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与管理

2010-08-15 00:54刘永丽
关键词:离校毕业生文明

黄 璐,李 成,刘永丽

(11河北理工大学体育部,河北唐山 063009;21河北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河北唐山 063009;31河北理工大学研究生学院,河北唐山 063009)

大学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与管理

黄 璐1,李 成2,刘永丽3

(11河北理工大学体育部,河北唐山 063009;21河北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河北唐山 063009;31河北理工大学研究生学院,河北唐山 063009)

高等教育管理;大学毕业生;文明离校;治理

探讨大学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与管理中的若干问题。大学毕业生文明离校问题直接肇始于新时期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战略的实施,受多元因素共同作用,元因素在于家庭分担高昂的教育经费相对教育质量下降状况未满足其投入回报预期而导致。毕业生认同危机体现为外在行为表现和内在心理变化两个维面。治理理念表现为普适性、校本化、同一性、渐进式。展望治理前景,将有效治理阶段划分为问题期(2000年—2005年)、治理期 (2006年—2010年)和稳定期 (2011年以后)。明确管理工作的建构场域,分别为常规管理工作、专项管理工作、文艺活动和运动赛事、人本管理和微笑服务。基于河北理工大学个案观察,提出管理工作思路,即引起思想重视、落实常规管理、实施专项管理、推行微笑服务。

大学毕业生离校工作是高等教育管理的必要环节,组织做好系列工作是高校职能部门的责任范畴。毕业生文明离校问题是近年来风行的社会观念 (现象与争论),在百度和谷歌 (全球)以关键词“毕业生文明离校”检索相关网页 (时间为 2008年 6月 17日)分别约 226000篇 (用时01001秒)和约 377000篇 (用时 0118秒),可见问题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大学毕业生文明离校问题日益引起高校管理部门的重视,并逐渐转向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心。理论应当为现象与社会问题提供合理的解释、应对策略和趋势判断,为解释现象与治理实践的迫切需要,教育工作者开展了相关讨论与研究工作,理论成果的选题广泛,涉及学科解释域 (方法论)多元,推崇主体经验表达和上升到理论高度,理论需要争鸣与进一步发展创新,笔者植根于大学生管理工作经验,通过经验反思的提升,[1]旨在进一步探讨大学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与管理中的若干问题,与广大高校管理工作者交流。

一 历史背景

大学毕业生文明离校问题直接肇始于新时期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战略的实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化进程提速,日益深化与泛化的产业转型、升级与结构调整赋予高等教育新的历史使命,需要高等教育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保持同步,高教扩招成为历史必然。200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同比 2002年的 145万人激增至 212万人,中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型,必然重蹈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如 1965至 1975年法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型的基本状况,“尽管教师队伍也在加快发展(主要是下层教师人数的增加),但是学生人数的快速增长仍然导致了学校培养能力的下降 (至少在质量上是如此),由此加重了潜在的社会混乱或者已经暴露的危机。”[2]支撑知识教育的硬件环境、制度建设和文化积淀难以在短期内实现跨越 (跨越的层次与递进内涵请参考[3]),必然引发高教问题和潜在的危机。

在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初期这一特定历史背景下,大学毕业生文明离校问题的出现是多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分别表现在就业、贫困、感情、社会环境[4]、毕业等方面,进一步表现为抑郁焦虑、依恋惜别、畸形补偿、逆反放任的心理失衡状态,[5]元因素在于中国高等教育自1999年以来连年大幅度扩招,直接导致教育资源紧张和教育教学质量下降,与之相对应的是物价连年上涨、房地产过热、生活成本提高以及私人教育经费投入的不断增长(学费、住宿费、生活费、社交费),家庭分担高昂的教育经费相对教育质量下降状况未满足其投入回报预期,就业、社会竞争压力、贫困等问题突显,不满情绪便自然而然地产生并得到进一步渲染。从群体心理学的角度解释,当这种不满情绪具有普遍性时,容易诱发群体聚集行动,“一种共同的心理冲动使得所有构成这个群体的人联合了起来,暗示和相互暗示便成为后来发生的事件的决定因素……群体倾向于通过不停地采取行动来表达一直萦绕在心头的一个观点。每一成员的思想和情感被引向同一个方向,群体在心理上达到了统一。”[6]大学毕业生离校不文明行动是毕业生群体在受教育期间不满情绪长期积累的宣泄方式,影射出高教扩招带来的种种问题与危机,以及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在处理毕业生离校问题上的缺位。

