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近十年美本质研究的综述*

2010-08-15 00:43陶正飞
外语与翻译 2010年3期
关键词:美学史本质美学

陶正飞

(湖南师范大学,湖南长沙410081)

对近十年美本质研究的综述*

陶正飞

(湖南师范大学,湖南长沙410081)

美的本质问题是传统美学中的核心问题,这一问题经以维特根斯坦为代表的分析哲学的批判,被当作一个形而上学的“伪命题”而抛弃了。但现代美学应重新审视“美的本质”这一传统命题,以汲取其中包含的深刻洞见。随着自然科学的不断发展,人的认识领域的扩大,对美本质的研究具有了新的涵义。通过对近十年美学研究动向的把握,现在对美本质的研究大致是从七个方面来阐叙的。有美学的存在,就必有美本质观的研究,并且这一研究不会失去其价值。

美;美本质;美学史

自从柏拉图在《大希庇阿斯篇》提出“美是难的”著名论断后,从古至今美学家对美的本质的探讨从未间断,各种学说层出不穷。虽然自维特根斯坦开始对美的本质这一问题进行瓦解后,对美的本质的建构几乎是不可能的了。但是,在自然科学日益发展的今天,随着人的认识领域的不断扩展,美本质又面对新的问题出现,客观上给了当今的研究者对传统美本质观以一个重新审视的平台。同时,由于美本质学说的无定论也不能断绝当代研究者发出自己对美本质的声音。纵观近年来对美本质的研究(1999年-2009年),大致是从以下几个方面为视角来研究。

(一)实践美学的美本质研究

自上世纪五十六十年代美学大讨论以来,实践美学就形成了蔡仪、朱光潜、高尔泰、李泽厚为代表的四大派,他们的讨论基本上局限于一种主客对立的认识论思维方式框架之中。随之而来的是后实践美学对实践美学的超越,产生了存在美学、生存与超越美学、生命美学和修辞论美学等众多美学学说,尤以杨春时为代表。蒋孔阳先生把实践美学发展成“实践创造论美学”并经由朱立元提升阐发为“实践存在论美学”。近年来争论得多的是实践美学终结论以及对实践美学的反思和在新的时期对实践美学的重新审视。

(二)从各种美学学科自身的理论范畴来研究美本质

首先,把“美”作为审美对象来研究。即把美本质以审美对象的方式进行探讨。美学史上则有柏拉图的“美是理念”说,把美本质当成一种审美对象。近年的研究有“美是意象说”,五十年代的美是主观还是客观的一说在近年也陆陆续续有研究者发表新的见解。其次,从审美经验的角度来研究美本质。由于心理学的发展,从审美心理经验来研究美本质的也不乏其人。有对美学史上诸如休谟、康德的从这一角度来阐发美本质观的学说进行现代解读的,有把美的属性归结于客观事物的内涵的,有认为美是客观事物的特征的。第三,美是人生价值,美是人生境界。这种学大多是从中国美学的视角来阐发的。实践美学也有把美看成人存在价值的最高境界。价值说和境界说把美作为人生存的终极目标,近年的研究者多半是结合老庄哲学,儒家哲学来探讨的。第四,还有从美与真、与善的关系来研究美本质的。

(三)对美学史上的各种美本质观的重新解读与解构

这类研究有对史上美学家美本质观的解读。面对新的形式,美学史上的美本质观需要面对新的问题,客观上需要对美学史上美学家的美本质观进行重新解读。再者,对于经典的美本质观,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见解和看法。另外还有以新的哲学语境对哲学史上的美本质观进行归类、总结式的研究。如:有从马克思实践美学的角度,有从客观的历史的角度,有从批判质疑的角度等,有从美学理论本身的范畴的角度来研究等。

(四)中国哲学语境下的美本质研究

在中国美学中美是作为一个描叙“生命的终极意义”层面的概念而出现的。从老子到庄子认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种“大美”只有在“以气合气”“以天合天”的“天人合一”的境界中显现。儒家亦是如此,从《论语·先进》中,孔子的“吾与点也”就可以看出这也是一种美的生命境界。后来经由冯友兰的阐发,再经过朱光潜,宗白华等美学大师的提升,中国美学语境下的美本质观渐渐显现。近年来北大的叶郎、朱良治等学者则继承了这一衣钵。这一视角多从国画、书法、中国诗话、篆刻、人物品藻等来研究。

(五)从新兴的美学形态来丰富美本质的内涵

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人类认识领域的扩大对美本质的研究有了新的内容。同时,面对生存环境的变化与挑战,美学这一学科也面对新的研究课题,这是当今的热点与前沿问题包括有生态美学、环境美学、自然美等。

(六)以比较研究的角度来研究美本质

这种比较有西方史上著名美学家之间的学说的比较;有中西美学家之间的美本质观的比较;有中国美学家之间的美本质观的比较;有同一美学家自身观点的对比;有不同美学流派的美本质观的比较等等不一而足。

(七)对美是否有本质的研究

美的本质问题是传统美学中的核心问题,这一问题经以维特根斯坦为代表的分析哲学的批判后,被当作一个形而上学的“伪命题”而抛弃了。于是,以后的美学家从各自的观点出发对美是否有本质这一观点进行研究,诸如:美是否有其本质存在,美本质被消解的原因,美本质的研究的必要性等。近年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也多半是从这几个角度来阐发的。

通过对近十年来的美本质研究的纵览,不难发现对美本质的研究在当代本体论消融的时代已经很难建立起本体论的哲学,更难建立新的美本质的美学观点。以上七个方面的研究都是对以往的美学家的美本质的重新解读、或重组、或比较,没有真正的本体论意义上的美本质观的出现。

近几年对美本质的研究是对以往各美本质观学说在新时期很好的改造和补充。不能说没有新的本体论的美本质观的出现对美的本质的研究就没意义了。过去的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需要我们当代的美学家去扩充,修订。

当代社会环境条件的变化催生出的新的美学热点是今后美本质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如何用以往的优秀的美学成果来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等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论题。

从中国美学和比较美学的角度来研究美本质也是今后研究美本质观的一个可开拓的领域。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各国交流日益频繁,对区域文化的保护与重视,民族传统文化的重新审视,这都给美和美本质观的研究带来了很大的研究空间。

当今有很多研究者质疑或否定对美本质的研究,这是值得商榷的,因为对美本质的研究是具有可能性和必然性的。

首先,对美本质研究的可能性。其一,要区分好美的本质与美感,美本质与艺术的本质;其二,区分美的本质与美的根源;其三,区分美的本质与美的属性及美的本质与美的要素。还要注意的是美的本质不是美的属性的简单相加,美的属性是从美的本质推演出来的。辨别了以上概念和范畴,可见对美的本质的研究和构建还是存在可能性的。

其次,对美的本质的研究是具有必要性的。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美学学科的构建必须美本质问题的出场;另外,时代的不断发展赋予以往的美本质观新的意义也要求我们去研究美的本质。

[1]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复印资料美学[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1999.

[2]柏拉图文艺对话集[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3]叶郎.现代美学体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4]杨辛,甘霖.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5]杨方.元哲学初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

[6]鲍桑葵.美学史[M].张今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010-07-20

陶正飞(1982-),男,湖南安化人,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美学史本质美学
烛照美学史的幽暗地带
——《17—19世纪法国美学主潮》评介
盘中的意式美学
区域美学史书写的探索与尝试
——《巴蜀美学史稿》评介
外婆的美学
回归本质
童年的本质
浅析“赋比兴”与“立象以尽意”的关系
纯白美学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WUU——让“物”回归其使用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