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布线测试中的热点问题

2010-09-21 09:46安恒公司吴建新王东亮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10年2期
关键词:跳线测试仪布线

文|安恒公司 吴建新 王东亮

2009年底的寒意并未影响综合布线市场在这一年中的强劲发展。国家为应对金融危机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巨大投入,使得各综合布线厂家在中国的市场销售平均增长了28%左右,远高于由AMI预测的13.6%的年复合增长率。受益于此大环境,作为综合布线测试领域的公司,有着颇多的感触,借此岁末之际,我们共同来回顾一下这一年测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 被忽视的测试环节——跳线

2009年6类布线系统已经取代超5类布线成为主流趋势,在政府办公、银行、医疗、海关、教育等大的行业用户中体现得尤其明显。高速率的网络需求与高带宽的网络应用成就了6类布线系统的广泛应用与技术晋级。因此6类布线系统的测试已经成为布线验收测试的重点。

与以往的超5类布线系统测试不同,6类布线系统测试更为关注完整链路的6类性能要求。这里的“完整链路”是指由模块、配线架、跳线和线缆等组成的端到端通道模型。而国内的工程验收主要是对永久链路进行测试,保证了从墙上信息点到配线间内配线架模块间“墙内”链路的性能,并非完整链路。出于对验收时间和成本的考虑,很少有用户会在安装好跳线和设备跳线之后按照通道模型再次进行验收测试,于是跳线的性能就被忽略了。跳线故障虽小但影响很大,轻则导致网络数据传输时丢包、时延增加,重则造成断网、服务中断。

2009年5月,笔者在对某广电单位数据中心机房的6类双绞线进行测试时就遇到了此类问题。这次我们正好采用通道链路模型对其完整的端到端链路进行了测试,结果200多条链路全未通过测试,不合格参数均为近端串扰。故障分析定位在链路两端的跳线位置,经检查发现全部6类跳线均为手工压接,并非购买的成品6类跳线。测试工程师使用专用测试仪依据TIA PATCH CORD跳线标准对手工制作的跳线进行检验,证实跳线性能无法达到6类标准,并导致整条链路的测试失败。该单位工程师立即用成品跳线更换全部手工制作的跳线,随后要求我们再次测试,然而这次仍有上百条链路测试失败,测试仪分析显示仍是跳线问题。购买的成品跳线都通过了TIA Cat.6 Channel标准的测试,难道还不合格?是的,因为用这种方法测试跳线本身就是错误。如图1所示,所有测试标准中,对电缆的参数检测要求最高,其次是插座和跳线,再次是永久链路,要求最低的是通道。由于跳线的检测标准远高于通道的检测标准,所以即便跳线质量很差,也容易“通过”通道(Channel)测试。

图1 电缆链路及元器件的参数限(曲线)

而鉴于验收的永久链路测试和用户要求完整链路(通道)性能测试间的矛盾,有一个可行的方法可以避免二次认证测试。即在配线架端没有二次跳接的前提下,一个经过测试符合标准的永久链路加上2条经过测试符合标准的跳线所构成的链路可以认为是符合标准的通道链路,而无需再测试。这一方法虽然解决了上述矛盾,但需要增加跳线的认证测试,才能保证完整链路的性能。跳线的质量检测可以使用专用电缆测试仪配合跳线测试适配器,并选择跳线测试标准来完成。这种测试方法既适合现场进货、选型检测,也适合生产线进行大批量检测,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所用跳线的质量。

2 气温变化对光纤测试的影响

近两年,随着光纤成本下降,以及1000Base和10G以太网的广泛应用和升级,光纤通信已经逐渐成为网络布线以及FTTx网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公司光纤测试项目的增加,一些新的测试问题也随之出现,温度对测试的影响就是其中之一。

2009年底,公司测试服务中心受某单位的委托对其光纤布线进行验收测试。同往常一样,测试工程师严格按照测试流程进行操作,即开机预热测试仪5分钟,同时清洁测试用光纤跳线的端接面,接着使用光纤跳线连接测试仪进行光损耗测试的基准设置,多次反复直至光功率输出稳定后断开跳线连接,而后一名工程师持测试仪主机留在中心机房,另一名工程师拿着测试仪远端去往几百米外另一栋楼的配线间,将测试仪接入被测光纤链路进行测试。然而,得到的损耗值竟然为负值,也就是说,光能量经过几百米的传输非但没有损失减少,反而增加。经过初步分析,我们判断可能是由于设置的基准值出现漂移,才导致出现这种测试结果。于是远端的人员迅速返回中心机房,再次连接测试仪重新进行基准值的设定。为了保险起见,我们将机器的预热时间延长到20分钟,且每隔1分钟观察一次输出功率值的变化,充分保证光源功率输出的稳定,然而出乎我们的意料,随后的测试结果仍未负值。

究竟是什么导致基准值的漂移?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光源的输出功率发生变化,而产生这种变化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温度的改变。我们开始仔细回忆测试过程中的哪些环节有可能会出现温度的改变。是路上,是在从中心机房去往办公楼配线间的路上,测试仪的环境温度从20度变到零上几度,然后又再次变回20度,这么剧烈的温度变化肯定会造成光功率输出的变化,最终影响测试结果。于是,我们使用仪器保暖套并动用交通工具缩短路上的时间,解决了这一难题,确保了项目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看到,光纤已作为网络的主干链路被广泛地应用,但也为测试带来了新的困难。特别是单模光纤布线系统,一般担负着楼间,甚至是园区主干的重任,而目前的光纤测试仪器多为室内应用,并未考虑到仪器有可能经历环境温度变化而对其产生影响。因此在进行光纤损耗测试时,如果不注意环境温度的改变和距离因素,损耗负值的情况会经常发生,特别是在寒冷冬季进行测试的工程。

猜你喜欢
跳线测试仪布线
SDL Atlas推出第二代HydroPro耐静水压测试仪
使用快速水洗色牢度测试仪检测超细纤维脱落
输电线路跳线风偏响应分析及手册计算方法修正
基于线性拟合和差值补偿的跳线计算方法研究
摆脱繁琐布线,重定义家庭影院 Klipsch Reference Wireless 5.1
便携式转辙机转换力测试仪
卫星固定站集成布线方案的优化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PM2.5测试仪设计与应用
2012综合布线不给力的背后亮点
升级必修课 主板跳线轻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