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河南省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2010-09-07 02:41邹慧静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0年4期
关键词:中线南水北调河南省

宁 军,邹慧静

(1.河南省南阳市环保局,河南南阳 473055;2.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南阳 473061)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河南省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宁 军1,邹慧静2

(1.河南省南阳市环保局,河南南阳 473055;2.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南阳 473061)

南水北调工程是解决中国北方地区资源性缺水问题的战略措施,是关系国家经济布局的重点工程。结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开发,研究其对河南省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对中线工程实施后对河南省主要水源区和受水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强调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务必做到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充分注意调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认识到生态平衡一旦遭到破坏,就会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河南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充分认清其影响并提出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南水北调;生态环境影响;经济发展影响;可持续发展

0 引言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五个方面共15处强调了环境保护,并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新理念,还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把环境保护提升到了重要的战略位置。这标志着党对环境资源保护、和谐社会建设问题的认识又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环境保护工作新局面指明了方向。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是河南省经济社会和生活中的大事,将对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既为河南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又让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同时,也对河南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中原地区的迅速崛起起着重要的现实作用。

1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中线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经过河南(如图1),这里不仅是水源地又是受水区,是渠道最长、移民最多、占地最多、投资最大、计划用水量最大的省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缓解河南省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局面,促进河南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对实现中原崛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环境既存在有利的影响,也有不利的影响,其中有利影响是主要的。

图1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路线图Fig.1 Route chart ofmiddle route project for South-to-NorthWater Transfer

1.1 对改善生态环境的直接影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不仅是一个供水工程,更是一个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和可持续发展工程,其对受水区的生态环境有显著改善,对调水区的生态环境虽有一定的影响,但可以通过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妥善加以解决,其有利于提高河南省水资源与水环境的承载能力,可以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围绕总体工程建设,各方面还将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水源地生态保护,推进沿线地区加快污水垃圾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确保“一池清水”北送。同时,在丹江口水库水量充沛的时候,可以将水引入当地河流中以改善河道的水环境。

1.2 对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及其投资机制的影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建设实施,为河南省豫南、豫西、豫北山区综合开发治理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总干渠工程建设,区内将全面实施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及生态景观措施。这不仅提高了林草覆盖率,而且还改善了工程区域周边的生态环境,减少了水土流失面积。

鉴于中线工程建设对当地环境带来的有利时机,河南省以治理水土流失重点区为点,中线工程为线,小流域为单元,点、线、面相结合,科学规划全面发展,把南部、西部、北部山区建成生态花园,使得河南省成为南水北调工程中的亮点,成为打造河南新兴旅游经济带和旅游产业新的增长点。

1.3 带动绿化、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的发展

中线工程还将带动绿化、生态和绿色农业的发展,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在工程建设的同时,中线工程沿线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和重点地区防护林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同时继续建设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及沿线绿化、小浪底库区绿化、通道绿化等省级生态工程,进一步完善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大力开展林业生态建设,有效治理环境污染,提高资源保障能力、环境承载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使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得到了遏制和改善。

从总体上来看,中线工程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是下游的水文情势变化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下游沿岸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彻底解决本地区未来工业发展和生活用水的几种战略性对策,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调水造成的不利影响,保证下游沿岸县市社会经济生态的永久性可持续发展[1]。

2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投资巨大,对拉动河南省经济增长和推进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促进河南省经济结构调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这既是推进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中原崛起的需要,也是服务于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需要。

2.1 改善水资源条件,促进潜在生产能力

河南省中北部的平顶山、许昌、郑州、鹤壁、焦作和安阳等地区是全国铁路、公路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综合运输能力强,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和交通优势。但由于水资源的短缺,目前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组合优势未能充分发挥出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水区年均缺水量在60亿m3以上,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得不靠超采大量地下水维持,从而造成地下水位大范围大幅度下降,甚至部分地区的含水层已呈干枯状态。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后,近期年均调水量95亿m3,后期根据需要进一步扩大调水规模,可使受水地区的缺水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由此可以看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对河南省GDP增长的直接拉动上,而且还表现在通过改善河南省的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促进受水地区生产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上,使其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受水地区经济的普遍增长。

