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有效性在初中劳技课堂教学中的探索

2010-08-15 00:42马清凌
文教资料 2010年33期
关键词:劳技教学学生

马清凌

(南京市栖霞区仙林中学,江苏 南京 210046)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模式走进课堂,是基础教育改革实验的一种新举措,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合作学习可使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得到锻炼机会;培养集体合作精神,达到交流与提高的目的。然而,小组合作学习时还存在一些误区。那么怎样在初中劳技课堂开展合作学习,才能体现有效性呢?下面介绍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展合作学习的做法与体会。

一、合作学习的含义和背景意义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合作学习中心的约翰逊兄弟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上运用小组 (学习的形式),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合作学习于20世纪70年代率先兴起于美国,并且被广泛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它的产生除了美国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之外,主要是出于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增加教学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改善教师与学生个体交往的单一模式,不仅仅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知识的活动,更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交往关系的形成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学得好,才能好好学。”在教学活动中,尤其是目前的教学中,改善教学中的交往关系和交往活动的质量,是提高教学质量更为重要的环节。

二、目前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合作学习时过于强调形式,合作任务不明确或缺乏挑战性。忽视了对学生合作习惯的培养,合作交流效果不理想,学生自己做自己的,或者谈一些与合作的内容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合作只是敷衍了事,只是几个人聚集在一起做着自己的事,一部分学生大讲特讲,另一部分学生无所事事,不会倾听,把自己排除在小组之外。忽略了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合作学习还是在教师统一的“安排”下进行的,学生合作缺乏自主性。在合作学习中忽视了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只看重某一小组学得怎么样,忽视了小组的组成——每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获得的发展,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差异性、学习能力的不同层次、表达能力的不同层次等。

三、构建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体系

针对劳技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整改措施外,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构建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体系。

(一)合理分组,增强学生合作意识。

我校是南京市“小班化教育”首批实验学校,“小班化教育”是在学生较少的班级中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它是以构建新的授课形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为内容,以学生充分享受各种教育资源、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目标的全新的教育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是对小班化教学形式的补充和改进。我在教学实践中注意结合师生的特点和劳技学科的特点,采用不同的形式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尝试。

1.同质组合

指同一学习层次的学习,以学习任务组合的小组合作是围绕一项具体的学习任务或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按个人兴趣自由组成学习小组,一般以两人或四人为宜。小组成员之间的个性差异较小,更有利于高效地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如流星号弹射模型滑翔机PIT的制作、独轮翻斗车的制作。这种合作形式主要是针对接受知识较快、动手能力强、活动灵活性大的同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异质组合

即小组内各成员间性格、性别、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由于每个小组都是异质的,这样就使得全班之间产生了同质性,这就是所说的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如《兔灯》的扎制,活动时采取四人一组,最后评出优胜组。

3.自由组合

指课后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一些常见的工艺制品,制作技法简单,容易掌握操作内容。例如中国结的编制、组合式中国结的编制、十字绣的制作等。学生之间比较了解,平时交往频繁,关系融洽,脾气相投,少些压力,多了些相互帮助。尤其重要的是让平时比较懒惰、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得到锻炼的机会,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4.就近组合

指按班级正常的座次,让座位邻近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每一小组一般为二到四人左右,这种合作小组的组合形式,无需将学生分出层次,重新调整座位,因此操作起来比较简便。如八角楼模型图的制作、小木屋的组装、绳编小花篮的编制等。这种教学活动既能营造合作学习的气氛,又能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气氛浓,课堂教学效率高。

劳技教学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劳技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参与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训练学生合作技能。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如要尊重和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对方的不同见解,要等对方说完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对对方的精彩见解和独立观点,要表扬、鼓励等,以表示相互支持,碰到困难和分歧较大之处,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以建设性地解决问题。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采用的几种合作学习形式。

1.小组讨论

讨论既能调动学生应用语言材料组织新的语言内容的积极性,又能训练他们从同一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要围绕教材内容精心设计与课文有关的讨论话题。争论的话题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就越有话可说,参与的热情也就越高。讨论结束后,任意抽一个小组来汇报他们讨论的内容,然后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提出质疑,并作出评价。如小木屋的制作,在制作之前先设计(在老师发给的纸上画草图,然后再实践操作),可给自己或宠物设计“梦想中的家园”等。

2.课堂辩论

在劳技课堂中,教师运用思辨情境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建构,有意识地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便于小组合作交流的语境或情境,引导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积极思维。如七巧板制作,从定的材料来看:

(1)以拼运动的人物为例,我们从下面这组图中看出,只要拼板稍作移动,就能拼出不同姿态的人物(20个人)。

(2)如果对七巧板图形作些限制,如拼出的图形必须是凸多边形,那它的数量就是有限的了。近代有人证明:七巧板所拼成的不同形状的凸多边形最多不超过十三个。不信,你可以拼拼试试。

(3)拼板游戏的方法很多,可随意拼图。通过联想,修改调整,拼出想象中的形象。

学生们在思辨的同时,老师介绍他们对所制作图形进行理解,有利于学生迅速掌握所学的知识,充分锻炼辩论和思维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使每个学生平等地参与学习,并有充分发言和表现自己的机会。

(三)评议总结

评议总结指的是劳动课即将结束前的小节、评议工作,它是劳动课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缺少评议小结的课不是完整的劳动课。评议学生的劳动制品,对本节课上表现突出、操作练习效果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在教学实践中,我做了如下尝试:改革评价的主体和评价结果。变单人为多人,即把学生自我评价、小组相互评价及教师综合的评价等纳入评价的范畴,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小组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以减少教师单方面评价的片面性。同时,把劳动成果、劳动态度和创新精神综合起来考虑,并改变以往的百分制和单纯的等级评定方法,采用“四星制”方法评定。

总之,劳技课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使每个学生平等地参与学习,并有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现有教材中丰富多样的制作料材、制作技法,以学生感兴趣的制作内容为体裁,通过具体项目的制作,组织任务型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实践证明,在初中劳技课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式学习,以学生自己的创意或喜好设计各种制品,将促进学生通过动手操练,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展示、操作技能得到提高,真正在学习实践中学会学习。

[1]毛放.小班化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8).

[2]王坦.论合作学习的教学论贡献.课程·教材·教法,2003.

[3]温慧芬.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尝试,1999.

[4]曾琦.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学科教育,2000,(6).

[5]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小组合作学习,2003,(8).

[6]中小学外语教学.初中英语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2003,(12).

[7]陈静波.有效教学.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2007,(8).

猜你喜欢
劳技教学学生
“人本”思想在小学劳技培育中的实践与思考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学生写话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劳技教育使农村小学生受益
劳技实践室安全管理的现状与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