二 认同危机

大学毕业生离校不文明行动大致表现在若干方面:破坏公共设施,破坏宿舍门、床、窗、电话、风扇等设施,往宿舍楼下乱扔杂物,破坏校园景观等;酗酒滋事,毕业生之间互相宴请,酗酒后发泄牢骚与不满情绪,轻则言语粗鲁,重则滋事斗殴;打击报复行为,临近毕业之机,对以前有过节的同学或教职工打击报复,轻则谩骂,重则挑衅滋事;生活堕落,上网聊天、玩网络游戏、打牌下棋、看电视、逛街、泡吧等,糜烂生活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其它方面,学分不够、重修、补考时铤而走险,考试作弊;情感真空、饥渴难奈、快餐爱情、男女同宿,引发感情危机;[7]在网络上针对学校发表不良言论,恶意 “灌水”;在校园内聚会玩乐,不收拾残局,乱扔杂物;等等。

大学毕业生离校不文明行动是群体心理情绪的外在表现,造成的不良影响是物质性的、实在的、可见的,而更深层次的不良影响则是精神性的、认同的、难以估算的。文化信息产业与知识经济的崛起赋予当代大学更广阔、更重要的社会话语权优势和体制位置,大学的社会影响力与日俱增。毕业生是大学形象代言人和价值认同的传播者,更高意义上则是大学精神的承载者和文明社会的化身,大学毕业生离校期间连年发生 “砸烂一切可耻” (西方启蒙运动)或“打倒孔家店” (中国五四运动)意蕴的群体不理性行动乃至道德滑坡现象,与我国新世纪新阶段 (战略机遇期)大学发展建设形成不和之音。因此,必须加强大学毕业生管理工作,重视毕业生文明离校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综合治理。

三 治理理念

大学毕业生文明离校的表现,映射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和有效治理水平。毕业生离校问题治理是综合性的、多维度的、有效的改善毕业生离校不文明行为的行动集成,治理行动的有效性必然遵循终极目标、主导思想和观念统一,治理理念的树立与表达亦显得非常重要,抽象为若干要素禀赋。

1 普适性

总结各高校治理毕业生离校问题的成功经验,将优秀高校的治理模式提炼为普适性的理论框架,广为交流、互相学习,完成程序性、模块化生产,减少不必要的管理探索消耗,少走弯路,增进治理的有效性,提升系统总体效率。

2 校本化

根据学校、学院的区域优势、办学方向、实际情况和学生的思想实际,注重普遍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8]普适性与特殊性相融合,根植校本实践和主体经验形成活生生的整体促进,“这种设计是一种努力,其目的是为了抵御个性遭受破坏并能在技术和经济活动中发挥经验和文化的作用,从而使自己所经历的一系列事情形成一部个人生活的历史。”[9]既要汲取普适理论精髓,应用于教育管理实践,又要保持怀疑、反思、批判的精神气质,结合区域优势、校本实际和主体经验,创造性的开展教育管理工作。

3 同一性

大学毕业生离校工作与管理应遵循教育公平理念,达到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的基本要求,统招与扩招、普通本科与成人教育、本科生与研究生一视同仁,满足同一性的同时应注重哲学的二律背反性,尊重个体差异的存在和价值评价的非均衡状态,在可控行为范畴最大限度接近与实现教育管理公平 (正义与公开化)。

