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抗菌药物对鲫鱼苗的急性毒性试验

2010-09-21 02:44刘晓强刘海侠梁欣欣
动物医学进展 2010年1期
关键词:氟苯尼鲫鱼鱼苗

刘晓强,刘海侠,梁 拓,梁欣欣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陕西杨陵 712100;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陕西杨陵 712100)

鲫鱼(Carassius auratus)俗称鲫瓜子、喜头、鲋鱼、寒鲋等,隶属于鲤形目(Cyprininae)、鲤科(Cyprinidae)、鲤亚科(Cyprinidae)、鲫属 (Carassius),是我国分布广泛的优质经济鱼类之一。鲫鱼肉质细嫩、肉味甜美、价格低廉、营养价值很高,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1]。鲫鱼性味甘、平、温,入胃、肾,具有和中补虚、除湿利水、补虚赢、温胃进食、补中生气之功效,药用价值很高。鲫鱼分布很广,除西部高原地区外,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鲫鱼的适应性非常强,不论是深水或浅水、流水或静水、高温水(32℃)或低温水(0℃)均能生存。即使在pH为9的强碱性水域,盐度高达4.5%的达里湖,仍然能生长繁殖。

长期以来,在水产养殖中,鱼类作为数量和种类最为庞大的经济动物,不可避免的在养殖过程中受到各种致病菌的侵袭。为此,人们采用各种抗菌药物抑制病菌对水产生产的影响,其中,甲砜霉素、痢菌净、培氟沙星和氟苯尼考属于常见药物。但这4种药物用于鱼病治疗的有效剂量和鱼类的安全性问题尚不清楚,因而往往在使用时感到难以掌握。为此,进行了甲砜霉素、痢菌净、培氟沙星和氟苯尼考对鲫鱼苗的急性毒性试验,以期为鲫鱼的健康养殖和病害防治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试验用鱼 试验用鲫鱼苗购自陕西省宝鸡市某渔场,平均体长2.4 cm±0.2 cm,体重4 g±0.2 g。试验前先在室内常规饲喂1周,然后挑选大小基本一致,体表完整,健康活泼、无病无伤的个体用于试验。在整个试验期间不投饵。

1.1.2 试验药物 痢菌净,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药厂,含量 98.9%,批号:20051014;甲磺酸培氟沙星,新昌县永兴化工有限公司,含量99.7%,批号:20050302;甲砜霉素,浙江海翔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含量 99.45%,批号:P-047-2005031;氟苯尼考,西安汉宝公司,含量 99.7%,批号:20060812。试验前用适当溶剂将各试验药物配成一定浓度的母液,正式试验时按适当比例稀释为所需浓度,将鱼苗从低浓度向高浓度逐渐放入。

1.1.3 试验条件 试验期间水温为22℃~25℃,预试验及正式试验用水为曝晒3 d以上的自来水,pH为 7.36,溶解氧为 5.83 mg/L,硬度为6.62 mmol/L,试验容器为容积约5 L的塑料盆,每盆加水3 L,试验期间不投饵,不充气。

1.2 方法

为了确定药物浓度的大概范围,正式试验前先进行24 h的预试验,确定0~100%死亡的药物浓度范围[2-4]。正式试验按照改良寇氏法进行,以预试验所得全死浓度和全不死浓度为基础,按照等对数间距法选择一定的浓度梯度作正式急性毒性实验。分别设置5个质量浓度梯度,同时设1个对照组及3个平行组,数据取平均值(见表1)。试验开始后连续观察中毒症状、死亡时间、数量,并及时用吸管捞出死鱼,记录24、48、96 h各浓度鱼苗的存活和死亡情况。试验期间不投饵,每24 h更换试验液1次,换水量100%,以使实验期间药物的浓度尽量保持一致。试验对死鱼的判断标准为:以呼吸停止及对外界刺激无反应作为死亡的判断依据,即当试验鱼中毒后鳃盖完全停止活动,用玻璃棒轻轻刺激鱼体5 min无反应,即确定为死亡[5-10]。

根据急性毒性试验结果,采用改良寇氏法计算得出氟苯尼考、培氟沙星、甲砜霉素、痢菌净对鲫鱼在24 h、48 h、96 h接触时间内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和安全浓度(SC)。

