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2010-08-15 00:48崔明玉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变异创设生物

崔明玉

(哈尔滨市南岗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中学生物组,哈尔滨 150080)

生物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崔明玉

(哈尔滨市南岗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中学生物组,哈尔滨 150080)

在生物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把教学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巧妙地寓于具体的情境中,造成悬念,引起认知冲突,激起学生学习愿望,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索活动中,身临其境,贴近生活,提高学习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生物课堂教学;问题情境;探究活动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探索的开端。没有问题的思维是静止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给学生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会使学生以极高的兴趣和热情投入到问题的解决之中。

生物教学基于问题的研究,以“导读、导看、导思”为主题。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相关资料的阅读、理解及图片的观察中,如果能够有效地创设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活动,会使学生的思维沿着课堂的教学主线进行拓展并活动起来。例如,在“食物的营养成分——维生素A的作用”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中是这样处理的:请同学们帮助老师解开眼睛复明之谜:从前有个孝子,为躲避战乱,和老母移居深山中生活。一段时间后,母亲每到黄昏时间就失明。后来,母亲认为是经常听到乌鸦在院子中鸣叫的缘故。儿子知道后用弓箭射杀了乌鸦,挖出乌鸦的心脏和肝脏给母亲食用。结果,母亲的眼睛竟然真的奇迹般地复明了。请同学们根据本节知识分析:母亲失明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吃了乌鸦的心脏和肝脏后便又复明了?学生便在这质疑的问题情境中产生探究的欲望,把枯燥的问题生活化、具体化、兴趣化,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起来,这样以问题情境作为切入点,走入具体的生活化情境。从学生不愿意参与到积极参与,进而转变为有效参与,这样才是我们创设情境的最终目的。

例如“生物变异”一节是在前几节内容——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为基础的情况下,知识的延续和升华。

本节课的设计是围绕“生物变异为什么会普遍存在”这一核心问题展开的。问题的解决是通过老师引导学生思考亲子代之间性状的差异,不同品种的各种生物图片的观察来了解生物变异在不同种生物之间、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之间、同种生物某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以及亲子代间性状特征的差别几方面都广泛存在着。在学生已经了解生物变异普遍存在的基础上,激情引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针对某一生物的性状进行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进一步深化理解生物变异的普遍性。同时结合教材中相关讨论题目引导学生根据探究结果大胆分析生物变异的原因,主要由遗传物质决定,与环境有关。而单纯由环境改变的生物性状是不能遗传给后代的,并且继续举例 (双胞胎兄弟),还引用典故“南橘北枳”来明确生物变异有两种类型,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同时引导学生加深理解单纯环境影响生物性状的改变不会遗传给后代。在引用的晏子和楚王关于“南橘北枳”对话之后,自然不失时机地渗透德育教育,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才更有利于学生们身心品质的健康发展。最后将应用生物变异的原理培育新品种的内容稍加点拨作为学生课下搜集查阅的资料,为下节课的交流作准备。

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课前已经设计好探究实验方案的几大环节,并且设置了具体的问题、测量数据的表格和坐标系,布置学生准备必要的测量工具 (直尺、三角板、圆规),教师准备不同品种的花生果实。实际方案的设计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加明确探究活动中需要操作的具体内容。在探究活动未进行前针对书中的晓刚带同学去奶奶家玩这幅画面上的一番对话,教师引导学生对每一句话进行分析。前三句话缺少科学性,然后针对“这样说不科学,大小花生是指它的果实大小的平均值而言”引发学生思考这句话是否有道理。在学生认同的情况下继续引导学生提出探究的问题,并作出相应的假设,教师对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提出几点要求和建议 (以毫米为单位取整数,四舍五入,随机取样不少于 30粒。根据收集的两组数据,在坐标系中确立交点,描点连成曲线或折线。建议学生测量花生果实的短轴 (选择相应的测量工具)。在探究活动中,分成七个小组,组内成员分工合作,教师同时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并予以适当的指导。

