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保企业社会资本支持的增信能力研究

2010-09-20 03:41李嘉玲
关键词:信用资本维度

李嘉玲

(1.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天津 300072;2.天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天津 300160)

担保企业社会资本支持的增信能力研究

李嘉玲1,2

(1.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天津 300072;2.天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天津 300160)

信用担保业是国际公认的高风险行业。虽然担保企业在社会网络中直接与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连接,但是其网络关系极其复杂。为了恰当地评价我国担保企业社会资本对增信能力形成的贡献,以便指导我国担保行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建立了社会资本支持的增信能力的路径模型。该模型涵盖了社会资本网络关系与担保企业存量能力、增量能力和潜在能力形成的联系,沿此路径分析,可以确定对担保企业增信能力的影响,即“风险筛选”、缓解“信贷配给”和“乘数效应”。

担保;担保企业;增信能力;社会资本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信用担保机构,以解决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融资问题。融资难使中小企业经营的灵活性优势难以发挥,已经成为全世界中小企业发展过程的主要障碍之一。信用担保通过提供进入资本市场的渠道,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实现国家经济发展目标。

通过对国内外研究文献的梳理发现,对于信用担保和担保的增信能力没有进行识别,在此基础上,文献更加侧重于担保的作用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相似的,即信用担保可以分散商业银行风险;信用担保可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信用担保可以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由于信用担保增信能力的强弱与其资源整合能力有关,担保制度发达的国家其信用担保机构是由国家预算或国家预算和商业银行共同支持的,担保机构具备了先天的资源获取优势,因而国外研究者忽视担保机构资源结构的研究是有一定道理的。而我国信用担保机构的资源,没有国家财政预算的全力支持,更多地依靠社会资本的支持,在这种缺乏常态化的资源支持制度下,我国担保企业所发挥的增信能力必然受其拥有的社会资本影响,而理论研究忽视了信用担保与社会资本的联系,是经济发展中的“缺少的一环”[1]。因此,本文通过借鉴社会资本的研究成果,构建我国担保企业增信能力的形成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担保企业社会资本在形成增信能力中的作用。

一、增信能力与社会资本的关系

资源管理学派认为,能力是企业的竞争性资源。能力是技巧,是用于组织每天经营的各种技巧。而技巧则是组织内部的综合资源。与国外担保机构的资源获取战略不同,我国担保企业的资源包括以下两种:一是人力资源、资金和物质资源,这类资源可以通过市场机制获取(这类资源不是本研究内容);二是社会资本资源,即信任、规范和关系等。社会资本理论研究成果已经证实,企业可以通过社会关系网络获得发展所需要的资源。企业家能力是社会角色,嵌入社会、政治和文化背景中。社会网络直接与企业家思想相联接,资源的组织和协调需要社会活动和社会相互作用。

Makedok研究发现,资源能力对企业利润的作用不同,把资源能力区分为资源获取机制和能力实现机制,建立了 Makedok的资源获取和能力实现模型[2]。我国学者方润生等又提出资源构建的概念[3]。因此,借鉴Makedok模型和方润生的能力构建思想(如表1所示),提出担保增信能力要经过资源获取、能力构建和能力实现三个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企业的整合、构建、改变内部能力与外部能力,适应快速改变的环境的才能[4]。”

(1)资源获取机制在资源获取之前对企业利润产生作用。一个拥有良好社会资本的企业在寻找机会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可以获得新技术和市场机会方面的信息,诱发企业联合探索新的发展机会。而企业间保持联系有利于从第三方动员外部资源,对企业的未来前途是非常重要的。

(2)能力构建机制是通过资源的初始评价阶段,决定资源是否可转化为企业的官方活动,资源进入企业生产系统的初始阶段,伴随企业连续使用过程而逐渐对其进行补充,最终形成能力结构。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这种处理“问题与机会”的方法不断程序化,形成企业在实践中“怎样做的方法”。

(3)增信能力的实现。根据加拿大的小企业贷款成本研究,信用担保的主要成本是违约金,由于违约损失发生在贷款发放之后,违约损失的结果给担保实施造成困难。我国信用担保机构提供80%~100%的风险担保,维持信用担保体系的正常运行,直接反映其风险管理能力。

表1 资源能力理论

二、担保企业增信能力的要素

担保企业在社会网络中处于连接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的位置,但是其网络关系极其复杂。形成担保企业增信能力的要素,应该包括担保企业的存量能力、增量能力和潜在能力三个部分的有机结合(见图1)。

(1)存量能力。担保企业存量能力建设实质上是社会资本网络“从上而下”的建设,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地方政府的相关部门(中小企业局)从社会秩序、设施、制度打造支持的担保机构发展“强信任”;二是各类担保机构之间建立互助型的担保制度,做到资金、信息的互享;三是信息和技术人才支持网络的链接,与商业银行、征信机构共享中小企业信息,避免中小企业机会主义风险的发生。

(2)增量能力。增量能力实质是国家政策支持体系的建设,包括国家财政建立国家的再担保体系,为担保机构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分散担保机构风险过于集中的问题,促进担保机构健康发展,同时,可以与国外担保机构进行交流和获得技术指导,引进国外先进风险管理技术,有利于我国担保机构化解风险,增强创新能力。

(3)潜在能力。担保企业应该引入社会多元资金的支持,形成担保机构增量社会资本的补充机制。由于我国担保行业主要依靠商业担保机构的发展,潜在社会资金的加入,需要建立稳定的市场资金注入机制,引入金融市场的闲置资金,对担保机构的良性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图1 担保企业增信能力的要素