4 渐进式

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深深地植根于中华文化传统中,面对大学毕业生文明离校问题,既要站在历史视角远眺,承认其历史必然性,又要站在中国改革开放 30年伟大成就的立场审思,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做好眼前工作。回顾历史、审视当下、展望未来,改革路径的选择必然是渐进式的稳步推进,而非休克式的全盘革新。这要求我们更新认识,大学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与管理是具有相当难度的、长期性的、渐进式的不断追求教育管理效率与卓越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盲目改革,需要夯实脚步、稳步推进。

四 治理前景

抱以乐观的态度,大学毕业生离校问题的有效治理必然促进问题的改进与解决,对高校教育管理各个方面工作的开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大致表现在:保障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稳定;降低校园不文明事件的发生率,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工作;引导毕业生积极应对即将步入社会的心理变化,培养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校形象与品牌建设,提升学校知名度;建立校友助校捐赠体系,多渠道筹措学校发展建设资金;等等。

依据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背景和内外部形势,可以判断与划分大学毕业生离校问题有效治理的阶段。问题期 (2000年—2005年),1999年我国高校首次大幅度扩招,打破原有教育资源配置平衡,自 2000年起陆续发生大范围的离校不文明事件,5年间在全国范围内持续蔓延,于 2003年 (99级本科毕业生毕业期间)达到顶峰;治理期 (2006年—2010年),各大高校针对频繁发生的毕业生离校不文明事件,普遍引起重视、正视问题、软硬兼施、综合治理;稳定期 (2011年以后),有效治理行动促进了问题的改善,鲜有发生大范围的毕业生离校不文明行为,小范围的或个案的发生维持在可接受范围内,毕业生离校不文明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进入大学毕业生离校工作与管理稳定时期。

五 建构场域

1 常规管理工作

大学毕业生离校问题的治理理念的实施及促进治理前景的实现,存在若干实践与价值建构场域,多维建构场域的整体促进或单维促进都将在不同程度上推动管理工作的发展。基于校本体制的基本架构,通过学校体制内途径诸如各行政职能部门、学生管理工作部门、学生会、院系辅导员、班级制等,针对毕业生群体广泛开展各类专题活动,加强大学毕业生离校期间的常规管理工作。譬如,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和毕业前这一特定时刻,在学校、院 (系)、班级以及个人中间,以倡导社会道德规范、弘扬时代新风、展现当代大学生风采等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如 “文明离校集体及个人评比”、“毕业爱心捐赠”、“我为母校做一件好事”、“种植毕业树”、“师生茶话会”等,唤起毕业生对社会、对学校的爱心和责任感,以及对师生情、同学情的眷恋。[10]

2 专项管理工作

通过临时设立专项管理机构,突出大学毕业生离校问题的专项治理行动。发挥统筹全局、宏观调控的体制优势,针对常规管理工作提供全程监督,提升工作实施效率,进一步加强大学毕业生离校期间的管理工作。譬如河海大学日前就做好 2008届本科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做出部署,在毕业生离校期间,专门设立 “毕业生文明离校办公室”,其职责是负责接待来访毕业生,及时处理和解决毕业生遇到的困难和问题。[11]

3 文艺活动和运动赛事

在毕业生教学单元内 (重点为在校教育的最后一个学期),结合不同专业方向的课程教学计划安排,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和运动赛事,开展文艺活动和运动赛事的密度应随毕业生离校时间远近逐渐递增,一般在毕业生离校前一个月内达到峰值。在毕业生临近离校这一个月时间内,课程教学处于毕业设计 (论文)的最后阶段或等待答辩环节,毕业生拥有较多空闲时间和匹配青春期的旺盛精力,无所事事的生活状态容易为堕落生活提供温床,此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和运动赛事,一方面表明学校对毕业生的重视和关心,另一方面以软控制的形式加强了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与管理。譬如举办各层次的 (校级、院系级)欢送毕业生文艺晚会、各类运动项目的欢送毕业生班级对抗赛、话剧演绎 (赋予艺术的形式呈现在校学习期间的经验与收获)等文体活动。

