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湿疹患者的心理健康情况调查

2010-09-13 08:52李淑青邓贤达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32期
关键词:评量湿疹心理健康

朱 霞,李淑青,邓贤达,李 洲

(深圳市光明新区人民医院皮肤科,广东深圳 518034)

作为一种病因不明、反复发作、难以根治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慢性湿疹发作时产生剧烈瘙痒,且疾病病程较长,给患者带来长期的、巨大的生理和心理痛苦。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除了物理因素、化学因素、过敏体质因素等,一些心理社会因素在该病的发生、发展、治疗以及预后中同样起到重要作用[1-2]。本研究通过症状自评量表调查分析了40例慢性湿疹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将之与正常人作对比,以对慢性湿疹患者的心理健康特点进行深入探讨,以期有助于慢性湿疹的病因、病程和治疗。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我院2008年8月~2009年8月收治的40例慢性湿疹患者进入慢性湿疹组,同时取40例正常人进入正常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慢性湿疹患者的纳入标准如下:①年龄范围符合16~65岁,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上,患病时间3个月以上。②符合慢性湿疹诊断标准:病因不明,病程长且经年不愈;病变局限,不易向外扩散;可由急性湿疹转化而来,亦可在起病初期过敏反应不明显,而后由于各种刺激导致病变慢性化;病变瘙痒明显,反复治疗不见痊愈且易于复发[3]。排除标准如下:妊娠期妇女以及哺乳期妇女;有神经系统疾病或其他精神疾病;有严重脏器疾病或者其他系统性疾病患者。本组中,60例慢性湿疹患者均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年龄22~58岁,病程4个月~2年,病变部位主要位于颜面部、耳部、肘窝、会阴部等处。

正常组选取对应年龄在21~56岁,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无严重脏器疾患或其他系统性疾病,无神经系统或其他精神疾病,亦排除妊娠期或者哺乳期妇女。与慢性湿疹组比较,二者在性别、年龄、教育情况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应用症状自评量表评测两组心理健康状况,量表测试由两组人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真实评定,测试前向各组人员详细的说明。另外,该表共含有90个项目,可以分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狂、精神病性、附加因子(饮食睡眠等)10个因素,采用1~5级评分,其中,1:无;2:轻度;3:中度;4:相当严重;5:严重。

1.3 统计学方法

本调查结果应用SPSS 13.0软件分析,检验方法采用t检验。

2 结果

两组人员均顺利参与调查。结果显示,慢性湿疹患者症状自评量表评分与正常组比较,躯体化、抑郁、焦虑以及附加因子评分方面均大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慢性湿疹患者的精神病性评分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其余各项如强迫、人际关系、敌对、恐怖和偏执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表明,慢性湿疹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在躯体化、抑郁、焦虑以及附加因子方面(饮食睡眠等)明显较差,在精神病性方面较正常人差,在其他方面则不存在显著的差异。

表1 两组症状自评量表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症状自评量表评分比较(±s,分)

症状 慢性湿疹组 正常对照组 t值 P值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附加因子1.88±0.47 1.95±0.41 1.87±0.43 1.95±0.48 1.79±0.44 1.62±0.41 1.42±0.45 1.69±0.35 1.56±0.32 1.82±0.49 1.33±0.48 1.79±0.55 1.68±0.50 1.53±0.40 1.40±0.42 1.50±0.43 1.30±0.51 1.53±0.60 1.35±0.41 1.31±0.45 4.78 1.83 1.82 4.55 4.01 1.04 1.23 1.52 3.01 4.99<0.01>0.05>0.05<0.01<0.01>0.05>0.05>0.05<0.05<0.01

3 讨论

慢性湿疹是由复杂的多种激发因子(包括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引起的迟发型超敏反应,其病理特点以浸润肥厚及不同程度苔藓化为特征[4]。该病发作时患者产生剧烈瘙痒,且疾病病程较长,呈现反复发作的特点,对患者的工作学习以及正常生活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并导致患者出现失眠、情绪紧张、焦虑等现象。研究表明,心理因素在该病的发生、发展、治疗以及预后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症状自评量表调查分析了40例慢性湿疹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以期有助于加深对慢性湿疹的研究和认识。

关于慢性湿疹等皮肤疾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很早就有学者予以关注。Hashirn M等[5]发现湿疹患者存在着较高的抑郁及焦虑水平,同时他们认为,这些患者也倾向于产生更多的其他身心症状。本研究结果显示,慢性湿疹患者症状自评量表评分与正常组比较,躯体化、抑郁、焦虑以及附加因子评分慢性湿疹患者均大于正常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表明慢性湿疹的发生发展与患者的躯体化、抑郁、焦虑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与国内外大量相关研究的结果是一致的。同时,这一现象也提示,如果能够有效地对患者这些方面的病症进行对应辅助治疗,可能有助于减缓慢性湿疹的发作,获得较好的预后。慢性湿疹组与正常对照组在强迫、人际关系、敌对、恐怖和偏执方面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一结果表明,慢性湿疹对患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自身的焦虑情绪上,对于患者的人际关系等方面影响没有如此明显,这可能出于患者在与外界交往时的自我保护意识。

总之,大量研究表明,慢性湿疹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较正常人低,心理因素对于慢性湿疹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可能具有重要影响,特别是抑郁、焦虑等情绪因素非常容易激起慢性湿疹的反复发作。患者的心理健康程度对于疾病的治疗也会具有一定的影响。笔者认为,在治疗慢性湿疹时如能结合抗焦虑药物等对其心理健康进行适当的药物治疗和心理疏导,必将会取得更好的疗效。本研究有助于从心理角度进一步加深对于慢性湿疹类过敏反应性疾病的认识。

[1]张玉环,钟珊珊,张玉琬,等.心理社会因素与慢性湿疹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8,7(1)∶5-9.

[2]余展飞.心身医学与心身疾病[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256-257.

[3]刘辅仁.实用皮肤科学[M].2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44-249.

[4]朱学骏.皮肤病学与性病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2∶604-606.

[5]Hashirn M,Okumura M.Ther relationship betweeen the psychological and immuno logical state in patients with atopicder matitis[J].Jdermatol Sci,1998,16(3)∶231-235.

猜你喜欢
评量湿疹心理健康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肛周湿疹1例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计算机通识课德育渗透的评量方法与手段研究
战胜湿疹是持久战
大数据时代基于OBE的线上会计基础培训评价
烦人的湿疹何时休
基于“成果导向”教学理念下《动物微生物及免疫》课程评量方法的开发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