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提升中职生自信力

2010-08-15 00:51温丽萍
卫生职业教育 2010年23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中职心理

温丽萍

(甘肃省广播电视学校,甘肃兰州 730000)

浅议如何提升中职生自信力

温丽萍

(甘肃省广播电视学校,甘肃兰州 730000)

中职生;自信力;心理健康教育

自从中职学校生源由高中生调整为初中毕业生后,中职生和过去相比有很大变化,尤其是心理方面。目前,中职生异常心理较明显,学习动力不足,普遍存在“学习障碍”。表现在:学习积极性忽高忽低,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厌学,不在乎学习成绩,这使教师和班主任日常管理难度增加。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与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有关。因此,首先要解决中职生的“心理障碍”问题,帮助其正确认识自我,疏解并释放心理压力,引导其提升自信力,为其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1 中职生心理障碍存在原因及其分析

从人才市场需求的角度分析,国家设立中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中等水平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向社会输送合格的高素质劳动者。可是,在现实情况下,不少人对中职学校存有偏见,以为只有那些没有被全日制高中录取的学生才会上中职学校。社会有需求,教育有“偏见”,中职学校被打入了“非全日制”的另册,使中职生成了“差生”的代名词。影响个人自我评价的主要因素有2个:环境因素和主体因素。社会教育环境对中职生的错误认知,从心理层面严重伤害了其自我意识和成长。

当今社会,各种形式的竞争日益激烈,如学习竞争、生存和发展竞争等,带来了较多、较重心理压力。与中学生不同的是,大多数在校中职生在社会环境下,不单背负着学习、自我探索、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多重压力,心理上更有着来自3方面的巨大的、与其年龄不符的困惑。

(1)对自我评价的否定性困惑。心理学把“自我”分为3类:个人自我、社会自我和理想自我。其中,社会自我主要指社会、家庭等外部环境对自己的评价和判断。中职生与高中生年龄相符,多是15~18岁的青少年,虽初步具备分析、判断事物的能力,但又不善于自省,经常处在肯定与否定的矛盾之中。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认为,12~18岁的青少年处于人一生中自我统合与角色混乱的关键时期。这时期的青少年一方面自我观念明确,追求方向肯定;另一方面生活缺乏目标,时感彷徨迷失。中职生和高中生有同样强烈的自我意识,崇拜“我的地盘我做主”的极端个性主张,但不一样的社会自我评价却使这2个群体发生了变化。由于社会环境和传统看法施予的简单的、错误的判断,使中职生在经历了十几年短暂的人生路程而遭遇中考的挫败之后,给社会自我得出一个负面结论,放大了适应型少年心理中的自责、自罪,扭曲了自由型少年的活泼、朝气。

(2)对就读中职学校的无奈性困惑。带着失败、无用的消极情绪,中职生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涯。首先面对的是“学什么”“如何学”的问题。中职教育本应是注重实用技能的教育,是“学以致用”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于一所尚未在教学上真正实现转型的中职学校,素质教育的精髓不可能全面、深入地贯穿于教育全过程。素质教育是应试教育的对立面,在很大程度上无法用考试来检验“教与学”的效果;而应试教育采用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缺乏实际能力,扼杀了中职生的学习兴趣,成为其难以逾越的“学习障碍”。

(3)对走向社会、就业、角色成人化的恐惧性困惑。因为要比同龄人更早迈入社会,而且清楚自己怀揣了多少有用的知识,所以,中职生融入社会、实现成人化转型的脚步会迈得更艰难和痛苦,对未来更焦虑、更恐惧,心理更脆弱。在较长时间里,中职生的个人价值、成功欲求被压制,那么一旦在社会求职或职业实践过程中“碰壁”,中职生的自我否定也会更强烈,更具伤害性。甚至这种对自身与社会间关系的恐惧、不信任,将影响其一生。

国内有专家曾采用“我是谁?”的心理测试方法(WAI技法)对15~18岁的青少年进行调查,希望通过20道“我是谁”的问卷调查,了解青少年的自我意识。结果显示,高中生的自我评价多数是“满意的、侥幸的、有希望的、有压力的”,而中职生的自我评价更多则是“失意的、不幸的、无希望的、有压力的”。因此,中职生自信心不足、敏感、焦虑、脆弱、自卑、多疑、逆反、抑郁等心理问题表现更为明显,也更复杂。类似的异常心理若长时间得不到疏导或自我调节,持续的压力无法宣泄和减轻,将对中职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极为不利。

