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政产学研合作创新机制研究

2010-08-15 00:50刘树君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年11期
关键词:廊坊市廊坊产学研

□文/刘树君

廊坊政产学研合作创新机制研究

□文/刘树君

科技创新能力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而政产学研合作是必然要求。廊坊在政产学研合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应结合实际进行思考。

政产学研合作;创新机制

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而政产学研合作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综合实力,适应科技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要求。我国政产学研合作在不同层面上不断进行有益的尝试。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心在环渤海京津冀都市圈,而廊坊市位处环京津、环渤海的“双环”区域,通过政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创新,提升城市自主创新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政产学研合作机制的界定

对政产学研合作的研究,既有深刻的理论又有丰富的实践。但对概念本身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而且政产学研合作处于变动不居之中也使得我们很难对其进行定义。但从字面上我们看到四个基本要素:政,即政府;产,即产业部门,主要指向企业;学,即学校,主要指大学及各种高职院校;研,即各种研究院所。结合相关研究将政产学研合作界定为“政府、企业、高校及各类科研院所为加快技术创新,实现共同愿景而建立的一种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正式但非合并的合作关系”。政产学研合作机制是政府、企业、高校及各类科研机构在功能和资源优势上的协同互补,是技术创新上、中、下游各环节的有机对接与融合,构筑以科技成果产业化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互动组合的创新体系,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二、廊坊政产学研合作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廊坊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建设了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引创结合的成果转化体系、以科技创业投资为中坚的科技创业服务体系和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县域创新体系,形成了技术转让、合作开发、共建实体和大学科技园等合作模式,政产学研合作成效显著。

1、借力京津科研院所,合作项目数量与日俱增。廊坊市依托区位优势,借力京津高校和科研机构,产学研合作项目数量日益增长。逐渐开辟出首都科技集团、高校产业化促进中心和中国博士后管委会三个京津智力资源引进主渠道,并成为中国高校产业化联盟的首个加盟城市。市内企业采取项目对接、定单式开发、校企合作开发等不同形式,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京津高校和科研机构积极合作,全市9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与这些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全市8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科技机构。

2、合作项目质量不断提高。廊坊政产学研合作项目数量增长的同时,合作项目的质量也不断提高。如,清华(廊坊)科技园不仅是一个产学研合作基地,更是高技术产业成长基地和技术转移基地;定位于2.5产业的中科廊坊科技谷被列为联合国国际示范项目,集研发、孵化、生产、风险投资于一体;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与廊坊市企业共建的“燃料电池实验室”实现了廊坊市省级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采取“政府+企业”运作模式的龙河高新技术产业区、2009年廊坊市政府与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的《合作框架协议》……这些项目都标志着廊坊政产学研合作项目的高质量。

3、企业合作意愿逐渐增强。企业是政产学研合作中的关键主体,而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但当今的大科学时代仅靠企业的力量很难完成从研发到生产的整个过程,极有必要借助“外脑”,向学、研靠拢,并争取政府支持。廊坊多数企业认识到政产学研间合作是实现自身科技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最有效的途径,主动与其他要素合作的意识越来越强。调查显示,廊坊各种类型的企业70%以上与学、研、政各要素有主动合作的意愿。

4、政府支持力度逐渐增大。廊坊市政府出台了相应的政策,进行产学研间的组织协调,并给予资金支持,对产学研合作起到导向作用。如,发展绿色能源是廊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为推动绿色能源企业技术创新,廊坊市科技局支持并帮助相关企业谋划和推荐科技项目。2009年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承担的“CO2-油藻-生物柴油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入选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与政府支持是密不可分的。廊坊市政府对廊坊科技谷项目给予持续关注,定期对该项目进行建设协调。廊坊市科技局也通过优化环境,创新管理模式,引导民营科技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5、科技中介服务体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廊坊已初步形成国家示范中心为龙头、省级中心和行业中心为分支的横通纵联的社会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为政产学研合作牵线搭桥,助推了企业自主创新。目前,廊坊已有国家级示范中心3个、省级示范中心17个。2009年1~9月份,全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体系帮助企业包装推介科技项目200余项,引进科技项目成果150项,争取资金支持近2,000万元,为200多家中小企业提供了包括标准化认证、专利咨询、现代管理、人力资源培训等服务,向全市中小企业提供技术信息14万余条,直接为企业增加经济效益2亿元。

三、廊坊政产学研合作中的问题

廊坊在政产学研合作中取得成效、促进经济与科技一体化的同时,依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政府导向能力有待增强。虽然政府在廊坊政产学研合作中的职能不断增强,但也体现出了职能“缺位”。一些政策规范是决定长期经济绩效的基本因素,而廊坊市相关政府机构缺乏独立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引导政产学研合作发展方向的规划,缺乏促进产学研合作的政策规范,如对廊坊市重点发展的电子信息产业、打造休闲商务名城、低碳经济发展等方面缺乏有效的经济、法律和政策手段的引导;再如,税收政策应在促进企业自主创新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当前的税收政策并未明显体现出这样的作用。

