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思考

2010-08-15 00:45王树立郭泉辉
河南化工 2010年21期
关键词:化工工程专业

李 娟,王树立,郭泉辉

(河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河南开封 475004)

1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培养的现状

我校在历史上是以文见长的百年老校,工科起步较晚,而且一直都是以理科的观点和方法来办工科,再加上我校的底子单薄,因此,我们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比较差。面对这种状况,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在工科培养方面的不足,那就是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太弱,以至于很难达到市场的要求,而这与我们要建成国内先进的综合性大学的目标也相差太远。

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应是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科研动手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本科院校工科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化工类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仍然需要深化,课程改革的步伐仍然需要加快,从而使我们培养出的化工人才能够适应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适应化学工业的发展,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能够适应与国际接轨的要求。

2 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几点建议

2.1 要高度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

由于工作环境、个人能力发展空间、薪酬待遇等因素的影响,人才流动比较快,现在大学生毕业后绝大部分都要经常更换工作。为了加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其学科基础就必须扎实。而这就要求从大学入学的基础课程、基础实验抓起,严格要求,使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动手实验能力达到较高的水平。就化工专业来说,《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及《反应工程》等专业基础课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如果基础不扎实,基本概念不清楚,今后是很难补回来的。这就要求老师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照本宣科,而是应该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幻灯、投影、电影、电视、多媒体计算机等,就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直观、形象、生动,更具有感染力。举例来说,《化工原理》课本中流体输送机械这一节的内容是比较抽象的,如果学生没有很高的想象能力,掌握这部分内容就比较困难。但如果通过flash把离心泵的工作原理直接展示给学生,这就会比枯燥的讲解有效得多。接着就可以举一反三,像抽油烟机、做有机实验的通风橱中的通风机等的工作原理,学生掌握起来就丝毫不费力气了。通过把基础知识讲透,使学生打下在未来工作中对单元操作、反应过程开发以及反应器强化的基础。

另外,要加强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通过大量训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词汇,并能较好地掌握英译汉、汉译英技能,具备熟练阅读英文文献资料以及用英文撰写专业论文的能力,从而为学生参加工作后查阅外文资料或到国外培训或攻读硕士、博士及出国留学等进一步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在课程教学和实验中培养能力

工科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是要进入企业或者科研院所工作的,这就要求学生对企业工作要有很强的适应性,所以像《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反应工程》等专业主干课程除了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每章都应该有适当的工程案例分析,并且每年都应补充新案例,这样可以增加新鲜感,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自豪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养成爱动脑筋思考的好习惯,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实际工程案例应来自三个方面:一是课程主讲教师本人的科研成果;二是本校或国内同行的开发研究成果,因为这些成果都获得过重大经济效益,获得过国家的科技奖励,所以讲解起来比较生动;三是国外公司的知名成果,创新性明显,叙述比较新颖。如果学时有限无法操作的话,还可以专业讲座的形式进行讲解,肯定很受学生欢迎。

由于大学近些年不断的扩招,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学生人数增加很快,由以前的五六十人增加到现在的一百多人。再加上化工的专业试验设备比较老,虽然近几年每年都购买有新设备,但与学生人数相比设备数量仍然偏少,甚至会有个别学生轮不到动手的机会,最后仅仅拿别人测定的实验数据写报告,缺少动手能力的培养。

另外,也不能再停留在传统的简单的验证性实验上,而是应该增加开发性的实验,使学生自己动手设计方案并改造流程。开发性试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这对优秀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锻炼。

2.3 科研及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

目前,绝大部分学校都是把科研训练放在大学四年级的第二个学期进行的。这种做法的缺点是时间太短,科研训练效果不佳而且使老师和学生都相当紧张、疲惫。因为通常只有两到三个月的训练时间,再加上大多数学生要忙着找工作,考研的学生还需到所报考的学校去进行复试,学生真正能够进行科研训练的时间就更短了。

经过大学前两年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比较好的基础。如果把科研训练放在大学三年级进行,师生的时间都比较宽裕,老师就有比较充足的时间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严格的指导和训练。另外,应该抛弃以前“重论文,轻设计”的思想观念。多鼓励有能力的老师多指导学生进行化工设计,其中应该包括加强使用计算机进行工程计算的能力培养,结合《化工设计》课程进行含有流程评估、设备选型及技术经济分析和评价的模拟训练等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以及参加化工设计大赛等实践性内容。

2.4 建立固定的实习基地

实习是工科学生的必修课,一般来说应该安排3次实习,即机械加工实习、生产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我校所处城市的工业发展比较欠发达,大部分企业经营不佳,在市场大潮中勉强支撑,或濒于倒闭,因此,我院只能安排学生进行生产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而对于机械加工实习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有了较为固定的实习基地,就会有较为固定的实习车间,再加上对教育热心的工程技术人员,可以提供较完整的实习资料和图纸,还可提供生产中碰到的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去分析、解决,从而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又会进一步增强校企联系。

在考虑建立固定的实习基地时,应该解放思想,放眼全省,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开封,比如,郑州、洛阳、濮阳等城市的化工企业相对来说比较发达,尤其是郑州市距离开封是最近的,而且又是省会,化工企业众多,便于选择。目前我院与郑州新大新粉体材料有限公司已是校企合作伙伴,下一步就可以洽谈建立实习基地问题。

实习地点的安排要顺应化工行业的发展,既要到像中原大化这样的大型工厂,了解自动化程度高的连续生产装置;更要到一些典型的精细化工厂,使学生接触典型的化工单元操作及设备,了解精细化工的间歇生产装置,这样才能更好地巩固学生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将学到的分散的知识更好地系统起来,这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中原大化虽然生产工艺先进,自动化程度高,但对学生实习并不合适,因为对这样一个30万t/a合成氨装置来说,全部由中央控制室计算机控制,每班只需7名操作人员,其工艺成熟、先进,但企业缺少创新机制和激励机制,管理理念相对落后,我们的学生很难在这里学到应该学到的知识,即便是我们的学生到此就业,也仅仅是个高级操作工,很难得到发展;如果要使学生了解其工艺流程、先进程度、主要设备及控制参数,完全可以通过化工设计仿真实验来解决。由于化工厂考虑本身的利益,忙生产,怕出事故,再加上实习经费相对短缺,学生下厂的时间就短,无法了解生产的详细过程,因此,我院除了安排下厂实习,还组织学生进行两周的仿真实习。化工过程仿真实习是通过特有的软件模拟真实的化工生产装置,再现真实生产过程的实时动态特性,使学生可以得到非常逼真的操作环境。学生通过仿真试验亲自动手模拟开车、停车及应对典型事故处理的训练,就可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便于将所学的专业知识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对化工生产过程的了解更加深入。

另外,要使实习能深入下去,实习老师就必须在大致了解生产流程、设备、管线、仪表等的基础上,多对学生提出“为什么”,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物料和热量恒算,并针对生产难题进行分析讨论,鼓励学生提出技术革新的方案、建议等。总之,必须想方设法提高实习的质量,这样,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3 小结

总之,我们应该想方设法,分别从基础和专业课程教学、化工专业实验、实习及科研训练等各个方面加强师资力量、增大资金投入、严格要求学生,为提高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而努力。相信随着我们的努力,我校化工学生的整体素质尤其是工程素质会有一次质的飞跃。

猜你喜欢
化工工程专业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一起化工安全事故的警示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子午工程
工程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