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毛泽东对开创中国工业化道路的贡献*

2010-08-15 00:43
外语与翻译 2010年3期
关键词:中国式工业化现代化

李 皓

(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湖南长沙410081)

浅论毛泽东对开创中国工业化道路的贡献*

李 皓

(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湖南长沙410081)

中国式工业化道路是毛泽东对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作的开创性贡献。中国式工业化道路包含着丰富的内涵,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协调发展之路、依靠科技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工业化道路。

毛泽东;中国式工业化道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国式工业化道路是毛泽东对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作的开创性贡献。学术界通常认为,虽然毛泽东曾经正确提出过要处理好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但是总的说来,中国的工业化实践在毛泽东生前仍然走的是一条以重工业为主、照搬苏联模式的道路。这种看法是值得商榷的。事实上,从1944年5月毛泽东提出“共产党是要努力于中国的工业化的”命题起,他一生都在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之路,并且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价值的思想和观点,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这条中国式工业化道路至今仍然闪烁着时代的光芒。本人认为,毛泽东对开创中国式工业化道路所作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全面实现国家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中国式工业化道路的实现,始终是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的,也是始终同中国实现全面现代化的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是毛泽东提出中国式工业化道路的历史起点和最终归宿。毛泽东深刻地分析了当时中国的现实情况,多次强调指出:中国最基本的国情:一是社会主义的农业大国,二是经济文化落后,“一穷二白”,工业基础薄弱。正是从这一基本国情出发,毛泽东指出:“这里讲的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我们国家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必须正确处理好农、轻、重三者之间的关系。在1956年《论十大关系》中,他说:“我们现在的问题就是还要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必须处理好。”1957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又指出:“我国是一个大农业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发展工业必须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后来,毛泽东汲取“大跃进”运动中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的教训,提出以农、轻、重为序安排国民经济和工农业并举的思想,党中央则把“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作为发展国民经济、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总方针。同时,毛泽东从巩固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高度,规划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宏伟蓝图和战略构想。他提出中国式的工业化道路应是一条全面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道路。1953年底在公布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中,毛泽东就提出要“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这是四个现代化的最早表述。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这里增加了“现代科学文化”的内容,指明了科学技术和文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又增加了国防现代化的要求。他说:“建设社会主义,原来要求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现在要加上国防现代化。”这一提法第一次完整地表述了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思想,并在1964年底1965年初召开的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被确定为中国人民的奋斗目标。

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毛泽东还根据中国的基本国情,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分两步走的战略设想:第一步,用大约三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我国工业大体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第二步,力争在较短的历史时期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使我国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由此可见,中国式工业化道路是同中国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建设密切相联,相辅相成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实现,是实现全面现代化的必经阶段和重要条件,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任务。

不仅如此,毛泽东还创造性地提出:把建立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作为实现中国式工业化道路的根本标志。周恩来对毛泽东这一观点作了比较详尽的阐述。他说:“我们的工业化就是要使自己有一个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我们所说的在我国建立一个基本上完整的工业体系,主要是说,自己能够生产足够的主要的原材料,能够独立地制造机器,不仅能够制造一般的机器,还要能够制造重型机器和精密机器,能够制造新式的,保卫自己的武器,像国防方面的原子弹、导弹、远程飞机;还要有相应的化学工业、动力工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等等。”可见,毛泽东的中国式工业化道路,正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道路。

二、摸索出一条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协调发展的工业化道路

毛泽东不仅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而且一直在摸索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客观规律。他始终认为,要实现中国式的工业化,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把力量的基点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同时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向外国学习。他反复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根本前提。因为中国人口多、起点低、现代化起步晚,再加上不利的国际环境,我们只能以“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破除迷信,独立自主地干工业、干农业、干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打倒奴隶思想,埋葬教条主义。”不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我们就无法实现中国式工业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

