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构建大学生诚信伦理的策略

2010-08-15 00:48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诚信道德大学生

许 辉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长沙 410127)

高校构建大学生诚信伦理的策略

许 辉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长沙 410127)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大学生中诚信缺失的现象已日趋突出。高校作为诚信教育的主阵地,应从诚信教育、诚信氛围营造和诚信制度建设三方面来构建大学生诚信伦理。

高校;大学生;诚信伦理;策略

当代大学生是中华民族的未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素质的体现者。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大学生中诚信缺失的现象也日趋突出。大学生群体诚信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成败。而高校作为诚信教育的主阵地,应采取何种策略来构建大学生诚信伦理呢?

一、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

1.重视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培养诚信理念

在当今社会,人们看得更多的是知识、技能、证书等硬件建设所带来的现实性和功利性的诱惑,而对道德教育等方面的软件建设效果持漠视态度。在这种思想和理念支持下,学校把学生技能考级培训和证书获得多少作为评价学生好坏的依据,而对如何加强学生诚信教育,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等软能力则关注与重视不够。高校要坚持德育首位原则,真正重视大学生道德教育,改变传统评价模式。高校作为培养未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理应把以诚实守信为重点的道德教育作为重要内容,强化诚信意识,创新诚信教育手段,把大学生诚信教育落到实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写道:“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教育自己的主体,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由此可见,大学生才是诚信教育的主体,要充分调动大学生自身因素,促进其进行有效的自我教育。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1]自我教育是控制活动,是一个人在道德修养上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诚信教育是否有效,归根结底取决于教育对象的“自我”作用。“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1]因此,在诚信教育中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资格,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功能。通过自我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诚信道德认识水平,使自己懂得在行为选择中“应当如何”,从而在思想上理顺,进而实现道德情感上的自愿,从而为道德行为上的自然创造条件。只有这样,大学生才可能把外在的诚信规范内化为自身所遵循的基本理念和准则,并通过自我评价、自我监控、自我激励等方法来塑造自身的诚信形象。

2.丰富诚信教育的内容与方式

诚信教育要结合课堂教育、集体活动、社会实践、文体活动、各类竞赛有效形式来进行,内容要完整、系统和有针对性,包括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以信仰、信念、信心和信任为主题的“四信”教育,法制纪律教育、诚信理论教育等内容。具体应包括涵盖政治信仰、学习考试、日常生活、人际交往、社会活动、助学贷款、择业就业等大学生生活的各个层面。同时要把以诚信为核心的道德教育同爱国主义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及时增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荣辱观等方面内容,使大学生懂得诚信不仅是个体的道德需求,更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需要,从而强化铸造诚信品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高校要把诚信教育贯彻落实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从入学教育到毕业教育,从“两课”教学到基础课、专业课教学,从日常行为管理到校园各项活动,都要渗透诚信教育的内容。尤其要充分发挥“两课”课堂教学在大学生诚信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始终把诚信教育的内容贯穿在“两课”教学过程中。因此,在“两课”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大学生中诚信缺失现状,结合理论教学的需要,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将诚信教育的理论渗透到“三德”教育中去,使学生认识到诚信不但是一种道德要求,更是一种法律要求,从而帮助大学生树立“信用至上”的价值观、公正平等的法律意识和信守契约的法制观念,明晰违法失信行为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和后果,从而增强大学生的诚信责任意识。

3.组织开展诚信实践活动

道德实践是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根本途径,大学生诚信道德的养成同样也离不开诚信道德实践,通过诚信实践能够促进大学生知行统一。任何道德认识、道德觉悟、道德情感、道德责任最终只有通过学生道德体验的践行,落实于真切的道德行为表现出来才能体现其价值,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的关键在于培养其诚信道德选择与实践能力,将认知变成行动。要从高等教育的实际和大学生的特点出发,将诚信教育同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结合起来,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诚信道德实践。一方面要积极组织大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实践活动,培养其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和对社会公益事业的热情及奉献精神,从而锻炼和健全其道德人格,另一方面要让他们在实践中认识社会上一些因诚信受益和失信受损的案例,使他们懂得诚信对个体发展的重要性和失信对个体发展的危害性,从而把诚信意识的形成作为自己的道德追求。在诚信实践过程中要求每个大学生从自身做起,从日常生活的具体行为做起,自觉地践行,使诚信行为成为习惯。

二、注重营造校园诚信氛围,坚持全员育人的原则

1.完善学校管理体制,坚持诚信管理育人理念

高校自身的诚信度直接影响着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实效性。在日常管理中学校管理者显现的种种失信行为,蚕食着各种诚信教育的果实,弱化着校园的诚信氛围,成为学生诚信养成的严重阻力。如食堂管理、后勤服务等,学生干部、奖学金的评选以及学校各种评比活动等都会对学生诚信教育产生重要影响。学校管理者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及对学生和社会负责的观念,严格按照法律和制度办事,增强工作透明度和公正性,避免暗箱操作,这对于培养学生对学校和社会的信任感十分重要。只有学生对社会和学校产生了信任感,才能更好地促使学生树立诚信观念。

2.加强师德建设,坚持诚信教书育人理念

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凡希望学生去实践的,自己一定实践;凡劝诫学生不做的,自己一定不做,教师的道德素质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的思想品德。”[2]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也强调:“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上、道德品质上、学识风气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为人师长。”[3]由此可见,教师的道德素质直接影响和决定学生的道德素质。教师必须加强诚信道德素养,在课堂教学、课外辅导、文体活动、为人处事等方面处处诚信对待学生,使自己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和学识学风等方面真正起到表率作用,这样,教师就可以通过自己的师德修养、道德情操、人格魅力去影响和感化学生,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这是培养大学生诚信道德的基础和关键。反之,如果教师不守信,结果就会如卢梭所言:“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4]因此,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做好学生的诚信楷模。

