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与家庭及社区体育互动机制建立的可行性分析

2010-08-15 00:46白春燕
关键词:三者家庭社区

白春燕

(山西大同大学体育学院,山西大同 037009)

体育与健康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学校内,根据目前国内外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发展方向,我国的学校体育应该向家庭体育和社会体育延伸,才能适应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要求.学校、家庭、社区是体育教育的三个渠道,应该以学校为主导,促进它们三者在体育教育过程中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使学校、家庭、社区三者通力合作,这样才能最终实现终身体育的目标.21世纪的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合作的教育,学校体育要改变过去的封闭状态,将学校体育放在一定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大背景中,使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社区体育在各司其职的同时能够很好的相互结合,营造一个大体育环境,创造良好氛围,形成全社会重视体育教育的新局面.

1 学校、家庭、社区体育互动机制的内涵

学校体育是主体,家庭体育是基础,社区体育是依托,要想有效的协调三者之间的合作与互动,充分发挥各自的功能和优势,形成学校体育、家庭体育和社区体育三位一体的大体育格局,就必须处理好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对整个体育大系统来说,其中一种有效方法就是建立学校体育、家庭体育和社区体育的互动机制.学校、家庭和社区体育互动机制的定义为:坚持“以人为本”的综合发展为价值取向,通过学校、家庭、社区体育的互相渗透与有机结合,在充分发挥各自功能与优势的提前下优势互补,达到整体功能的最优化,进行体育人才、物质、信息等资源合理交流与整合的合作体系.

2 学校、家庭、社区体育互动机制建立的理论基础

2.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

和谐社会是一种整体性思考问题的观点,要求我们把工作视野拓展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统筹各种社会资源,综合解决社会协调发展问题,形成一个稳定的社会,进而实现人的发展.

学校、社区和家庭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起着重要的纽带作用,是不可或缺的积极因素.学校体育、家庭体育和社区体育是社会体育的基本单位,是构建和谐社会承上启下的重要角色.和谐社会理想的实现,离不开健康稳定的社会健康机制,这既需要政府从社会管理角度为社会成员提供充分的咨询和援助,更取决于社会成员成长过程中生理健康和完善人格的养成.学校体育、家庭体育和社区体育就为社会提供了一种最切实可行的途径.随着社会的发展,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人民群众对体育健身的愿望日益强烈,因此,我们呼吁集中发挥学校体育在社区体育和家庭体育中的优势,促进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一体化进程,加快学校体育、社区体育和家庭体育产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步伐,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2.2 现代大教育观

大教育是贯穿了人的一生的教育,它不只是存在于学校这一特定空间的教育,而且它还把教育的空间延伸到了社会和家庭.因此,在大教育观的指导下,学校体育也经历了一个由小体育转变为大体育的过程.大体育是面向全人生和全社会,具有社会性、终身性等特征,大体育包含了学校体育向家庭和社区开放,同时接受来自于社会和家庭的管理与监督,使它们三者有机整合;家庭和社区发挥教育的功能,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

2.3 可持续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观,最初是针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人类与自然不能够很好的协调发展、资源的严重短缺等问题而提出的,现在已广泛应用于经济和教育等多个领域.可持续性发展反映在教育上就是人们通过终身教育,既能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能够保证其身心和谐、持久的发展权不会受到损害;既表现出当代人自身的可持续性发展,也表现出代与代之间发展的可持续性.可持续发展观反映在体育教育事业上,那就是终身体育,这正是学校、社区和家庭体育三者共同服务的领域.

3 学校、家庭及社区体育互动机制建立的必要性

3.1 个体发展的需要

随着体育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体育的需求也趋向多元化发展,这就大大地拓展了体育的领域.学校体育向家庭和社区延伸,社区体育和家庭体育是学校体育的补充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内容,学生不仅要参加校内的体育活动,而且还要参加校外的体育活动,每一个学生都是社区成员之一,所以,家庭和社区体育是学生学校体育之外的重要内容.

3.2 社会发展的需要

人才的竞争是21世纪最大的竞争,而最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就是必需要具备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在人才成功中所占的分量要求越来越高.一个人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是硬件,处于基础地位,没有健康的体魄,人的知识、理想和道德等软件就没有依托,硬件的培养只有通过体育教育才能得以实现.家庭、学校和社区是体育教育的三个渠道,三者只有采取综合策略的基础上,充分动员学校领导、家长和社区各种社会力量的支持,改变传统意义上认为体育教育仅仅是学校教育的责任,而忽略社区和家庭在体育教育中所起的作用,才会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学校体育、家庭体育、社区体育三者只有协调互动发展,才能够推进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深入实施,有效改善中华民族的素质.

