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金融教学改革的探索

2010-08-15 00:48焦方义杨忠海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金融教学方法

焦方义,杨忠海

(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哈尔滨 150080)

对金融教学改革的探索

焦方义,杨忠海

(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哈尔滨 150080)

面向 21世纪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培养,应立足于对金融业日益走向金融全球化、一体化发展趋势的把握,必须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来设计和安排,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入手,加大金融教学改革的力度,满足金融业竞争对复合型、应用型金融人才的需求。

金融;教学改革;市场需求

金融业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在金融业日益趋向于金融全球化、一体化的新形势下,需要更多复合型、应用型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金融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根据金融全球化、一体化的新形势与面对未来知识经济的需要,培养具有专门知识、熟练工作、创新创业能力、综合素质较高并具有持续适应市场发展变化要求的金融人才。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提出了“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金融业是一个知识密集型行业,面对 21世纪的时代特征,金融教学改革必须瞄准市场需求这个较高的标准。

一、改变金融教学观念

从金融学专业毕业生的情况看,他们基本能适应目前金融工作的需要,即适应一般的市场经济的要求,但是他们还不能完全适应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市场要求。当然,我们不能苛求他们都具有创新能力,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需要具备捕捉新信息、新知识的能力并随时消化吸收,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高等教育应该使受教育者具备这种能力。目前,我国金融教学的普遍现象是专业知识的传授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对培养学生能力、素质所需投入的相对不足。这种教育基本属于书本教育、应试教育,相当程度上把学生引向了死记书本、追求考试成绩的道路,距离素质教育还有很大差距。

市场需求的变化迫使我们转变教学观念,虽然这种转变是严峻的,但却是进步的。金融教学观念的转变不仅仅是个认识问题,它要体现为决策,其实质是要改革、要投入,特别是要形成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机制。为此,在教学活动中必须贯彻“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重创新、多规格、高品位”的原则,并作为转变教学观念的准则。

二、注重金融教学内容的选择,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与市场需要联系最直接的就是教学内容。面对复杂多变、知识爆炸的时代,需要学生具备自我更新知识的能力,以便能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需要。金融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中是发展非常快的行业,因此,教学内容必须适应这种变化的要求。如果教学内容不能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就不能形成能力的提高,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效果就会打折扣。要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处理好知识和能力的关系,目前最重要的是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教学内容的选择,二是知识与能力的相互转化。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不能选择那些具有单一性、非相关性的内容,因为这些教学内容只能教给学生一些支离破碎的知识,不利于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而应该选择那些具有相关性、综合性的内容,因为这些教学内容能教给学生具有发挥创造力的知识,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知识结构是决定其能否成才的关键因素,一定的知识结构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会获益终生。

知识与能力虽不能直接画等号,但两者的关系是密切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其具体内容是:(1)联结知识与能力的链条是实验,其核心是知识的有效发挥及其方式、方法的选择。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在书本中是难以直接学到的。(2)能力是以知识为基础的,能力有多种,如阅读能力、领悟能力、组织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等,但没有一定的知识为依托,这些能力几乎是不存在的。(3)对某些专业知识的把握本身就是一种能力,但这种能力需要在实践中得到检验。(4)知识结构的更新和完善要以科学研究、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为基础。(5)合理的知识结构有利于能力的高效发挥,反过来,能力有助于更新知识。这是金融教学适应市场发展需要的关键所在。

由此可见,学校最基本的任务,是为金融学专业的学生选择好知识结构并注重教学的实践环节。把握的原则是:强化基础、突出实践、注重创新、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国际与国内相结合、以学生为本、发挥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在课程体系设计上,一是要保证学科与专业必修课的教学需要;二是要保证专业指导性选修课的教学需要;三是要采用设置模块方向的方式,尽量多安排一些相关课程作为任意性选修课,由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或兴趣自主选择。一些重要的新理论、新学科内容或经济金融改革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应以讲座的形式鼓励教师选择讲授。在教学实践环节方面,既要安排好学生去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和期货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专业实习,又要通过金融实验室,搞好模拟教学,如证券交易模拟、期货交易模拟、银行支付清算模拟等,不断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不仅要聘请实习单位的业务人员讲课,带队的专业教师也要深入到实习单位解答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将课堂教学内容与业务单位实践结合起来,并与实习单位的业务人员一起建立模拟的证券、期货市场环境,供学生在动态环境中掌握、消化、吸收所学的知识。

三、改进金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涉及两个主要问题:一是知识的传授;二是能力的培养。前面已经分析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与教学方法相联系的另一个方面是能力的培养,它寓于知识的传授之中。应该说,在教学活动中历来都是十分强调对能力的培养。现在的问题是,能力培养的方法。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区别的实质就是能力的培养。而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考试、升学、毕业、就业、用人制度、学校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配套改革。就教学方法而言,教师应该把握和处理好以下四个基本关系:

