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2010-08-15 00:42王默忠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理论课教学效果政治

王默忠

(海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海南海口 570228)

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王默忠

(海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海南海口 570228)

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因素很多,文章主要从学生、教师和管理方面的原因进行探讨,提出了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应当采取的相应对策:必须努力塑造教师的良好形象;必须拓展并利用多种教学载体与多种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影响原因;对策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要在教学实践中发挥好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就必须一方面深入分析影响其教学效果的原因,另一方面要积极采取有效的科学的对策。

一 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原因分析

总体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是有效的。学生乐意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来武装头脑。但是,也必须看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原因。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学生原因来自学生自身的原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1.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必修课,考试不通过将不能毕业,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的只是为了能够拿到规定的学分和顺利毕业。抱着这种为考试而学的心态,学习必定是被动的,教学效果也是难以保证的。笔者给新生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时,开课前对两个班级 300名学生作了如下调查:“你认为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是什么?”,回答“对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很有必要”的有 26.3%;认为“为了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的 32.4%;认为“因为是必修课,不得不修”的有 21.6%;认为“无所谓,听从学校安排”的 12.7%;选择其他项的为 7%。由此可见,为考试而被动地学的学生,即“因为是必修课,不得不修”和“无所谓,听从学校安排”两项之和达到了34.3%,亦即从目的上说,有超过了 1/3的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主观上是处于被动状态。如不及时引导,势必影响到教学效果。

2.从客观上讲,世界多样化使大学生价值取向出现了多样化,社会上的功利主义倾向也必然反映到校园里,大学生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了外语、计算机等热门学科,而对于起隐性作用的、与求职无直接关联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则敬而远之。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问题作了调查,认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呈多元化状态,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主流是健康的、务实的、积极的、进取的。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也同时存在着许多矛盾冲突,存在着较大的困感与误解。如在衡量自我价值时,一些大学生重智轻德,他们忽视或否定思想品德所具有的价值意义,有些甚至认为大学生张华救老农是“用金子换石子”不上算;功利主义思想颇为流行,一些大学生以有用或功利为标准,讲求实惠而轻视理想,注意实际而忽视理论,追求功利而忽视贡献;享乐主义思想严重存在,一些大学生过分看重物质享受和感性快乐,认为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就在这里[1]。

3.从小学到大学,社会倡导的价值导向对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耳濡目染,都知道哪些事情应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如诚实守信问题、知行统一问题一直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但部分学生认为上大学后还要对他们灌输这些大道理没有多大必要,因而提不起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

4.由于课堂所讲的理论与社会现实之间存在一定的反差,部分学生不能正确理解这一反差,因而简单地归因为理论本身不正确,从而使得一部分学生对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信心,甚至产生怀疑。华东交通大学的一项调查表明,只有 18.7%的大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能回答现实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新变化、新问题;21.9%认为不能回答;59.4%认为一定程度上能回答;同时也只有 23.9%的大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反映社会实际;20.6%认为不能反映;55.5%认为一定程度上能反映[2](P68)。

5.由于受传统“重理轻文”和高考“文理分科”观念的影响,部分学生特别是学理工农科的学生片面地将思想政治理论课视为纯粹的“政治课”,而他们对“政治”并不怎么感兴趣,加之对政治理论知识掌握得不多,造成了他们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困难,这一困难也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了影响。

(二 )教师因素

来自教师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整体队伍看,教师的学历水平呈现出“一头高,一头低”的现象,即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学历普遍较高,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的学历相对都比较低。这种情形在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中也比较典型: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师学历较高,全都是硕士以上学历,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 40%,且许多教师来自国内名校,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是非常有利的,但由于这些教师接触学生相对较少,对学生了解不多,在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缺乏实际经验与办法;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原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师,相对而言学历不够高,理论功底薄弱,这必将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但这些教师长期从事学生工作,他们和学生打成一片,非常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求,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端正思想认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这既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目的要求,又是专业教师的长处。

2.从教师的来源看,部分教师毕业于非师范院校,没有受过正规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虽然在上岗前都经过教师资格培训,但毕竟时间仓促,教学经验与方法有待积累。如据某高校人事部门统计,2008年全校共引进了 65名博士,其中除 18名来自师范类院校外,47名是非师范类的,需要进行岗前教师资格培训的有 52人,而教师资格培训的时间也只有 12天,培训中并无实习环节,正式上课就成为这些新教师的“实训课”,其在“实训摸索阶段”的教学效果是难以保证的。

3.从教师自身素质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是由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学生等基本要素构成的,而教师的作用最为重要,教师质量决定教育质量,教师水平决定教育水平。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的组织来看,教师发挥着主导作用。某高校通过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调查发现: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到课率不高,如调查题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出勤情况如何?”学生回答“全部”占 56%,“偶尔不去”占 34.7%,“去一半”占 6.5%,“不常去”占 2.8%。②多数学生听课情绪不高,上课不认真,通常是台上煞费苦心全力灌,台下专心开小差,尤其是聊天者,严重地影响了课堂秩序,影响了教师教学和他人听课。如调查题为“你一般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做些什么事情?”学生回答“认真听课”占37.6%;“聊天 ”占 20.2%;“做作业 ”占 32.5%;“睡觉”占 9.7%。③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亟待改进,如调查题为“你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哪个方面最需要提高?”学生认为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占 34.8%,“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占 47.4%;“你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效果该如何改进?”学生认为“加入多媒体新颖手段”的占 44.8%,“增加互动内容”的占63.1%[3](P41-42)。可见,许多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要求很高,他们听课认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亲和力。如果教师知识老化,知识结构单一,拘泥于教材讲课,不注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创新,必然使学生提不起兴趣,课程失去吸引力,从而影响到教学效果。

