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中的“红”意象

2010-09-07 07:18
教苑荟萃 2010年15期
关键词:红枫荷花意象

赵 伟

红,作为美术色彩中的三原色之一,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红,是能够把热烈与温柔,娇艳与清媚融于一体的最完美的颜色。“天际霞光入水中,水中天际一片红”,“天开云雾东南碧,日射波涛上下红”。喷薄而出的红日印染着万里长空,绚烂的霞光热烈地吻着金色大海,粼粼的水波无限拉伸着早晨最绚丽的主题——红,似乎无休无止,无边无际,无穷无尽。红能够营造特别的意境,难怪影视导演都喜欢在片中使用大块的红色,如张艺谋执导的申奥宣传片、《英雄》等,画面中的红运用贴切,透出诗韵。而在古诗词中,“红”却点染出了一幅幅意蕴丰富,极其独特的画面。下面就以古代诗词中的“红”意象作一粗浅赏析。

在春天,“红”是不可或缺的颜色。“红”,成了最娇艳最美丽的花儿的别称。朱熹在《春日》曾言:“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所以,有了“池融嫩碧销残冻,春剪新红缀旧枝”。《诗经》里,“桃之天天,灼灼其华”的桃花红得是何其美艳,崔护的“人面桃花相映红”中,红是何其的娇媚!“好折待宾客,金盘衬红琼。”杏花如红玉,卧于金盘中,静如处子,在枝头时却是“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如此的娇俏,令人怜爱!“绿扬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红,竟是如此的热情奔放!“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句诗让我们看到了红日照射下如火如荼开放的春花,生机盎然,朝气勃发,在碧水的映衬下真是令人心醉。可是,“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原来境由心生,在苦情人眼中,景致越美丽,却越衬得他们心情的凄楚和落寞!不管如何,春总是会走的,“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桃花吹尽,佳人何在?门掩残红。”孤零零的门扉半启半合,掩映着满地的落花,此情此境怎能不令人忧伤?

春去夏来,落红难缀,七月流火,莲花独艳。“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辽阔的水面挤满了密密匝匝的荷叶荷花,一个“无穷碧”,一个“别样红”,时空的特色一并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这里的红,是古诗词中“以少少许胜多多许”的特例。“绿茎红艳两相乱,肠断。水风凉。”池塘边满是茂盛的绿叶红花,绿叶红花间缀满了清晨晶莹的露珠,花叶的影子倒映在柔柔的波光里,又被早晨的凉风儿揉碎。这是令人倍感静谧而清新的画面。

当荷花红衣脱尽之时,秋天已来临,红枫成了秋天的形象大使。杜牧说:“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黄昏时分,郊外的红枫火热的吹响了向寒霜挑战的号角,晚霞与枫林交相辉映,每一片枫叶从叶尖到叶面、从叶脉到叶柄,都红得那么透彻,那么鲜亮。而在宫廷内,“西宫墙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此时的红,还是未能抵霜寒,铺满了长长的台阶,飘到幽怨人的身上。你听到了吗,热烈的红在此刻竟也能发出一声叹息?在冬季银色的世界中,红是难寻的了,只有在军营中、战场上,偶尔能见它的踪迹:“半卷红旗”,“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红,在这个世界中仍然是耀眼的、令人注目的亮点,令人遐想无限。

红,不仅是自然色中的佼佼者,也是古代丝织品的主打色。从“半匹红纱一丈绫”,“一曲红绡不知数”,“血色罗裙翻酒污”,“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等中我们可以窥出一二。而李清照说:“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让我们看见了她起床后不叠红锦被,兀自轻梳三千烦恼丝的慵懒形象。

红,因其娇艳,成了女子的代名词;以其柔媚,成了男子的最爱。古时女子也叫“红袖”、“红粉”,女子闺楼日“红楼”,“红”是女子胭脂的别称,女子妆颜称“红妆”,男子的知己是“红颜”。“红酥手,黄藤酒”,斟着黄藤酒的小手的红润,成了陆游和爱人唐婉的一生刻骨铭心的爱情记忆,沈园重游,时光已逝,物是人非,回想当年,“泪痕红口鲛绫透”,沾染上胭脂的红泪把手帕都湿透了,又怎能不令今日的他肝肠寸断,让我们又怎能不为他们的爱情悲剧扼腕动容?

“红”入诗中,出彩出新,这是其他任何颜色也无法替代的。我们无法想象,缺少了“红”的古代诗词天空该是怎样的惨淡和乏味?今天,也让我们在如此丰富如此独特的“红”的意象世界中乐一回,醉一回吧!

猜你喜欢
红枫荷花意象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抚远意象等
《庄子》中的舞蹈意象
来自林间的风
红枫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EFL Teaching
荷花
荷花
踏着如歌的岁月前行
串乡愁的小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