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动词时、体、态的教学定位与策略

2010-08-15 00:51◆向
中国校外教育 2010年12期
关键词:着眼点被动语态时态

◆向 懿

(湖南岳阳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科学系)

浅析动词时、体、态的教学定位与策略

◆向 懿

(湖南岳阳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科学系)

一、引言

认知语法认为语义是语法构建的基础,而语义又是概念或意象形成的过程。所以,分析概念或意象形成的过程,可以了解句义、解释句法构建的认知基础及特征。认知语言学家兰盖克在他的《语法与概念化》一书中,把感知和概念看成是一个认识过程中两个几乎对等的面。他认为概念的内容主要来源于感知,而感知又主要是通过观察来得知。在观察某人或某物时,我们所处的位置被称为着眼点。同一观察对象,我们所处的位置不同,观察到的内容也不同。为了对某人或某物有个全面的了解,我们必须更换不同的位置。

这种通过更换不同的位置来认识某人或某物的认知活动被称为着眼点的转移。着眼点在我们的认知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了我们感知的内容,进而影响概念的含义或意义的内涵。它的转移将直接影响到我们对某人或某物观察的全面性、完整性。因此,着眼点的转移在我们的认识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着眼点的转移既可以是实际意义的位置更换,也可以被抽象化。例如,“this year”表明时间的着眼点设定在现在,“last year”将我们的着眼点带回到了一年以前,“next year”将我们的着眼点带到了一个月以后。可见,着眼点可以以说话的时间为出发点向任何一个时间段自由地转移,而在任何一个臆想的时段里,都有可能有动作的发生或完成。换句话说,任何动作都可以用时间来衡量。

动词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准确运用动词的能力。因此,在动词教学的过程中,动词的两个“时”和两个“体”应是动词教学中的首要语用内核,动词的两个“态”应作为动词教学中的重要语用内核,正确运用动词的句法功能,则应成为动词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语用内核。下面将对英语动词“时”“体”“态”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构成进行分析,从认知的角度来阐述着眼点的转移模式与英语动词的时和体的关系,从而进一步阐述英语语法教学中常见的时态和语态:采用两个“时”两个“体”和两个“态”的动词体系。

二、英语动词“时”“体”“态”的基本概念

在我国,Tense通常译作“时态”。按照传统的理解,“时态”是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和表现方式的一种动词形式。从时间(Time)看,英语动词的“时态”有现在、过去、将来和过去将来之分;从方式上看,英语动词的“时态”又有一般、进行、完成和完成进行之别。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可发生在四种不同的时间,表现为四种不同的方式。每一种“时间 +方式”就构成一种“时态”。所以按照传统语法,英语动词的“时态”多至 16种。它们是: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现在完成时,现在完成进行时,一般过去时,过去进行时,过去完成时,过去完成进行时,一般将来时,将来进行时,将来完成时,将来完成进行时,过去将来时,过去将来进行时,过去将来完成时,过去将来完成进行时。

传统语法以拉丁语法为模式,认为英语动词的“时”和“体”是不可分的,这就是说,在“时”里就有“体”,“体”里也有“时”。事实上,“时”(Tense)和“体”(Aspect)是两个不同的语法范畴。“时”是表示时间区别的动词形式。在语法里,“时”和“时间”是有区别的:时间是一个普通的概念,任何人都有过去、现在、将来的时间概念,而反映这种时间概念的语法形式即“时”则是随着不同语言而各异的,比如法语有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而英语则只有现在时和过去时,却没有将来时,这是当代语言学家早已论证了的。早在 20世纪 20到 30年代,某些著名语言学家即已对英语是否也有将来时提出疑问,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热烈争论,到了 70年代,当代英国重要语言学家Quirk,Leech等在其权威语法著作中正式否定了英语将来时的存在。现今国外的重要英语语法著作都已不提 future tense,而代之以future time,future forms,the future,这就是说,英语没有将来时的论断已成定局。“时”是表示时间区别的动词形式,“体”是表示一个动作处于何种状态,或者以什么方式存在的动词形式。

我们知道,英语动词的两个时是采取屈折形式表示的,而动词的两个体却是采取分析形式,即采取助动词Be+ing分词(进行体)和助动词 have +-ed分词(完成体)的形式表示的。当构成进行体和完成体的助动词 be和 have在句中采取限定形式时,助动词 be和 have便以其本身的“时”的形式,来表示处于一定状态的动作的时间关系,例如:

He iswriting a letter.