采用实验探究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能力和方法,处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训练。另外,小组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优良品质,在动手实验操作中还能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本节课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的需要和学习特点,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每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发学生观察、分析、思考。这也是生物教研组基于问题的探究“导读、导看、导思”所倡导的方法。这样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悟、体验,展现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生物变异”一课是平淡真实的一节实验探究课,可以说,这节课的设计理念是顺应初中学生的心理机制的。在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参与、亲自动手、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在实践活动中感悟体验,逐渐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

本节课的最大失误是时间分配上没有把握好,结果在压堂的情况下将最后的内容“变异的类型”比较紧张仓促地交代下去,这样就弄得教师说得多些,学生没有机会表达,导致引导学生分析交流没有完成。如果将第一部分生物变异的普遍性所用时间缩短到 5分钟,第二部分时间延长到 30分钟进行探究活动,就目前我们学生的状况而言,能够熟练操作完成也有一定困难。即使这样出现时间分配上的失误,对于教学多年的教师来说也是不该发生的。

最需要自己学习、加强并改进的地方就是在探究活动中对学生的指导还没有完全到位。比如:测量方法和使用的工具,每个小组学生的测量方法不一样,工具也有不同,这一点很好,也值得提倡。但是有些学生测量方法不规范,数据不准,30个数据误差太大,结果在坐标系中描画的曲线或折线图波动太大,结果画图时间延长。还有初二数学课已经讲过“有序数对”,课上老师在这一点上应该提示学生与数学课上学习的一组有序数对在坐标系中确立点并描画曲线是一样的道理。结果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懂表格中测量的数据如何处理,在坐标系中画好的方格是为了便于学生快速地找到每对数据的交点。这一点教师应该及时点拨提示,结果探究活动时间拉长,结论不能得出,影响下面的环节进行。在分析变异的原因这一环节上,如果教师结合书上讨论题启发学生分析思考,还不能使学生完全理解到位的话,可以在举出更多的人类遗传变异方面的实例继续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这也是课前教师预想的方法)。结果都因为时间紧张而没能实现,多数学生没有充分思考的情况下,只有少数学生参与得出结论,没有引发大多数学生参与分析活动。

因为遗传变异这一章内容有很大的难度,概念深刻抽象,必须采用大量的实例来分析理解,所以这一点也是造成本节课不成功的原因。如果将测量描图这一环节设置在课前预备实验活动中 (教参中也提到这一点),课堂中教学内容的延伸也就能显得张弛有度了。

总之,课前教师精心认真地准备了,虽然不是一堂成功的课,但正是因为不成功才会激励自己在以后的备课、上课中更加勤于思考、虚心学习,及时找出自身不足,思考改进的方法,并经常向同学科老师及领导请教交流,整个教学设计思路都是围绕新课标、新教材所倡导的理念,经过多次反复讨论交流才确定的,可以说是在学习、研究和探索中采用探究式学习方式进行的一堂生物实践课。把枯燥的问题生活化、具体化、兴趣化,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起来,这样以问题情境作为切入点,走入具体的生活化情境,让学生从不愿意参与到积极参与,进而转变为有效参与,这样才是我们创设情境的最终目的。

The Creation of Question-situation in Biology Teaching of Sen ior High School

CU IMing-yu
(Biology Section,Middle SchoolAffiliated with Harbin NangangDistrict Teachers'College forVocational Studies,Harbin 150080,China)

The creation of question-situation in biology teaching skillfully integrates teaching content into concrete situations in the form of question,creates suspense and gives rise to conflictof cognition andmotivates students'desire to learn.It helps students actively get involved in exploration activities and feel as theywere right on the situation of questions,motivates their initiative and interest to learn,thusmaking students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classroom teaching and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classroom teaching.

biology classroom teaching;question-situation;exploration activities

G633.91

A

1001-7836(2010)04-0061-02

(责任编辑:侯秀梅)

2009-12-21

崔明玉 (1968-),女,黑龙江哈尔滨人,教师,从事生物教学和心理咨询研究。

猜你喜欢
变异创设生物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变异危机
变异
第12话 完美生物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形的变异与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