为此,毛泽东指出:必须调动一切直接的和间接的力量,正确处理好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等十大方面的关系,实行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发展的方针。在探索实现工业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富有远见卓识的创新的观点和主张。比如:在经济方面,毛泽东提出为了平衡工业发展的布局,内地工业必须大力发展,同时必须更多地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以便更有力量来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的思想;必须“要诚心诚意地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思想;整个经济工作必须实行全国城乡各阶层统筹安排和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思想;在政治方面,毛泽东提出正确区分和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并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总题目”;在人民内部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在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关系上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以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尽量争取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的思想;在科学文化艺术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思想;在人民生活质量方面,要在保证“迅速发展重工业的同时,适当改善人民的生活”,“要保证农民得到更多的工业品,保证农民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的思想等等。总之,毛泽东主张,只有正确处理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关系,遵循合理布局、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既从实际出发,又要有长远打算,才能促进工业和国民经济的平衡发展,加速全国工业化进程,才能建设好我们的国家。

当然,中国式工业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项崭新的事业,经济建设我们还缺乏经验,为了使我国尽快地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我们还要向外国学习。我们不仅要认真学习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先进经验,而且要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经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用人少、效率高,会做经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我们都应当有原则地好好学过来,以利于改进我们的工作。总之,“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他们的短处、缺点,当然不要学。”这是我们实现中国式工业化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可见,毛泽东的中国式工业化道路是一条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协调发展之路。

三、走出了一条依靠科学技术和知识分子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工业化道路

毛泽东指出:在我们这样的国家,实现中国式工业化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艰巨任务。“要成为一个强大的高度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国家,就需要有几十年的艰苦努力”。而要建设起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要赶上和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没有一百多年的时间,我看是不行的”,甚至时间会更长。不仅如此,在实现工业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我们还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困难、风险和考验。为此,“我们不能走世界各国技术发展的老路,跟在别人后面一步步地爬行。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间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必须走跨越式发展的路子。

那么,如何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呢?毛泽东系统总结了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提出了推进工业化、加快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三条途径:第一要善于利用国际休战期。由于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的不断努力,国际局势日益走向和缓。新的侵华战争和新的世界大战,估计短时期内打不起来,可能有十年或更长一点的和平时期。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一二十年的国际休战时期,实现我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第二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毛泽东指出:“资本主义各国,苏联,都是靠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来赶上最先进的国家,我国也要这样。”他说:“提高劳动生产率,一靠物质技术,二靠文化教育,三靠政治思想工作。”因此,要把党的工作的着重点放到科学技术革命上去,“科学技术这一仗,一定要打,而且必须打好。”“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现在我们进入了“开始要钻原子能这样的历史的新时期”,必须进行技术革命、文化革命,革技术落后的命,革没有文化、愚昧无知的命。他还号召全党努力学习科学技术知识,“向现代科学进军”。党中央还制定并实施了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为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第三要依靠广大的知识分子。毛泽东精辟地指出:“无产阶级没有自己庞大的技术队伍和理论队伍,社会主义是不能建成的。”为此,周恩来代表党中央强调指出:“社会主义建设除了必须依靠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的积极劳动外,还必须依靠知识分子的积极劳动。”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必须培养一二百万数量足够的、优秀的科学技术专家,为迅速赶上世界科技先进水平而奋斗。实践证明,正是由于毛泽东和党中央重视科学技术和知识分子,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技术革命”,才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初步改变了我国科技落后的状况,极大促进了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向前发展。总而言之,毛泽东开创的中国式工业化道路,是一条既不同于近代史上资本主义国家走过的,使农民背井离乡、家破人亡的“羊吃人”的资本原始积累的工业化道路,也是不同于现代史上苏联东欧国家通过“工农业产品剪刀差、把农民挖得很苦”的工业化道路。它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中国式工业化道路。尽管毛泽东的中国式工业化道路思想未能贯彻始终,甚至有过一些失误和挫折,但它对今天我们“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仍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1]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2]毛泽东文集(第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3]毛泽东文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4]周恩来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5]毛泽东的故事(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2010-03-19

李皓(1978-),男,湖南桃江人,硕士研究生,讲师。

猜你喜欢
中国式工业化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式民主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新型工业化》征稿启事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中国式教育的“逆袭”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工业化住宅渐行渐近
中国式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