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建设中存在的几个共性问题

2010-08-15 00:48张国华徐云青王亚军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教学大纲多媒体教学课件

张国华,徐云青,王亚军

(黑龙江科技学院,哈尔滨 150027)

高校教学建设中存在的几个共性问题

张国华,徐云青,王亚军

(黑龙江科技学院,哈尔滨 150027)

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目前高校在教学大纲制定、课程成绩分析、实验成绩评定、多媒体课件使用、教学质量监控五个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并从利于教学水平提高、教风与学风建设与发展角度出发,提出了一些观点,以求为高校课程教学与教学管理科学发展提供参考。

高校;教学;教学管理

目前在高校中,无论教学水平评估还是学校对教师的管理,均将对课程教学的综合评价作为一项重要的衡量指标,主要包括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考核成绩分析、实验成绩评定、多媒体应用、课程教学质量监控等。其终极目标是为了提高课程教学水平,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可靠的保证。

然而,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与管理中,发现了一些急需改进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不仅限制了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也阻碍了教风与学风的建设与发展。

1 教学大纲制定有待完善

课程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以及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而规定的课程内容、体系、范围和教学要求的基本纲要。它是实施教育思想和教学计划的基本保证,是进行多种媒体教学、教材建设和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依据,也是指导学生学习,制定考核说明和评分标准的指导性文件。教学大纲一般由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主讲教师进行执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修改和完善,并由相关人员进行审定。

对授课教师而言,最关心的是课程内容的设定与安排。笔者调查发现,目前在教学大纲制定中出现的最大问题就是“照书写纲”。多数高校为迎接评估的要求,重点放在了教学大纲的规范性上,因此出现了在课程大纲制定过程中要求按章节来安排教学内容和学时的情况,其本身就是一种错误。

真正的课程大纲应是依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在全面了解课程内容的基础上,从教学内容体系的科学合理性,以及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角度出发,按先后承接关系优化安排教学内容和所应占有的学时。如前所述,若要求按章节来撰写大纲,那么教师只能选择一本教材,然后将其“目录”作为编写大纲的依据,教材固定了,其优选教材也就失去了意义,同时由于课程教学大纲本身要求不科学而导致其执行起来也必然“死板”。

2 课程成绩分析过于教条

课程考核成绩分析是教师结合学生的考试成绩来作的一个综合分析,其价值在于反馈教学过程中教与学两方面的信息,其目的是充分利用考试反映的信息,评估教与学的效果,帮助教师在今后教学中加以改进和提高。

高校针对某一门课程评价,往往将学生的及格率、优良率、总体成绩是否呈现正态分布作为衡量课程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标准,实际上是不科学的。及格率和优良率与任课教师的期望值、出题的难易程度有直接关系,在期望值过高、出题偏难的情况下,及格率达不到一定的标准是可能的。同时,按统计学规律,只有在样本个数达到一定数目的情况下,才能用是否符合正态分布来衡量其是否呈现良性,对于大学中的一个自然班级来说,其人数多为三十人,学生的成绩不符合正态分布也是非常可能的。

若过分依赖其及格率、优良率、正态分布来评价一门课程的教学效果,那么教师从自身利益出发,只能绞尽脑汁地在考核方式、出题难易程度、考前辅导上下工夫,真正教与学的目的难免被弱化。这种对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无疑会在教师教学目的中起误导作用,难免会出现教师为学生及格而教,学生为及格而学,教中有忧、学中无乐,有碍于教风和学风的提高。

3 实验成绩评定脱离目标

实验分为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是以训练学生某一方面动手能力与分析能力为目的,实验成绩的评定一般以实验报告为准,在其成绩评定过程中,往往也存在一些误区。

以验证性实验为例,验证性实验是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实验获得必然性结论。教师在实验成绩评定过程中,往往依据实验报告中的数据和结论来评定,若得不出应有的数据和必然的结论则视为不合格,这是否合理呢?实验的目的是教给学生如何去操作、如何去分析,学生获得的是一种能力培养,而操作过程中受个体差异性即人为因素的影响,其数据和结论难免会有偏差,在培养目的达到的前提下,其数据准确与否就显得并不十分重要,也不能成为成绩评定的唯一条件。

因此,对实验成绩的评定要重在动手操作上,看其是否掌握了实验要点、实验过程是否正确、操作能力是否得到锻炼和培养、实验数据是否会分析,而不是测试数据是否准确,否则就会失去能力培养的意义。

4 多媒体应用不符实际

多媒体教学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应用到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依托于课件的制作与实施来得以实现。在教学评估中,以多媒体教学应用程度来评价教学现代化应用程度无可厚非。但将其量化即采用多媒体教学的课程数占课程总数的百分比作为衡量指标,则缺乏合理性。

