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建筑工程问题探讨

2010-08-15 00:50张云龙朱朝丽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年13期
关键词:监理建筑施工污染

□文/张云龙朱朝丽

质量是建筑本身的真正生命,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和经济建设高度发展的今天,建筑工程的质量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建筑工程质量尤为重要。但是,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部位出现问题,都会给工程的整体质量带来严重后果。笔者认为,我国建筑工程存在若干问题。

一、建筑施工引起的环境污染

建筑施工中的环境污染主要有噪音污染、泥浆污染、灰尘固体悬浮物污染、基坑开挖时对周围环境的危害、光污染和固体废弃物产生的污染。其中,噪音是建筑施工中居民反应最强烈和常见的问题。据统计,在环境噪声源中,建筑施工噪声占5%,施工时打桩机的噪声瞬间值超过90dB(A),混凝土浇捣时的噪声达到80dB(A),可见施工噪音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而泥浆污染、灰尘固体悬浮物污染、基坑开挖时对周围环境的危害、固体废弃物产生的污染是比较传统的污染;而光污染是近年来才提出的问题,城市建设中的光污染主要来源于建筑物表面釉面砖、磨光大理石、涂料,特别是玻璃幕墙等装饰材料形成的反光。施工中电弧焊或闪光对接焊工作时发出的弧光也是重要的污染。强烈的反光和电弧会刺伤眼睛,引起视觉紊乱,甚至引起交通事故。同时,这些也是施工现场引起火灾的重要来源。

二、建筑施工中的安全问题

首先,安全技术方面。建筑业安全生产技术相对落后,近年来,科学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和施工危险性大的工程增多,给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提出了新课题、新挑战。一大批高、大、精、尖工程的出现,都使施工难度、危险性增大。如,国家大剧院、中央电视台、奥运会场馆工程、上海卢浦大桥等,安全技术亟待提高;其次,是企业安全管理方面。长期以来,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为大中型企业。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建设生产经营单位的经济成分及投资主体日趋多元化。单位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承包方式由国有、集体经济成分,变为股份制、私营、外商投资、个体工商户并存的形式。另外,建设工程投资主体也发生了变化。在计划经济时期,建设工程的资金来源大部分是国家财政,政府是投资主体,随着改革的深化,投资主体日趋多元化,私人和外商投资越来越多,房地产和市政建设投资进一步加大。各类非国有生产经营单位大量增加,企业总量、就业、各类运输工具等大量增加,以及农民工和非法劳工大量地增加,由于大部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落后,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着相当大的缺陷,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投入不足,基础薄弱,企业违背客观规律,一味强调施工进度,轻视安全生产,蛮干、乱干,抢工期,在侥幸中求安全的现象相当普遍。各方从业人员过分注意自身的经济利益,忽视自身安全,致使在对企业的安全监督管理方面出现有章不循、纪律松弛、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管理不严、监督不力和违反劳动纪律事件处罚不严,加之当前各级机构改革使安全监督管理队伍发生较大变化,有些生产经营单位甚至取消了安全管理机构和专业安全管理人员,致使安全生产监督力量更加薄弱。

三、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专业技术知识不扎实,专业之间配合不到位。有些设计人员没有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自然设计出的建筑图纸会出现很多问题,给施工带来难度。不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临时性问题更是难以应付,有的甚至对施工工艺都不太了解。一些年轻的设计师离开计算机、离开图库,大脑一片空白,徒手根本不能画图,不能设计。这样怎能保证设计质量,这样的设计在建设过程中如何能成为施工依据。

四、人员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全国建筑业从业人员有3,893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5%。目前,建筑业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3,137万人,占全行业职工总数的80.58%,占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总数近1/3。农民工进入建筑业不仅是完成大规模施工任务和促进建筑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重要途径。行业整体素质低体现在:一是在这3,000多万从业人员中,农民工比例占到了58%,有的施工现场甚至90%都是农民工,其安全防护意识和操作技能低下,而职业技能的培训却远远不够。据有关方面统计,农民工经过培训取得职业技能岗位证书的只有74万人;二是全行业技术、管理人员偏少。技术人员仅占5.3%,管理人员仅占4.9%;三是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更少,素质低,远达不到工程管理的需要。

五、建筑工程预算方面存在的问题

1、工程预算定额不健全。建筑企业在进行工程预算编制时,常常会遇到诸如借用定额问题,例如在进行房屋建筑工程预算编制的时候参照工民建标准进行定额,这类定额的借用,因为没有考虑到地域、建筑类型、施工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而造成预算编制的不合理。

2、计算方法存在的问题。预算的时候,经常会产生预算不准备的现象,之所以产生这种问题的一个原因在于工程预算定额的不正确,而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其计算方法也有较大失误,特别是在工程预算中、在工程的间接费中,因为计算方法是以直接工程费为基数而导致工程造价产生失控的现象。因为在进行工程前期预算的编制过程中,仅能够对有限的几个材料的基价做出定价,而且价差是不能用于计算间接费用中。但是,在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中,将会涉及到高达上百种材料,这些材料的预算价格除去规定的材料以外,都需要直接进入工程直接费用中去。材料费的增加是计算施工中间接费用的最为敏感因素,因为材料费越多的话,间接费也就越多,而且因为材料的价格受到市场供求和国家政策的影响,常常会造成材料预算价格与实际价格不符合的问题,导致间接费用的准确性降低,工程造价失控。

3、人为因素对工程预算编制影响较大。我们知道,在工程预算的编制中,建筑公司对临时房屋建筑工程的投资一般是有一个固定的公式可以计算。但是,这个计算公式并不是对所有的工程都适用的,特别是在建筑工程中,由于施工新的技术和机械的应用以及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也在不断提高,同样的一个施工工程,可能使用的施工人员大大减少,如果没有考虑到这种可变的因素对施工工程的影响,最后会导致工程预算失真的问题,从而导致工程投资失控现象。

六、建筑施工监理存在的问题

首先,施工不规范,质量管理水平较低,管理素质粗放,质量体系有待健全,质量把关松散;其次,质量监督力度不到位,作用难以发挥。法律、法规不健全、不完善,执法不力,质量监督处罚可操作性不强。无检测手段,质量评定缺乏权威性。质监机构为事业或企业编制,收费标准低,财力、人力所限,工作难以深入到位。质检员专业知识水平有限,监督往往表现于形式。质量管理职能交叉,责任不明,质量问题难整改,质量监督机构作用难发挥。监理市场不完善,监督管理水平较低。临理队伍缺少,人员素质严重降低,监理人员无证上岗现象泛滥,没有强硬的责任感。监督管理市场不规范,监督管理单位存在“同体监理”、“自主监理”现象,监理成“兼理”。监理工作不到位,工作信念不够扎实,建筑质量管理能力不强,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猜你喜欢
监理建筑施工污染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关于建设工程监理发展趋势的探讨
工程监理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推行输变电工程设计监理的必要性思考
新形势下监理发展趋势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