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提升煤炭工业科学化发展水平

2010-10-11 08:22王显政
中国煤炭工业 2010年12期
关键词:煤炭工业煤炭企业煤炭

■ 王显政

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提升煤炭工业科学化发展水平

■ 王显政

11月17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召开2010年煤炭企业家高层论坛暨行业表彰大会。全国政协常委、提案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在讲话中全面回顾了 “十一五”时期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和进步,并结合形势对行业下一步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作出部署。

2010年煤炭企业家高层论坛暨行业表彰大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达到了预期目的。各位代表要紧密结合煤炭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实际,深刻理解企业家论坛上提出的发展思路、发展模式和发展经验,认真研究本企业内部改革、风险控制、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具体途径和方法,为实现煤炭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各煤炭企业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提升煤炭工业科学化发展水平。

一、“十一五”时期是我国煤炭工业发展最快的五年,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一)煤炭工业发展理念发生了较大变化。“十一五”期间,煤炭行业最大的变化就是理念的变化。全行业更加注重科学发展,加强发展战略研究,超前谋划,形成了比较清晰的发展思路;更加注重煤炭市场化改革,推进煤炭成本完整化,基本建立了市场化的价格形成机制;更加注重煤矿安全生产,加大煤矿安全投入,促进了安全生产形势的稳步好转;更加注重绿色开采和生态矿山建设,从设计理念更新入手,建设大型现代化煤矿,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了上下游产业协调发展;更加注重民生与和谐社会建设,提高煤矿职工收入水平,职工生活质量有了较大改善;更加注重扩大开放,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我国由传统的煤炭出口国转为净进口国,煤炭企业“走出去”战略取得进展。

(二)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十一五”以来,煤炭行业完成国家863计划、973计划等科研项目3l项,重点科研课题336个;实施国家科技大型示范工程项目13个。建成一批企业技术中心,其中国家级技术中心12个。煤矿装备国产化水平不断提高,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煤炭直接液化和煤制烯烃技术取得突破,煤矿充填开采、矿区环境治理等绿色开采技术研发取得进展。

(三)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全国煤矿数量由2005年的2.48万处减少到目前的1.5万多处,平均单井规模由9.6万吨提高到20万吨;大型煤炭基地产量达到26亿吨,占全国的87%;年产量超过千万吨的企业由2005年的30家、总产量8.1亿吨、占全国总产量的35.8%,提高到2009年的43家、总产量17.28亿吨、占全国的58.12%;2009年,年产量超亿吨的企业有2家,超5000万吨的有7家;年产120万吨以上的大型煤矿由2005年的285处、核定能力8.43亿吨、占全国煤矿总核定能力的37.3%,增加到2009年的434处、核定能力12.63亿吨、占全国总能力的50.6%;煤炭企业多元产业发展格局初具规模,煤电一体化发展进程加快,新型煤化工产业逐渐兴起,初步建立了煤炭上下游产业联合发展机制,多数大型煤炭企业非煤产业产值已超过50%。

(四)煤炭供应能力大幅提高。2009年全国煤炭产量达29.73亿吨,全国煤炭铁路运量为17.5亿吨,预计今年达到19亿吨;主要港口煤炭转运量达4.7亿吨,预计今年将达到5.5亿吨。

(五)煤炭行业在保障国家煤炭供应的同时,为和谐社会建设做出了较大贡献。初步统计,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安排就业570多万人,为2000多万人提供了生活保障。大型煤炭企业积极利用国家支持政策,加大棚户区改造投入,一大批煤矿工人喜迁新居;职工年平均收入由2005年的2.15万元提高到2009年的4.16万元,增长了93.5%。

(六)对外开放水平提高。兖州煤业收购澳大利亚菲利克斯资源公司,开滦集团在加拿大开展煤炭资源并购取得成功,神华集团在印尼投资年产150万吨露天煤矿开工建设,江西煤炭集团在印尼形成了年产120万吨产量规模,以及徐州、中煤地质总局等企事业单位都在积极开展境外资源开发工作。中煤装备、郑煤机、三一重装等煤机企业的技术装备已出口到主要产煤国家,获得了良好的信誉。

(七)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稳步好转。全国煤矿死亡人数由最高的6597人大幅下降到2009年的2631人。全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由 2005年的 2.77下降到 2009年的0.892,首次降至1.0以下。

