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马克思主义信仰研究综述

2010-08-15 00:45曹天航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8
关键词:信仰马克思主义

曹天航(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8)

21世纪马克思主义信仰研究综述

曹天航(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8)

进入21世纪以来,学界对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的研究主要有五个方面,即:何谓马克思主义信仰,为何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如何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和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重建。

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重建;综述

马克思在其哲学观的基础上吸收了乌托邦对未来社会的设计,怀着革命的激情对未来社会进行了畅想,这些畅想成为对革命群众的一种承诺,一种鼓动宣传的工具,从而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我们必须认清的首要问题。对此,学界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探讨,众说纷纭,角度颇多。

一、何谓马克思主义信仰

(一)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含义

马克思主义信仰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相信和信奉,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们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作为理论而存在,而且也作为信仰而存在;二是指信仰者的信仰内容,只有人们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包含在他们的信仰之中,并与实际上的马克思主义相结合,人们的信仰才越来越成为名符其实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三是指马克思主义是帮助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69。

(二)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特征

有学者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特征概括为:第一,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一种实践基础上的主体与客体融合的统一;第二,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在实践基础上的有限与无限的统一;第三,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在实践基础上的理性和非理性的统一[2]。

另有学者将其概括为:第一,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科学与信仰的统一,实现了人类信仰史上的伟大变革;第二,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信仰活动和现实生活的统一;第三,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动力效应与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相一致[3]31-32。

(三)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基本框架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一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综合体系:第一,从“知”的角度来讲,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一种知识或认知,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者构成的一个完整而严密的科学认识体系,它内涵着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第二,从“情”的角度来看,它体现和包含着对历史主体的终极关怀,通过对人类前途与命运的关注,折射出对历史主体的人文情感。第三,从“意”的角度看,马克思主义信仰也是一种坚强的意志。第四,从“行”的角度看,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4]。

(四)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功能作用

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功能主要有人生定向功能和精神动力功能。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人生定向功能主要表现为:第一,马克思主义信仰为人生提供了一种科学的世界观;第二,马克思主义信仰为人生提供了一个最高的价值观念,提供一个关于人生行为善恶的最高标准;第三,马克思主义信仰为人提供一种现实的生活目标和生活秩序;第四,马克思主义信仰向人提供一条与他人进行精神和心灵沟通的渠道。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精神动力功能主要表现为:第一,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人的政治活动的精神动力;第二,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人的道德活动的精神动力;第三,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个体人生升华的精神动力。[1]71-72

另外,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改革开放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巨大作用。第一,马克思主义信仰为改革开放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朝着正确方向发展提供保障;第二,马克思主义信仰为改革开放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巨大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柱;第三,马克思主义信仰为改革开放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一种凝聚力[5]。

二、为何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有学者指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是每一位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和前进动力;是凝聚全社会、全民族力量,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法宝;是引导、激励广大共产党人艰苦创业、建功立业的精神明灯;是解决当前党内一些人思想认识问题的重要途径[6]57-58。

也有学者指出,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还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代紧密相结合的生命力。经过理性反思,人们逐渐重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科学合理性和价值合理性,其主要根据是: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本性的开放性和自我批判精神;第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成为我们的指导思想,因为产生它的时代根据还在,它仍然是时代的思想精华[7]。

为何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还需要科学的论证。有学者指出,在论证马克思主义何以应当和可能被信仰时,存在着客体本位论和论据单一论这两种论证方式上的不足。客体本位论表现为重信仰对象的属性而不重主体需要的特性的无人或主体缺场的论证。反对剥削,追求公正、公平,追求幸福和渴望未来社会会更美好是人们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动因,马克思主义最有说服力地论证了这一理想实现的必然性和可能性。当然,现实毕竟还不是已经对象化了的理想,面对种种不公甚至丑恶,关于消灭现状的现实运动(批判性)以及对人类命运的真切关怀(建构性),使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们能够得到心理补偿和安慰,使人恢复心理平衡,它赋予苦难以积极的解读,既减轻了苦难自身给身体带来的痛苦,又使人磨炼出积极应对和克服苦难的坚定意志。

论据单一论表现在真理论据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故要信仰之。“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王牌”,“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创立这一理论时唯一考虑的问题”。然而,科学性并非是马克思主义及其辩护者所独占的话语权,其他主义也同样可以用这一武器来为自己争取生存空间。再说,很多人都对把科学作为信仰的前提和基础提出了质疑:科学不是以信仰为前提,任何科学理论的发展正是以质疑为其动力;一旦深信不疑,科学理论也就止步不前了。真理论据论固然不能抛弃,但要有新视角,要善于将宏观趋势与微观经验结合起来,将真理论(或规律论)与价值论统一起来,将社会理想与个人追求联系起来,只有这样论证才会实在和有力[8]12-13。