(一)教学方法与教师素质的关系

教学方法并无定数,在教学安排上是最活跃、也是最难控制的,但基本上是与教师素质相关的。素质教育中的教学方法很大程度是对教师的要求与考验。在应试教育中能把知识传授好,就是好教师了;而在素质教育中,做到这一点只能算刚及格,因为能力的培养至少要完成三个连续的基本环节:首先,要让学生愿意学、想听你的课。这就需要教师既要具备宽厚的理论功底,又要了解实践动态;既具有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把握相应的教学方法并讲究授课艺术。这样才能理论联系实际,并将抽象的理论生动准确地表述出来,引导学生思考,驾驭好每一堂课。为达到此要求,每一位教师每年都必须采取多种方式更新教学资料,如购买新书、复印资料、上网查询资料、从报刊上摘录实务资料等,使自己的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讲好讲活每一节课程内容,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其次,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学。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经常向学生讲上大学的目的:一是学会做人;二是学会思维的方式;三是学会掌握必要的知识与运用知识的能力;四是培养团队精神。这几个方面是不可分割、彼此支持、互相渗透的。而做人是基础,思维是关键。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很大程度上是思维方式和思维水平的差异。可以说,一个人的事业能否取得成功,生活能否过得幸福,与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水平密切相关。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让学生逐步接触专业知识,使学生明白金融是国家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和工具,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不能只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要注意发掘课程本身所具有的专业思想、专业精神,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最后,要让学生学会怎样学。学会学习是学生最重要的基本能力之一。一名称职的教师应该在他的授课活动中让学生领悟到学习的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智慧。道理很简单,专业教材多为说明性写法,教师如果只局限于问题的说明,那么学生领略到的主要是原理或知识。而如果能讲清楚如何认识、如何理解、提出思路并与已学过的内容或相关课程联系,那么,学生就既可在知识上融会贯通,又领略了分析问题的方法,能力的培养也就在其中了。在备课中,教师必须紧紧围绕着学生的能力培养问题去思考与安排。

(二)教学方法与教材内容的关系

教材内容对学生把握知识与培养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但最终效果如何,在相当程度上与教师有关。因为金融体制在不断变革,金融理论、金融实践的创新层出不穷,而金融教材从计划、编写到出版发行总需要一定的时间,即使是最新版的教材,一两年后也会滞后于实践。所以,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要靠教师的努力来完成。在日常的教学和科研活动中,教师要经常关注实践,了解国家有关金融改革的方针和政策,在自己教学的学科领域中保持领先水平,至少在重要金融改革事项上不落后于实践,从而拉近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距离,使学生愿意听教师的课,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还要将基本知识与教材之外的前沿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在更广阔的视野中深入地了解金融业发展的逻辑动态,从而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能力。此外,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选择课堂讲授、自学答疑、讨论、提问等方式和启发式、案例式、探究式、导学式、互动式、模拟式等不同的教学方法,加大 CA I课件教学的力度,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积极的思考,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潜力。在注重课堂教学的同时,强调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推动教学方法改革的有效途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学会利用一些直观的教学手段,如金融分析中的图、表和金融机构实际业务中使用的有关单、证等,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认识现实问题的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方法与制度安排

教学制度安排是教学工作的核心。制度安排直接影响教学方法,如教学计划的设计直接决定课程讲授、实践教学环节的分布及其各自具体的教学方式方法的更新;考试制度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方法的更新。因此,教学制度的安排必须紧紧围绕着培养学生能力这个关键环节。教学计划应根据市场发展的需要定期进行微调,以便满足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的要求;教师在考试环节上,应采用笔试、口试、口笔结合、课程论文等多种考试方法,满足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

四、着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教学团队

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金融人才,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深化“重点培养、普通提高、内选外聘、优化结构”的政策,以造就新世纪学术带头人为重点,以提高整体教学科研水平为目标,建设并形成一支以教学为核心,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的高水平教学团队。实施“二个三”计划,即师资队伍要达到“三高”:高水平、高学历、高师德,“三位一体”:即形成专兼结合、一专多能、双语型师资队伍格格局,以及“一个二”计划,即师资队伍达“二师”:省级、校级教学名师。为达到上述目标,应采取的措施有:一是,从国内外高校引进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在引进教师时,要保证所引进的教师具有扎实的金融理论功底和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二是,要加大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的投入力度,加强对现有师资队伍培养。学校应鼓励和资助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外名牌大学进修或攻读博士学位或参加各类全国性和国际性的学术会议,使中青年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国内外金融学学科建设水平和学术动态,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中青年教师的金融教学水平、金融理论与实践研究能力和水平。三是要建立科学合理的金融学教师工作业绩考核体系和职称评聘制度。学校应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形成金融学教师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调动金融学教师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Exploration on the Refor Mof Finance Teaching

J I AO Fang2yi,YANG Zhong2hai
(School of Econo My and Business Manage Ment,HeilongjiangUniversity,Harbin 150080,China)

The cultivation of high2quality,practical finance talents fitting inwith the 21st century should be based upon the perfect understanding the fact that finance industry has increasingly beco Me globalized and integrated,which requires us to design and arrange teaching according to the change of Market de Mand and strengthen the refor Mof finance teaching fro Msuch aspects as teaching concept,teaching content,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group to satisfy the de Mand of finance co Mpetition for the high2quality,practical tal2 ents.

finance;teaching refor M; Market de Mand

G642.0

A

1001-7836(2010)04-0044-03

2009-12-28

黑龙江大学新世纪教学改革工程重大项目(09A012)阶段性研究成果

焦方义 (1961-),男,吉林长春人,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经济金融理论与教学研究;杨忠海 (1962-),男,黑龙江逊克人,金融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金融理论与教学研究。

(责任编辑:刘东旭)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金融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P2P金融解读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金融扶贫实践与探索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