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纤维表面接枝及其吸附性能的研究

2010-09-14 10:21赵常礼白明华
沈阳化工大学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丙烯酸接枝聚丙烯

陈 蕊, 赵常礼, 白明华, 李 甜

(沈阳化工大学辽宁省高校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辽宁沈阳 110142)

聚丙烯纤维表面接枝及其吸附性能的研究

陈 蕊, 赵常礼, 白明华, 李 甜

(沈阳化工大学辽宁省高校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辽宁沈阳 110142)

采用超声波促进化学接枝法,在水相悬浮体系中将甲基丙烯酸 (MAA)接枝到聚丙烯(PP)纤维表面,制备出接枝率为 7.5%的弱酸性阳离子交换纤维 (PP-g-MAA纤维).探讨反应时间、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等工艺条件对接枝率的影响.红外光谱数据证明MAA接枝到 PP链上.考察 PP-g-MAA纤维对重金属 Cd2+和 Cu2+的吸附性能.实验表明:PP-g-MAA纤维对 Cd2+和 Cu2+具有较好的吸附能力,当初始质量浓度为 10 mg/L时,PP-g-MAA纤维对 Cd2+和 Cu2+的吸附率分别为 90%和 95%.用Langmuir和 Freundlich方程对其吸附等温线进行线性回归.结果表明,PP-g-MAA纤维对 Cd2+和 Cu2+的吸附在研究的浓度范围内比较符合Langmuir模型,但只有在离子质量浓度低于 10 mg/L时才符合 Freundlich模型.

聚丙烯纤维; 甲基丙烯酸; 表面接枝; 重金属离子; 吸附

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规定了某些重金属含量的限值,如镉 0.005 mg/L、汞 0.001 mg/L、铜 1.0 mg/L等[1].但这些痕量的重金属离子仍会在人体内长期累积而造成器官损伤,用功能高分子材料吸附是除去水中有害重金属最有效的方法之一[2-5].

聚丙烯(PP)纤维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优异的物理机械性能和化学性能,适用于制作离子交换吸附纤维的基体.近年来,人们对 PP纤维表面接枝丙烯酸 (AA)的方法进行了大量研究[6],目的在于改善其表面极性以提高亲水性、染色性和黏结性等,但接枝产物对重金属离子吸附性能的研究鲜见报导.PP表面接枝的方法主要有紫外光照射法[7-12]和化学接枝法[13-20].紫外光照射法虽然接枝率较高,但因紫外光透过率低而影响其工业化,且紫外光易引起 PP纤维降解.化学接枝法多以过氧化物为引发剂,在水相悬浮溶液中引发 PP表面接枝反应,工艺条件基本成熟,但在固液反应体系中机械搅拌难以使单体和引发剂均匀分散到 PP纤维表面,从而引起接枝率较低.

本文采用超声波促进化学接枝法,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在水相悬浮体系中将甲基丙烯酸(MAA)接枝到 PP纤维表面,以制备离子交换吸附纤维 (PP-g-MAA).因超声波能促使MAA和BPO扩散到 PP纤维的表面[20],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利用超声波促进化学引发接枝反应.通过红外光谱对接枝产物的结构进行鉴定,探讨反应时间、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等工艺条件对接枝率的影响,并初次考察 PP-g-MAA纤维对重金属 Cd2+和 Cu2+的吸附性能.

1 实验部分

1.1 原材料及试剂

聚丙烯(PP)纤维,辽阳石化公司,使用前经大量清水冲洗后,用丙酮抽提 24 h,以除去纤维表面灰尘和油脂;过氧化苯甲酰(BPO),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有限公司,经丙酮重结晶后使用;甲基丙烯酸(MAA),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有限公司,使用前减压蒸馏除去阻聚剂;二甲苯,二水合氯化亚铜,四水合硝酸镉,丙酮等均为分析纯,由国药集团化学有限公司生产.