(三 )管理因素

管理方面的因素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1.从课时安排上看,思想政治理论课特别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课时安排十分有限,在 32学时里要将原来两门独立的课合二为一上完。这样安排不仅给教师上课造成一定难度,而且也给学生学习带来较大压力和困难,对提高教学效果是不利的。

2.从课堂学生人数看,思想政治理论课安排的全都是“大课”,少的有一百多人,多则二三百人,不易维持课堂秩序。

3.从教师工作量看,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面向全校的公共课,按相关规定应该配备足够的师资,但据调查,有些省市高校思政课教师仅占学校教师总数的 3%左右,却承担着 10%以上的教学量,教师教学课时也普遍高于专业课教师[4]。如某高校一个教师一学期要上 8个班的课,每次都要面对 150人以上的大班。扩招后教师更是不足,导致教师上课的课程门数、课堂人数大增,工作量过大,影响到教学效果。

4.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本身也有缺陷。存在着教材内容紧缩与教学手段单一的问题,教材内容与时代精神和社会实践脱节,大中小学的政治课课本层次感不明显,且有重复现象,自然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

二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对策

针对上述原因,笔者认为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必须采取有力的有针对性的对策。

(一)努力塑造教师的良好形象

一个教师的良好形象包括敬业精神、人格魅力和高学术水平。

1.敬业精神是教师素质状况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教师献身教学工作的根本动力。与专业教师相比,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工作成效存在着潜在性特征和软性评价指标,因而致使他们的付出和成效并非始终呈现同比例增加的状况,这更需要强化他们的职业责任感,增强他们的事业心,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一句话,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师更要有敬业精神。

2.人格魅力是教师内蕴的素质,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教师的人格会通过言行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3.学术水平是教师能力素质的外化形式。当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大学教育的对象正是在知识迅猛增长与更新的背景下思想活跃、见多识广的大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注重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调整单一的知识结构,及时追踪文化科技与社会发展前沿的理论知识,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与信息。

(二)拓展并利用多种教学载体与多种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努力:

1.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载体。当代大学生虽然身处大学校园,但却不是封闭的社会群体,而是处在日益开放的社会大环境之中,尤其是时刻处在畅通的国际互联网和发达的大众传媒信息的漩涡之中。因此,在当今科技迅速发展和开放日益扩大的时代背景下,文化传播的快捷化,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拓展载体。

2.将课程教学渗透到第二课堂与社会层面,注意将教学与第二课堂的社会实践有机结合,重视走出课堂、融入社会的教学方式,打通与社区、乡镇、企业、宣传文化等部门定点联系的渠道,充分利用优秀民族道德教育资源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3.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积极探索与推行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对此,清华大学思政课教学部主任艾四林教授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理念归纳为五种意识,即问题意识、双主体意识、开放意识、探讨意识和能力培养意识;五个转变:由结论灌输向师生共同研究得出科学结论转变;由教师授业解惑向师生共同探讨解惑转变;由单一的课堂讲授向课堂讲授与多样化教学方式相结合转变;由单一的学校课堂教学向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转变;由传统的“千人一卷、千人一面”的考核方式向以提升理论思维、培养能力为目标的考核方式转变[4]。

近年来,各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中作了一些创新和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较好效果。例如“2+1”模式就是其中的一种。所谓“2+1”模式,即 2/3左右的教学课时进行课堂讲授,1/3左右的时间开展参观、社会调查、课堂讨论等多样化形式的教学。这种模式至少能够获得三个方面的显著效果:(1)能够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2)能够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在1/3课时里,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抓住学生关心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在社会调查、撰写论文的基础上开展课堂讨论,由学生上讲台演讲,教师点评,这样,不仅使学生得到了运用理论分析实践问题的锻炼,同时也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时代性、现实性和科学性。(3)能够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书育人技能得到增强,也使教师的教学更贴近社会现实与经济生活。因此,教学内容也就更加丰富、生动,使过去那种只在课堂上讲的一泓死水式的教学变为汩汩永流的活泉灵水式的教学。

[1]刘金涛,程延文,张莉等.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调查探析 [EB/OL].http://www.nsddys.cn/second.asp?article=959.2003-11-02/2009-07-24.

[2]官爱兰.反思理论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分析[J].高等函授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对版),2009(22).

[3]郭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调查报告[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5).

[4]丰捷,胥丹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否受欢迎,关键看教师[N].光明日报,2008-04-02.

G 641

A

1009-9743(2010)01-0101-03

2010-03-08

王默忠 (1964-),男,汉族,海南澄迈人。硕士,海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张玉秀)

猜你喜欢
理论课教学效果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