三、如何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第一种观点认为:首先,从理论确认的角度看,信仰主体的内在价值尺度在于信仰客体的科学性和现实性品格,即客体如何去满足主体信仰尊崇的要求——马克思主义作为意识形态的发展当然地成为首要任务。其次,信仰的树立离不开情感渗透。从价值发生学的角度看,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个体发生联系,其间要经历一个接受过程。这一个过程并不纯粹靠理性因素的支配,还要受内心世界的情感等非理性因素的影响。这启示我们,在信仰教育中,把情感、意志等因素渗透进理性的思索之中,可以更好地达到理智—情感—意志的心理结构的平衡,进而在理智和情感发生冲突时,不致于走向两个极端。再次,还应实现马克思主义信仰理论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体现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当代中国的现实行为追求[3]33-34。

第二种观点认为:首先,就外因而言,树立有责任的世界大国形象、妥善解决国内各种社会现实问题、科学整合与引导诸种思想观念就成为建构马克思主义话语主导权彰显其真理性的主要措施。其一,构建马克思主义话语主导权彰显其真理性、推动其信仰的传播,有赖于树立有责任的世界大国形象。其二,构建马克思主义话语主导权、彰显其真理性、推动其信仰的传播,有赖于妥善解决国内各种社会现实问题。其三,构建马克思主义话语主导权彰显其真理性、推动其信仰的传播,有赖于科学地整合与引导诸种思想观念。其次,就内因而言,破除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化理解、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系统工程建设、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及其实践,则成为建构马克思主义话语主导权彰显其真理性的根本措施[9]。

第三种观点认为:首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需要认清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牢固树立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永远保持高尚的思想境界。其次,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不断增强执政意识,提高执政水平,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不动摇。再次,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奋发有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最后,坚持“两个务必”,加强党性修养,努力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优良的作风,脱离低级趣味[6]58-59。

第四种观点认为:首先,坚定信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就要关注世界发展大势,把握时代脉搏、顺应世界发展潮流。一要认清发展趋势,学会超前思考;二要放开发展眼光,借鉴文明成果;三要把握发展机遇,参与国际竞争;四要规避发展风险,积极应对挑战。其次,坚定信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就要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重大现实问题,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领。一要培养全局思维,善于统筹规划;二要培养科学思维,把握发展规律;三要培养创新思维,不断解放思想;四要培养决策思维,敢于多谋善断。再次,坚定信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就要加强党性锻炼,自觉转化为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实际行动。一要加强忠诚教育,坚持“三个忠于”;二要加强传统教育,坚持求真务实;三要加强宗旨教育,坚持执政为民;四要加强警示教育,坚持廉洁从政[10]。

四、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

(一)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的主要表现

所谓信仰危机是指社会现实在精神层面的反映,是信仰者原有的信仰全面失落与崩溃的一种心态,是信仰新旧交错,更换替代特殊阶段出现的某种精神疑虑、空虚或倒错状态[11]。

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中国,部分人中出现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现象。有学者指出,其主要表现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无用论”,社会主义“失败论”,共同理想“幻灭论”,以及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红色资本主义”怪论[12]208。

另有学者指出,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从理论上看,传统社会主义理论与当代现实不一致;其二,从现实情况看,剧烈社会变革与人们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形成摩擦,使人们越来越迷惑;其三,从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来看,共产党员与人民心目中的形象不一致[13]80。

(二)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的成因

有学者言,首先,总体的社会转型尤其是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转型导致部分人产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其一,社会转型使得一部分人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产生不科学的认识。其二,社会转型带来了各方面深层次的社会变革,这些变革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导致了一部分人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其三,社会转型过程中某些领域的制度建设没有自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支撑,带来了比较严重的社会矛盾,导致一部分人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其次,全球化过程中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的强势入侵使得部分群众出现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12]208。

(三)马克思主义信仰面临的挑战

有学者指出,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不断深入,各种文化思潮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这一切必然影响共产党员的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为马克思主义信仰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一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带来的挑战;二是全球化趋势给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带来的挑战;三是社会环境给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带来的挑战[14]。

(四)消除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的路径

有学者提出消除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巩固马克思主义信仰地位的对策与措施:第一,共产主义精神信仰体系的创建应该符合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基本精神;第二,共产主义信仰体系的创建应该积极回应时代精神的要求,把中华民族精神重铸和大众精神家园再造这一时代担当作为体系创建的根本目的;第三,共产主义信仰体系的创建应该保持与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内在关联;第四,共产主义信仰体系的创建原则应遵循神圣性原则、大众性原则、生活性原则、自主性原则,简单易行、情理交融,能切实引起大众的情感共鸣[15]。