3.3 体育社会化的需要

长期以来,学校基本是在与社会隔离的封闭系统中进行,培养的学生一旦进入社会,就很难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原先在学校中学过的各种体育知识、技术很少能发挥作用,以至在工作、生活之余很少有人能坚持参与体育活动.学校体育必须打破与社会体育的界限,才能够改变这种封闭状态,从而营造一个体育教育过程连续的家庭、社区、学校体育教育新格局.三者的互动发展能够帮助学生以适当的方法去学习和运用掌握的运动技能和体育知识进行实践,在学校中学到的体育知识能够让学生积极地在社区和家庭体育环境中得以实践,这样可以增进学生进一步的了解社会,从而使学校体育社会化、生活化.

4 学校、家庭、社区体育互动机制建立的可行性

4.1 外部条件

4.1.1 时代的要求

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国家必须发展教育事业,只有培养出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大批人才,才能促进经济讯速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教育必须改变传统应试教育的方式,发展素质教育.可持续性发展要求我们重新来审视学校体育的目的,学校体育要从学校的体育中走出来,打破学校体育的局限性,学生走出校门之后还能保持体育运动的习惯,具备终身体育的理念.这就要求学校体育不仅要发展学生的体能,还要培养学生热爱体育的积极性,不仅要面向学生,还要面向家长和社区各类人群.终身体育必须充分调动社区体育资源与学校体育资源之间的互动融合,在互动融合中生成新资源的集聚和效能扩散,最终实现人的身心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4.1.2 城镇化的发展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加速了城乡生活方式趋同的步伐,从而体育的城乡差别也将会逐渐缩小甚至消除.城镇化的结果,使人们进行体育活动的空间场所定格在体育服务优质、设施精良的住宅小区,这就为学校从封闭走向开放提供了条件,从“文化孤岛”回归社区,成为社区教育、文化体系的组成部分,为社区的教育、文化发展提供服务与支持,并在此过程中实现学校的自主发展、可持续发展.因此,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体育互动机制,实现学校、家庭、社区良性互动,正成为我国政府实践终身教育理念、构建学习型社会的积极策略.

4.2 内部条件

体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一个主体,应该适应时代趋向,形成一个学校体育、家庭体育和社会体育三位一体的大体育系统,在实施学校体育教育的同时带动大众体育的发展.“学校体育、家庭体育和社区体育互动机制”正是这一时代的回音.首先,家长体育观念的转变为学校体育向家庭体育和社区体育的延伸带来了生机.在传统思想的影响下,很多家长重智轻体,从而剥夺了孩子们进行体育活动的权利,而只关注孩子是否用心读书.素质教育的提出使家长体育观念开始转变,认识到了体育的重要性.其次,学校体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以身心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终身体育为目的,学校体育向社会体育延伸;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发展;传统的以老师示范、讲解为主体的体育教学模式向双主体体育教学模式的转变,学校体育的一系列改革使“学校体育、家庭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机制”的建立有了实施的可能性.最后学校和社区体育设施的改善及双休日的施行和减负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学校、家庭和社区体育互动机制的建立和实施提供了时间和空间上的保障,创造了较好的内部条件和极大的可能性.

5 结束语

学校、家庭和社区体育共同形成一个大体育系统,它们彼此之间相互联系,共同发展,即它们之间要形成一种良性互动的机制,这也是学校体育、家庭体育和社区体育为了自身的发展刻不容缓的任务,它们都应该在体育教育过程中努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尽可能地承担起自己的任务,在利用各自优势的前提下,三者要形成合力,最大限度的发挥三者的综合效益,最终实现终身体育的目标.

[1]高志敏.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张泽,王文丽,张春武.构建“社区、学校与家庭”体育一体化,谋求社会和谐发展[J].科教文汇,2006(8):104-105.

[3]寇建民.从我国知识分子健康状况看健康教育的重要性[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4(1):129-131.

[4]曲国洋.“小太阳体育系统工程”构建初探--学校、家庭、社区体育一体化探索[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2,21(1):37-39.

猜你喜欢
三者家庭社区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家庭“煮”夫
读 书
踏上“四有”“三者”好老师之路
恋练有词
立“三者”,提升“两学一做”实效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