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马赛公寓中的非理性因素

2010-08-21 11:19杜佳宜
山西建筑 2010年10期
关键词:柯布西理性主义马赛

杜佳宜 肖 翔

勒·柯布西耶在二战结束后的第一个作品马赛公寓大楼(U-nited'habitation Marseille),被认为是他“最有创意和影响最为深远的作品”“是30余年辛苦耕耘的升华”[2]。之所以有如此说法,完全是因为勒氏在该项目中所体现出的设计思想,与原本一直推崇备至的理性主义的设计观点发生了偏离,应该说是勒氏对之前的设计思维总结分析后的反省和创新。作为理性主义者和倡导者,他在后期所表现出的转变和某些具有反理性意义的设计思想引起人们的大量质疑和研究。基于大量有关勒氏的思想、文学及建筑作品的研究资料,在此浅论对马赛公寓中非理性因素的理解。

1 马赛公寓的设计背景

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作为现代建筑运动的先锋力量,在他的建筑宣言《走向新建筑》(Vers une architecture)中以一种激烈犀利的姿态呼唤新建筑的出现,倡导理性主义和机器美学,并由此设计了大批具有新精神的建筑作品,例如萨伏伊别墅(Villa Savoye Poissy),这些作品表达了一种构建于理性、秩序,具有几何般纯净的建筑设计语言和思想。但随后的一些遭遇,例如日内瓦国联总部竞标等重要项目的失败,反对者的诘难,战争的降临等,这些都一次又一次迫使勒·柯布西耶调整和总结自己的思想体系,二战后马赛公寓大楼的设计思维正是基于这样的条件背景而产生的。

2 马赛公寓的设计与非理性隐喻

2.1 马赛公寓的整体造型与隐喻

马赛公寓仍然可以看作是延续了柯布西耶现代主义建筑的基本思想,同样体现了现代主义建筑的五点要素,但在建筑的风格上却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是人们所始料不及的。马赛公寓大楼所呈现出的厚拙粗糙,不太明确的体块象征,带有些许原始风貌的表皮质感,开创了一种新的现代建筑语言,这种语言使之被冠以“粗野主义”代表作的称谓。在这个作品中,勒氏放弃了早期现代理性机械美学、简洁轻盈及明确高效的观点,取而代之的是裸露粗砾的语汇,明显的站在理性主义的对立面。这种非理性的设计思维在此后便开始占据勒·柯布西耶的设计主导地位。詹姆斯·斯特林在《朗香教堂(The Chapel of Ronchamp):勒·柯布西耶的教堂和理性主义危机》中写道:“随着马赛公寓的出现,分裂已经明显进入决定性阶段[4]。”朗香教堂作为一种纯粹的诗意的和几乎完全发自心理审美角度的表达,可以认为是非理性表达的一个近乎极端的作品,而马赛公寓与之的创作相距不过几年,可以认为,它们之间的语言是相互关联的,马赛公寓可看作是这种建筑思维的最初展示。马赛公寓的隐喻包括:顶层的船的甲板,塞满各色酒瓶的架子以及古代瑞士的引水渠,在作者就其绘制的草图看来,马赛公寓更像是航行在大地上的船形机器,那些房间则是渡轮上的舱间,选择倒锥形的巨型墩柱,一是可以如所被描述的减少对底层视线的阻隔,二是通过减小与地面的接触面来完成对渡轮飘行于大地之上的寓意的形象表述。同样,马赛公寓所隐喻的也不仅仅是一台机器,还有对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象征。

在《走向新建筑》中,勒·柯布西耶写道:

远洋轮船

一个伟大的时代刚刚开始

存在着一种新精神

······

风格是原则的和谐,它赋予一个时代所有的作品以生命,它来自富有个性的精神[3]

······

渡轮的隐喻选择有着顺理成章的理由,似乎依然可以延续现代建筑的机器美学,虽然在早期勒氏所关注的是机器的精确理性和工业革命的时代精神。然而在二战后,勒氏积极的关注人们的生活,依然热切的希望通过建筑来改善生活和世界,通过赋予建筑方舟般的灵魂质感直指人心,以求获得发自精神层面的撼动,展现战后迎接伟大时代开始的信心。