2.2 改善投资环境,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成后,将极大地改善河南省的投资环境。随着影响经济发展的水资源瓶颈的逐步消除,受水地区对生产要素的吸引能力将大大增强,生产要素流动的加快将有利于河南省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和资源合理配置格局的形成。事实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本身涉及面广、历时长、影响深远,施工过程中也必将引起受水地区劳动力、资金和技术等各种生产要素的广泛交流和运作,这也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效益的提高。

2.3 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改善人民生活

生态旅游是当今世界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潮流,发展生态旅游,可以有效地促进旅游资源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全面发挥和可持续利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河南省境内绵延数百公里,沿线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不仅有伏牛山、太行山等众多雄伟壮丽的自然生态景观,而且还有黄帝故里、龙门石窟、安阳殷墟等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遗产,完全可以成为一条靓丽的绿色旅游线。届时,河南有望形成沿黄“三点一线”历史文化旅游线横贯东西、南水北调中线人文生态旅游线纵贯南北的“十字”形黄金旅游架构,这样既扩大了旅游业开发,优化了旅游投资环境,又改善了旅游产品结构,形成新的旅游热点,使旅游行业成为实施开发带动主战略的先行部队,为进一步提升河南省旅游业的整体形象和竞争力,促进河南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总之,凡事有利就有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针对南水北调工程带来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河南省委、省政府适时提出了在南阳等地进行水利现代化示范工程试点建设的建议,进行了前期的规划工作,这些都为河南省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尤其随着党中央关于中部崛起战略的部署和实施,河南省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3 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大部分地区本来就是国家和省级贫困县,经济发展要求迫切,伴随经济增长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区域用水量和排污量也将有较大增加;由于一些地方生态补偿机制迟迟没建立起来,人为的因素和自然灾害对部分地区已造成很大危害,生态危机急剧加深。另外,南水北调干渠中线沿线均为城镇密集区,由于南水北调干渠选线受高程及地形影响较大,不可避免从城镇周边通过;为了避免绕道过远带来的高建设成本及方便给部分城镇供水,部分路线甚至紧贴城镇建成区边缘通过,这些不仅会打乱一个地区的用地,甚至会影响到整个城市的功能分区与用地布局。比如在郑州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几呈环状从郑州市区西南边缘通过,与郑州市城区相切长度将近24 km,使郑州市的城市建设在发展方向、用地布局方面受到很大的影响。同时,中线工程干渠还影响到了临近地区的对外交通,降低了对外交通的能力[2]。鉴于上述问题,以下是笔者的几点建议:

3.1 宏观规划,统一管理

应通过国家、省、市等地方共同组织力量进行经济社会宏观发展问题研究,可加快中线工程水源区以水资源为纽带向以水经济为支撑的经济协作区发展的进程,实现水患意识向水利意识的跨越,建立起牢固的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秩序。针对目前多头管水、政出多门的问题,建议从组织保障、建设管理和政策法规等方面制定和完善河南省区内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机制,建立流域管理机构,加强统一管理,使河南省中线工程水源区走上人水协调、配置合理、供水安全、生态良好、环境优良、体制健全、管理高效和社会进步的文明发展道路。

3.2 依法治理,保护环境

确保南水北调的水质符合输水的要求,是中国今后一段时间环保工作的重点之一。总的说来,要按照中央提出的“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和“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开展工作。国家各级主管机关要加强环境保护的执法监督力度,加强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环境保护的执法检查,并加强对库区环境保护的管理力度。各级政府部门应强化责任,齐抓共管,并认真落实目标考核和跟踪问效措施。环保单位要会同有关部门定期、不定期地对库区的企业、水域和沿岸进行执法检查和巡查,国家明令禁止的“十五小”企业在库区一定要关停。做到依法保护生态、环境,并依法治理污染,坚决采取果断措施强行关闭取缔、彻底清除污染源,力求使水源区水环境质量接近或达到中线工程要求的标准。

