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列子》天人观念看其思想所属时代

2010-08-15 00:42杨孟晟
文教资料 2010年31期
关键词:列子玄学本体论

杨孟晟

《列子》一书,素称奇书,义理深邃难索,其书本身亦复聚讼纷纭,作者其人有无也久存疑窦,自马叙伦《列子伪书考》问世后,其伪书身份似确乎无疑,而其作者多被断为作注者张湛或魏晋间好事之徒。自此此书被学术史弃之另册,哲学史与思想史对其均敬而远之,不是不著一词,便是存而不论,究其原因,终与其书真假有关。原书真假既不明,则其所属时代便无法确定;时代既不能定,其思想文化地位与评价均不便展开。本文无意全面考证《列子》一书真伪,仅就其书中反映出的哲学观念作些探讨,并就此对《列子》思想(非《列子》成书)所属时代作出界定。

一、《列子》的天人观念浅探

《列子》一书内容博大精深,其哲学思想也涉及很多方面,本文只析其天人观念,以期管窥《列子》的哲学思想之一斑。

《列子》天人观主要体现于《天瑞》篇中,所谓“瑞”者,《说文》解为“以玉为信”,段注曰“瑞,节信也”、“引伸为祥瑞者,亦谓感召若符节也”。可见,这里的“天瑞”,指的就是自然的符号,天的信物。列子在本篇中,系统阐述了全书哲学思想的几个核心问题:自然本体论、自然生成论、自然演化论,并在此基础上阐发了《列子》对人生观问题的见解,提出了列子学派人生态度的一家之言,系全书的总纲。

本篇开宗明义地指出“道”的本源性:

“有生不生,有化不化。不生者能生生,不化者能化化。生者不能不生,化者不能不化,故常生常化。常生常化者,无时不生,无时不化。阴阳尔,四时尔,不生者疑(按:通凝)独,不化者往复。往复其际不可终,疑独其道不可穷。”①

天地大道能生万物而不为所生,能化万物而不为所化,阴阳四时或化成,或循环往复,于是无穷无终,生成万物。这一天道观无疑是继承《老子》而来。《老子》中对“道”的涵义有两层表述,一为本原意义,一为法则意义,即现代哲学术语之本体论与方法论。《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可以为天地母……字之曰道。”②很明显是把“道”作为世界的本源来认识的。老子作为法则来认识的道,则是指自然与社会运行的规律与秩序。但是老子所谓之道的生成性,阐述得不如《列子》清楚。列子将阴阳四时观念引入道家,使道家之“道”生成世界有了具体途径,列子在这里提出了完整的自然生成论观点,使道家自然观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接下来,列子引用了《黄帝书》③的文句,阐述了天道自生自化的属性,并且明确提出了在理解天道演化进程时加上有意识因素是不对的:“谓之生化、形色、智力、消息者,非也。”④在此基础上,《列子》描绘了完整的宇宙生成图式:

“昔者圣人因阴阳以统天地。夫有形者生于无形,则天地安从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易无形埒,易变而为一,一变而为七,七变而为九。”⑤

《列子》使用了太易、太初、太始、太素等一系列概念,描绘出世界从元初到生成的整个过程;而其演变状态则是由“一”而“七”而“九”,“九”而复返,又归为“一”。⑥至此,《列子》的一整套宇宙生成图景绘制完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其人生观主张。

《列子》的人生观主张是建立在其自然天道观之上的,概括起来说,即乐天知命的人生态度、遵循规律的处世原则,并由此得出了人应该保持“静”、“虚”的基本态度,只有这样才能达成人的“婴孩”阶段的完美状态,《列子》把这种状态称为“和之至也”。⑦

二、魏晋玄学天人观述略

上面我们简要阐述了《列子》天人观的基本内涵和内容,可以看出,这些天人观念与魏晋时期主流学术思潮——玄学存在一定的距离。下面对魏晋玄学家的天人观择要予以评述。

魏晋玄学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会通儒道、旁及名法诸家学说,采取思辨哲学的方法与形式,探讨‘有无’、‘本末’、‘体用’、‘言意’、‘动静’,以及‘自然’与‘名教’等范畴,并对天人关系等问题赋予了新的涵义和论证”。⑧在天人关系方面,魏晋玄学主要目标是寻找和论证宇宙间形而上的本体,并通过对宇宙本体论的探索,重新审定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建立关于生命价值的本体论,从而通过本体论问题的探讨,为政治人伦(即所谓“名教”)寻找哲学依据。

