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移动学习基本问题的反思

2010-08-15 00:51
中小学电教 2010年5期
关键词:技术设备学习者环境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 110034)

伴随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完全有机会和能力设计一种新型的学习活动形式,连接人们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学习活动,扩大交流与讨论的范围,并进行随时随地和终生化的学习,这就是人们常常提到的移动学习。

2008年1月12日,由移动学习资讯网主办、北京世纪盈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和北京碟中碟无线科技有限公司协办、教育企业部落联盟鼎力支持的“移动学习:新一代e-learning的探索与实践”主题论坛在北京召开。多种有关移动学习的软件和平台的呈现,以其强大的功能、简捷的操作受到教育领域人士的广泛关注。目前,香港名校培正中学正式于中一年级推出“手机教学”的移动学习模式,学生是“手机随身”,以配合学校推行的手机学习,在课堂上使用手机来实时回答教师的问题,提高互动学习。校方指出手机学习令课堂互动气氛大大提高,学生对手机教学反应很好,上课很开心。[1]

显然,移动学习已经开始融入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但是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活动形式,在它的开展过程中,对于一些根本性的问题和因素,我们很有必要进行反思与探究。

一、对移动学习定义的反思及其定位

目前,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已经成为教育技术研究领域比较热的方向。但是,关于移动学习的确切定义,目前并没有达成共识。

Knowledge Planet公司认知系统部主任Clark Quinn从技术的角度对移动学习作了这样的定义:移动学习是通过IA设备实现的数字化学习,这些IA设备包括Palms、Windows CE设备和数字蜂窝电话等。[2]

国外学者AlexzanderDye等人在题为《Mobile Education-a glance at the future》的文章中作了较具体的定义:移动学习是一种在移动计算设备帮助下的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移动学习所使用的移动计算设备必须能够有效地呈现学习内容并且提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3]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博士余胜泉认为:移动学习,是指学习者在自己需要学习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无线与移动设备(如手机、具有无线通信模块的PDA等)和无线通信网络获取学习资源,与他人进行交流,进行的学习。[4]

综合上述专家学者对移动学习的定义,笔者认为,对于移动学习的定义有些泛化,对于移动学习研究的对象和领域有些模糊不清。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移动学习中至少包含技术设备和学习情境的创设两个根本性的因素。其中,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为技术设备提供了基础保障;学习情境的创设则主要是在设备技术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系统设计,为学习者提供极为方便的学习资源和环境,便于满足不同目的的学习。

此外,结合移动学习研究的领域和对象,给予其一个适合的定位是很有必要的。就作者个人观点而言,移动学习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媒体工具基础之上所开展的一种新型学习活动模式,是教育教学的一种补充和辅助,以一种便捷、有效地模式满足不同学习需求者的学习。

二、对技术设备的反思

现代信息技术设备可以说是移动学习实现的基础,为此,我们在开发和研究技术设备时应该考虑到以下几个相关方面。

1.技术设备的教育性原则

移动学习这一新名词出现后,很多针对移动设备应用于教育领域的研究工作就随之展开了。以手机支持的移动学习为例:开发商很可能由于商业惯性,设计开发更多符合现代年轻人所追寻的样式,然而,这种新的设备技术究竟是一种生活的时尚,还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模式,这点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从教学角度出发,以学习理论为基础,通过测试来检验移动设备在辅助学习者进行学习的有效性,同时通过对学习者的学习特征进行分析,论证在何种学习情境下使用移动设备最为有效,确保移动设备应用于实际教学和学习的可行性。

2.技术设备的物理特性

目前,对于移动学习来讲,Mobile Phone,PDA,PCs等相关小型设备,在技术层面上已经有了很大提高。例如:大容量的存储空间,超长持久耐用的电池,基于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信息呈现方式,超大的显示屏幕等等。但是,我们知道,移动学习所需求的是一种灵巧型学习设备,随之而来的便是尺寸、大小、重量与功能之间的矛盾。二者实质上会呈现出一种反比例的关系。如何有效处理这种关系显得尤为重要,根据现实情况究竟应该把突破口放在哪个地方。此外,像设备的无线性,即设备无需连线;移动性,指使用者在移动中也可以很好的使用;个性化的输入键盘和标准键盘之间的随机转换情况,这些实际的问题也不能忽视。

