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口语教学技法探究*

2010-08-15 00:43王晓辉
外语与翻译 2010年3期
关键词:口语汉语交际

王晓辉

(哈尔滨理工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

对外汉语口语教学技法探究*

王晓辉

(哈尔滨理工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

口语课程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中之重。口语课程的首要任务就是训练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即专门训练“说”的技能。既要掌握汉语的语音、语法规则,又要知道如何在生活中运用这些语言形式进行有效的交际。口语课程实际上是学生在教师精心的指导下,有计划、有技巧地操练语言点,从而有效地提高口语水平。

对外汉语;口语技法;“三精”

吕必松先生说:“语言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言语技能包括听、说、读、写、译。“说”作为一项重要的言语技能已经受到高度重视。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性质就是专门训练和提高“说”这项言语技能以及与之相应的言语交际技能。对外口语教学的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口语汉语,并能灵活运用于交际中,准确、得体的用汉语进行口语表达。口语课不同于精读课。精读课重点在于学习书面语,口语课重点在于学习口语,口语在语调、语气、词汇、句式上的灵活多变,决定了其在教学和习得中的难度系数。精读课需花更多时间“学”语言,口语课需要花更多时间“用”语言。

实践证明,口语课程教师是不能“教”语法、词汇的,不能把语言当成知识点去传授。因为口语课程常常是在综合课讲完语法点之后而安排的操练活动,口语课上出现的句型学生在综合课上大都学习过了,并进行了一些练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储备,可以让学生根据教师的启发,在大脑中搜寻相关的信息,依据所学语法规则将有效信息迅速链接、输出,顺利完成口语表达的学习任务。可见,在口语教学中,教师的灵活自如、适时适地的教学方法的运用便显得尤为重要。笔者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总结了下面几套教学方法:

1、层次接续法。一问一答的操练是最基本最简单的方法,但是这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而训练学生成段表达,以全面提高交际能力才是我们的训练目标。事实上,让学生用所学的语法点回答教师的问题并不十分难,难的是怎样将对话持续下去。课堂上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但由于学生不掌握会话策略,只能简单表示、表态“是”或“不是”,因此很难把讨论展开、继续。Sacks等的研究指出,日常会话说话人(A)和听话人(B)的角色是不断转换的,而且这种转换有规律可循即A-B-A-B-A进行。要使会话顺利进行,参加会话的各方必须运用一些技巧或手段。如为了让听话人知道说话人还有话没有说完,如果说的话较长,说话人也可以预先告知,“我有三点要说,第一是……;第二是……”这样就不用担心听话人抢走话题。接续话题时必须使用一些承接性语言,“是的”“那可不”“我很同意”“我有一点自己的看法”,虽然只有三言两语,但却可以自如地使自己的话语继续下去,并使原来可能是完整的句子变得更加完整。因此,在口语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熟悉这些话语接续、转换、结束话题技巧,强调合作学习,共同提高。此外还要注意,在话语实施过程中,尽量减少长时间停顿、重复和失误.渐渐达到流利的程度。

2、情景再现法。口语课教师的任务不仅是传授口语知识,更重要的任务是训练口语交际能力。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就是创造语言实践机会,给学生创造生动、具体、真实的语境。在语境中解释生词和句式,在情景中进行交际性训练。目前的口语教材形式上虽然大多采用对话体,但仍然不能体现生活中对话的自由性、临时性等特点。为了解决这个弊端,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实际场景录制下来,分成“购物、告别、看电影、问路、拜访、乘车”等专题,作为补充材料让学生学习,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感受地道的汉语口语。这种有声资料,可以使学习者获得更多的直观信息,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3、适时纠错法。在实际的对外汉语口语教学过程中,我们一方面希望学生积极表达,另一方面我们又不能对于出现的各种错误视而不见。如果纠错不当很有可能会严重地损坏留学生在口语课堂中自我表达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教师在纠错时有意识遵循一定的原则,选择适当的时机,以温和、宽容的态度纠正学生的错误。如对外初级阶段的学生要以鼓励和表扬为主,即使纠错也要循循善诱,面带微笑,以可接受和不伤害学生自尊为底线。中级阶段之后相对要严格一些。此一阶段的学生已经基本上跨越了初级阶段的羞涩和焦虑,取而代之的是理性地对于知识的渴求。因此,对中级水平的学生而言,严格要求就显得更为重要。

口语课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主干课,学好口语是大部分来华留学生学习汉语的重点和首要目标。教过汉语口语的教师大都有这样的体会:内容简单,但教之不易,即难在怎样教。特别是那些一句汉语都不懂的留学生,教学就具难度。因为教师既不能说韩、日、蒙、俄等留学生的母语,也不能总是借助英语等媒介语言来展开教学,由此教与学便失去了人类最基本的交际工具。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通过调查对比发现教学中注意“三精”,“精”对于口语教学有着独特的意义。

