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梯式训练古诗的引用和化用

2010-08-31 03:58邓上荣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0年7期
关键词:化用训练古诗词

邓上荣

【摘 要】中国古典诗词内蕴丰富,情感深邃,具有独特的审美功能,在作文教学中,如果能让学生熟练掌握引用和化用古典诗词的技巧,一定可以使学生作文增色不少。本文深入阐释了训练学生引用和化用古诗的一些步骤与方法。

【关键词】古诗词 引用 化用 训练

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大国,从诗经楚辞到汉魏六朝的乐府古诗,到唐诗宋词元曲,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如何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使民族语言的精华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光彩,是摆在我们年轻一代面前的一个问题,它对于陶冶情操,加强人文修养,重铸民族精神,它对于规范、发展现代汉语有重大影响。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进行引用训练,对于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着极大的帮助。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结合诗歌与作文教学,引导学生由易到难,阶梯式引用和化用古诗。

教学的基础阶梯是引导学生学习古诗,增广学识,知人论世。对作品进行理解,鉴赏,养成良好的审美心理模式。通过对诗歌的玩味,想象,来领略其生活底蕴和艺术境界。理解虚构,想象,夸张,比兴等艺术方法,为运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是积累古诗,文学作品的积淀,可加深文化底蕴,提高文学品位。只有积累丰富,才能在作文时得心应手地运用。

再次引导学生进行专题的分类归纳,专题的分类归纳有利于将具有共性的知识进行互补,佐证,从而加深认识。

然后进行比较鉴别,对不同的诗歌意象进行比较,玩味,加深领会,辨析异同,在涵咏咀嚼中去感悟作品的风格,诗人的个性,不仅有助于提高欣赏水平,也使学生养成字斟句酌,推敲锤炼的遣词造句习惯。

然后进行引用方法的訓练。在引用中,力求多层次多角度的展开练习,可先进行单句的练习,在此基础上进行较为复杂的排比练习,最后进行错综练习,由浅入深,由简及难的进行。

例如以“夕阳”为主题进行教学,在以往学习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专题归纳,可得到以下诗句:

杜牧:“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表现朦胧宁静的美。

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表现落寞惆怅的美。

马致远:“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表现飘泊沦落的美。

温庭筠:“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表现幽雅淡远的美。

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表现雄浑壮阔的美。

晏殊:“斜阳却照深深院。”表现深沉寂静的美。

……

在回忆归纳的基础上,进行鉴赏比较,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把握诗歌的内涵。同是夕阳,却有着不同的表达。“夕阳芳草寻常物”在前人的笔下表现的是那样丰富,当我们描写大自然的美景,却苦于言词的苍白浅陋时,可到古诗句中寻找帮助,即引用,具体引用的方式如下:

一、单句引用。单句引用常见的有四种句式

1.诗句+描绘即景式

可加辅助词:看着……不由想起……

例:“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不正描绘出眼前的校园景象么?

例:看着眼前的校园景象,我不由想起杜牧的诗句:“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2.诗句+评点鉴赏式

可加辅助词:爱、欣赏、喜欢、梦想……

例:“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充满了朦胧、宁静的美。

例:我喜欢黄昏落日的朦胧与宁静,“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3.诗句+情感共鸣式

可加辅助词:吟咏……谁不为……、吟诵……怎能……

例:吟咏“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不为黄昏落日的朦胧、宁静而产生几分欣喜呢?

以上几种单句引用的基本句式,在日常中的运用十分广泛,但较为单薄,如要表达丰富的情感内涵,则需要运用排比。

二、排比引用。可选择任意一句式造成排比句

可加辅助词:我喜欢……我喜欢……我喜欢……

例:我喜欢黄昏落日的雄浑壮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我喜欢黄昏落日的朦胧宁静,“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我喜欢黄昏落日的落寞惆怅,“夕阳西下几时回?”