二、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抓住发展机遇,积极应对挑战,推进煤炭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十二五”时期是煤炭工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从发展机遇看,一是总量增长的机遇。据有关机构预测,到2015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41亿吨左右标准煤,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的64%左右。在今后较长时期内,虽然煤炭在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下降、增幅回落,但总量还将保持增长态势。

二是科技创新的机遇。随着我国煤炭科技进步加快,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不断涌现。一些制约煤炭工业发展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逐渐被攻破,煤炭清洁开采、高效低碳利用技术研发取得成功,促进煤炭生产效率提高,安全保障程度增强,产业结构优化,发展方式科学,内生发展动力增强,煤炭工业发展的空间更加广阔。

三是结构优化的机遇。通过进一步推进煤炭结构调整,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增强,企业规模效益逐渐显现;建设大型煤炭基地,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上下游产业衔接更加紧密,互利共赢发展趋势明显;以煤为基础多元联合发展,煤电、煤化工、煤建材等产业发展更加成熟,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产业链延伸、附加值提高,为稳步提升煤炭经济运行质量奠定了较好基础。

四是政策支持的机遇。近年来,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有力地支持了煤炭工业健康发展。这些有利于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效果,将在“十二五”期间逐渐显现,为煤炭行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五是运输瓶颈缓解的机遇。根据中国铁路网建设规划,全国煤炭铁路运输网将逐渐完善。沿海主要港口煤炭转运能力增加,国家和地方一批大型煤炭储备基地逐步建成。“十二五”期间,煤炭供应保障能力和供应效率将大幅提高,运输瓶颈制约将逐渐得到缓解。

从面临的挑战看,一是煤炭结构性过剩压力增大,二是安全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压力增大,三是生产力总体水平低,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艰巨,四是煤炭行业管理弱化的问题突出。

(二)以提升煤炭工业科学化发展水平为核心,理清发展思路。提升煤炭工业科学化发展水平,就是要以转变发展方式、加大煤炭工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建设大型煤炭基地,组建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推进煤炭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大型现代化煤矿和安全高效矿井,淘汰落后产能;推行绿色开采,建设生态矿山;强化安全生产,提高煤矿安全保障能力;推进煤炭市场化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建设和谐矿区,提高职工生活质量;构建资源利用率高、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煤炭工业体系。

树立煤炭科学产能理念,稳定东部、巩固中部、加大西部开发力度,提高资源可持续开发能力。推进煤炭行业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推进煤炭资源整合与兼并重组,加快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大型现代化煤矿和安全高效矿井,促进煤炭上下游产业协调发展,提高煤炭安全保障能力。统筹矿区煤与共伴生资源的综合开发,推广应用绿色开采技术和矿区环境恢复与治理技术,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建立煤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推行煤炭行业准入制度,保护煤矿工人职业健康,提高职工收入水平。坚持改革、扩大开放,研究建立适应新形势的煤炭交易体系和煤炭储备机制的思路和方式,建立煤炭企业与用户战略合作关系;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世界主要产煤国家资源开发政策研究,为我国煤炭企业实施“走出去”提供支撑。

(三)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需要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努力实现五个转变。四个关系:一是正确处理好总量与结构的关系。要以结构调整为切入点,控制煤炭总量过快增长,提高煤炭经济运行质量;以市场为导向,开发研制适销对路产品,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是正确处理好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要加强煤炭需求侧管理,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支持发展煤炭高效、清洁利用技术与工艺;鼓励按煤炭品种、用途对口消费,提高煤炭综合利用效率。

三是正确处理好环境与产量的关系。树立以矿区环境容量确定煤炭产量的理念。发展以煤矸石充填、保水采煤为主的绿色开采技术,支持资源综合利用,控制污染物排放,努力维护矿区生态平衡。

四是正确处理好大基地建设与中小骨干矿的关系。建立全国煤炭资源开发功能区的概念,在资源条件较好的地区,建设国家大型煤炭生产供应基地,推进千万吨级矿井和大型现代化煤矿建设;在缺煤地区,坚持统一标准、严把入口,根据资源条件对矿井建设规模实行分类指导,以中小骨干矿井为补充,提高区域煤炭供应能力。

