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起龙头创大业 扶贫开发为乡亲

2010-09-19 05:36
记者观察 2010年2期
关键词:牛羊肉

马福财,男,现年48岁,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沿岭乡一位普通的东乡族农民,现为甘肃赛拓矿业集团董事长。他来自贫困山区,身残志坚,经过20余年的艰苦创业,创办了现拥有固定资产近亿元的甘肃赛拓矿业有限公司。尤为可贵的是,他致富不忘回报社会,从创业之初到赛拓公司成立,连续十余年,累计拿出310多万元,致力于扶贫开发回报社会。先后从企业中用于安置下岗职工和农民工就业岗位达1000多个。他的典型事迹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曾多次荣获甘肃省十大杰出残疾人、全省返乡创业带头人等多项荣誉。

艰苦创业开拓市场积累资本

儿时的马福财家境十分困难,无论严寒的三九还是炎热的酷暑,他每天早起背上母亲塞在书包里的煮洋芋,翻两架山,去3公里外的小学上学。午饭,就是那冻成冰疙瘩的煮洋芋,有时连这都吃不上。那时的生产队,一个工日仅5分钱,他连书费都交不起。更为不幸的是,11岁时的一天,他放牧时不慎滚下了坡崖,致使肋骨骨折,无钱医治,造成了终身残疾。1983年,马福财带着家里借来的400元钱,来兰州以烤大饼为生。一年半后,他改行收羊皮,他每天早晨4点出门,挨家走户的吆喝。回来时,往往是晚上十一二点。大半个陇原,几乎都留下了他收羊皮的足迹。1986年,他和乡亲们去肃北甘新交界处开金矿,开始由于他身体有残疾,不能下矿井,只能给老板守帐篷。后来,马福财与本县其他两人合股组队开矿,餐风宿露,艰苦创业,刚开始每年能有二三十万元的纯收入,到1994年,盈利达150万元。对马福财和他的创业兄弟来说,十年多的野外矿山生涯无疑是十分艰辛的,但付出总有回报,这辛苦赚来的“第一桶金”无疑为马福财以后兴办企业积累了一笔可观的资本。

然而,“第一桶金”并没有让马福财感到“小富即安”的喜悦和满足,相反,这更激发了他将企业做大做强的欲望。因为他知道,只有在自己的企业具有一定的实力和资本之后,才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也才能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于是,1988年,马福财在酒泉市肃北县开始搞矿业开发,之后又在兰州创办了全省最大的清真牛羊肉批发市场,1999年又创办了兰州市唯一的清真定点屠宰厂,建立了集牛羊养殖、收购、屠宰和牛羊肉加工、批发、运销、储藏为一体的民营畜牧业龙头企业一一甘肃赛拓矿业公司。

目前,赛拓中心牛羊肉批发市场已成为功能齐全的经营场所,它吸汇甘、陕、宁、青4省区牛羊,牛羊肉供应省内外四面八方,营业额2.124亿元。其中,日投放兰州市场30吨,占兰州市场供应量的70%,其余销往京、沪、穗、珠等大中城市。该市场长200米、宽50米,总面积15亩的场地内,南北两侧均为二、三层的楼房,场地东头南头两侧楼房的一楼为经营者批发牛羊肉的98问铺面,西头南北两侧的楼房的一楼为装有滑轨等设施的两大屠宰车间:二、三楼均为经营者和送羊送肉客户的宿舍,并配套500平方米的清真淋浴室,西面为能储藏4万个羊单位的600吨冷库,2000平米的停车场,东面大门外设有清真餐馆,市场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深受广大穆斯林群众和牛羊肉消费者的青睐。

眼下,马福财创办的兰州清真牛羊肉批发市场及定点屠宰厂为了广大市民吃放心肉,致力于企业、基地、农户、收购、加工、营销一体化经营,经过10年多的苦心经营,已成为甘肃省畜牧业发展的重点企业,成功的撑起了畜牧产业的龙头,为农民脱贫致富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为发挥甘肃省牛羊肉资源优势,使甘肃牛羊肉稳步有效地向省内外市场扩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从2002年至今,马福财在青海、甘南、玛曲、陇南、微县开发矿业,创办了甘肃赛拓矿业公司,带动家乡的贫困村民开矿致富,目前拥有1000多工人,每人每年都有一至二万元的可观收入。

兴办教育捐款捐物无怨无悔

由于少年时家境窘迫,较早辍学,饱尝了文化水平低的苦头,马福财下定决心一定要帮助家乡振兴教育,提高民族文化素质。马福财小学时的母校是东乡县沿岭小学,建于1954年,校园占地面积小,布局不合理,校舍简陋破损,严重威胁着师生的安全,看到这种情况,马福财决心出资为家乡修建一所条件较好的标准化学校。1999年5月,马福财给东乡县政府打报告提出建校申请,建校预期投资近100万元,当时县财政困难,县上领导们很担忧,但是县委县政府在精神上给了他大力支持。中国日报社得知他建校的信息后,当时捐资20万元,马福财个人拿出80萬元,就这样,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动员群众捐地、投劳,终于于1999年12月5日建成了一所所条件较好的小学。为了感谢中国日报社的大力支持,感谢媒体对教育事业的关心和帮助,最终经马福财提议,将学校命名为中报希望小学。

