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插入语研究情况调查*

2010-09-14 04:58梁文阳
外语与翻译 2010年3期
关键词:短语学报语义

梁文阳

(西北工业大学,陕西西安 710100)

国内插入语研究情况调查*

梁文阳

(西北工业大学,陕西西安 710100)

针对在中国知网上检索出的1994-2008年期间发表的77篇文章,分析其主要研究内容,历年的发展趋势和在不同期刊上的发表情况,对国内插入语的研究情况做一简要的调查。发现国内关于插入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插入语的归属、语法、语义、语用、修辞和对比研究几个方面,对插入语的研究也呈现出波浪形的增长趋势,但这类研究大部分出现在一般性的刊物上,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插入语文章较少,尤其是对英语插入语的研究还需要加强,希望本文能引起国内研究人员对插入语的重视和兴趣。

插入语;语义;语用;修辞;对比研究

插入语(parentheticals)是指在句中起修饰、解释或同位作用但独立于所在句子的句法结构的词、短语或句子。插入语作为一种特殊成分,与其所依附的句子没有明显的句法关系;它位置灵活,可位于句首、句中和句末。插入语广泛运用于口语和书面语中,因此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国外对插入语的研究比较全面,主要涉及句法、语义、语用和韵律等方面,出版了关于插入语的论文集(如Dehe,N&Kavalava,Y., 2007)和专著(如Brinton,L.,2008)。而国内对插入语的研究相对滞后。笔者在中国知网上检索出在1994-2008年发表的关于插入语的文章77篇,对此进行简要分析,以便把握国内插入语研究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面,从而引起国内学者对插入语研究的兴趣。

一、研究情况

本文首先根据77篇文章的研究内容,将其归为表1中的几种类型。有些文章同时涉及两个或三个方面,笔者按其研究的侧重点归类。

表1 插入语研究的总体情况

从语法方面研究插入语的文章有34篇,占文章总数的44.16%;插入语的语用、修辞功能各占12.99%和9.09%;从语义角度对插入语进行研究的文章只有4篇,占5.19%;有个别研究者对比不同语言中的插入语,这类文章占5.19%;没有进行分类的文章主要是关于插入语与考试,尤其是高考的文章,讨论插入语的解题技巧等方面的问题,本文对此将不要分析。下面请详细看一下各方面对插入语的研究情况。

(一)插入语的归属问题

在对汉语插入语的研究中,国内的一些学者从表意角度把插入语和称呼语、感叹语、拟声语等合称为独立语。而李冰梅(2000)则不赞同将插入语归为独立成分的观点,她从功能的角度出发,将插入语分为“起连接作用的连接状语和表示人际功能的情态状语”。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文章讨论的都是汉语插入语的归属问题。

(二)插入语的语法研究

关于插入语的语法研究主要集中在插入语的类型、位置和作用等几个方面。

1.插入语的类型

国内的研究人员在对插入语进行分类时主要依据插入语的语法结构,但在处理时因人而异,随意性很大。顾寿麟(1996)将插入语分为八类:副词,不定式短语,现在分词短语,介词短语,形容词、形容词加不定式、形容词引导的词组,从句,短句和其他短语。刘文辉(2007)除掉了上述分类中的“其他短语”,加入了“疑问句中的插入语”。李延林、徐远喜(2002)将插入语分为两大类(由词语、短语充当和由分句、从句或简单句充当)十九小类。也有人(如:李玲弘,2003)将插入语分为六类。上述的几种分类都是根据插入语的词类和句法形式进行的,但都是研究人员的一家之言,而且对插入语的分类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任意性。