魏晋玄学发展共有三个阶段:以何晏、王弼为代表的曹魏“正始玄学”,以魏晋易代之际竹林七贤为代表的“竹林时期”,以晋元康、永康时期裴頠、郭象等人为代表的“中朝玄学”。⑨有些论著将《列子注》的作者张湛所处的东晋时代作为玄学时代的殿军,视之为魏晋玄学的终结者与终结时代。

魏晋玄学在天人观方面,主要提出了“贵无论”、“自然论”、“崇有论”、“独化论”和“贵虚论”。 何晏、王弼在其著作中阐发了老子“有生于无”的论题,沿着庄子的路线进一步前进,将“道”直接等同于“无”,并把“无”作为世界本体,抽掉了老子哲学中“道”包含着有无相生统一的合理内核,而发挥成为“无中生有”的彻底唯心主义本体论。嵇康则提出了“自然相待”的宇宙观,以元气阴阳的观念来描述世界,并由此阐述了才性形神的哲学命题,体现出唯物主义倾向。裴頠的著作《崇有论》是专门针对何、王“贵无论”而发,认为世界万有本身即是世界本体,无需更求于外,总括万有的宇宙即是“道”之所在,从哲学高度肯定了万物的客观实在性,并构建出一个万物自足的世界样式。向秀、郭象提出的“独化论”则是在“崇有论”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独化论”认为不仅无不生有,有自身也不能生有,然则万物何则而生?“天之所生者,独化也”。独化论宇宙观实际上解决了宇宙万物自身基本属性的问题,认为运动变化是万物自身属性,无须求诸外物,亦不必归为某种具体事物。

魏晋玄学与《列子》思想关系最密切的,乃是张湛的《列子注》,以及该注提出的“贵虚论”。列子贵虚,已为先秦著作确证无疑,《吕氏春秋·审分览·不二》明载“子列子贵虚”,正是恰到好处地指出了列子思想的核心所在。但是张湛提出的“贵虚论”,已经和《列子》原书中的贵虚思想有所不同。

张湛把天看作是气的凝聚状态,把地面以上直到无限远的宇宙太空统称“天”,这种理论在天体论上是汉代产生的宣夜说。张湛在《列子注》里发挥了宣夜理论来阐释《列子》的宇宙生成图景,并借此详细论证了《列子》没有涉及的天体结构和宇宙无限问题。《列子》在《天瑞篇》中提出了宇宙生成的气论,张湛则进一步将之发展为元气论,这一学说实际上是重拾被玄学先辈何晏、王弼等人抛弃的汉代宇宙论观点,并通过对《列子》气论的解释,提出了“元气不灭”为思想依据的宇宙无限理论,为魏晋玄学的本体论思想画上了完满的句号。