3.技术设备的简单性

技术设备的简单性,主要是指设备的具体操作和软件资源的使用上,尽可能保证学习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可以熟练地加以掌握。适合移动学习的技术设备应该是一种以最简单的操作方式最大利益地为教师、学生和学习目标而服务的。[5]就设备而言,包括:设备的开、关,数据的输入和输出,本身的保养和维护等等;至于技术和软件,重要的是考虑它的自身功能和复杂程度,就像PowerPoint那样,简单、易学、实用。这样就避免了使用者在学习如何使用操作技术设备的时间和精力的耗费,大大提高了使用效率。

4.技术设备的可行性

移动学习的开展过程中,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它的可行性分析。我国近些年对教育信息化投资总体上是一个上升的趋势,但是,从资金投入的比例和效果来讲,仍然是一个高投入低增长的状态。从2003至2007年教育信息化投资结构来看,硬件投资仍然占据绝对优势,份额在68.0%;从2003之后变化来看,硬件的份额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软件投资和服务的份额在不断提高。[6]即便这样,目前很多学校仍然保证不了学生人手一台电脑,并随时随地地加以使用,更谈不上像PDA等微型移动设备,这笔费用究竟有谁来承担是需要首要解决的问题。此外,在移动学习的整个开展过程中,是否有与其相对应的软件学习资源和完善的服务体系,这是妨碍和制约移动学习开展的关键性因素。

三、对学习环境的反思

移动学习,不仅仅是通过使用适当的技术设备来进行的学习,更多的是通过构建一种情境而进行学习。[7]在现代移动学习的过程中,根据学习者所接触的人员,将移动学习环境分为私人移动学习环境和公共移动学习环境。

私人移动学习环境,主要是指学习者基于信息技术设备的条件下,适合学习者自主开展移动学习活动的环境。其目的在于不同的情境中加强对知识的掌握与拓展。[8]在私人移动学习环境下,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特点,自主地控制学习问题,调整学习的目标和过程,随时随地的进行自身的辅助学习,最终达到整体步伐的一致。因此,我们也可以称私人移动学习环境为基于异步的同步学习环境。实际上,这种学习环境是确立了学习者的主体参与性原则,给予学习者更多学习时间和空间的选择,学习者可以有效地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同时也避免受传统课堂教学环境里定势的影响。[9]

公共移动学习环境,主要是指学习者基于信息技术设备的条件下,以小组协作的形式参与同一个学习任务活动中,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商讨、决策、完成学习任务的虚拟学习环境。[10]其目的在于克服学习者的自我中心意识,培养团队协作、互助的精神,这点也是社会企业单位所需求人员具备的素质。对于一个给定的学习目标,学习者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进行分组,任务具体落实到个人。学习者可以进行同步和异步的相互交流和讨论,并可以随时从他人的评价和观点中受到启发和提示。在此进行的移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直接投入的体力、智力、心力总和及其形成的基础素质,包括知识、技能、经验、品性与态度等身心素质,相对于其他学习者则是一种资源——人力资源,这是公共移动学习环境所提供的最为有效的“移动学习资源”。

实际上,基于情境的学习环境设计也是一门技术,这种技术往往是通过对现有问题的结构和动态取向的进行相关的分析与探究,进而寻求开发出一种多方位并且动态的设计模式,便于不同学习需求者的学习。

