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内膜结核37例诊治体会

2010-08-15 00:42曹莉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14期
关键词:抗酸抗结核结核

曹莉

支气管内膜结核是指发生在气管、支气管黏膜和黏膜下层的结核病,约占肺结核患者的 10%~60%[1]。由于临床表现不典型、痰菌阴性和影像学诊断不明确等原因,发生误诊较多。现对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七医院 2005年 10月至 2009年 10月收治的诊断明确、资料完整的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3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 37例,男 15例,女 22例;年龄 18~64岁。病程 2个月~3年。首发症状多以咳嗽、发热、胸闷气短为主。其中咳嗽 29例(78%),喘息 21例(57%),反复少量咯血 16例(43%),呼吸困难 13例(35%),低热 10例(27%),胸闷 6例(16%)。

1.2 辅助检查 37例均摄X线胸片或胸CT片,显示肺部渗出性改变 14例(38%),肺不张 10例(27%),空洞性改变 5例(14%),肺占位 1例(3%),支气管扩张 1例(3%),肺部未见异常 6例(16%)。有 28例患者在入院前做过痰抗酸杆菌检查,阳性 11例(38%),入院后痰菌阴性患者反复查痰抗酸杆菌 6次以上,查到抗酸杆菌 9例(35%)。17例未查到抗酸杆菌的患者均做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刷检、病理检查,均获得阳性结果。镜下见支气管黏膜以黄白色乳头状隆起为主要改变者 10例(59%),管壁增厚、管腔狭窄、黏膜水肿 4例(24%),支气管黏膜明显充血水肿者 5例(29%),可见血色干酪样坏死 4例(24%)。病理检查均确诊为支气管内膜结核。

1.3 治疗方法 本组病例经全身抗结核药物治疗 12~18个月,绝大部分病例在化疗 3个月后痰菌培养转阴。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配合雾化吸入药物治疗、经纤维支气管镜局部滴入抗结核药物治疗、微波治疗、激光治疗及冷冻等综合治疗。对气道明显狭窄且引起阻塞性肺炎、肺不张等的患者采取手术治疗。

2 结果

经规律抗结核治疗(3个月的强化治疗和 6~9个月的巩固治疗),配合雾化吸入及气管内滴入抗结核药物等,获得满意疗效33例(89%),行肺叶摘除手术或支气管扩张术手术患者 3例(8%),经规律抗结核治疗亦收到较满意疗效,合并其他疾病死亡 1例(3%)。

3 讨论

支气管内膜结核是肺结核的重要并发症,常因早期肺部无明显病灶,未做进一步检查而误诊或漏诊。本组患者多无明显结核症状和活动性结核病灶,而以咳嗽、喘息、咯血为主要症状,易误诊为支气管阻塞症状,酷似肺癌或支气管哮喘。应嘱患者按标准留好痰标本,痰涂片至少要做 6次以提高阳性率。未及时做纤支镜检查是误诊的关键,凡临床怀疑本病而痰检阴性者,也应常规做此项检查。

对不明原因出现咳嗽、气促、胸痛、血痰症状,特别是支气管阻塞症状酷似肺癌或支气管哮喘者,应做如下检查:①常规胸部X线、CT检查,定期观察肺部阴影的变化及气管的变化。②尽管临床上反复痰涂片及培养抗酸杆菌阳性率极低,但经纤支镜抽吸刷检和灌洗、病理活检,阳性率可明显提高支气管内膜结核诊断率。③PPD试验具有快速、简便、敏捷、特异等优点。如高度怀疑此病,PPD试验阴性结果者,可在本次试验1个月后再次做此项检查。④利用TB-PCR检测技术,对于胸部正常,痰菌阴性,组织学未见典型结核改变的支气管内膜结核颇有诊断价值。⑤采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及时发现支气管腔内病变及狭窄情况,是目前诊断支气管内膜结核的重要方法。尤其在痰结核菌阴性病例的支气管内膜结核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果能将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列为肺科常规检查,则可使支气管内膜结核及时诊断和正确治疗。

支气管结核的治疗应在全身抗结核化疗同时,对病变的气管、支气管进行局部治疗,如超声雾化、纤支镜下灌注抗结核药、微波、激光、电灼、球囊扩张及置入支气管架等治疗,则可减少气道狭窄,增强肺功能,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

[1] 彭卫生,王英年,肖成志.新编结核病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1951.

猜你喜欢
抗酸抗结核结核
免疫功能和SAA、MMP-9、MMP-14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中的临床评估
抗酸染色法、细菌培养法和实时荧光PCR法在分枝杆菌检查中的应用比较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376例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一度浪漫的结核
层次分析模型在结核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贵州夏枯草的抗结核化学成分研究
链霉菌CPCC 203702中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与鉴定
改良抗酸染色法在结核性浆膜炎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南京地区34家医院2011~2014年抗酸药及治疗消化性溃疡药利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