LC50的计算按综合计算法公式计算

式中xm为最大死亡率组剂量对数;d为组距(相邻两组剂量比值的对数);p为各组死亡率,∑P为各组死亡率总和。

安全浓度估算公式[5-6]:SC=48 h LC50×0.3/(24 h LC50/48 h LC50)2mg/L

表1 试验药物浓度Table 1 The concentrations of experimental drugs

2 结果

2.1 培氟沙星对鲫鱼苗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由表达式可知,培氟沙星对鲫鱼毒性相对较小。当培氟沙星浓度为2 499.87 mg/L和2 200.21 mg/L时,鱼的游动稍显迟缓,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这种情况加剧,2 499.87 mg/L浓度组5 h时出现死亡现象,14 h时死亡达到50%,21 h时全部死亡。2 200.21 mg/L浓度组24 h死亡率为80%,48 h的死亡率为100%,以后再无死亡。1 936.46 mg/L浓度组24 h死亡率为50%,48 h的死亡率为60%,以后再无死亡。1 704.33 mg/L浓度组和1 500.00 mg/L浓度组鱼苗的活动状况与对照组基本相似,死亡率较低(表2)。

表2 培氟沙星对鲫鱼苗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Table 2 Acute toxicity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pefloxacin to Carassius auratus fries

2.2 氟苯尼考对鲫鱼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氟苯尼考对鲫鱼的急性试验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当氟苯尼考的浓度为1 898.11 mg/L时,鲫鱼苗表现不安,警觉,游动缓慢,偶尔有浮头、贴壁现象,4.5 h时出现死亡,19.5 h时死亡率达50%,23 h时全部死亡。1 528.99 mg/L浓度组24 h死亡率为80%,48 h的死亡率为 90%,以后再无死亡。1 232.47、993.13 、800.00 mg/L 3 个浓度组死亡率均在50%以内。

表3 氟苯尼考对鲫鱼苗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Table 3 Acute toxicity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florfenicol to Carassius auratus fries

2.3 甲砜霉素对鲫鱼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甲砚霉素对鲫鱼的急性毒性结果见表4。从试验结果来看,使用甲砜霉素和氟苯尼考后从高浓度到低浓度鱼的表现相似,只是3个较高浓度组浮头现象相对严重。

另外,由表3和表4可知,氟苯尼考和甲砜霉素对鲫鱼苗的半致死质量浓度48 h后处于稳定值,即48 h后存活的鱼很少再随时间的延长而出现新的死亡。说明鲫鱼苗对漂白粉的适应性和耐受性较强且毒性积累较小。

表4 甲砜霉素对鲫鱼苗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T able 4 Acute toxicity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thiamphenicol to Carassius auratus fries

2.4 痢菌净对鲫鱼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由表5可知,鲫鱼苗对痢菌净较为敏感,只有125.00 mg/L浓度组的鱼苗活动相对正常,其他浓度组的鲫鱼苗均出现浮头,兴奋不安、惊厥,鱼体弯曲等神经症状,且随浓度的增加而逐渐严重。在短时间内(24 h)死亡率较高,说明痢菌净在短时间对鲫鱼苗的毒性较大。同时也发现,鲫鱼苗在高浓度组中即使未死亡,但也出现游动缓慢、翻肚倒挂等现象,说明痢菌净的毒性较大。

表5 痢菌净对鲫鱼苗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Table 5 Acute toxicity ex perimental results of equindox toCarassius auratusfries

2.5 4种抗菌药物对鲫鱼的毒性试验结果分析

由表6可知,鲫鱼苗对痢菌净最为敏感,其在24、48、96 h的半数致死浓度与其他3种药物的相应半数致死浓度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甲砜霉素与氟苯尼考在不同时间的相应半数致死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这可能是由于二者均属于氯霉素类药物,结构及抗菌机理等相似。培氟沙星与甲砜霉素和氟苯尼考之间的半数致死浓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根据测定的结果,参照鱼类急性毒性试验毒性分级标准可以判定,甲砜霉素、氟苯尼考、培氟沙星对鱼类均属于低毒化合物,培氟沙星的毒性最小,而痢菌净属于中等毒性,安全范围较小,所以在应用时应予以足够重视。

表6 各种药物的半致死浓度和安全浓度Table 6 The half lethal concentrations and safe concentrations of four drugs