1.2 PP纤维表面接枝反应

先将精确称量的 PP纤维浸入二甲苯溶液中,开启超声波发生器于78℃溶胀 12 h.在装有温度计、回流冷凝器和氮气导管的三口瓶中,加入溶胀的 PP纤维、蒸馏水,少量氯化亚铜 (作为甲基丙烯酸的水相阻聚剂).开启超声波发生器,通氮气,升温至 78℃,滴加过氧化苯甲酰(BPO)与甲基丙烯酸 (MAA)的二甲苯溶液,在超声波促进下发生接枝反应 7 h.反应后,取出接枝的 PP纤维,用盐酸洗去吸附在纤维表面上的铜离子,再经多次去离子沸水洗涤,干燥后用丙酮在索式提取器中抽提 48 h,彻底除去MAA的均聚物.最后于真空干燥箱中真空干燥至恒质量,得到 PP-g-MAA纤维.

1.3 接枝产物的表征

1.3.1 接枝率的测定采用称质量法测定接枝率,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m0、m1分别为接枝前后 PP纤维的质量. 1.3.2 接枝产物的结构表征

采用美国热电公司 NEXUS470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FT-IR)对接枝前后样品进行对照分析.

样品制备:取适量纤维放置在平板硫化机上,在不锈钢模具中于 150℃左右压制成透明薄膜.

1.4 PP-g-MAA纤维对 Cd2+和 Cu2+的吸附性能测定

1.4.1 静态吸附平衡实验

精确称量硝酸镉和氯化亚铜,分别配置成1 000 mL的标准溶液,再依次稀释为 0.5 mg/L、1 mg/L、3 mg/L、5 mg/L、10 mg/L、30 mg/L、50 mg/L的标准溶液,备用.

分别在锥形瓶中加入1.0 g的 PP-g-MAA纤维(接枝率约 7.5%)和 30 mL不同质量浓度的Cd2+、Cu2+的标准溶液,于室温下间歇振荡吸附48 h,以确保达到吸附平衡.采用美国 DE公司AA300型原子吸收光谱仪 (火焰法,其分辨率为0.1 nm,中心波长为 190.0~900 nm,光栅为 1 800条/mm,灵敏度为 10-3mg/L),测定吸附前后溶液中 Cd2+、Cu2+的质量浓度.

1.4.2 吸附率和吸附量的测定

PP-g-MAA纤维的吸附率和吸附量采用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A:吸附率,%;Q:吸附量,mg/g;ρ0:吸附初始质量浓度,mg/L;ρ:吸附平衡质量浓度, mg/L;m:吸附纤维的质量,g;V:溶液的体积,L.

2 结果与讨论

2.1 接枝产物的结构鉴定

图1是接枝反应前后 PP纤维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由图 1可知:接枝前后 PP纤维均出现3 000~2 800 cm-1区域内的饱和 C—H伸缩振动、1 460 cm-1处—CH2—基的剪式振动和 1 380 cm-1处—CH3基的不对称弯曲振动.同时,接枝后 PP纤维的红外图谱上在 1 705 cm-1处出现了羰基 C==O的伸缩振动吸收峰,而接枝前 PP纤维并无此峰,表明甲基丙烯酸被接枝到 PP链上,得到了 PP-g-MAA接枝共聚物.

图 1 接枝前后 PP纤维的红外图谱Fig.1 IR spectra of PP and PP-g-MAA

2.2 接枝反应工艺条件的确定

2.2.1 反应时间对接枝率的影响

如图 2所示,在超声波作用下MAA质量浓度为 70 g/L,BPO质量浓度为 3.5 g/L时,随着时间的延长,接枝率先上升而后趋于平缓.这是因为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水中的MAA和BPO扩散到 PP纤维表面的机会逐渐增多,参与接枝反应的机会即增多,因此接枝率逐渐上升;但一定量的MAA接枝到 PP纤维表面后,继续增加反应时间,引发剂已消耗掉且体系黏度增加,不利于表面接枝反应,表现为接枝率趋于恒定.

图 2 反应时间对接枝率的影响Fig.2 Effect of reaction time on graft ratio

2.2.2 引发剂质量浓度对接枝率的影响

图 3是引发剂质量浓度对接枝率的影响.当反应时间为 7 h,MAA质量浓度为 70 g/L时,随着BPO质量浓度的增大,接枝率逐渐增大.当BPO达到一定的质量浓度后,接枝率趋于平缓且略有下降.这是因为引发剂质量浓度越高,在PP纤维表面产生的引发接枝点越多,从而接枝率增加.但当BPO达到一定质量浓度后,引发的自由基数量急剧增加,易引起自由基之间相互碰撞而失活,同时引发MAA均聚速率也增大,从而导致接枝率略有下降.