2.插入语的位置

关于插入语的位置,研究者的意见比较一致,认为插入语可位于句首、句中和句末。不过有研究者指出,即使是相同的插入语其插入位置不同,表达效果也不尽相同。

3.插入语的作用

插入语种类繁多,不同的插入语作用也不尽相同。宋光庆(1994)总结了俄语插入语的六种用法。插入语:1)可以强调、突出全句或句子的部分内容,引起对方注意;2)表示说话人对句子内容的各种感情;3)表示思想来源;4)表示内容的承接、依附和一致关系;5)指出表述思想的方式;6)从数量、程度、期限等方面对内容进行评价。李性让(1996)归纳出日语插入语的八种作用:1)引起对方观察、倾听或思考;2)表示肯定、确定的语气;3)使行为更加生动活泼;4)起说明解释、作用;5)起承上启下的作用;6)表示思想的来源或依据;7)使文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8)抒发强烈的感情。王道发(2006)认为英语插入语有七种不同的作用:1)表示自己的看法、态度或推测;2)引起对方注意、倾听或思考;3)表示解释或说明; 4)用来改变话题;5)表示对事物的肯定或强调;6)表示语义未尽;7)表示总结。不难发现,不管研究的是哪种语言的插入语,也不管各个作者对插入语用法表述的顺序和措词上的差别,插入语的作用在不同语言的作用却大致相同。

(三)插入语的语义研究

骆美婵(2006)研究了汉语主谓插入语的形式构成、语义特征和语义的主观性。陈明芳(2006)则利用介入理论,研究英语插入语的语义的介入。她认为“插入语可以通过投射手段,帮助说话者把所说的话表达得更为客观,从而让说话者的观点得到认可;也可以通过情态介入话语,降低情态值的插入语减少说话者的介入,而高情态值的插入语则加强说话者的主观性。插入语对话语的介入程度还会因其句法位置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插入语句法位置越早出现在句子里,说明对话语理解的影响就越大。”

(四)插入语的语用研究

张福荣(2003)、孙潇雨(2008)运用关联理论研究插入语,认为插入语的使用是为了使话语达到最佳关联从而引导或制约交际对象调用自己头脑中的认知语境知识和具体语用因素对已有信息进行推理,以求更好地还原交际主体借助插入语所要传达的信息意图的交际意图,实现成功的交际。李明霞(2006),吴光亭、焦文静(2007)利用顺应理论对插入语进行研究,发现交际语境(主要包括语言使用者和他们当时所处的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能影响和制约插入语的选择。

(五)插入语的修辞功能

李华(2001)认为插入语在信息传递、表达情感、突出言语个性、连贯语篇、突出语体特征等方面其重要作用。徐瑾、尹研(2003)认为插入语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为语义增添补充色彩,增强语气;显示说写者对话语进行的概括,使语言简洁凝练;形象生动地再现说话时说写者和听读者的情感,使听读者能很好地理解说着的意图,或帮助听者了解说话者的思路;插入语还能帮助说写者把话说的更得体,使之符合主、客观语境因素的要求。以上两篇文章是对汉语的插入语修辞功能的研究。王峰(1999)则是研究俄语插入语的修辞功能,认为插入语具有增强语篇对话的功能、作者情态的表述功能及语篇信息的指示功能。

(六)插入语的对比研究

姜宏(2001)对比分析了俄汉插入语在言语交际中的功能。李涛(2007),王博、姬瀚达(2003),卫丽(2006)则研究英、汉语插入语的异同。他们主要是从插入语的分类(按结构分类或按作用分类)、语用功能和修辞功能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可以说插入语在不同语言中发挥着类似的作用,其相同点远远大于不同点。

(七)插入语与语种

在74篇文章中,对英语插入语的研究有43篇(58.11%),对汉语插入语的研究有20篇(27.03%),俄语4篇(6.76%),日语和法语各有一篇(各占1.35%),两种语言的插入语对比研究有4篇(5.41%),其中英汉插入语比较3篇(4.06%),俄汉插入语对比1篇(1.35%)。

图1 不同语言的插入语研究

(八)插入语文章数量的分布

从图2可以看出,各年份发表的文章呈现出波浪形的分布,06年、03年和07年是发表文章较多的波峰年份。01年(包括01年)之前的年份发表的文章多在4篇或4篇以下。01年以后研究插入语的文章增多。虽然05年发表的文章数量又降至4篇,但在07年达到了新高。总体来说人们对插入语的研究在波浪性地增长,可见人们对插入语研究越来越重视。