He haswritten a letter.

在这里,说话人讲的都是现在时间的事,前者表示“写信”这个动作在现在时间里还在进行;后者表示“写信”这个动作在现在时间里已经处于完成的状态。所以这两句话,只有“体”的区别而没有“时”的区别。但如果说:

He waswriting a letter.

He had written a letter.

那么,比起前两句来,“时”变了,由现在时变为过去时,而“体”没有变。所以上述四句中的 is/was writing和 has/had written并不是四个不同的Tense,而仅是四个不同的时、体结合形式。“时”和“体”这两种动词形式时常结合在一起使用,但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说,“时”和“体”总是结合在一起的,从而不承认“体”是一个独立的语法范畴。

三、动词时、体、态的教学定位与策略

(一)从着眼点的转移审视动词“时和体”的教学定位

兰盖克认为,认知活动起始于认知者当前的着眼点。这样在句子“I bought the book lastweek”中,说话人的着眼点就从当前说话的时间转移到他过去的一个动作时间“last month”。可见,我们可以通过比较由动作时间引起的转移后的着眼点和说话时的着眼点的顺序关系来判断英语动词的时。若转移后的着眼点在说话时的着眼点之前,那么动词就要用过去时若转移后的着眼点在说话时的着眼点之后,那么动词就要用将来时若它们重合在一起就用现在时。例如:

Iwatched TV last night.

She was ill yesterday.

Theywere here only a few minutes ago.

在以上三个例句里,尽管动作发生的时间距离说话时间长短不一,但都能引起说话者的着眼点从当前的时间向前转移,因而动词用了过去时,体现了动作时间和说话时间的关系,在认知活动中就表现为着眼点的前移。

如果说话时间与动作时间一致,即在说话人当前时间时,它同样引起说话人的着眼点向动作时间转移。由于说话时间与动作时间是在同一时间内,所以着眼点的转移失去了跨度性,表现为重合在一起。例如:

My dog runs fast.

He speaks English verywell.

Her dress is beautiful.

在以上三个例句中没有明显的动作时间。根据常识,我们知道它们的动作时间可以在任何时候,当然也就包括说话时间,在认知上表现为转移后的着眼点和说话时间的着眼点相吻合,表现动作的动词用了一般现在时。

下面以延续性动词为例,从认知的角度来讨论着眼点转移与动词的体的关系。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在一段时间内某动作正在进行时着眼点是如何转移的:

She is playing the piano from 7 to 9 o’clock last night.

说话人在说这句话时,首先将他的着眼点从当前时间转移到昨晚 7~9点这段时间向前转移,然后再转移到他的行为状态——正在读书。前一个转移决定动词用过去时,后一个转移决定动词用进行体,所以句子的动词就用了过去进行时。由此可见,此时的着眼点转移可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转移至某一段时间,然后是转移到在这段时间的行为状态进行还是完成,它们是有先后顺序的,时间在前,行为在后。同时它还有动词时的特性,即转移后的着眼点和说话时的着眼点的顺序关系,可以说动词体的认知过程是建立在动词时的基础上。

英语动词的进行体形式和完成体形式,有时也可以不和“时”的形式相结合而独立存在,这就是它们的非限定形式,例如:

It is unusual forMike to be having a rest in work time.

They seem to have worked for a long time.

They seemed to have been working for a long time.

John seems/seemed to have been perplexed.

Tom was fired for having joined in the strike.

上述诸句中的斜体部分都是非限定形式的进行体、完成体和完成进行体。这些“体”的结构本身并不表示动词的时间关系。他们只有借助主句谓语动词的“时”才能确定这些动作究竟发生在什么时间。

(二)结合时态变化,通过比较策略来掌握动词语态

语态是动词的一种形式,它用来表示句中主语同谓语动词之间的关系。英语动词的语态分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主动语态表示主语是谓语动词动作的执行者,被动语态表示主语是谓语动词动作的承受者。动词的被动态 (Passive Voice)也是由一种分析形式,即由“助动词 be+-ed分词”来表示的。当动词被动态用作限定动词时,也是以助动词 be的“时”的形式来表示该动作的时间关系,只有主谓宾句型才有被动语态,它所强调的,不是动作的发出者,而是动作的接受者,在掌握了时态以后,学习被动语态并不难,重要的是牢记被动语态的动词形式。对于动词的被动语态形式教学,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使用比较分析法。比较是确定事物之间共同点与差异点的一种思维方法。在教学中,合理和充分运用比较的教学策略,可以丰富学生的认知背景,加大学生认识知识和理解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1.一般现在时、过去时用 be done,be有人称、时态及数的变化

主动:The children gave the foreign guests a warm welcome.