2.2.3 单体质量浓度对接枝率的影响

在超声波作用下,BPO质量浓度为 3.5 g/L,反应时间为 7 h时,MAA质量浓度与接枝率的关系如图 4所示.随着MAA质量浓度的增大,接枝率先增加后减小.这是因为,随着MAA质量浓度的增大,在超声波促进下水中的MAA扩散到溶胀的 PP纤维表面参与接枝反应的机会增加,接枝率增大.当MAA质量浓度为70 g/L时,接枝率达到最大值.但当MAA质量浓度继续增大时,MAA相互碰撞机会也增大,使MAA均聚物增多,且反应体系黏度增大,不利于MAA向 PP纤维表面扩散,从而导致接枝率减小.

图4 MAA质量浓度对接枝率的影响Fig.4 Effect ofMAA concentration on graft ratio

2.3 PP-g-MAA纤维对Cd2+和Cu2+的吸附性能

2.3.1 吸附时间对吸附率的影响

测定 PP-g-MAA纤维对Cd2+和Cu2+吸附 24 h和 48 h的吸附率,其结果见表 1.无论 Cd2+和Cu2+的初始质量浓度为 1 mg/L、3 mg/L或 5 mg/L,PP-g-MAA纤维对其吸附 48 h的吸附率均大于24 h的吸附率.这是因为 PP-g-MAA纤维是一种带有—COOH基团的弱酸性阳离子交换纤维,其与重金属离子的交换反应达到平衡需要较长的时间[21].48 h的吸附率略高于 24 h的数值,可认为 PP-g-MAA纤维对 Cd2+和 Cu2+的吸附在 48 h基本达到吸附平衡.

表 1 吸附时间对吸附率的影响Table 1 Effect of adsorption time on adsorption ratio

2.3.2 Cd2+和 Cu2+初始质量浓度对吸附率的影响

当初始质量浓度为 0.5 mg/L、1 mg/L、3mg/L、5 mg/L、10 mg/L、30 mg/L和 50 mg/L时,分别测定 PP-g-MAA纤维对 Cd2+和 Cu2+的吸附率,结果如图 5所示.从图 5可以看出:当 Cd2+和 Cu2+初始质量浓度较低时,吸附率随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这是因为离子质量浓度太低, PP-g-MAA纤维表面—COOH基团与 Cd2+或Cu2+的碰撞几率较低,导致吸附率较低.随着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加,分子间碰撞几率增大,表现为吸附率增大.当 Cd2+和 Cu2+初始质量浓度达到10 mg/L时,吸附率达到最大值,即 PP-g-MAA纤维对 Cd2+和 Cu2+的吸附率分别为90%和 95 %.随着 Cd2+和 Cu2+质量浓度的进一步增加, PP-g-MAA纤维表面的—COOH基团与 Cd2+或Cu2+达到了吸附平衡,表现为吸附率逐渐减少.

图 5 Cd2+和 Cu2+初始质量浓度对吸附率的影响Fig.5 Effect of the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Cd2+and Cu2+on adsorption ratio

另外,在同一初始质量浓度时,PP-g-MAA纤维对 Cu2+的吸附率均大于对 Cd2+的吸附率,表明 PP-g-MAA纤维对 Cu2+的吸附选择性较大.这是由于纤维表面的—COOH基团与 Cd2+或Cu2+之间通过配位键形成络合结构,而—COOH基团对 Cu2+的亲和力大于 Cd2+的缘故.

2.3.3 吸附等温线

图 6是 Cd2+和 Cu2+在 PP-g-MAA纤维上的吸附量与溶液平衡质量浓度的关系曲线,即室温下的吸附等温线.在 Cd2+和 Cu2+质量浓度较低时,随着平衡质量浓度的增加,吸附量逐渐增大.当 Cd2+和 Cu2+达到一定质量浓度后,由于 PP-g-MAA纤维表面的—COOH基团对 Cd2+或 Cu2+吸附达到饱和状态,表现为吸附量增加缓慢.PP-g-MAA纤维对 Cd2+、Cu2+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0.8 mg/g和 1.0 mg/g.