4 人本管理和微笑服务

如果说大学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与管理的核心在于加强毕业生常规管理工作,专项管理工作旨在统筹、整合、调控、监管常规管理工作,开展文艺活动和运动赛事在于运用软控制形式辅助常规管理工作,那么,人本管理和微笑服务则是教育管理主客体于内在的、精神层面上的沟通与交流,为进一步提升常规管理工作质量和营造毕业生文明离校和谐氛围提供实现路径。权力机构、管理部门、教职工、辅导员应置换角色立场,站在毕业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简化毕业生毕业离校流程,提高办理毕业相关手续服务效率,进一步加强与落实毕业生就业工作,做好毕业生毕业前心理疏导工作,提倡师生间情感交流,辅助毕业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建立区域高校人本管理模式,提升管理品质,推行微笑服务。惟有把毕业生离校的人本管理和微笑服务工作做到位,学生从内心感受到学校的关怀与支持,必然对母校产生感情,文明离校问题就顺其自然地成为一种美好感情的外在表达。譬如 2004年 7月广州众多高校的文明离校现象,其中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甚至出现因客观原因,学校断电缺水两个多星期的情况下,学生依然毫无怨言,开心离开校园的场面,令所有老师意想不到!据了解,这与高校细做学生工作、努力提高学生就业率不无关系。[12]

六 校本观察

校本观察 (个案讨论)在于范式创新的价值与意义,赋予不同地域、经济、文化、学校传统与实际情况等因素的大学以启迪作用及价值扩展的追求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并结合理论、立足实践致力于行动规划与实施 (于现实做出一些必要的改变)。[13]河北理工大学 (以下简称理工大)坐落京津唐三角洲地区、具有百年历史的沿海重工业城市唐山,是唐山地区唯一的河北省骨干大学。理工大毕业生离校问题同中国大学历史进程的普遍状况相符,主要矛盾在于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转型形成的历史必然,治理的根本途径在于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民众教育投入和教育质量产出之间的供需平衡。即使历史镜像表明高等教育大众化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跨越,但却存在进程的绩效问题,绩效差异是高等教育管理过程的外在表现,同时是评价高等教育管理工作质量的标准,致力完成阶段性教育管理目标和细致入微地做好高校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理工大将毕业生文明离校问题提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着手开展了富有成效的毕业生管理工作,充分体现在:以院系为单位组织开展各类毕业生主题活动,连续多年隆重举办欢送毕业生文艺晚会和毕业学位授予仪式,围绕毕业生开展丰富多彩运动赛事,积极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开展有效的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等。理工大毕业生离校问题明显改善,成绩的取得有目共睹,需要再接再厉、追求卓越。

首先,应从思想上引起重视,保持头脑冷静,深刻认识到毕业生离校管理工作具有相当难度、长期性和渐进式,不可能一蹴而就,抓好毕业生离校管理工作的治理期,软硬兼施、综合治理,基本解决理工大毕业生离校问题。譬如举办欢送毕业生班级篮球对抗赛要有延续性,不能因为管理工作处于相对稳定状况而取消设置。其次,结合学校实际合理制订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计划,要求各行政职能部门、各院系组织开展相关毕业生主题活动,狠抓落实,付诸实践。譬如要求体育部制订毕业生离校期间的运动竞赛计划,列入年度教学管理计划,保证计划实施的延续性和稳定性。再次,在毕业生离校管理工作的治理期临时设立专项管理机构,委派专人负责开展系列工作,发挥统筹全局、宏观调控的体制优势,实施全程监管,提升工作效率,实现有效管理,并将毕业生离校管理工作列入相关人员年度考核指标体系。譬如设立毕业生离校问题宣传专栏,利用墙报、条幅、广播等不同媒介形式广为宣传。最后,理念、计划、实施、细节应当赋予形式呈现,外化为人本管理和微笑服务,摸索与建立区域高校人本管理模式,提升管理品质,推行微笑服务,实现理工大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与管理绩效的最大化。譬如在欢送毕业生文艺晚会、学位颁发仪式等正式场合,校级领导亲自上台讲演、歌唱、做诗、谱曲,加强校级领导与毕业生之间的心灵交流。