三、《列子》天人观思想倾向与来源略考

《列子》的哲学观念无疑是属于道家的,而且相对而言较为纯粹,不似魏晋玄学家那般引名教入自然。魏晋玄学实际上是思想家们试图调和儒道,为汉末以来遭遇理论困局的经学名教寻找自然本体理论依据,因此,玄学“玄”而不“虚”,与御风而行的列子门户有别。就《列子》一书反映的思想观念而言,更近于早期的原始道家。刘建国在《先秦伪书辨正》一书中指出:“他的哲学思想渊源主要是来自于《黄帝书》,……而且也提示了老子的思想渊源也是来源于《黄帝书》。《黄帝书》后来佚失不存,但是就秦汉之际的黄老哲学来看,先秦是有《黄帝书》存在的。”《列子》的社会人生观倾向也明显与早期道家接近,在《黄帝》篇中表达了它对理想社会状态的看法。书中借黄帝之口描述了华胥氏之国的理想情景:“华胥氏之国……其国无帅长,自然而已。其民无嗜欲,自然而已。不知乐生,不知恶死,故无夭殇;不知亲己,不知疏物,故无爱憎;不知背逆,不知向顺,故无利害。”这与老子主张的社会理想如出一辙:“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天瑞》篇中列子又说:“人自生至终,大化有四:婴孩也,少壮也,老耄也,死亡也。其在婴孩,气专志一,和之至也;物不伤焉,德莫加焉。”显然是将身心和谐外物不萦的婴孩状态视为理想人生,这点又与《老子》一脉相承:“含德之厚比於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抟。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其中认为婴孩“和之至也”,直接出自《老子》。但两相对比,可以看出《列子》对《老子》思想的发展。《列子》在老子推崇婴孩状态基础上推广出了少壮、老耄、死亡三个后来的发展阶段,并指出:“其在死亡也,则之于息焉,反其极矣。”认为死亡是返道归极的状态,这就把单向线性的生命历程纳入了道家圆转往复的哲学图式之中,为后来《庄子》万物皆化的物化论提供了哲学准备和理论前提。

从前面分析的天人观基本倾向来看,《列子》一书的思想渊源是很古老的,可以和目前可靠的诸子最古著作《老子》追溯到相似的思想来源,而与后世的思想观念不相符合。前面说过,张湛《列子注》中重拾了汉代的宣夜说,构筑了自己的宇宙观,但其宇宙观念与《列子》原书有明显差别。张湛的元气论首先是宇宙本体论,元气凝聚形成宇宙,《列子》书中的本体论色彩不明显而生成论论证相当充分,这是明显的先秦哲学特点,“在先秦,当时诸子各派多半是讨论宇宙的起源和生成的,虽然《老子》和《易传》或都多少接触到本体论的问题,但都没有摆脱宇宙生成论的影响……阐述宇宙生成论是汉代的重要哲学思潮”。今本《列子》书出于玄学大行其道的魏晋后期,经过玄学的充分发展,中国本体论哲学已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而此书却没有体现出相应的哲学观念,即此亦可见出其思想来源是很早的。更重要的是,远在今本《列子》出现之前的战国末《吕氏春秋》和汉代的《淮南子》,其中均有十分系统的宇宙生成论阐述。《吕氏春秋》描绘的宇宙生成图景是“太一”(道)生两仪(高诱注:两仪,天地也),由天地(两仪)而分阴阳,从而化生万物。这种宇宙演化模型较之《列子》由“一”而“七”而“九”,“九”而复返,又归为“一”的宇宙生成论更为简洁纯粹,抽象性更强而理论水平更高。《淮南子》的宇宙生成论则在《吕氏春秋》的认识基础上更进一步:“道始于一,一而不生,故分而为阴阳,阴阳合和而万物生。故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生万物”在《吕氏春秋》阴阳化生万物基础上增加了一个阶段,从而解决了万物如何从两仪中化生的问题。同时,《淮南子》对世界万事万物何以生成作了极其详尽精微的说明。而《列子》却是以类似于《老子》的那种直观体悟方式来认识宇宙生成问题,从生成论理论来看,还没有达到秦汉著作的程度,呈现出更多原初的特征。

四、《列子》思想的所属时代判断

以往的考据研究,均围绕《列子》一书的流传、版本、文句与提及事件等判定该书时代与真伪,这些方法虽是古籍考证的基本方法,实践证明也确实卓有成效,但是事涉先秦著作,以上的方法就显得很不够了。这也是造成包括 《列子》在内的很多疑为先秦的古书长期以来争辩不休、难成定论的原因之一。同样采用上述的方法,使用相同的材料,却可以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很大程度上,是对“简帛时代”的书籍生产方式认识不清所致。由于上古书籍生产困难,“著作权”观念也尚未产生,因此著作传抄授受过程中不断变异、错乱、增益、改窜乃是不可避免之事。《老子》一书曾经的时代争论,现在伴随着马王堆帛书和郭店楚简的出土也已解决,“晚出说”基本已经站不住脚,便是一个显著的例子。我们在对涉及先秦古籍的论定上,必须慎之又慎,如无铁证坐实作伪之人,则不可妄断。

