登记并签名。

2.10 手术室管理的核心是人力资源,[3]合理的配置手术室的人员,保持相对充足,合理的排班,尽可能的满足不同护理人员的排班需求及手术应急所需。改善工作环境,使手术室的护士,保持良好的工作心态,工作冷静沉着,有较强的应急处理问题的能力。

3 讨论

只要有医疗活动,就存在医疗风险。[4]手术室是综合技术性较强的、风险较大的科室,护理工作程序较复杂,随时都有潜在的和客观存在的护理风险发生。因此,手术室护士应不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高度认识护理风险隐患,及时对手术患者进行护理风险识别和评估,并做出防范对策,同时在护理工作中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不断增强自身安全意识、防风险意识和职业责任感,才能把护理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保证手术病人的安全。

[1]曾静.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J].现代护理学,2007,6(6):66.

[2]王义芳.高频电刀灼伤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现代护理学2007,8(4):53.

[3]刘正良.手术室护理管理[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21.

[4]项玉兰.门诊输液室护理风险及干预[J].南方护理学报,2006,10(10):87.

猜你喜欢
器械手术室标本
无缝隙管理在手术室术后器械转运中的应用效果
不明原因肝损害的32例肝组织活检标本的29种微量元素测定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幼儿园自制体育器械的开发与运用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
健身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