2.2 马赛公寓的细节表达的隐喻

关于在这个粗野主义的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细节,都充分体现了勒·柯布西耶努力去尝试激发人们心理上对建筑质感的感知。诸如上述的甲板,酒瓶架子,到底是人们的一种猜测或是想象力的产物,通过对勒氏早期建筑生涯的研究,我想人们可以了解到某些可以说明问题的信息。勒氏在此前不停的四处游走,收集各种资料,绘制草图,研究这些信息,直到二战后,他开始将这些收罗的信息运用于新的建筑设计思想和新的建筑风格当中。他对这些绘制于速写本上的事物称之为“那些能唤起诗的回响的物体”[5]。这些物体并非是勒氏无意中安排的,而是他一直对生活中各种事物的关注和思考的结果,正是这些具有“诗性”的事物的引入,才使马赛公寓呈现出了具有隐喻色彩的风格,也使得勒氏由一位理性主义建筑师开始转变为诗人建筑师,隐喻的创造者。这些诗意的事物,保留木制模板粗糙纹理的粗混凝土墙体,具原始风格的烟囱,屋顶人造的如山的儿童游戏砌体,形如酒瓶架类容器的住房单元,支撑变形柱的对空间视觉及整体脱离地面的心理感受的塑造,“以一种存在主义的理由为根据,几乎是有意识的采用了一种显示其建造过程的手法”,刻意的去寻求人们内心世界对建筑的共鸣。

2.3 模数理性中隐含的非理性因素

对于建筑本身依然可以找到新建筑五点元素的,包括运用于其中的“模度”,似乎可以证明一种基于理性的建造之上。在《走向新建筑》的“建筑:Ⅲ精神的纯创造”篇中,关于古典建筑对精神感受的创造,勒氏将之描绘成来自于比例关系和数学计算的精确,“帕提农带来了坚定的信心:崇高的感情,数学的秩序”[3]。可以看到当中勒氏将理性的秩序建立于数学几何的度量系统之上,根据他的这种观点,在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建立了著名的模数人度量系统,目的在于使建筑或是机器的建造更趋向于和谐和数学性的精确。马赛公寓是通过这种模度完成的作品之一,理所当然被看作是建立在数学理性之上的建造。但是在后来的研究中,彼得·布伦德尔·琼斯认为,这种看似理性的分析实质上也是一种非理性的行为,在《现代建筑设计案例》一书中就提出了这种观点:“几何学的分析本身就值得怀疑,……错误在于假定这样的形式关联是……必然的本质与基础,而不是……体验到的其他效果与关联。”因此,虽然不能直接去怀疑马赛公寓建造的理性,但是这种模度思维出发点的基础有着非理性的嫌疑,而这也是马赛公寓的建造中深藏的非理性因素。

3 结语

理性与非理性两者的关系密切,相辅相成,矛盾统一的体现在马赛公寓这个作品里面。作为勒·柯布西耶二战后的重要作品,应当去深刻体验勒氏的建筑观点的转变在马赛公寓中的体现,勒·柯布西耶将他的“那些能唤起诗的回响的物体”的引入,使马赛公寓成为经典的建筑作品,一个开创新局面、具有诗意的起点。

[1] [英]尼古拉斯·佩夫斯纳,詹姆斯·理查兹,丹尼斯·夏普.反理性主义者与理性主义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 [荷]亚力山大·佐尼斯.勒·柯布西耶:机器与隐喻的诗学[M].金秋野,王又佳,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 [法]勒·柯布西耶.走向新建筑[M].第 2版.陈志华,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 [美]查尔斯·詹克斯,卡尔·克罗普夫.当代建筑的理论和宣言[M].周玉鹏,雄 一,张 鹏,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5] [法]勒·柯布西耶基金会.勒·柯布西耶与学生的对话[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6] [瑞]W·博奥席耶.勒·柯布西耶全集:第五卷·1946年~1952年[M].牛燕芳,程 超,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柯布西理性主义马赛
马赛:以美为媒讲好中国故事
包豪斯理性主义设计思想刍议
勒·柯布西耶:建筑是最高的艺术
光辉之下—柯布西耶的一生
从理性主义到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利益观的形成理路研究
勒·柯布西耶——色彩的交响乐
天津大学学术会议论“后柯布西耶时代”
中国特色的“山马赛”,你到底了解多少?
浅析乌尔姆学院理性主义的来源
论梁遇春散文中的非理性主义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