具体到《列子》一书,其确切产生年代难于确定,但《汉书·艺文志》记载有《列子》八篇,仅此即可肯定《列子》成书不晚于西汉晚期(《汉书·艺文志》主要参考刘歆《七略》写成)。而今本《列子》最终写定,的确是成于张湛之手,从这个意义上说,《列子》是“魏晋著作”没有问题,因为此前的《列子》书是何面目今人已不得而知。但是,今本《列子》出于魏晋不等于它就是反映魏晋学术思想的著作,否则,汲冢竹书出于西晋、《黄帝四经》出于当代,将归于面世之世?显乎不通。窃以为,判断一部著作反映时代,最主要依据当是其思想内容显示的内在特征,尤其是哲学著作,更是如此。更何况,《列子》是一部在先秦便已产生,两汉一直流传的著作,更不宜随意断为后世伪作。事实上,通过前面的考察可以看出,《列子》一书的核心思想观念并不属于魏晋玄学,也不属于魏晋时期,从各个方面来看,都显示出先秦古籍的特点。

今本《列子》一书文气简劲宏妙,思想首尾一贯,自成一家之言。凡作过伪书或者拼凑剪贴过著作者都会有体会,杂凑之作要想做到这种程度与水平,难度是相当高的。而且更关键的是,后世人假造前代之书,很难完全摆脱后代思维方式和学术习惯的影响,伪书可以在细节上做到无懈可击,然而在思想精神上想要完全 “代古人立言”则是根本做不到的。宋代西昆派,模范李商隐诗作亦步亦趋;明代前后七子,竭力鼓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但是他们的作品虽从文句上无可挑剔,其艺术水准和情感功力却大大漏了马脚。这正是一个反面的例子,说明造假要造出文气贯穿、思想一贯、自成体系的作品是何等困难,换言之,“照猫画虎”是画不出真虎的,充其量只能炮制出一个“周老虎”罢了。

五、结语

《列子》千古奇书,一篇区区小文自然不可能全面阐述出其内涵真义,也难以对聚讼日久的争论辩难作出定论。但是,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还是可以初步确认,《列子》是一部基本反映先秦时代列子学派思想的著作,其文句可能有后人增益整理的成分,但其哲学思想和文本面貌,却基本仍是先秦古籍的本来面目。可能的出入抵牾之处,尚不足以否定其时代属性,正如今本《老子》与郭店楚简和马王堆帛书文句差别颇大,却并不足以否定《老子》的先秦真书身份一样,《列子》也是一部货真价实的先秦思想史材料。厘清此问题,既有助于先秦和魏晋两个时期的思想文化史研究,更能通过从列子到张湛的思想发展过程,理清纷繁复杂的上古至中古思想文化发展线索。

注释:

②老子·二十五章.

③此段文句见于今本《老子》第六章,马王堆汉墓帛书《黄帝四经》不见,郭店楚简《老子》亦不见,为何引作《黄帝书》尚待考。

⑥张湛注称《列子》此处全抄谶纬书《周易乾凿度》,非也,详见马达《〈列子〉》与〈周易乾凿度〉——马叙伦〈列子伪书考〉匡正之一》,常州工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5期

⑧⑨张国刚.中国学术史.东方出版中心,2002.7,(第1版):220.

[1]赵书廉.魏晋玄学探微[M].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12,(第1版).

[2]王强模.列子全译[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10,(第1版).

[3]马达.《列子》真伪考辨[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12,(第1版).

[4]安继民.道家双峰:老庄思想合论[M].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8,(第1版).

[5]张国刚.中国学术史[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2.7,(第1版).

[6]刘建国.先秦伪书辨正[M].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7,(第1版).

猜你喜欢
列子玄学本体论
皇侃论“学”与南朝玄学的经学化理路
列子学射
当代玄学报告之“解压”——YY嘛,谁不会啊
CP论题能为本体论论证提供辩护吗?
张栻的本体论建构及其体用逻辑探析
张载哲学的本体论结构与归宿
《列子》研究综述
浅析风水玄学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作用
《列子》文体的分类梳议
微电影本体论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