学校建成后,迅速缓解了当地及周边村社近400多名辍学孩子上学难的问题,当时入学的300多个学生都是一年级,年龄最大的15岁,最小的7岁。竣工仪式上,马福财订做了350套校服,购买了350个书包送给新入学孩子们,从此,这些山村的孩子们终于有了受教育的机会。在校学生从原来的20多名发展到了今天的380名,陆续向上级学校输送合格毕业生360多名。学校也从当初的一无所有,发展到今天拥有图书馆、仪器室、微机窒、远程教育播放室的标准化学校,不仅教学办公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校园环境也四季常青。

2008年1月22日,省政协十届一次会上关于临夏州建立特殊学校的第739号提案,提案人马福财,同年5月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省残联等单位研究决定,临夏州特殊学校上报教育部、国家发改委、中残联等单位审批。同年7月中央补助380万元到位,临夏州委、州政府对弱视群体非常关心,今年助残日活动在东乡举行捐款4万元,希望他们和正常人一样过上一个幸福美好的生活。

2008年年初,马福财在参加全省政协会时,听到省政协委员房峰生老师说,他所在的甘南州舟曲县立节乡北山小学的80多个孩子挤在几间茅草屋里上课,学校条件十分艰苦,于是马福财当即决定,捐资18万元为北山建设一所全新的学校。2008年6月1日,学校顺利建成,并被舟曲县命名为拓福小学。可喜的是,刚刚落成的学校经受住了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的考验,在这次地震灾难中,北山村部分农民房屋受影响倒塌,而新建的教学楼丝毫没有受损。

在马福财家乡东乡县沿岭乡有一个三合小学,校舍十分简陋,学生们甚至连桌椅都不够,有些学生因为家庭困难,买不起作业本,就用手指头在地上练习写字。马福财听到这种情况后,立即去学校做了调查了解,并决定投资为学校建设新的教室。2009年6月18日,马福财投资25万元的沿岭乡三合小学已经开工建设。

自1999年以来,每逢六一儿童节,马福财都要带上校服、书包、文具等等学习用品,到中报希望学校去看望孩子们。为了提高东乡民族妇女的民族地位及整体文

化素质,也为提高女生入学率,给就读的女学生提供更优越的条件,马福财还给所有女同學每人每年发放助学金50元。另外,他还每年带上面粉,给沿岭学区的同学每人发放一袋,沿岭学区35名教师,每人补助现金200元,每年解决师生取暖费、饮水费和评选先进教师资金等问题。近几年,马福财又投资为该校硬化校园和体育场,购置学校办公设施,累计捐助达56万多元,并受邀担任了该校名誉校长。东乡县民族中学举行校庆暨校友联谊会,马福财又捐助2万元,帮助完善该校教学设施。

目前,马福财在教育上的投资已累计达到200多万元,但他无怨无悔,并暗暗发誓:他会在兴教助学的路上坚持走下去……

扶持乡亲治穷致富共同发展

马福财从贫困中走来,赈济贫困,一直是他乐于躬行的事。受惠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他从一个农民成长为一个少数民族企业家,但是他总觉得,一~-A富了不算富,应该大家都富裕了才算真正的富。因此,他始终不能忘怀家乡那些还没有脱贫的乡亲们,不能忘怀那些身有残疾,失去劳动能力的困难人群。只要有机会,他都会尽自己所能地全力去帮助他们。

近年,东乡大旱,粮食连年减产。马福财连续3年每年购买精面粉分送给了家乡的残疾人困难户和贫困户。同村的农民兄弟到兰州看病,没钱了就来找他,几年来马福财为他们垫付的医疗费用已有26万多元。

马福财所在的大沿村饮水困难,他捐资购买水管,并为全村家家户户统一购买水表、水龙头、组织安装,使全村父老乡亲吃上了清洁的自来水。乡政府到大沿村5个社的道路坎坷不平。为修好这条乡村道路,他又出资购买排洪涵管、挖垫路基、拉沙铺路,解决了乡亲们的行路难问题。家乡其他公益事业,他几乎无一不积极带头参与,近几年共计为公益事业捐款14.1万元。

2000年7月,马福财又投资117万元,在家乡兴办年产900万块红砖的砖瓦厂,使全乡118户残困户和贫困户的剩余劳动力在砖瓦厂务工。这些剩余劳力,在年7个月的生产期间,能获得3.500元左右的现金收入。

东乡县五家乡境内的南阳渠水流量较大,该乡110多名同学过河行路困难,而且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为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2009年4月份马福财牵头捐资10万元用于修桥铺路,并与今年5月份开工,为政府分了忧,为学龄儿童们及800多户农民生产生活解了难。

2009年4月,由东乡县政协牵头,为解决东乡农村饮水安全管网入户工程,马福财为管网入户费每户捐款568元,共为400户家庭捐赠了人民币22.7万元,一次性解决了贫困户吃水难的问题。

