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消毒丹加味治疗咽喉炎 76例观察

2010-09-01 01:49叶秀英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0年9期
关键词:木通射干石菖蒲

叶秀英

(重庆市江北区中医院,重庆 400020)

2007年 1月 ~2009年 12月,笔者用甘露消毒丹治疗急、慢性咽喉炎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 146例,均为门诊患者,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急喉痹和慢喉痹的诊断标准。临床以咽痛、咽灼热、咽干、咽痒、咽异物感、咽中堵塞感、咽中痰阻、干咳为主要症状,有喉底红赤、水肿、小瘰隆生体征,伴有发热或不发热、恶寒或不恶寒、身强或身酸痛或身重体倦、四肢酸楚、疼痛、胸闷不饥、口木无味或口中黏腻、尿黄或不黄等,舌红或略红苔腻黄或淡黄,脉濡或濡数。中医辨证为湿热型。14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76例,男 43例,女 33例;年龄 9~65岁,平均(38±2.5)岁;病程 10天 ~6年 。急性咽炎 45例,慢性咽炎 31例;合并喉炎 32例,扁桃体炎 26例,发热 35例,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27例;湿重热轻 22例,湿热并重 31例,热重湿轻 23例;有饮酒史 32例,喜食辛辣食品史48例,劳倦史 23例。对照组 70例,男 39例,女 31例;年龄12~62岁 ,平均(36±3)岁;病程 7天 ~5年。急性咽炎 41例,慢性咽炎 29例;合并喉炎 26例,扁桃体炎 29例,发热32例,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23例。湿重热轻 21例,湿热并重 27例,热重湿轻 22例;有饮酒史 29例,喜食辛辣食品史 41例,劳倦史 25例。排除喉癌、气管及肺部病变(胸部 X线检查),WBC>12×109/L和(或)N>0.85,T>39℃,以及风热型、热毒型、虚火型、风寒型和脾肺气虚型患者。两组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甘露消毒丹加味。白蔻仁 12g,藿香 12g,茵陈 12g,石菖蒲 10g,滑石 15g,黄芩 12g,贝母 12g,射干 12g,连翘 12g,木通 10g,薄荷 12g,桔梗 12g。咽痒咳甚加蝉蜕12g,木蝴蝶 12g。咽痛甚加马勃 12g。有小瘰隆生或喉核肿大加赤芍 12g,三棱 12g,莪术 12g。热重于湿加大黄芩用量。湿重于热减轻黄芩用量,并加苍术。每日 1剂,水煎 2次,分 3次服,每次服用前先将药汤在口中含漱 30s后再咽下 ,疗程 2周 。

对照组:利君沙 0.375g,每日 3次口服,疗程 2周。

两组在治疗期间均禁忌辛辣香燥之品、烟、酒及厚味,少食肥甘。2周为一疗程,治疗 1个疗程后进行总结。统计学方法采用 χ2检验。

3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急喉痹和慢喉痹的疗效评定标准。治愈:症状、咽部体征全部消失,舌脉转正常。好转:咽部症状和体征明显减轻,腻苔变薄,脉濡。未愈: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舌脉无明显变化。