3.深化高校后勤改革,坚持诚信服务育人理念

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这个过程中,后勤系统的职工也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校后勤改革也是在保证学校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目标和总任务的前提下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要高度重视后勤工作在育人中的地位和作用,教育职工转变观念,坚持诚信服务育人。实际表明,大学生在校的学习和生活中,大部分时间离不开后勤服务工作。从新生入学到毕业离校,从宿舍到课堂,从餐厅到校园,时刻要接触后勤职工。所以,后勤职工和后勤管理工作的诚信与否直接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诚信状况。从这个角度讲,后勤工作是“没有讲台的课堂”,后勤工作者是“不上讲台的老师”,这种育人作用和地位是其他部门和职工所不可替代的。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能使后勤诚信服务育人工作开展得更自觉和更广泛。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坚持诚信环境育人理念

校园文化主要是指校园中的精神文化,以及由历届师生传承和推进地反映着师生在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等方面所共同信守的团队意识、价值观念和精神氛围等[5]。学校领导要树立文化育人、文化兴校的理念,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办好学校、完成培育人才根本任务的重要条件给予高度关注与重视。要充分调动校园文化建设主体学生、教师的教育与影响作用,利用各种校园教育资源,加强校园诚信氛围建设,营造“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背信弃义为耻”的校园舆论氛围。要建设、管理和使用好校园广播、黑板报、校报校刊、电视网络等舆论载体,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和传播导向,“用诚实守信的舆论引导人,用诚实守信的榜样鼓舞人,用弄虚作假、欺骗欺诈的反面教材警示人,努力创造出诚实守信的校园文化氛围。”[6]

三、建立健全诚信监督约束机制,为诚信提供制度保障

对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治理和预防,光靠教育不行,还要靠制度来约束和规范。因为人的道德行为是道德自律和制度他律共同作用的结果。制度是一个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问题,必须建立科学化、制度化和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管理机制来保障诚信教育落到实处。邓小平同志说:“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7]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对失信行为进行规范、引导、监督、约束和制裁,要从制度上保证诚信者获益,失信者受损,付出道义上的代价和经济上的惩罚。如果守信者和失信者享受“同等待遇”,那就会出现如古典经济学所言的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这种集体行动的困境将会使信用环境更加恶化[8]。

1.设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引入社会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系统

大学生诚信档案是通过对个人在校期间的信用状况进行跟踪记录,以监督并督促大学生自觉遵守规则,主动维护个人诚信。一方面它可以作为大学生在校期间申请助学贷款、勤工俭学岗位、奖学金、干部选拔、评优、入党、研究生保送及就业推荐等方面的依据,另一方面通过相关部门把大学生诚信档案的相关资料输入个人诚信查询系统,供银行和相关用人单位查询,这样就为守信者提供更多的贷款、就业和竞争机会,相反,让那些不守信者到处碰壁,陷入困境和被动,从而发挥守信获益、失信受损的规范作用,使诚信成为大学生言行的伦理导向与共同遵从的价值标准。在西方国家,社会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系统较为普遍,人们特别看重诚信的品质。但在国内,由于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建立滞后,使得一些市场主体产生投机与侥幸心理,从而在社会上出现种种不诚信的现象。

2.健全高校诚信制度规范

诚信伦理的形成不能只停留在道德认识的层面上,最终必须外化在行动上,因此必须把诚信价值观渗透到高校的具体规章制度中去。除了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外,高校要按照诚信道德建设要求,修订和完善大学生行为准则及校纪校规,以规范化的制度引导和管理学生,增强他们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和意识。加强大学生诚信监督机制建设,公开学校对学生信用状况的评价标准,并由学校相关机构、教师和学生来共同监督。同时,高校要建立健全诚信度评价的奖惩机制,学工部和教务部门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对失信学生加大惩戒力度,提高学生不守信的风险成本;对守信学生要表扬和奖励,从而使大学生形成“守信受益,失信受惩”的价值导向,自觉加强诚信道德素养,促进诚信道德品质的形成,使诚信真正成为大学生的道德需要。

[1][苏 ]苏霍姆林斯基.少年的教育与自我教育[M].姜励群,吴福生,译.北京:北京出版社,1984:100.

[2]叶圣陶.听叶圣陶谈师德[J].上海教育,1983,(11):33.

[3]江泽民.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中国教育报,1999-06-15.

[4][法]卢梭.爱弥尔——论教育(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295.

[5]潘懋元.新编高等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590.

[6]赵定贵.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诚信教育[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7):99.

[7]邓小平文选:第 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33.

[8]周瑞麟.政府信用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 [EB/OL].中国政府网:信用中国,2006-05-01.

Strategies of Constructing Integrity Ethic in College Students

XU Hui
(Hunan Biological and Electromechanical Polytechnic,Changsha 410127,China)

W ith the further deepening of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up,socio-economic composition,organizational forms,employment for ms,interest and the mode of distribution,which is being increasingly diversified,the phenomenon of missing integrity in college students has become increasinglyprominent.Faith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cts as themain front,and itwill build the integrity ethic of college students from such aspects as faith education,creating an atmosphere and building integrity system.

university;university students;integrity ethic;strategy

G711

A

1001-7836(2010)04-0078-03

(责任编辑:侯秀梅)

2010-01-10

许辉 (1972-),女,湖南华容人,副教授,哲学硕士,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诚信道德大学生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大学生之歌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