三、担保企业增信能力路径模型的建立

在担保企业增信能力路径模型中(见图2),社会资本的结构维度作为担保企业发展所需要件,是担保企业“网络成功假设”的前提。根据 Nahapiet和Ghoshal的社会资本维度理论,即结构维度、认知维度和关系维度[5]构建担保企业增信能力的路径模型。

1.担保企业的资源获取过程

社会资本三个维度在资源获取机制中分别起着不同作用。

(1)结构型社会资本为担保机构建立网络结构,竞争优势通过与担保机构联系的关系人获得。我国信用担保企业有地方政府出资的政策性担保机构和社会闲置资本出资的商业性担保公司两种。政策性担保机构可以得到国家开发性金融机构支持、税收减免和地方财政注资等,而商业性担保机构大多数网络资源匮乏。意味着信息获取和占据资源存在差异。担保机构拥有较好的网络结构可以开发它的内部能力,从而提高企业经营业绩。特别是在学习多种知识、聚集资源和获取合作机会以及第三方保险方面。

图2 担保企业增信能力的路径模型

(2)认知型社会资本为担保企业在关系网络中实现认知层面的同质性,从而获得增加产出的可能,即“预先相关知识”[6]的优势,如共享语言、共享编码、共同的经历、共享文化和价值观、共同的远景和共同的道德规范等。共享语言达到一定的程度,可以促进信息的交流,可以降低合作的交易费用,也是形成有约束力的规范体系的基础。

(3)关系型社会资本提高担保机构社会关系的质量,包括企业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认同感、亲密的感觉或企业间的团结。提供可靠的信息流是与信任有关的,信息传递的信心才导致注意与感兴趣的人接触。信任被认为是社会资本粘附在网络中,引人注目的行为替代对机会主义的法律惩罚,也就是网络结构替代信任。

2.担保企业的能力输出

通过增信能力各要素的建设,即存量能力、增量能力和潜在能力的构建,担保能力输出包括:“风险筛选”、缓解“信贷配给”和“乘数效应”。消除对中小企业不利选择和道德灾难影响,实现对金融资源配置的修正以达到均衡。

(1)“风险筛选”。Stiglitz和Weiss认为,担保可以减轻借款申请人的“信贷配给”程度,获得担保的借款人发出值得信任的信号,银行据此对借款申请人进行筛选[7]。

(2)缓解“信贷配给”。1981年,Stiglitz和Weiss提出“信贷配给”可以导致不利选择和道德灾难。银行通过“信贷配给”机制对借款人进行挑选。而担保可以缓解特别针对中小企业的“信贷配给”的不利影响。

(3)“乘数效应”。信用担保最广泛的用途是信用增强。担保的贷款能及时偿付本金和利息,使借款人的信用等级提高。担保的债务的信用取决于担保企业的信用等级,即依据信用担保企业的偿付能力,通过担保可以改善贷款的信用等级或债券的信用等级。贷款给小企业可以有更大的“乘数效应”[8]。

四、结 语

依据社会资本存在于社会网络中,是企业的特殊资源作为研究担保企业增信能力的切入点。通过对形成增信能力的要素分析,研究构建我国信用担保企业增信能力的路径;同时根据社会资本各维度的作用不同,对形成增信能力要素结构不同,研究发现,结构维度社会资本偏重于产生信息收益;关系维度社会资本的作用体现在建立信任关系;认知维度社会资本的作用是合作者之间的有效沟通。据此,可以指导我国担保企业增信能力构建的战略规划,从而提高担保企业对中小企业服务水平。

[1]Harriss J.Public action and the dialectics of decentralization:Against the myth of social capital as“the missing link in development”[J].Social Scientist,2001,29(11-12):25-40.

[2]Makedok R.Toward a synthesis of the resource-based and dynamic-capability views of rent creation[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1(22):387-401.

[3]方润生,李 垣.企业关键资源及其形成与配置机制[J].南开管理评论,2001,4(4):6-10.

[4]Teece D J,Pisano G,Shuen A.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7,18(7):509-533.

[5]Nahapiet J,Ghoshal S.Social capital,intellectual capital,and the organizational advantage[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8,22(2):242-266.

[6]Abdelkader D.Organizational learning,knowledge,and technology transfer:A case study[J].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2004,11(1):939-953.

[7]Stiglitz J E,Weiss A.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ts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1,71:393-410.[8]Diana H,Wilcox,James A.Was there a‘capital crunch’in banking?the effects on real estate lending of business conditions and capital shortfalls[J].Journal of Housing E-conomics,1993,3(1):31-50.

Credit Increment Capacity of Credit Guarantee Enterprises Supported by Social Capital

LI Jia-ling1,2
(1.School of Management,Tianjin University,Tianjin 300072,China;
2.School of Economics,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Tianjin 300160,China)

Credit guarantee industry is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as high risk.Although the credit guarantee enterprises(CGE)is directly related to commercial banks and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SME),the relationship is of high complexity with the social network.To properly evaluate the contribution of social capital in CGE for establishing development strategies,this paper establishes the paths model of credit increment capacities of social capital.This model contain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network relationship of social capital and the capacity of deposit,increment and latency of CGE.According to analysis based on this model,we can obtain the influence of social capital on credit increment capacities of CGE,i.e.,risk screening credit rationing mitigating and multiplier effect.

credit guarantee;credit guarantee enterprises;credit increment capacity;social capital

F123.15

A

1008-4339(2010)02-0105-04

2009-05-15.

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基金资助项目(TJYY08-1-075).

李嘉玲(1963— ),女,博士研究生,副教授.

李嘉玲,lijialing97@yahoo.com.cn.

猜你喜欢
信用资本维度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金茂资本 上地J SPACE
为食品安全加把“信用锁”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资本策局变
第一资本观
信用中国网
信用消费有多爽?
VR 资本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