四、对移动学习社会问题的反思

众所周知,我们的传统学习模式经历了漫长的时期,移动学习,作为一种新生的学习模式出现,势必会引起对传统学习模式的冲击,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毕竟教育有着它的一个根本属性——社会性。因此,社会上有一些研究者对移动设备和技术的使用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学习者表现出的兴奋和激动只是暂时性的。同时实验发现一些学习者在学习中并不能合理有效地使用移动设备,有些甚至把这些设备用作考试作弊和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工具,这一现象同样让他们感到担忧。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移动学习它也是把双刃剑,应该辨证地看待这一问题。其实,更多的人是对移动学习的效果持怀疑态度。移动学习所提供的是随时随地的学习,方便、快捷、有效,尽管学习的目标和内容可能有些散乱,但是,它更多地是给予学习者一种便捷的学习方式,一种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一种隐性知识的应用和学习,其评价结果往往是非量化的。我们应该明确一个问题,并非所有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都适合使用移动设备,移动学习中所使用的PDA和WAP手机等移动设备目前是在学习手段上的一种扩展,它是教育教学的补充和辅助,根本目的在于完善学习者的学习。

五、结束语

当前,随着现代信息技术设备的飞速发展,移动学习已经逐渐成为现代人追求的一种学习时尚生活的一部分。为此,我们有必要对它已经引出和即将引出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不断反思和探究。实质上,移动学习为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一种机遇的选择和模式的补充,社会各个领域应该给予一定的认可和鼓励,确保移动学习的开展,不断丰富和完善学习者的学习环境,进行随时随地高效率学习。

[1]香港一中学首推手机教学受欢迎 [EB/OB].http://www.mlearning.org.cn/html/54/viewnews_itemid_254.html 2007-12-26.

[2]Clark Quinn.m-learning:Mobile, Wireless, In-Your-Pocket.Learning[EB /OL].http://www.linezine.com/2.1/features/cqmmwiyp.htm http://www.linezine.com/2.1/features/cqmmwiyp.htm

[3]Aleksander Dye et al.Mobile Education-A Glance at The Future.[J/OL].http://www.nettskolen.com/forskning/mobile_education.pdf.2003-1-15.

[4]余胜泉.移动学习——当代e-Learning的新领域[J].中国远程教育,2003,(22).

[6] 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步伐加快[EB/OL].http://info.edu.hc360.com/2007/03/261307111373.shtml.2007-3-26.

[5]Chrusube Tinasino,Kellie Doubek,Meg Ormiston.Can Handhelds Make a Difference芽Lessons Learned from Large and Small ScaleImplementations[J], EDUCATION TECHNOLOGY,May-June,2007,Volume XLVII,Number 3.

[7]Kevin Walker.Mapping the landscape of mobile learning[J/OL],Big Issues in Mobile Learning:Report of a workshop by the Kaleidoscope Network of Excellence Mobile Learning Initiative.Available at. http://mlearning.noe-kaleidoscope.org/repository/BigIssues.pdf,2007.

[8][10] Philip Vahey Jeremy Roschelle, Deborah Tatar.Using Handhelds to Link Private Cognition and Public Interaction[J],EDUCATION TECHNOLOGY,May-June,2007,Volume XLVII,Number 3.

[9]Mike Sharples.How can we address the conflicts between personal informal learning & traditional classroom education芽[J/OL],Big Issues in Mobile Learning:Report of a workshop by the Kaleidoscope Network ofExcellence Mobile Learning Initiative.Available at. http://mlearning.noe-kaleidoscope.org /repository/BigIssues.pdf,2007.

[11]Marcelo Milrad.How should learning activities using mobile technologiesbedesigned to supportinnovativeeducational practices芽[J/OL],Big Issues in Mobile Learning:Report of a workshop by the Kaleidoscope Network of Excellence Mobile Learning Initiative. Available at. http://mlearning.noe -kaleidoscope.org/repository/BigIssues.pdf,2007.

猜你喜欢
技术设备学习者环境
中国(上海)国际灌溉与温室技术设备展览会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环境
现代汽车维修现状、技术设备与质量管理
浅析广播电视技术设备的接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