东乡县沿岭乡新星村湾子沟社马奴么尼夫妇因家庭遗留问题与其兄长发生矛盾,自1989年起20多年间频繁上访,成为当地难以解决缠访案件,地方政府部门先后十几次协调都未能解决。2009年4月,马福财得知这种情况后,以一个政协委员的身份到双方家中走访了二次,做了大量的思想教育和说服工作,使双方认识到,不能因为个人问题影响到稳定团结和扰乱社会。他们认识到错误行为后,主动握手言和,两家人相互致歉,消除了感情隔阂。在此基础上,马福财又捐助他们6万多元,给他们修建房屋,生活上给予帮助,彻底解决了20多年来政府部门难以解决的老大难问题。

心系社会帮扶济困利国利民

事业在一点一点地壮大,但马福财“心系社会,心系困难群众”的心从来没有变。除了兴办教育和扶持家乡发展,他还始终把残疾人、下岗职工以及农民工作为重点帮扶对象,赛拓牛羊肉批发市场的建立,为吸纳城市下岗职工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兰州阿干煤矿原保卫科干部马德清,矿上发不出工资,请求到赛拓市场工作,以维持家计。市场接收后,他工作积极负责,被任用为市场科科长,现在每月1500元工资收入,其爱人也被安排在市场招待所当服务员,月薪1050元。兰州市粮食局下属粮站主任马伟、马中祥下岗后进入该市场,被任用为市场办公室主任,月收入千余元。东乡县贫困户马国海经扶持,去年养羊收入1.5万元,全家仅养羊人均增收3000元。目前该市场及矿业已安排兰州和临夏下岗人员和农民工达1065人。

不仅如此,赛拓中心还投资180万元在平凉、临夏等地建立了牛羊肉养殖加工扶贫基地,重点扶持72家养殖大户,并与养殖大户形成了稳定的紧密型购销关系。赛拓公司还无息投入5万元扶植平凉市峡门乡养殖大户杨秀兰养羊,杨秀兰不光自养,还联系32户乡亲养羊,每月向赛拓市场交羊在干只以上。公司还投入3万元扶持东乡县坪庄、汪集、沿岭等32户农民养站羊,2008年这些农户交羊8000多只,而且年底36户返还了扶贫款。去年公司又向这些乡亲无息投放15万元,扶持66户农民养羊。正是这种基地养殖大户带农户的养殖模式,使赛拓市场有了可靠的优质牛羊肉货源。

马福财在创办牛羊养殖加工扶贫基地以及开发矿业的过程中,始终把残困户和贫困家庭作为重点扶持对象,东乡县的特困户马国海经过扶持,2008年养羊收入达到1.5万元,全家仅养羊一项就人均增收3000元。目前,赛拓中心在平凉、临夏两地扶持的残疾人养殖户达150多户,家家靠养牛羊增加了收入,摆脱了贫困。

与此同时,马福财还吸纳贫困户和残疾人和他们的家属在市场就业,安排了他们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有些经营户暂时交不起房租,马福财常常安慰他们:“暂时不要交,好好干,大家的生意搞好了,整个市场的生意才能搞好”。搞收购的有些贫困户没有资金,赛拓中心便借给他们生意本钱,帮助他们开展经营。目前,赛拓中心已安排甘肃东乡、广河、临夏、康乐、平凉、甘南及宁夏的贫困户、残疾人和家属等农村剩余劳力980多人,他们收入低的每人每年五六千元。多的已达万元以上。

就这样,从贫困中一步步走来的马福财,始终致富不忘还在贫困中的乡亲们。他创办的甘肃赛拓商贸发展中心及其兰州清真牛肉批发市场,经过8年多的苦心经营,已成功的撑起了畜牧业产业的大旗,为农民脱贫致富开辟了广阔的道路。而马福财致富不忘回报社会、积极投入扶贫开发的义举也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肯定和好评,他先后荣获“东乡族自治县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甘肃省政协九届、十届委员”、“临夏州政协十届、十一届委员”、“第三次次全国自强模范先进个人称号暨扶残助残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代表”、“中国残联第四次大会代表”、“首届甘肃省十大杰出残疾人”、“甘肃省第三次各族青年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甘肃省民族商会副会长”、“兰州市委团委委员”、“全省残疾人事业先进个人”、“省残联肢残协会主席”、“临夏州慈善协会荣誉理事”、“临夏州先进社会公益人士”以及甘肃省人民政府授予的“全省返乡创业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回顾往昔,马福财深深地懂得,有了改革开放的好政策,有了团结稳定的生活,才有了他今天的成就。党和人民给了他众多的荣誉,他定会倍加珍惜,在今后的前进道路上,他会一如既往地将兴教助学、扶贫济困的事业进行下去。

猜你喜欢
牛羊肉
牛羊肉价格小幅回落
蒙古国牛羊肉出口问题及其发展对策研究
巧除牛羊肉膻味
加强牛羊定点屠宰检疫监督工作的策略分析
牛羊肉:产消继续增长供需总体偏紧
中国牛羊肉消费情况及展望
我国牛羊肉市场价格走势分析及产业发展对策
新疆:肉孜节前夕 牛羊肉价格微涨
商务部:中央储备牛羊肉定向投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