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的“E两会”

2010-10-17 01:53李萌
互联网天地 2010年3期
关键词:人民网网络媒体网民

文|李萌

>> 两会期间,“网络访谈室”实现了代表委员与3亿网民的互动。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喜欢并习惯通过网络参与重大会议或活动,他们认为通过互联网可以更加快速、便捷地获取新闻信息,同时,互联网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让网民们有足够的话语权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

一年一度的“两会”关系到每一个中国公民的切身权益,为了能够更好地迎合时代潮流,更好地为群众服务,政府采取了多种互联网手段以助力两会的顺利开展。

三场网络发布会让“两会”代表与网民“亲密接触”,网友可以通过互联网向代表们反映意见及建议;网络访谈室以代表在线的形式搭建起了网民与代表之间的交流平台;各大网络媒体纷纷推出“两会”特别报道版块,为网民们提供了参与“两会”最直接的途径,为网友提供了形式多样的发言、留言的空间;众多网络媒体对“两会”新闻发布会的精彩直播让网友们第一时间了解到第一手的发布会新闻信息……互联网让代表们听到了网民的心声,为网友带来了更多新体验,使“两会”更加充实与精彩。

网络访谈室

2010年2月26日,位于北京梅地亚中心的2010年“两会”新闻中心正式对媒体记者开放,在之后的近20天里,“两会”记者将从这里不间断把“两会”的即时新闻传向世界各地。与此同时,备受网友好评的网络访谈室也蓄势待发,网络访谈室将通过各大网络媒体,把网民最关心的“两会”话题和热点问题传递到访谈现场,网友可以通过中国经济网、人民网、新华网等众多网络媒体实现与两会代表委员的全方位交流。

2010年3月5日晚,梅地亚中心召开了第一场网络访谈会,4位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代表及“两会”卫生部有关部门负责人,结合听取和审议了政府工作报告,就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与网民进行了在线交流;3月11日,第二场网络访谈会召开,主题为司法保障民生,“两会”的参会代表与网民进行了第二次交流;3月12日,代表就诉讼监督与司法公正与网民进行了第三次交流,网友们的积极参与充分体现了互联网带给两会的便捷和民主。

随着互联网发展的不断加速,中国网民的数量将不断增大,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0年2月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网民数净增超过8000万,达到3.84亿,继续位居全球首位。中国宽带网民数占网民总数已超过9成,农村网民数量超过1亿,有2.33亿人通过手机上网。

由此可见,网民对于互联网的应用程度和水平较之2009年有了极大的提高,互联网已经成为了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互联网对于“两会”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网络媒体所发挥的传播优势更是不容忽视。网络访谈的举办为代表委员和网民建立起一个便捷的沟通渠道,能够吸引更多网民参与其中,与“两会”代表就议题展开讨论,有利于代表委员更广泛地听取网民的意见。

G族的“掌上两会”

近两年,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的移动互联网产业也取得了稳步的进展,人们对移动互联网应用的需求也逐渐增大。虽然用手机上网、看视频早已不是新鲜事了,但是在“两会”的历史上,“掌上两会”还从未像2010年这样备受关注,小小的手机成为了网友了解“两会”、参与“两会”的平台。移动互联网在“两会”与百姓之间架起了一座紧密相连的桥梁,目前手机看“两会”,与“两会”代表们交流沟通,与网友们探讨提案、交流情感等方式都能够在手机上实现。

2010年“两会”期间,G族成为了新鲜词,泛指3G时代经常使用手机上网、阅读、听音乐、看视频的人群。手机在他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G族成员的逐渐增多,移动互联网应用的追随者也越来越多。把“两会”搬到手机这样的移动终端上,是网络媒体进行的又一大成功的营销推广。

在“掌上两会”领域做得较好的网站要属人民网了,《互联网天地》记者采访了几位“G族”的朋友,一谈到“掌上”两会,他们都纷纷表示自己曾通过人民网的“G族看两会”的平台参与两会,在网站上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网友们进行讨论。据了解,人民网开设的“G族看两会”栏目集手机网、手机报、手机短信、手机电视、手机调查等新技术和传播手段于一体,因此深受中、青年手机网民的欢迎和喜爱,从而也提高了他们关注“两会”、参与“两会”的积极性。

为了能够为普通民众提供一个诉说对“两会”心愿的平台,人民网还开设了手机人民网“G族许愿池”。据统计,截至2010年3月8日16时,手机人民网“G族许愿池”收到了1926536个“G族”心愿。此外,手机人民网的“两会G语总理专线”平台也非常火爆,平台上“G族”的手机留言达146007条,反腐、就业、房价、物价、教育、三农等问题最受手机用户的关注。通过G语专线,用户还可以轻松留言,与其他用户共同进行手机互动,让用户们轻松享受“掌上两会”的便利。

“晒”在E时代

代表委员晒提案,普通百姓晒观点,“争做晒客,不做看客”是人们在2010年“两会”上最大的体验之一。

众所周知,在2010年全国两会的科技提案中,全国政协委员严琦的一份关于取缔社会网吧的提案备受社会的关注,掀起了一阵舆论热潮。一时间,网友的点击率和跟帖数相当惊人,纷纷在网络上晒自己的看法,无论支持或反对,他们认为只有将观点晒出来才能够真正地参与“两会”,也才能切实地通过自己的话语权提出建议。

网瘾专家陶宏开教授表示,支持严琦提案,并且宣称有些反对者其实是网络打手。当然,关于“两会”的网络热点提案绝不仅限于此,众多网络提案让我们看到了当今互联网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同时也体现了网络在社会中的重要性以及影响力。

除了将“两会”透明化以外,很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热衷于微博的应用,他们不仅将自己的提案晒在微博上,还借此在互联网上与网友沟通交流,深刻了解网友内心真实的观点和看法。可见,晒在网络上的提案通过互联网得到了大众的重视与关注,网络传播力为“两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舆论场所,使“两会”与互联网紧密相连,同时“两会”也因为有了互联网的锦上添花,得以日臻完善。

>> 两会期间,“网络访谈室”实现了代表委员与3亿网民的互动。

猜你喜欢
人民网网络媒体网民
人民网“领导留言板”2022年上半年数据报告
网络媒体记者走进山西农谷
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网民心理与风险沟通
人民网:杭州9名环卫工赴新加坡“进修”
商业新闻
有感“网民节”
试论网络媒体的公信力
2.9亿
网络媒体公信力问题探析
首届网民节遭遇“尴尬”