3 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所选择的培氟沙星、氟苯尼考、甲砜霉素和痢菌净均对鲫鱼有一定的致死性,且致死率和浓度及接触时间呈一定相关性,随着浓度的增加及处理时间的延长,鲫鱼的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只是在48 h后除痢菌净外,其余3种药物的死亡率减少或不死亡。而痢菌净对鲫鱼的毒性较大,短时间(24 h)死亡率较高,且与接触时间呈正相关。

3.1 培氟沙星对鲫鱼苗的毒性

培氟沙星属于第3代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种新的甲-4-哌嗪喹诺酮类衍生物,具有广谱、高效、低毒的特点,吸收快、生物利用度好、组织药物浓度高、体内分布广、维持时间长,且其抗菌机理独特,不易产生耐药性。李军等[11]报道培氟沙星对荧光假单胞菌和肠型点状产气单胞菌的MIC为1.25 mg/L。试验结果表明,4种抗菌药物中培氟沙星对鲫鱼苗的毒性最小。

3.2 氟苯尼考和甲砜霉素对鲫鱼苗的毒性

氟苯尼考和甲砜霉素都属于氯霉素的同类物,都具有广谱抗菌作用,且都克服了氯霉素的一些不足,在临床上使用广泛。特别是氟苯尼考作为一种动物专用抗生素,近年在水产养殖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吴万红[12]报道其在治疗虹鳟鱼体表感染时仅用4 mg/L~8 mg/L即可获得满意效果。而本试验得到的其安全浓度是304.13 mg/L,因此,其在水产养殖当中可安全使用。

3.3 痢菌净对鲫鱼苗的毒性

痢菌净又名乙酰甲喹,是一种广谱抗菌药,有报道[13]其可用于治疗鱼类细菌性肠炎、赤皮病、斑点叉尾鮰肠型败血症等。但应注意痢菌净具有中等明显蓄积毒性,容易蓄积中毒。这一点也通过试验得到了证实,痢菌净对鲫鱼育苗的半数致死浓度与其他几种药物的半数致死浓度差异极显著,在应用时应小心谨慎。

鲫鱼对这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依次为痢菌净>甲砜霉素>氟苯尼考>培氟沙星。

[1]胡银茂,王亚军,曾庆国,等.鲫鱼快速繁育技术的初探[J].水利渔业,2006,24(3):57-79.

[2]周永欣,章宗涉.水生生物毒性试验方法[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9:19.

[3]邱永春.水污染鱼类试验方法[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50-61.

[4]汪开毓,耿 毅,卢明科,等.百毒杀(BEST AQUAM-s)对鲤鱼、鲫鱼的急性毒性和抑菌作用[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0,18(1):68-71.

[5]王高学,刘海侠.水产动物疾病研究技术与实验方法[M].陕西杨陵: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21-28.

[6]丁淑荃,万 全,范文张,等.五种药物对花鱼骨鱼苗的急性毒性试验[J].淡水渔业,2006,36(5):48-51.

[7]严美姣,严爱青.四种药物对异育银鲫鱼苗的急性毒性试验[J].河北渔业,2008(1):11-13.

[8]潘立新,施振宁,张永正.4种常用药物对七彩神仙鱼的急性毒性试验[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5(3):272-274.

[9]余培建.吡喹酮对鳗鲡及几种淡水鱼类的急性毒性试验[J].淡水渔业,2004,34(5):9-11.

[10]徐力文,廖昌蓉,刘广锋,等.氟苯尼考对杂色鲍的急性毒性及组织毒理学[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05,20(4):296-299.

[11]李 军,黎志强,樊品科.氟喹诺酮类药物对草鱼常见病原菌的体外抑菌试验[J].中国兽药杂志,1999,33(4):25-27.

[12]吴万红.氟苯尼考在虹鳟鱼细菌性疾病防治中的应用[J].水产养殖,2008,15:54.

[13]杨先乐.新编渔药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216-217.

猜你喜欢
氟苯尼鲫鱼鱼苗
龙池鲫鱼 再跃龙门
氟苯尼考的毒副作用及其在猪临床上的应用
探究“氟苯尼考”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惨!海南再现死鱼事件,石斑鱼养户亏上百万,刚投放鱼苗几乎全军覆没
鲫鱼黏孢子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水产品中的氟苯尼考
鲫鱼最鲜美的10种做法
鱼苗养殖中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氟苯尼考PEG 6000固体分散体的无溶剂熔融法制备与分析
黑鱼苗价格将继续高位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