五个转变:一是要实现由产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十二五”期间,要抓住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有利时机,创新发展模式、转变发展思路,努力实现煤炭行业由产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提高发展能力。

二是要实现由单一煤炭生产向煤炭综合利用、深加工方向转变。结合我国煤炭资源开发与消费布局特点,以资源开发生产为龙头,发展新兴产业,提升煤炭价值空间;推动煤炭上下游产业一体化发展,拓展行业发展空间;推进煤炭深加工转化,提高原煤入选比例,支持现代煤化工技术发展,促进煤炭产业升级。

三是要实现由粗放的煤炭开采向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安全高效开采转变。加大煤炭行业重大基础理论和关键性技术研究,推动煤矿由传统的生产方式向大型化、现代化、自动化、信息化的方向转变,煤炭企业管理由经验决策向信息化、系统化、科学化决策转变,推动传统的煤炭产业向安全高效生产、清洁高效利用方向发展。

四是煤矿安全要实现由控制伤亡事故向职业安全转变。坚持以安全为前提,把煤炭工业发展建立在煤矿安全状况不断改善、全行业职业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实现安全生产与煤炭经济建设、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企业规模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等同步发展,逐步把煤炭行业建设成为一个安全的行业,一个劳动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切实保障的行业,一个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行业。

五是要实现由资源环境制约向生态环境友好型转变。“十二五”期间,煤炭行业必须坚持循环经济发展理念,推动节能减排工作,加快科技创新和新技术研发,推进煤矿绿色开采,建立矿区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机制,以最小的资源和环境消耗,支撑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当前行业发展需要密切关注的几个问题

第一,要密切关注煤炭结构性过剩问题。得出这个判断主要是基于以下“四个迹象”和“五个趋势”。

“四个迹象”:一是煤炭库存处于高位。截至目前,全社会煤炭库存高位运行已长达22个月,煤炭库存在2.0亿吨以上。重点电厂库存大幅增加。截止到11月7日,全国重点电厂煤炭库存6228万吨,可用20天。二是煤炭企业货款拖欠继续增加。三是煤炭用户订货主动性不高。今年以来,煤炭市场一直处于比较平稳态势,市场供应宽松。目前,已进入冬储煤和年度煤炭产运需衔接时期,与往年相比订货动静不大。四是高耗能产业快速发展的势头得到有效抑制。今年第三季度以来,受“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约束,煤炭需求增长明显趋缓。

“五个趋势”:一是煤炭供应能力继续保持增加趋势。目前,主要产煤地区、大型煤炭企业继续加大煤矿建设投资,改造提升煤矿生产能力。初步调查,到2015年,按照主要产煤省的规划产量,全国煤炭产量将超过42亿吨。二是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压力大,煤炭需求增幅呈下降趋势。国家加大节能减排政策执行力度,淘汰落后产能,电力、钢铁、重化工等高耗能产业煤炭需求增幅趋缓。三是能源结构调整,煤炭比重呈下降趋势。四是煤炭进口量居高不下,呈增长趋势。五是全国铁路运输能力提高,运输瓶颈制约呈减弱趋势。国家加大铁路运输干线建设,煤炭运输能力增强,供应保障能力提高。

第二,要密切关注煤炭价格波动问题。煤炭企业特别是大型煤炭企业要加强行业自律,切实承担起稳定价格、维护市场秩序、保障煤炭安全稳定供应的社会责任。

第三,要密切关注煤化工产业发展问题。近年来,我国煤化工产业快速发展,出现了盲目、无序、过热的态势,必须引起高度关注。面对当前煤化工产业发展过热形势,全行业必须要保持清醒头脑,统筹规划,科学确定发展方向,引导和规范煤化工产业健康发展。

我国煤炭工业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推动自主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切实转变煤炭经济发展方式,勇于开拓,锐意改革,脚踏实地,团结奋进,为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厉克 李元)

猜你喜欢
煤炭工业煤炭企业煤炭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培训中心
消除煤炭:是时候将煤炭载入史册了 精读
试述煤炭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推行与有效实施
煤炭企业走好走实群众路线的制度思考
煤炭
继往开来 接力奋斗 谱写煤炭工业改革发展新篇章
科技进步有力推动了煤炭工业生产方式转变
“数”说煤炭工业改革开放四十年
煤炭:去产能继续 为煤炭正名
煤炭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