图 6 PP-g-MAA纤维吸附 Cd2+、Cu2+的吸附等温线Fig.6 Adsorption isotherms of PP-g-MAA fiber for Cd2+and Cu2+

从图 6中可明显看出:PP-g-MAA纤维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为进一步验证,分别用Langmuir方程和 Freundlich方程对图 6中实验结果进行线性回归.

式中,Q为吸附量,mg/g;Qmax为饱和吸附量,mg/ g;ρ为吸附平衡时溶液中重金属的质量浓度, mg/g;K和 1/n为经验常数.

分别以 1/Q对 1/ρ、lgQ对 lgρ作图,如图7、图 8所示,并求出其相应的方程.

图 7 吸附量与平衡质量浓度的双倒数关系Fig.7 Fitted curves ofLangmuir adsorption isother m

由图 7可知:在研究的质量浓度范围内Langmuir方程与实验值的一致性很好,表明PP-g-MAA纤维的—COOH基团主要分布在纤维表面,对 Cd2+、Cu2+的吸附为单分子层吸附.

PP-g-MAA纤维对 Cd2+和 Cu2+的吸附方程分别为:

图 8 吸附量与平衡质量浓度的双对数关系Fig.8 Fitted Freundlich adsorption isotherm

由图 8可知:无论是 Cd2+还是 Cu2+的 lgQ与 lgρ均呈现非线性关系,表明 PP-g-MAA纤维对 Cd2+的吸附不符合 Freundlich方程.但在离子质量浓度低于 10 mg/L时,lgQ与 lgρ呈现线性关系,可以认为其吸附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符合 Freundlich方程.

3 结 论

超声波促进下,在水相悬浮体系中以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PP纤维表面接枝MAA的最佳反应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 7 h,BPO质量浓度3.5 g/L,MAA质量浓度 70 g/L.其接枝率可达7.5%.接枝产物的红外光谱在 1 705 cm-1处出现了羰基 C==O的伸缩振动吸收峰,表明MAA连接在 PP链上.

PP-g-MAA纤维对 Cd2+和 Cu2+具有较好的吸附能力,当初始质量浓度为 10 mg/L时,PP-g-MAA纤维对 Cd2+和 Cu2+的吸附率分别达到90%和 95%,且对 Cu2+具有较好的吸附选择性.用Langmuir和 Freundlich吸附方程对其吸附等温线进行线性回归,结果表明 PP-g-MAA纤维对 Cd2+和 Cu2+的吸附在研究的质量浓度范围内比较符合 Langmuir模型,但只有在离子质量浓度低于 10 mg/L时才符合 Freundlich模型.说明 PP-g-MAA纤维的—COOH基团主要分布在纤维表面,对 Cd2+、Cu2+的吸附为单分子层吸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5749-2006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12.

[2] 魏荣卿,沈珺,王强,等.L-苯丙氨酸树枝对 Cu2+络合性能的研究 [J].离子交换与吸附,2007,23 (1):32-39.

[3] 胡惠玲,苏敏刚,徐江平.改性壳聚糖的制备及对Cu2+、Pb2+的吸附研究 [J].离子交换与吸附, 2007,23(3):274-281.

[4] 李婷,钟宏,王帅,等.聚酯基硫脲树脂 PD TU-Ⅰ对A g(Ⅰ)的吸附性能研究 [J].离子交换与吸附, 2008,24(3):216-222.

[5] 纪春晓,曲荣君,张秀娟,等.聚苯乙烯负载聚酰胺型螯合树脂对 Hg2+的吸附分离性能[J].离子交换与吸附,2008,24(2):183-187.

[6] 黄珍珍,林志丹,蔡泽伟,等.丙烯酸接枝聚丙烯的制备及其结构与性能[J].工程塑料应用,2004,32 (2):71-74.

[7] 丁伯林,曾庆轩,陈涛.预辐射聚丙烯纤维接枝丙烯酸反应条件优化 [J].贵州化工,2006,31(3): 21-23.

[8] 谭绍早,沈家瑞.聚丙烯纤维辐射接枝进展[J].高分子通报,1998,15(1):91-93.

[9] 陈捷,卢永畅.预辐射聚丙烯纤维接枝丙烯酸的研究[J].核技术,1998,21(9):539-543.

[10]孙义明,邹小明,彭少贤,等.丙烯酸在 PP膜表面的紫外光辐射接枝[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05, 20(4):62-64.