1、精心。精心乃特别用心之意,要求在教学中于细微之处见功力。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把握适合原则。对于来说,身处目的语国家,交际压力极大,学生有强烈的交流融和愿望,汉语教师就是他们的依赖对象,但困难的是一切传授只能在有限的汉语中进行。此时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从语法、词语甚至每个字教师都要精心设计并考虑学生能接受的办法。要注意的是,教学方法的设计和切合学生的汉语水平实际,尽量用一些感性的或者直观的图标或道具来进行课堂交流。对于那些零起点的学生,教师可适当用英语作为媒介语进行个别词汇或句式的讲解。如此一来,学生便能够在轻松感性的氛围内学会说汉语。另外,教师还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轻松学习,学有所乐。身处异国的留学生,往往要经历初期的新鲜兴奋——中期的疲倦懈怠——后期的适应稳定这样一个过程。针对这样的特点,教师应该设计怎样在初期讲授更多的常用语;怎样在中期,讲求技巧,寓教于乐;怎样在后期传授巩固语法知识。因为这样的教学内容可以适应需求,让学生在不断取得成功中坚定学习信心。一言以蔽之,“精心”就是要教师通过心的思索,眼的观察,脑的体悟来达到目的。

2、精练。语言学习规律告诉我们:人们掌握一种语言,不是靠教师的教,而是靠在教师指导下的练。同样,一个人的说话能力不是靠教而提高,而是靠练而提高的。因此,口语课教学一定要贯彻精讲多练,注重实际的原则。也就是说,学习语言,口语练习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转变固有的教学观念,多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变被动练习为主动练习。口语训练的方法很多,对于留学生来说,我们认为效果最好的是概述、复述课文和讨论。概述、复述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一种基本的练习形式。方法可以是听后复(概)述,也可以是读后复(概)述。需要注意的是,在复述之前应该先做好问答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听过或读过的语言材料。讨论是一种比较好的练习方式。做这种练习时,我们要鼓励学生说真话,谈出切身的感受。从学习语言的角度来说,说出真实的想法和感受,更能激发学生“说”的愿望和动力。实践证明,此三法对培养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训练学生感知语言的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精彩。口语课程不同于综合课,教师与学生必须时刻保持互动的关系。一堂成功的口语课程有三条标准:学生参与率高,参与程度深,知识面广。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的参与热情并不是很高,可能是对中国语言环境不熟悉,或许是个性腼腆不善言语,也可能是思维惰性而致使学习缺乏热情。为了确保实现口语课的价值和效果,教师可以在教学实践中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如课堂上放一段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音乐,让学生置身在优美的音乐之中,使音乐语言与口语对话的内容在学生头脑中碰撞,以此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思维反应力。也可以找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影视资料,感性地展示课文的语境,吸引学生沉浸其中,然后再设句问话,学生便乐于动脑,也更能有针对性地、准确地回答出问题。也可以设计课上前五分钟的对话或自我表演环节,使之与课后作业相衔接。课堂实践证明,讨论是激发学生表达力和提高语言沟通能力的十分有效的手段。通过以上教学法的运用,教师们很快就会发现,学生们说汉语的愿望或主动性得到了极大的改变和提高。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一堂口语课成功与否与教师的教学技能、控制课堂的技能等诸种因素息息相关。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掌握并灵活运用以上诸多技法外,还要时刻注意自我形象的展示,注意课堂上情感及语速的运动和把握。

首先,注意师生情感的交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角色定位。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口语技能训练的组织者,但并不意味着教师要以一个指挥官的角色出现在讲台上,要强化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感情投人,强调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是双向的,教师以情来打动学生,学生就会用情来参与学习。情感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转化为一种内驱力,使学生摆脱口语课普遍存在的不敢说、不愿说的畏难心理。上过口语课的老师都知道,在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敏捷,情感交流更加容易进行,学生也更愿意表达自己。

其次,注意语速的把握。有关口语授课语速的问题,目前学界是有着诸多争论的。有人认为为了学生能够听得懂,克服学生的焦虑情绪,必须要把语速放慢,而有的老师认为有意放慢并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听力,相反会给学生日常的交际造成障碍,所以建议用正常语速授课。笔者认为,语速的放慢与正常并不是最为关键的,最关键的问题是教师的普通话是否标准,教师的口齿是否非常清楚。学生常常听到的首先是他们的录音带上的汉语,磁带上的发音总是比较标准的,听起来十分清晰。所以当学生听到老师的发音与磁带非常相像,他们会感到非常熟悉而放松,并且能够刺激已有的语音记忆,即使速度不是很慢,也比较容易听懂。如此看来,与教师的语速快慢相比,语音的正确、标准与否才是教师们更应关注的问题。

此外,教师在具体的口语教学中还应遵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心理来安排教学。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性,提高学习者的交际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才是对外汉语口语课的最终目的。

教授留学生口语,灵活自如的教学法是至关重要的,教学过程中的“三精”也是必不可少的。“精心”让学习者敢说;“精练”让初学者会说;“精彩”让初学者乐于说。掌握好“三精”教学技法,时刻注意并克服课堂教学中的诸多问题,相信对外汉语口语教学定能顺利达到教学要求,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1]吕文华.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探索[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4.

[2]高更生,王红旗.汉语教学语法研究[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6.

[3]徐子亮.汉语作为外语的口语教学新议[J].世界汉语教学,2002, (4).

[4]李燕.任务型教学法与对外汉语初级口语教学[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3).

[5]赵雷.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目标的实现[J].汉语学习,2008,(12).

2010-08-07

王晓辉(1979-),女,山东临朐人,博士,讲师。

猜你喜欢
口语汉语交际
情景交际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交际羊
酒中的口语诗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口语对对碰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