图2 94-08年发表文章数量分布图

(九)插入语和期刊类型

在发表的77篇文章中,发表在核心刊物上的文章有10篇,占12.99%,硕士论文10篇,也占12.99%,其他的57篇都发表在一般性的刊物上。

图3 插入语的期刊类型

发表在核心刊物上的10篇文章关于汉语的研究4篇,英语的研究2篇,俄语的研究2篇,日语的研究1篇,俄汉对比的研究1篇;而发表的10篇硕士论文里,关于汉语插入语的论文有4篇,英语的3篇,俄语的1篇,英汉对比的1篇。

图4 插入语的语种

由此可见,对于插入语的研究涉及的语种比较多,然而对英语的研究,尤其是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文章较之于汉语插入语的研究还比较少,有待于进一步的加强。一部分研究生开始重视插入语,而且他们的硕士论文也是专门研究插入语,希望将来对插入语做更深层次的研究。

二、结语

综上所述,国内关于插入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插入语的归属、语法、语义、语用、修辞和对比研究几个方面,对插入语的研究也呈现出波浪形的增长趋势,但这类研究大部分出现在一般性的刊物上,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插入语文章较少,尤其是对英语插入语的研究还需要加强。

[1]Corder P S.Handbook of Current English[M].Foresman and Company,1962.

[2]Bussmann H.Routledge Dictionary ofLanguage and Linguistics[Z]. Routledge,1990.

[3]章振邦.新编英语语法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4]Dehe N,Kavalava Y.Parentheticals[C].Amsterdam:John Benjamins,2007.

[5]Brinton L.The Comment Clause in English:Syntactic Origins and PragmaticDevelopment[M].London: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2008.

[6]沈娇.关于汉语插入语的言语交际功能的分析[J].文教资料, 2007,(9).

[7]李冰梅.插入语的重新归属问题[J].福建外语,2000,(1).

[8]顾寿麟.英语插入语的类型及其用法[J].福建外语,1996,(2).

[9]刘文辉.插入语八大常见用法[J].高中生,2007,(2).

[10]李延林,徐远喜.英语插入语琐谈[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 2002,(1).

[11]李玲弘.插入语的六种表现形式[J].高中生,2003,(5).

[12]陈明芳.插入语的语义介入[J].外语学刊,2006,(3).

[13]宋光庆.浅谈插入语的位置及其功能[J].中国俄语教学,1994, (1).

[14]李性让.谈谈日语的插入语[J].外语学刊,1996,(3).

[15]王道发.插入语的类型及其用法[J].英语自学,2006,(8).

[16]骆美婵.主谓插入语的考察[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6.

[17]张福荣.关联理论对插入语语用价值的解释[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5).

[18]孙潇雨.俄语插入语的认知语用功分析[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8,(1).

[19]李明霞.英语插入语的语用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

[20]吴光亭,焦文静.英语插入语的交际语境顺应性研究[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21]李华.插入语的修辞功能[J].修辞学习,2001,(4).

[22]徐瑾,尹研.插入语的修辞功能[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3,(4).

[23]王峰.谈插入语在语篇中的语用修辞功能[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2).

[24]姜宏.插入语在言语交际中的功能[J].外语研究,2001,(4).

[25]李涛.汉英插入语对比研究[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07, (2).

[26]王博,姬瀚达.插入语言语交际功能的英汉语言对比分析[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

[27]卫丽.英汉插入语对比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

2010-05-31

梁文阳(1985-),男,安徽界首人,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短语学报语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语言与语义
致敬学报40年
“社会”一词的语义流动与新陈代谢
“上”与“下”语义的不对称性及其认知阐释
《健民短语》一则
学报简介
学报简介
语义分析与汉俄副名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