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32nm时代带来了什么?

2010-08-15 00:50张鹏
通信世界 2010年10期
关键词:摩尔定律制程晶体管

本刊记者 | 张鹏

高性能处理器带来的运营效率显著提升,势必会引起致力于“云计算”的电信运营商的高度关注。

“一则30秒的汽车广告需要750帧长度,按照20套英特尔5500处理器满负荷运算,从头扫到尾至少需要58个小时,如果换成5600系列CPU,只需40个小时,效率提升35%。”上海幻维数码创意科技IT系统部总监沈吟天告诉记者,这35%至关重要,“因为我们比别人多了35%的时间,则在市场中更加具有竞争力。”

这是效率为企业运营带来的优势,也是不断演进的处理器持续创新的真正价值。

而32nm时代的来临,让这种价值变得体现得更为实用,例如英特尔创造的新一代智能服务器处理器。

从技术角度的解释,这款至强处理器5600采用了第二代高-K金属栅极32nm制程,主要用于双路服务器和工作站系统,尤其针对大规模数据中心、高性能计算、云计算和其它数据密集型应用环境。

如此的产品定位势必会引起那些致力于“云计算”的电信运营企业的高度关注,来自中国移动研究院测试技术研究所的唐本亭告诉记者,中国移动已针对基于至强5600架构的华为服务器E6000进行了测试(x5570与x5670的对比测试),结果表明整机性能相比原来了提升20%,能效提升了31%。

“PC服务器的稳定性增强和关键技术云的出现,已造成对小型机市场的较大冲击,电信运营商处在控制成本的角度,愿意继续推动这一趋势,而高性能的服务器处理器将为电信运营商的下一代数据中心和云计算的搭建提供保证。”唐本亭说。

摩尔定律摆动式创新

与上一代处理器5500相比,5600处理器最大的进步在于采用了32nm制程工艺。遵循一贯的钟摆式创新步调,英特尔沿用摩尔定律再度刷新记录,此次推出的处理器5600系列是英特尔服务器和工作站处理器中首批采用32nm工艺,且最多集成六个内核的芯片产品。

“每两年一次架构提升,穿插每两年一次的工艺提升,英特尔决不冒险同时去改变架构和提升工艺,过往的经验告诉我们,钟摆模式才是稳妥的、有效保障客户既有投资的创新方式。”英特尔中国服务器平台事业部产品经理贺晓东如是说。

的确,新工艺带来了更高的晶体管集成度,而第二代高K金属栅极晶体管技术也实现了处理器的计算速度提升和能耗降低效应,使得5600处理器性能比上一代产品提升高达60%。举例来说,数据中心用户可用1台基于5600处理器的服务器替换15台基于单核处理器的旧服务器,并在5个月内收回新服务器的采购成本。

而2010年作为英特尔提升工艺的一年,5600系列处理器除了采用更新的工艺,在特性功能方面更多地还是对处理器5500的技术传承,其中包括睿频加速技术、超线程技术的智能性能,集成功率门限、智能节能技术和智能节点功耗管理的智能能耗,以及增强虚拟化技术和灵活虚拟化应用支持等。

寻找硅晶体管的终结者

那么,如此强大的创新构想是否会一直延续下去?

其实,有关摩尔定律还能撑多久的讨论在业内从未停止,当年甚至还有人断言英特尔肯定迈不过46nm这道坎。理性来说,工业定律必然存在其物理极限,也就是说摩尔定律会有终结的一天,但由于半导体的制造工艺也在随着进步,盲目预测并无太多意义。

而相比之下,探索可替换硅的新材料则更有意义,在这方面英特尔自己也是煞费苦心。比如去年IDF峰会,英特尔特意邀请麻省理工学院电气工程系的Jesus Del Alamo教授来探讨有关化合物半导体的产业前景。

Jesus Del Alamo也在会上介绍,在未来,一种逻辑制程的III-V材料晶体管将有望成为硅的替代品,其速度远超过目前的硅晶体管,工作电压只有目前的一半,并且还具备大幅降低能耗的潜力。

猜你喜欢
摩尔定律制程晶体管
科学家首次实现亚1纳米栅极长度晶体管
2.6万亿个晶体管
摩尔定律
台积电又推先进制程增强版本N7P和N5P
功率晶体管击穿特性及测试分析
焊接式轴流风叶的制程与工艺装备保障
摩尔定律
台积电技术优势之一在于FoWLP封装
薄膜晶体管(TFT)介绍薄膜晶体管物理与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