2、资金存在缺口。世界范围内产学研合作中资金缺乏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产学研合作中,企业是资金的主要来源,科研院所主要供给的是人力资源和科研设备。对于一些关键性技术创新,企业能提供的资金与总需求之间存在很大缺口,导致许多企业“不搞创新等死,搞创新早死”。廊坊市政府科技经费投入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但主要投向几个大项目,对企业的整体资金支持力度不够,多数中小企业的境况就不言而喻了。

3、科技中介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廊坊中介机构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不仅从数量上远小于需求,而且大多功能单一,提供信息服务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不高,科技评估、技术产权交易等业务服务能力有限。很多中介组织由原来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转制形成的,基于市场机制的科技要素市场体系尚不完善,运作方式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原来的工作思路,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缺乏新颖之处,运作机制僵化。一些机构专业化水平低,无法满足需求方的综合要求。

四、对廊坊政产学研合作创新机制的思考

1、强化政府的作用。伴随经济发展各种风险因素增加,产、学、研三方都缺乏整合所有科技、制度、知识以及其他因素的能力,政府的作用就被凸现出来。西方国家的政府在产学研合作中主要充当三种角色,即引导者、推动者和协调者。也就是说,政产学研合作中必须要有政府的支持。廊坊各级政府应不断强化自己在政产学研合作中的作用,首先要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制定符合本土的产学研合作政策,来促进和规范产学研合作行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引导产学研之间进行知识、资本的流动和合理配置。同时,可用科技计划形式对产学研予以支持,或者设立专项科研基金,拨出专款予以支持,并不断增大专款额度。也可以建立相关的合作计划来加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市政府也要建立产学研服务网络体系,包括产学研技术供求信息、成果信息、人才库等产学研服务网络体系,促进政产学研间的信息交流。

2、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要继续完善技术市场,促进中介服务机构建设,为政产学研提供良好的服务条件。制定和完善科技中介行业的法律及政策,大力发展科技信息与咨询服务机构、高新技术企业孵化服务中心、技术产权交易所等科技中介机构,整合社会资源建立社会化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科技服务领域,使其成为转移、扩散科技成果和有效配置科技资源的重要渠道。同时,要完善科技中介协会建设,推进行业自律和业务培训。

3、建立多元化科技经费投入渠道。政府要不断增加科技经费投入,达到国家规定的占财政收入的1.3%以上,并保持一定比例增长,增强产学研合作的抗风险能力;政府要资助核心技术攻关,设立高校科研机构研发经费资助计划,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加强应用基础和应用技术研究。企业自身也要增加科研投入,促进自身科技自主创新。要鼓励社会资金进入,促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同时可建立孵化器发展专项资金,化解合作风险。同时,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廊坊市风险投资机制。

4、发挥京津廊科研院所人力资源的聚合效应。政产学研合作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人才队伍,廊坊市的区位优势使得它能够进一步整合京津廊地区科研院所的人力资源。廊坊可在与京津重点高校、中科院进一步合作的基础上,与市内的河北工业大学分校、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廊坊师范学院、廊坊职业技术学院等地方高校深入合作,发挥人才的聚合效应,从源头上更好地服务于政产学研合作,也能促进高校的人才培养更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拓展办学空间,促进高等教育创新发展。同时,可通过院校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与企业联合创办技术开发中心,企业在高等院校设立研发机构等多种形式,实现人才的双向交流与合作。

5、尝试新的合作途径。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政产学研合作观念的增强,政产学研合作途径也与时俱进不断出新。“订单技术”这种网上技术市场就能有效发挥政产学研优势,即由企业提出技术难题,配以研发经费,有研发能力的机构与企业通过网上洽谈室进行洽谈,最终达成合作协议。廊坊市科技管理部门和中小企业可以采用这种合作方式,一方面有效促进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另一方面推动科技管理部门科研管理体制创新。同时,可不断加强与商业企业的合作,即所谓“官产学研商”方式,通过商业企业为企业和研究院所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需求信息。

[1]宁璟.产学研联盟模式比较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8.

[2]韩喜梅.城市政府在产学研合作中的职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

[3]蒋朝霞.政产学研一体化政策模式研究——基于镇江市的实证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07.

文为2009年廊坊市科技局软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为:2009026050)

F127

A

河北工业大学廊坊分校)

猜你喜欢
廊坊市廊坊产学研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中国人民银行廊坊市中心支行
廊坊市
中国人民银行廊坊市中心支行
廊坊市
廊坊专场(二)
蒸蒸日上的廊坊百冠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纺织摘奖项目产学研居多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