还有学者表示消除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应做到以下五点:第一,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第二,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第三,深化对资本主义本质的认识;第四,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规范市场行为;第五,发展经济,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13]80-82。

五、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重建

有学者的观点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建马克思主义信仰。首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一是科学地进行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教育;二是科学地加强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三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价值硬核”来引领和整合社会思潮。其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制度建设。一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制度建设的价值支撑;二是制度建设要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两个核心意识:人民主体意识和人民利益意识[12]209-210。

另有学者的观点是,以培育马克思主义信仰为目标重建马克思主义信仰。首先,优化信仰环境,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一要严惩党内腐败行为,在制度上为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提供支撑;二要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规范市场行为。其次,与时俱进地创新培育路径。其一,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的关键因素;其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搞好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的重要方面;其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时代精神彰显普世价值[16]。

也有学者表示,我国必须在新世纪承担起继续发扬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坚持和重建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信仰新的时代意义。这就要求理论工作者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作出努力:第一,使民众重新树立“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信心。一方面,要引导民众树立“没有共产主义就没有新中国”的坚定信念;另一方面,要引导民众树立“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离不开马克思义信仰”的坚定信心。第二,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更加深入人心[17]。

还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重建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第一,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不能停留在某个时代的观念上,应该与时俱进,按时代化的要求理解马克思主义。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要把人们的思想统一到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基础上,统一到人的解放的马克思主义旗帜下。第二,重新认识社会主义。重新认识社会主义,把社会主义当成是人的解放的制度和社会形态,而不是把社会主义当成管人的工具,整人的办法,不是为着某个僵死的制度去牺牲一个党一个民族的利益,而是让社会主义变成人的解放的经济方式和社会形态,变成人的解放的工具和载体。第三,重新认识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无产阶级政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之所以是不可动摇的,归根结底不是因为它是建立在那个主义那个理论之上的。而是因为无产阶级政党是人类解放的工具、载体和手段[18]。

当然,从辩证的角度来看,“对马克思主义要信仰但不要信仰主义,要怀疑但不要怀疑主义。只有坚持信与疑的辩证统一,做到信中有疑,疑中有信,保持信与疑的适度张力,马克思主义者才有活力,马克思主义才有生命力”[8]13,马克思主义信仰才得以永久地继承和发扬下去。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对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必须长期坚定不移地坚持下去。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化的组织形态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形态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精神形态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文化形态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只有具体结合了中国实际,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才能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信仰才能真正发出夺目的光芒,从而正确地引导我们建设社会主义。

[1] 李钟麟.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地位与功能[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1).

[2] 虞新胜,颜河清,李罕.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哲学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05(11):66-67.

[3] 刘晓凯.信仰的一般本质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树立[J].人文杂志,2000(6).

[4] 陈建民,阳鲁平.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信仰[J].求索,2004(6):130-131.

[5] 彭方来,谢成宇.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本质特征及其当代价值[J].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07(3):24-25.

[6] 卢建华.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根本要求[J].学术论坛,2006(3).

[7] 黄明理,侯惠勤.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及其对道德信仰的意义[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141-142.

[8] 黄明理.辩证维度中的马克思主义信仰[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9] 徐俊,刘魁.真理彰显与话语权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传播客体维度探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9):136-137.

[10] 谈宜彦.论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问题[J].理论前沿,2008(18):30-31.

[11] 田之华,宋俊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实形态[J].吉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3):52.

[12] 丁祥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J].今日南国,2009(6).

[13] 姚从军,万平.新世纪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危机及我们的对策[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2).

[14] 蓝蔚.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129-130.

[15] 李明.对当前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的哲学思考[J].山东社会科学,2006(1):62,86.

[16] 刘小华.弘扬·创新·构建—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诉求的时代主题及因应对策[J].青海社会科学,2009(6):39-40.

[17] 王淼.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重建[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1-12.

[18] 赵薇.信仰的缺失与重建[J].山东社会科学,2006(8):85-86.

Summaries of the Belief in Marxism Research in the 21th Century

CAO Tian-Hang

Since we enter into the 21st century,the academic research into the belief in Marxism has been done primarily on five aspects:what is the meaning of the belief in Marxism,why should one insist on the belief in Marxism,how to keep the belief in Marxism,the crisis surrounding the belief in Marxism and the rebuilding of the belief in Marxism.

belief in Marxism;crisis;rebuild;summary

A81

A

曹天航(1984-),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政治理论。

猜你喜欢
信仰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论信仰
新时代下的马克思主义
铁的信仰
不灭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