[1] Posner G J1Field Experience:M ethods of Reflective Teaching[M]1London:Longman,989:221

[2] (法)布尔迪厄 1国家精英:名牌大学与群体精神 [M]1杨亚平译 1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3741

[3] 黄璐,刘剑,陆艳婕 1对学术论坛中国化的现实批判及愿景展望 [J]1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5(2):852901

[4] 杨小渭 1毕业生离校前不良心理状态及调适策略 [J]1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21(4):772791

[5] 赵宝新,张连春 1高校毕业生离校心态分析与引导 [J]1中国青年研究,2003,(5):292311

[6] (法)塞奇·莫斯科维奇 1群氓的时代 [M]1许列民,薛丹云,李继红译 1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31423151

[7] 马德峰 1准大学毕业生离校前夕越轨行为研究 [J]1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302331

[8] 孙丽霞 1以学生为本,做好毕业生离校前教育工作 [J]1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22):612621

[9] (法)图海纳 1我们能否共同生存?——既彼此平等又互为差异 [M]1狄玉明,李平沤译 1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201

[10] 祁欢 1如何做好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浅议 [J]1河南教育:高校版,2007,(8):172181

[11] 河海大学党委办公室1河海大学部署本科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 [EB/OL]1[2008206213]1http://www1hhu1edu1cn/hhunew s/shownew s1asp?ID=48171

[12] 薛冰,彭纳新 1今年大学毕业生文明离校 [EB/OL]1[2004206227] 1http://new s1sina1com1cn/o/2004206227/14112921385s1shtm l1

[13] 黄璐,刘芬,陆艳婕,等 1大学发展战略机构设置的网络调查分析及个案讨论 [J]1高校教育管理,2007,1(6):582631

Task sand M anagem en tabou t Schoo lL eavers’C iv iliza tion of Un iversity G radua tes

HUANG Lu1,L ICheng2,L IU Yong2li3
(11Departm en tof Physical Education,Hebei Po lytechnic University,Tangshan Hebei063009,China;21Co llege ofM echanical Engineering,Hebei Po lytechnic University,Tangshan Hebei063009,China;31College of Postgraduate,Hebei Polytechnic University,Tangshan Hebei063009,China)

higher educationm anagem ent;university graduates;schoo l leavers’civilization;governance

W ith reference to related docum ents,this paper discusses issues of the tasks and m anagem ent about schoo l leavers’civilization of university graduates further1The p rob lem of school leavers’civilization of university graduates,which directly derived from the imp lem entation of China’shigher education popularization developm ent strategy in the new era,effected bym u ltifactors together1The original factor is the unm et invest—output expecta2 tion1 Fam ilies share expensive tuitions,but the education quality is dec lining relatively1Crisisof graduates’identi2 fication is em bodied in two dim ensions,both the external behavioral perform ances and the internal psychological changes1The governance concep t is p resented as universal app lication,schoo l—oriented,identity and gradual2 ism1Prospecting the governance foreground,the effective governance phases are divided into question period(2000—2005),governance period(2006—2010)and stable period(after 2010)1 The construction fields of m anagem entare identified,including routinem anagem ent,specialm anagem ent,entertainm ent and sports,hu2 m an2orientedm anagem entand sm iling services1Based on observation of cases in HebeiPo lytechnic University,the ideasofm anagem en tarem ade,that is,d raw ing ideaistic attention,im p lem en ting routinem anagem entand special m anagem ent,asw ell as p romo ting sm iling services1

G 641

A

167322804(2010)0120086204

2009201205

猜你喜欢
离校毕业生文明
请文明演绎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漫说文明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学生放学后未离校被烫伤谁来担责
基于流程可配置的数字化离校系统建设实践*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电子科技大学数字离校系统建设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