有关研究表明,心理发生变化的高发区在青春期。目前,中职生存在问题令人担忧,各种不良现象屡禁不止,失控或越轨行为时有发生,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与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有极大关系。过去,我们习惯把中职生的言行失常归结为思想道德问题,用简单的成人式的思想政治工作加以解决,忽视了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和指导,结果常常适得其反。

2 心理健康教育是“育心”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社会关于“健康”的概念已超越了传统的医学观点,不仅指躯体、生理健康,还包括精神、心理健康。联合国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指一个人没有疾病或病症的表现,还指一个人有良好的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力(参见《社会心理学教程》)。从医学上看,一个植物人躯体虽在,但大脑和神经系统停止活动,生命的本质无从体现,也就失去了意义。由此可见,心理和身体是生命的基础。

在中职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适当的心理援助和心理疏导,不仅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性质和目的所决定,而且是中职生心理变化发展的特殊性所提出的客观要求。中职生特殊年龄阶段所决定的特殊心理状态以及其所处的特定学习、生活环境,决定了其心理处于一个不稳定阶段。中职生已具有强烈的独立意识和爱的需要、尊重需求、自我实现追求。在这一时期,能否保证和增进其心理健康,将直接影响其是否能全面、健康发展,是否能形成健全的人格。因此,注重和加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非常重要,而且十分迫切。1994年8月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积极开展青春期卫生教育,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这是国家首次在高层次文件中提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虽然文件还未将“心理教育”纳入“青春期卫生教育”范畴。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学校是启发学生智慧的场所,而不只是教学的地方。现代西方学校教育工作主要包括教学、管理和学生心理培训三大部分。让学生的心灵流淌健康的道德血液是学校的责任,是心理辅导员的责任。对中职生表现出来的自信心缺失、玩世不恭、情绪波动大等异常心理,教师只要针对性地采取先“减压”、后“加温”、再“换压”的心理健康辅导,就一定会收到成效。

当前,素质教育是学校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心理健康教育能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人格完善,是“五育”的结合点,是素质教育的精神基础和重要内容,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所以说,心理健康教育是治本的教育、育心的教育,是学校整体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职生来讲,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够有效地激发其学习兴趣,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而且对于培育其情感、品质、意志、态度,使其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和勇气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3 转变教育观念,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开展阳光教育

过去人们认为只要学生的智力高,将来就可能成才,而对情商的作用视而不见。当今世界,学校教育目的是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让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而心理素质是其他所有素质得以构建的基本素质。教育观念的改变,最终要落实到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日常学生心理咨询活动开展工作中,要把教育学生、引导学生、鼓舞学生与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相结合,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和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是阳光教育,要在与学生的平等互动中全面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挖掘学生隐私,是最阳光的教育,这需要心理教育工作者用坦诚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坚定的毅力来开展。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具体方法主要有以下方面:

(1)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给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暗示,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2)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了解学生心理状态和特点。

(3)举办心理讲座和集体心理活动课,从概念到实践2个层面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心理活动,掌握自我心理调节技巧。

(4)尊重、理解学生,开展个人心理咨询活动,让学生通过咨询释放心理压力,解决心理困惑。

(5)开设网络电子信箱,通过在线互动或者留言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和交流。

4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与社会、家庭有效互动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升中职生自信力,仅仅依靠中职学校是不够的。大部分青少年的心理障碍都与其父母有直接或间接关系,因此,取得与学生家长的合作,对于改善和预防中职生心理障碍,帮助其健康成长极为重要。中职生即将走入社会,融入成人世界,对社会的好奇、迷茫、畏惧等复杂心理,是一种正常反应。如果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与家庭、社会实现良性互动,对提升中职生的自我意识水平、情绪调控能力、挫折耐受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将发挥积极作用。

G40-058

B

1671-1246(2010)23-0035-02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中职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心理感受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中职高考与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