被动:The foreign guestswere given a war m welcome by the children

主动:People regard him as brilliant.

被动:He is regarded as brilliant by people.

以上两例都是一般时态用 be done的例子,be有人称、时、数变,第三人称 foreign friends是复数,时态一般过去时,所以“be done”就是 were given,而 People regard him as brilliant一句,被动后的“be done”就变成单数第三人称 is regarded的形式了。

2.完成时态 have done,被动将 been加中间

例 1.主动:We have studied English for 3 years off and on at the sparetime school.

被动:English has been studied for 3 by us years off and on at the sparetime school.(have随新主语变为 has)

例 2.主动:They had produced 100 tractors by the end of last year.

被动:100 tractors had been produced by the end of last year.

3.一般将来 shall(will)do,被动变 do为 be done

即由 shall do或 will do变为 shall done或 will be done。

例 1.主动:We shall build several bigmodern power plants in our city next year.

被动:Several bigmodern power plantswill be built in our city next year.例 2.主动:I shall send my second boy to school next September.

被动:My second boywill be sent to school next September.此句中 shall do中的 shall要随新主语变为 will,do为 be done.

4.使用被动语态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be+过去分词”并非都是被动语态,系动词 be,feel,seem,look等词后面的过去分词已转化为形容词,作表语用,表示某种状态。

如:I’m interested in mathematics.

He seems unsatisfied with hiswork.

The song is called"Don’t forgetme".

(2)不及物动词无被动语态。

如:Whatwill happen in 100 years.

The dinosaurs disappeared about 65 million years ago.

但有些不及物动词组成短语后,也可构成被动语态。

如:He was looked down upon because of his egoism.

The children were taken good care of in the the orphanage.

(3)有些动词用主动形式表示被动意义。

如:This pen writeswell.

The food tastes good.

The stone feels very cold.

(4)感官动词或使役动词使用省略 to的动词不定式,主动语态中不带to,但变为被动语态时,须加上 to.试比较以下句子:

例 1.主动:A girl saw mywallet drop when she passed by.

被动:Mywalletwas seen to drop by a girlwhen she passed by.

例 2.主动:The bossmade the little boy do heavywork.

被动:The little boywasmade to do heavywork by the boss.

(5)如果是接双宾语的动词改为被动语态时,直接宾语(物)作主语,那么动词后要用介词,这个介词是由与其搭配的动词决定。试比较以下句子:

例 1.主动:He gave me a book.

被动:A book was given to me by him.

例 2.主动:He showed me a ticket.

被动:A ticketwas shown to me by him.

(6)一些动词短语用于被动语态时,动词短语应当看作一个整体,而不能丢掉其中的介词或副词。试比较以下句子:

例 1.主动:We can’t laugh him.

被动:He can’t be laugh by us.

例 2.主动:He listens to the radio every day.

被动:The radio is listened to by him every day.

英语“时”、“体”、“态”向来是学术界学者们所热衷的话题,也是学术界有争议的话题。通过进一步对英语动词时态和语态的构成模式探讨,分析着眼点的转移,从而帮助学生从认知的角度来理解、掌握并正确地使用英语动词的时和体,在记住两种“体”和两种“时”以及两种“态”的规则构成的前提下,能够理解地去记忆和运用它们。

[1]章振邦.新编英语语法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颜小英,廖华英.从着眼点的转移看英语动词的时和体[J].华东理工学院学报,2005,(12).

[3]肖华芝.英语动词时体态及语法教学[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4]赵美娟.关于英语专业的语法教学[J].外语界,1999,(4):49.

[5]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资助课题《高职院校英语语法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批准号:0805064B。

猜你喜欢
着眼点被动语态时态
被动语态复习(The Paasive Voice) 九年级 Unit5—7
结合课例谈地理核心素养提升的几个着眼点
超高清的完成时态即将到来 探讨8K超高清系统构建难点
诗词创新的着眼点(三则)
企业职工岗前培训分析
农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着眼点及实践探究
“一找二看三注意”,妙解动词时态题
中考被动语态考点精析
现在进行时
被动语态点点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