其实应用过多媒体课件的授课教师都很清楚,多媒体课件有可以节省时间、增加直观图片等优点,但很多弊端也不容忽视。一是多媒体课件内容驻留时间短,在要求学生做笔记的情况下,一旦学生听课时出现阶段溜号就会出现断层,学生记录无法继续,这也是学生课堂上不愿意记笔记的主要原因,最终导致学生养成了不记笔记的习惯;二是课件内容更新与否无法检验,尤其公共基础课类,其知识体系几乎不变,相应一个课件几乎可以一劳永逸,势必为教师不备课提供空间,依托课件可以完全讲完一堂课;三是不利于学生与教师在思路上合拍,课件上有了内容学生势必就去读,在心思放在“读”上时,哪里还有会去用心听呢?相比之下,教师在黑板上边说边写,就会引导学生的眼光,学生思路跟随教师思路步步推进,对知识点的掌握就会更深。

多媒体既然是一种教学手段和工具,在教学中起道具的作用,应放在实例上,帮助学生去理解和消化知识内容,而不是课程内容的显示,更不是一个课本的复印机。因此,需要根据具体课程的性质而定,而不是一味地去盲目采用,更不应该用“采用多媒体教学的课程数占课程总数的百分比”这一量化指标,或该课程是否采用多媒体教学去衡量。

5 教学质量监控有碍“两风”建设

教学质量监控是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在各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中普遍采用“学生评课 +督导听课 +二级学院监课”三级监控的方式,同时为突出以学生为本,加大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考核的比重,这种做法有其现实意义,且出发点是正确的。

通过我院几年来的严格执行,对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其中也有一些值得改进和探讨的地方,需要进一步完善,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1)学生在衡量教师教学质量标准上存在偏差。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在评课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忌惮心理,比如担心给教师评课不好而导致成绩不及格,而给教师评价过高;二是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的报复心理,比如教师在日常教学管理中比较严格,结果导致学生集体给老师评价成绩过差等。(2)师生之间客观形成直接对立。“严师出高徒”是建立在教师自身水平高和严格管理与要求基础上,若以生为主,用学生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势必会导致教师萌生“不敢管”的思想,管严则直接导致对自己评课质量下降,同时学生可能也会滋生一种“你不敢管我”的思想,你若严管我就给你课程评价低,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师生之间的直接对立。(3)俗话说“行家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其中蕴涵的道理也显而易见。对学生而言,在教学过程中尚处于一个被动接受新知识的阶段,根本达不到所谓“行家”的水平,更谈不上是专家,以这样的“外行”来衡量教学的好与坏,实际从根本上就已经偏离了目标与期望。

从我院近五年执行的三级监控来看,在教风和学风建设上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由此引发了一些不良现象,如由于教师不敢管,导致教师“哄”学生,由于学生忌惮老师,出现学生评课不负责任,常常出现100%满意的结果,与督导听课和二级学院监课结果出现很大偏差,同时由于学生评课成绩占较大比重,最终导致教师失去心理上的平衡,教风和学风均受到严重影响。

结合在课程教学与管理中出现的以上问题,笔者提出以下一些观点:

(1)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与编写,在规范化的基础上还要科学,尤其在课程内容及学时安排上,应以课程内容体系为主,按先后承接关系确定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突破按章节进行撰写的怪圈,以求大纲的实用性和科学性,不仅要为教材选择提供条件,还要解决“照书写纲”的通病。

(2)课程评价不能单纯从学生成绩来衡量,课程成绩分析也不能单纯从及格率、优良率、成绩是否呈现正态分布来看,要实事求是,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根本,重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实验的目的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其成绩评定也不能视其数据是否准确,重在操作环节。否则就会出现实验报告的抄袭和雷同,也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4)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和工具,在教学中起道具的作用,采用与否要考虑到课程的性质,不能一味地去盲目采用,更不应该用“采用多媒体教学的课程数占课程总数的百分比”这一量化指标或该课程是否采用多媒体教学去衡量该课程的好与坏,而应从该课程是否适合采用多媒体的角度去评价。

(5)从实践经验来看,教学质量监控不宜将学生评课作为重要手段,更不应该在教学质量总成绩中占较大比重。教学质量三级监控中应以督导听课和二级学院监课为主,学生评课仅能作为一个参考。否则,会在导向上形成师生之间的直接对立,阻碍教风和学风的建设与提高。

Several Common Problem s about Teaching Development in Un iversity

ZHANG Guo-hua,XU Yun-qing,WANG Ya-jun

(Heilongjiang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arbin 150027,China)

On basis of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this paper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common problems about syllabus constituting,course score analysis,experiment accomplishment evaluation,mult imedia courseware adoption,teaching quality supervision,an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level and teaching and learning style,this paper also puts forward some proposals,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in university.

university;teaching;teachingmanagement

G642

A

1001-7836(2010)04-0027-03

(责任编辑:侯秀梅)

2009-12-22

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改工程项目 (2009-5003)

张国华(1971-),男,黑龙江讷河人,教授,博士,从事教学管理与教学方法研究。

猜你喜欢
教学大纲多媒体教学课件
以纲为要,创新课程体系建设
——上海老年大学教学大纲建设实践探索
以人为本 以纲为纲
——老年大学教学大纲实践与探索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多媒体教学在语文课堂的有效应用
法国普通教育高中历史教学大纲评介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多媒体教学为高中语文课堂插翅添翼
如何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
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取与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