近年来,南阳市委、市政府加大投入力度,采取水土保持、生态林建设、污染治理等生态工程措施,倾力建设“绿色南阳”:

(1)加强管理,注重效益,治理水土流失 1994年以来,南阳通过坡改梯、种草、营造水保林等,实行山、水、田、路、林综合治理,目前,已累计治理水土流失1 313 km2,南阳市被列入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监督执法规范化示范市,淅川县、西峡县、桐柏县3个县先后被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

(2)植树造林,调整结构,发展生态林业和农业南阳市大力开展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封山育林等生态工程,目前,库区生态林建设已累计投资近4亿元,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0%,水源区淅川县、西峡县森林覆盖率达到52.8%,与此同时,南阳市围绕生态抓农业结构调整,初步形成了中药材、畜牧、林果、蔬菜等一批特色产业;

(3)治理污染,调整结构,发展环保产业 1997年以来,南阳投入资金3亿多元,综合治理废水污染源280多家,削减COD排放总量75%以上,水源保护区水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近年来,南阳在治理污染的同时,还重点培养了生物能源、绿色食品加工等环保产业。

今后10年内,南阳将通过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办法,使森林覆盖率由现在的30%提高到40%以上,实现“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确保一湖清水送往北京及沿线城市。

3.3 加强教育,提高意识

要加强法制教育,增强大众的生态和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公民提高生态道德素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推动保护母亲河行动的持续发展,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南阳市及沿线城市为主,继续开展生态教育、植绿护绿、生态监护等活动,进一步深化“共饮丹江水,保护母亲河”的活动,引导民众积极参与国家和省重点建设工程的环境保护。尤其要加强青少年生态道德教育,掀起保护母亲河行动夏季热潮,深化“共饮丹江水,保护母亲河”活动。

3.4 发展生态经济,帮助群众脱贫

如果单纯加强环境保护,而不从根本上解决水源区群众贫穷落后局面,这种保护只能是暂时的。只有从生态破坏的根源入手,发展水源区经济,解决水源地区贫困问题,标本兼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不足导致的粗放型经济发展和掠夺式的资源开发所导致的生态环境破坏。要把经济发展建立在生态环境可承受的基础之上,在保证自然再生产的前提下扩大经济的再生产,从而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赢”[3],建立经济、社会、自然良性循环的复合型生态系统。

4 结语

科学发展观的宏大主题正在河南省演绎;在这里,科学发展的脉搏、以人为本的理念、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律动、统筹兼顾的方略贯穿于河南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干线征迁、库区移民、水质保护、资金管理、工程监督等每一个环节的始终。一幅“一流工程、廉政工程、生态工程、利民工程、和谐工程”的壮美画卷正在河南省徐徐展开,闪烁光辉!

[1] 蔡述明,陈国阶,杜耘,等.汉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0(4):8-10.

[2] 杜耘,赵艳,黄进良,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与汉江下游地区农业的持续发展[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8(2):3-8.

[3] 李涛,蔡述明,吴胜军,等.汉江中下游地区粮食安全问题与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60-64.

(责任编辑:胡立智)

The Effect of Middle Route Project for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NING Jun1,ZHOU Huijing2
(1.Nanyang Environm ental Protection Bureau,N anyang,Henan473055;2.Nanyang Medical College,N angang,Henan473061)

South-to-NorthWater Transfer Project is a strategic measure to solve the water-lacking problem in the north of China.It is also a focus project concerning our country’s economic layout.Based on development ofmiddle route project for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the author studies its effect 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analyzes the effect of implementation of middle route project 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main water source area and intake area.NorthWater Transfer Project 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Henan is not only a good opportunity but also a severe challenge.The suggestion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are proposed.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effect 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effect on economic development;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205

A

1671-1211(2010)04-0427-04

2010-05-07;改回日期:2010-07-20

宁军(1970-),女,工程师,环境保护专业,从事环境影响评价方面的工作。E-mail:1416612976@qq.com

猜你喜欢
中线南水北调河南省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工程建设
南水北调工程管理
南水北调运行管理研究
课本内外
课本内外
——书写要点(三)
课本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