4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5 病案举例

孙某,男,41岁,2009年 9月 3日初诊。反复咽喉疼痛、咽干、喉中有异物感 5年,复发 3天。伴恶寒发热(体温38.2℃),身酸痛,头昏重乏力,在某医院诊断为感冒,静脉输入左氧氟沙星,口服西瓜霜润喉片等治疗 4天后体温降至 37.2℃、精神好转。然而,仍咽喉灼热疼痛而干,喉中堵塞感,身酸楚疼痛,头重乏力,咳嗽,咯少许黄稠痰,口腻而苦,纳食无味,尿黄,大便干结。平素喜食火锅和辛辣之品。检查喉底红赤、水肿、小瘰丛生、双侧喉核肿大,舌红苔厚白中黄腻,脉濡数。属太阴内伤,外感湿热邪气,湿热蕴结,熏蒸于喉,湿热并重之喉痹。治宜化浊除湿,清热利咽。方用甘露消毒丹加味。白豆蔻 12g,藿香 12g,茵陈12g,石菖蒲 12g,滑石 15g,川贝粉 12g(冲服),木通 10g,蝉蜕 12g,薄荷 12g(后下),黄芩 12g,射干 12g,连翘 12g,木蝴蝶 12g,马勃 12g,赤芍 12g,三棱 12g,莪术 12g,桔梗 12g。4剂。服药后咽痛、身强痛、胸闷、口涎黏腻明显好转,喉中痰阻、咽痒咳嗽减轻,已知饥饱 ,大便溏,日 3次 ,无腹痛,无黏液脓血便及里急后重感,小便调畅。查喉底红赤、水肿减轻,小瘰稍变平,双侧喉核缩小,舌偏红,舌苔变薄中部淡黄,脉濡略数。继服前方 3剂。咽痛痒即咳,身痛、胸闷不饥基本消失,大便已转软、日 1次,仅有轻微喉中痰阻,口无味。查喉底红赤水肿消失,小瘰变平,双侧喉核微大,舌偏红苔薄白、中部淡黄,脉濡。药用白豆蔻 6g,藿香 9g,茵陈 12g,石菖蒲 6g,滑石 12g,川贝粉 12g(冲服 ),木通 6g,蝉蜕 9g,薄荷 12g(后下),黄芩 9g,射干 12g,连翘 12g,木蝴蝶12g,马勃 12g,赤芍 12g,三棱 12g,莪术 12g,桔梗 9g。服 3剂痊愈,随访半年未复发。

6 讨 论

湿热喉痹因外感,用嗓过度,疲劳,湿热久蕴,酿毒上攻所致。湿热之邪袭人肌表,留于气分,伤于肺,痹阻于喉,发为喉痹;或过食辛辣、肥甘厚味,饮酒,伤及脾胃,饮湿停聚,蕴结化热发为喉痹;或肺失治节,水津不布,积水成饮,饮凝为痰,痰随气郁,痰瘀互结,痹阻于咽喉,发为喉痹。甘露消毒丹原方出自《医效秘传》,由飞滑石、绵茵陈、淡黄芩、石菖蒲、川贝母、木通、藿香、射干、连翘、薄荷、白豆蔻组成。功能清热解毒,利湿化浊。“湿温时疫,邪在气分。症见发热困倦,胸闷腹胀,肢酸,咽肿,颐肿口渴,身黄,小便短赤,淋浊,吐泻,舌苔淡白或腻或干黄者。方中藿香、白蔻仁、石菖蒲芳香化浊,宣畅气机,以醒脾运湿为君药;黄芩、连翘清热解毒,为臣药;贝母、射干清咽散结,滑石、木通、茵陈蒿清热利湿,共为佐药;薄荷疏表透热兼利咽喉,使湿热之邪从表而解为使药。诸药合用,可使湿热之邪从中而化,从小便而利,从肌表而散,且可清热解毒、利咽散结”[1]。全方清热、芳化、利湿,尤以清利为主,故能治疗多种湿热病证,因而为“治湿温时疫之主方”[1]。甘露消毒丹治疗湿热喉痹,药量应根据湿热轻重酌情增减,并根据伴随的不同症状和体征加蝉蜕、马勃、木蝴蝶、赤芍、三陵、莪术、桔梗等清热、宣肺、利咽、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之品,方可收到满意疗效。

[1]王孟英.温热经纬[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5.35-40.

猜你喜欢
木通射干石菖蒲
石菖蒲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析
创新药物二乙基射干苷元的杂质研究
清咽良药说射干
木通的新生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川射干中7个异黄酮成分的含量
石菖蒲挥发油SFE-CO2萃取工艺的优化
石菖蒲生甘草护听力
萆薢、石菖蒲药 对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最佳配伍比例的药效学研究
白木通醇提取物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射干麻黄汤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10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