排比有利于渲染气势,增强表达效果,但是较为单调,要形成丰富多彩的表达,就要进行错综引用。

三、错综引用。可选择任意几种句式加以组合

1.评点鉴赏+如见诗人式

可加辅助词:我喜欢……我欣赏……,我与……,我和……

例:我喜欢“长河落日圆”的雄浑,我欣赏“斜晖脉脉”的淡远,梦里,我和诗人同登楼,欣赏“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的美景,与诗人一同感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2.评点鉴赏+情感共鸣式

可加辅助词:我喜欢……我欣赏……,…充满了……,……令人……,吟咏……谁不会……

例:我喜欢“长河落日圆”的雄浑,我欣赏“斜晖脉脉”的淡远,“暮霭生深树”充满了朦胧的美,“夕阳西下”的落寞与惆怅令人低徊流连,而吟咏着“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诗句,谁不会为这美好事物的永恒而感到振奋呢?

因为古诗词的丰富多彩,可以形成丰富多彩的表达效果,从而达到增加文采的目的。在训练中,引导学生逐一掌握以上几种句式,为灵活运用打下基础,但是,引用并不是万能的,这就涉及化用的问题。

有时候因引用不符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不能够恰到好处的表达出自己的需要,而对引用的内容进行变化,即化用,化用是更高层次的引用。它不再拘泥于原句原意。而是对前人的作品进行再创造。化用有的基本处于原作的约束之下,形成的效果与原作差不多,有的则把原作当作跳板,作为情感传达的媒介和契机,一旦达到表达的目的就不受任何原作约束,而是把原作当成个人思索和想象的起点,在具体表现上,化用可分为单句化用和集句化用,常运用以下方法:

一、单句化用,有以下几种

1.摘取法。摘取古诗词语,丰富表达。如夕阳在前人诗句中常称落日,斜阳,残阳,斜晖,晚照,残照,夕照等,将古诗的词语融入现代汉语,可造成典雅的效果。如:把握不了现时的人,是一个丧失自我的人,就象初冬从树上飘落的枯叶,在西风残照中漫无目的地乱舞。

2.更换法。更换诗歌内容,推陈出新。如庾信有诗“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王勃推出“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新句,表现滕王阁周围江面水天一色的开阔景象和孤高的追求,正是化用前人句子创作了千古名句。

3.增删法。对诗歌进行增删,提出与诗人不同的见解,如王籍有诗“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安石却说“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鸟鸣山更幽”是运用以动衬静的方法,来表达一种特殊的情景,王安石却反其意而用之,直接写自然的静的状态。

4.谐音法。化用还可利用谐音,制造特殊表达效果。如“往事知多少。”可改为“网事知多少”,反映网恋或者中学生上网引发的事故。“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改为“可怜天下父母辛,”“可怜天下父母薪”。

5.换位法。通过词语换位,反常出新。如:“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焦仲卿,刘兰芝以死亡来表明他们的爱情的纯美;“爱情诚可贵,生命价更高”,二人大可不必寻短见。用以表明珍惜生命。

二、集句化用

1.化用或者重形,得其意而存其形,多用古语,可造成典雅的效果

例如根据有关夕阳的诗句可作如下评论:古人观赏落日,或在黄沙大漠,或在长河古渡,或在天涯海角,表思乡断肠之意,抒黄昏惆怅之情,徘徊秋水之滨,流连小楼深巷,羡落霞孤鹜堪画,引夕阳芳草入诗,看潮起潮落,秋月春风,几度夕阳,性情为之陶冶,人格因而成熟。

2.化用或者重神,得其意而忘其形,化用意境,多用现代汉语抒情的语调,优美的词语将情景交融的画面表现出来

例如根据有关夕阳的诗句可改写如下散文:独自静静地看日落,看斜晖脉脉地照耀着,把最后的光和热洒遍青山、长河、小楼、深巷。夕阳燃烧天边的云彩、云彩染红了一江碧水。小楼被剪贴成天空中深色的轮廓,树影被拉得瘦长瘦长,远处的树林中生起淡淡的暮霭,渐渐朦胧成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天地间弥漫起静穆宁谧的情愫,问斜阳,谁能挽留住你匆匆离去的步伐?

不论是引用还是化用,都有一定的过程,即从积累鉴赏到情境共鸣再到运用创造。只有当眼前的情景对内心有所触及,引发情境共鸣时,就会唤起内心积累的知识的回忆,进行运用的再创造。

★作者单位:福建省永安一中。

猜你喜欢
化用训练古诗词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本期主题:莲
猜诗词
“化”备用素材为写作内容
论小山词对唐诗的化用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日媒:日自卫队将以“训练”为名“出兵”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