[11]宋婷,孙玉凤,杨万泰.二步法聚丙烯 /丙烯酸表面接枝聚合研究[J].高分子学报,2002,5(5):632-635.

[12]姚占海,饶蕾,徐俊.聚丙烯纤维与丙烯酸辐射接枝共聚反应的研究[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1997,11(3):16-19.

[13]刘晓洪,崔卫纲,黄翠蓉.聚丙烯纤维与丙烯酸接枝共聚反应的研究 [J].合成纤维工业,2000,23 (4):19-21.

[14]冯长根,胡秀峰,曾庆轩,等.聚丙烯纤维接枝丙烯酸反应条件优化[J].化工学报,2005,56(3):555 -559.

[15]肖为雄,姚家华,黄学均.丙烯酸接枝聚丙烯纤维的结构与性能[J].功能材料,1994,25(4):317-321.

[16]何本桥,李玉林,何培新.非均相合成 PP-g-MMA共聚物研究[J].湖北大学学报,2000,22(2):174 -176.

[17]廖凯荣,刘莹峰,薄颍慧,等.聚丙烯悬浮固相接枝丙烯酸[J].石油化工,1998,27(12):886-889.

[18]林志勇,严文礼,黄胜阳.丙烯酸固相接枝聚丙烯研究[J].华侨大学学报,1997,18(1):35-38.

[19]邬润德,童筱莉.悬浮法合成聚丙烯接枝丙烯酸[J].功能高分子学报,2001,14(1):85-89.

[20]杜慷慨,许庆清.丙烯酸悬浮接枝聚丙烯纤维及性能的研究[J].中国塑料,2005,19(7):45-48.

[21]陆耘,张柱,曾汉民.弱酸型阳离子交换纤维聚丙烯纤维接枝聚丙烯酸共双丙烯酸二甘醇酯交换吸附性能的研究:Ⅰ与过渡金属离子的作用[J].离子交换与吸附,1992,8(2):117-122.

Study of Graft Copolymerization on Polypropylene Fiber and Its Adsorption Behaviors

CHEN Rui, ZHAO Chang-li, BAIMing-hua, LI Tian

(Shenyang U 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Shenyang 110142,China)

The weakly acidic cation-exchange fiberwas prepared by the graft copolym erization of m ethacrylic acid(MAA)onto polypropylene(PP)fiber.The synthesis of PP-g-MAA was carried out using benzoyl peroxide(BPO)as an initiator,dim ethylbenzene as aswelling reagent and deionized water as a solvent in the case of the ultrasonic wave.The effect of reaction tim e,initiator concentration and m onom er concentration on graft ratio was discussed.The structure of PP-g-MAA fiber was verified by FT-IR.The adsorption behaviors of PP-g-MAA fiber on heavy m etal ion such as Cd2+and Cu2+w ere investigated. The experim ental results show ed that PP-g-MAA fiber had a good adsorp tion capacity,and w hen cation concentration was10m g/L,the adsorption ratio reached a maximum of 90% of Cd2+and 95% of Cu2+,respectively.The adsorption equilibrium date of Cd2+and Cu2+obeyed L angm uir m odel in the investigated concentration range,but Freundlich m odel in the concentration was less than10m g/L.

polypropylene fiber; methacrylic acid; surface grafting; heavy metal ion; adsorption

O623.626

A

1004-4639(2010)04-0335-06

2009-12-11

教育部留学归国基金资助 2008

陈蕊(1983-),女,辽宁沈阳人,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从事聚合物表面改性方面的研究.

赵常礼(1968-),男,辽宁辽阳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合成与表征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丙烯酸接枝聚丙烯
丙烯酸丁酯和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水相悬浮接枝PP的制备
SBS接枝MAH方法及其改性沥青研究
An Acrylic Lock Created to Stop children Stealing Nutella
万华开发裂解丙烯酸重组分制丙烯酸催化剂
诺沃梅尔开发用于制备丙烯酸的组合物
透明聚丙烯研究进展
高接枝率PP—g—MAH的制备及其在PP/GF中的应用
成核剂对聚丙烯釜压发泡的影响
无卤阻燃聚丙烯的研究进展
六苯氧基环三磷腈的合成及其在丙烯酸树脂中的阻燃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